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庭都護府遺址

北庭都護府遺址

北庭都護府遺址位於吉木薩爾縣城以北的沖積平原上,東臨東河壩,西接西河壩。公元702年設立北庭都護府時改原庭州城而建,景雲二年(711年)北庭都護府升為北庭大都護府。709年,吐蕃攻占此城;高昌回鶻時為其夏宮;元代時在此設行尚書省、統領全疆;城址因戰火荒廢於明代初期。北庭都護府遺址是絲綢之路新北道上的歷史名城,歷史上曾對新疆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起過重要的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北庭都護府遺址
  • 地理位置吉木薩爾縣北庭鎮境內
  • 距縣城:約12公里
  • 南北長:約1.5公里
地理位置,歷代建築,文物保護,

地理位置


北庭都護府遺址位於吉木薩爾縣北庭鎮境內,距縣城約12公里,有公路直通。地理坐標為東經89°12′43″,北緯44°05′52″,海拔485米。
該城址為唐北庭大都護府遺址,城址平面布局略呈長方形,南北長約1.5公里,東西約1公里。城池布局受唐長安城影響,分為內外兩城,城池為不規則長方形分布,內城為全城的中心所在,位於外城中部略偏東北部,城牆周長3003米,官署多居其中。外城規模較大,城牆周長4596米。外城之北還有低矮的羊馬城,內外城牆都有馬面、敵台、角樓和城門。外城北門還有瓮城,城外有天然河環繞成護城河,城牆的建築方式為夯築,高約5—7米,寬約7—8米。

歷代建築

640年(唐貞觀十四年)建庭州城;
702年(武則天長安二年),建北庭都護府,景雲二年(711年)北庭都護府升為北庭大都護府,轄兩國都護府(昆陵都護府蒙池都護府)和二十三個都督府,兩個州,管理天山以北,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的廣大地區,西達裏海,縱橫數千里;
宋代改稱可汗浮屠城,屬高昌國地,是高昌回鶻王朝的重要基地及王族避暑勝地;
元代在北庭設別失八里行尚書省。
明代,城毀。關於古城毀滅歷史上沒有詳細記載,民間傳說瓦剌人找了很多土貓,澆油點燃,使其從雲梯竄入城中,引起一片大火,古城以此被毀;

文物保護

1988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庭都護府遺址現已荒廢,當地人俗稱“破城子”。除殘留部分城牆遺址外,城內建築均蕩然無存。因其曾被馬爾克·奧萊爾·斯坦因(Marc Aurel Stein 1862—1943)等人向世界上介紹過,兼之其本身的重要價值,使其具有較高的知名度,每年有世界各國之科學家及旅遊者慕名前往參觀、考察。
北庭都護府遺址
北庭都護府遺址於1988年被列為全國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說明其文物價值之重要。現隨著絲綢之路新北道上旅遊資源開發,古城的旅遊價值亦隨之高漲。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