北方水稻稻瘟病

北方水稻稻瘟病是指中國北方種植的水稻普遍出現的稻瘟病;稻瘟病是危害水稻最為嚴重的病害之一,其危害程度因品種、栽培技術和氣候條件的不同而表現差異。水稻葉片受害嚴重時整片枯死,抽穗期受穗莖瘟嚴重危害,會造成大量白穗或癟粒。流行年份一般減產10%-20%,嚴重時可達40%-50%以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方水稻稻瘟病
  • 發病區域:中國北方
  • 危害程度:因品種、栽培技術等表現差異
  • 減產危害:流行年份10%-20%,嚴重時40%-50%
主要類型和症狀,發病規律,防治措施,

主要類型和症狀

(1)、苗瘟:一般發生在水稻三葉期以前,由種子帶菌引發,初期芽和芽鞘上出現水浸狀斑點,迅速變為黃褐色病斑致芽枯死。
(2)、葉瘟:在3葉期以後的秧苗和成株葉片上發生。根據病斑形狀、色澤、大小的不同可以分為急性型、慢性型、褐點型、白點型4種。
①急性型: 病斑呈暗綠色水浸狀,多數近橢圓形或兩端稍尖,病部密生灰綠色霉層。這種病斑多發生在流行盛期,天氣陰雨高濕,氮肥施用過多時發病重,在易感病品種上發展更快。急性型葉瘟,當天氣轉晴或經藥劑防治後可轉變為慢性葉瘟。
②慢性型:這是田間最常見的症狀。病斑典型,呈梭形或菱形,兩尖端有沿葉脈伸展的褐色壞死線,病斑中央白色,邊緣呈黃色暈圈,葉片背面可見灰綠色霉層。
③褐點型:病斑多發生在抗病品種或稻株下部老葉上,呈褐色小點或稍大褐點,局限在葉脈之間,傳播性很小。遇不良天氣時會轉變成慢性型葉。
④白點型:當病菌侵入嫩葉後,遇乾燥天氣或土壤缺水時發生。初期病斑呈白色或灰白色小點兒,如遇陰雨天或潮濕環境,易轉變為急性型葉瘟。
(3)、節瘟:發生在稻株莖節上,初為黑點,漸呈環狀,為黑褐色,遇潮濕天氣產生灰綠霉層,病節處凹陷、乾縮、遇風易倒伏折斷,影響穗部養分的供應,使稻穗千粒重降低,影響產量。
(4)、穗瘟:在抽穗後至灌漿期染病,穗頸、穗軸和枝梗上均可發生。病斑初期呈水漬狀褐色小點,逐漸擴展,顏色變深黑綠色,引起穗頸節腐爛造成白穗或枝梗發病。輕者會使粒重降低,秕粒增加,碎米增多,重者造成整穗或整個枝梗枯死,嚴重影響產量。
(5)、穀粒瘟:發生在穀粒和護穎上。病斑為灰白色橢圓形或褐色斑點,常產生灰綠色霉層,造成穀粒不飽滿。護穎上的孢子就是第二年苗瘟病的主要侵染來源。 北方水稻稻瘟病

發病規律

稻瘟病病原為半知菌中的梨孢菌,屬真菌。稻瘟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絲體在病谷、病草上越冬。在適宜的氣候條件下萌發產生分生孢子,借氣流傳播。水稻葉片受初侵染髮病後,在條件適宜情況下,病斑可產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再次侵染稻株。最適宜於該病菌孢子形成和侵染的環境條件是:溫度25-28 ℃,相對濕度在96%以上。在溫濕度適宜條件下,易感病的品種,栽培上氮肥施用過多、過遲稻田,或在分櫱盛期和抽穗期易感病階段,極易發生病害流行。

防治措施

稻瘟病的綜合防治策略,應以選擇套用抗病品種為主,要合理品種布局,防止大面積單一品種種植。應培育壯秧,適當稀植,避免氮肥施用過多、過晚,應增施有機肥、含矽複合肥,控制稻株群體生長過旺,保持稻株清秀老健。結合預測預報,及時做好藥劑防治。
套用‘天達2116’ 植物細胞膜穩態劑,可使水稻生長健壯,增強抗病害能力。在分櫱期孕穗期抽穗期各噴施一次600倍液,有良好防病和促進稻秧健壯生長的效果。
稻瘟病藥劑防治的重點在於保護分櫱盛期和抽穗期,以防治葉瘟和穗頸瘟為主。預防葉瘟病應在分櫱盛期前用藥。預防穗頸瘟病,應在水稻抽穗破口期和齊穗期各噴藥一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