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德意志邦聯
- 外文名:North German Confederation
- 德語:Norddeutscher Bund
- 成立時間:1867年4月16日
- 結束時間:1871年
北德意志邦聯 (德語:Norddeutscher Bund;英語:North German Confederation) 於德意志邦聯解散後,在1867年4月16日成立,有德國北方二十二個邦國組成。它其實只是一個...
德意志邦聯(Deutscher Bund)是指1815年德意志各邦組成的聯盟,設有邦聯議會,以奧地利帝國代表為主席。組織鬆散,各邦保持完全的主權。1866年普奧戰爭結束,奧地利被普魯士...
普奧戰爭的直接結果是產生了一個“不出名的普魯士-德意志國家”:“北德意志聯邦”。1866年8月,美因河線以北的21個邦和3個自由市共同締結了一個聯邦條約。俾斯麥...
德意志統一發生於1871年1月18日,普魯士首相奧托·馮·俾斯麥成功統一了北德意志邦聯與巴伐利亞,建立了德意志帝國。由這個時間開始,除奧地利帝國以外的所有德意志邦國都...
奧地利戰敗後,北德意志邦聯擁有自己的憲法、國旗和政府行政機構。普魯士通過軍事打擊制服了奧地利,儘管如此,雖說這樣一來奧地利對諸邦的影響是去除了,但同時也無可挽回...
邦聯制(英語:Confederation)是一個由若干獨立國家組成的鬆散國家聯盟。一般說來,...秘魯-玻利維亞邦聯(1836年–1839年)北德意志邦聯(1867年–1871年)...
《德意志帝國憲法》是在俾斯麥一手包辦下由《北德意志邦聯憲法》修改而成,共14章78條。其特點如下:1、德意志帝國實行聯邦制,由22個邦和自由城市組成。帝國中央權力...
俾斯麥在北德意志邦聯時期(1867-1871)任聯邦總理,在1871年德意志帝國建立後任帝國總理 (Reichskanzler)。二戰之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成立,其總理簡稱聯邦總理(...
18世紀初奧地利和普魯士崛起,根據1815年維也納會議,組成了德意志邦聯,1848年德國各地爆發革命,普魯士於1866年的“七星期戰爭”中擊敗奧地利,次年建立北德意志聯邦,1871...
登基為德皇,成為普魯士國王兼德意志皇帝 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四世的弟弟,北德意志邦聯主席。德國君主德意志帝國時期 序列肖像名稱所屬王朝開始日期結束日期備註 55 ...
簡介德國旗幟的發展歷史,主要分為神聖羅馬帝國時期(962-1806)、北德意志聯邦時期(1866-1871)、第二帝國時期(1871-1919)、魏瑪共和國時期(1919-1933)、第三帝國...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德語:die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簡稱德國(兩德統一前簡稱西德或聯邦德國),是位於中歐的聯邦議會共和制國家,北鄰丹麥,西部與荷蘭、比利時、...
18世紀初奧地利和普魯士崛起,根據1815年維也納會議,組成了德意志邦聯,1848年德國各地爆發革命,普魯士於1866年的“七星期戰爭”中擊敗奧地利,次年建立北德意志聯邦,1871...
這場戰場是普魯士王國和奧地利帝國為爭奪德意志領導權進行的戰爭。最終奧地利帝國戰敗,被迫放棄在德意志的領導權,由普魯士王國主導的北德意志邦聯成立,加速了德意志統一的...
” 儀式過後,北德意志邦聯(1867-1871) 轉改為德意志帝國 (Kaiserreich, 1871-1918年) 。這帝國是一個封建國家;皇帝是封建君主們的國家元首和總統。新領地包括...
德意志統一後,普魯士皇家陸軍成為了德意志帝國陸軍的核心,普魯士海軍和北德意志邦聯海軍(Norddeutsche Bundesmarine)組成德意志帝國海軍。 [4] ...
法國,普魯士及北德意志邦聯(後成立德意志帝國)、巴伐利亞 結果 普魯士(德國)獲勝,並統一德意志 參戰方兵力 普軍(德軍):550000人 法軍:500000人 傷亡情況 普...
巴伐利亞王國(德語:Königreich Bayern),是德意志地區曾經存在的一個王國,也曾是萊茵邦聯,德意志邦聯以及德意志帝國的組成國。該國是於1805年由原先的巴伐利亞選侯...
同日晚,普魯士政府亦向北德意志邦聯發出動員令。7月16日,南德諸邦也動員起來。7月19日,法國首先向普魯士宣戰,普法戰爭就此爆發。 [5] ...
黑森-達姆施塔特的北部地區(所謂的上黑森)於1866年加入北德意志邦聯,1871年黑森-達姆施塔特成為新成立的德意志帝國的聯邦國之一。1848年三月革命時自由黨人曾經一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