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嶽廟(雲南省麗江北嶽廟)

北嶽廟(雲南省麗江北嶽廟)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北嶽廟是納西人最重要的一個廟,供奉的是納西族最大的保護神--三朵神。它始建於唐代,是麗江最早的廟宇,大的擴建和重修至少有九次。該廟又名"三朵閣",意為三朵之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嶽廟
  • 外文名:beiyuemiao
  • 又名:三朵閣
  • 始建唐代
北嶽廟介紹,三朵神傳說,

北嶽廟介紹

對納西人而言,北嶽廟是最重要的一個廟,供奉的是納西族最大的保護神--三朵神。它始建於唐代,是麗江最早的廟宇,大的擴建和重修至少有九次。該廟又名"三朵閣",意為三朵之家。把廟建在這裡是有理由的,古時候有一個力大無比的納西獵人,在玉龍山上打獵時,追趕一隻白獐,白獐跑到一塊石頭後面就消失了。
北嶽廟
獵人甚為奇怪,就將這塊白石背著回家,當走到現今北嶽廟這個位置時,怎么也背不動了。
人們認為這是玉龍山神之聖靈,於是就在此設像建祠供奉,取神名為"三朵"。從此以後,人們常看見一個騎白馬、穿白甲、執白矛的神將出沒顯靈,保護著納西人的生命安全。
在此解釋一下三多殿里各神像的身份:大殿正中三座像,中間是三朵,左面是他的藏族大妻子,右面是白族二妻子,象徵納西族傳說中藏族、白族、納西族原屬三兄弟的親密關係。
他們的正上方高懸忽必烈封贈的“雪石北嶽安邦景帝”以及所書的“雪亮”二字(注意了,現存的聯匾幾乎都是1986年重修以後寫的,只有這“雪亮”二字是土司木增手體的複製)。
大殿的側麵塑著家將兩名,左邊一個叫“可什”將軍,是“三多”的一員戰將,右邊一人叫“阿寶高底”,是“三多”的家僕。
古代的北嶽廟是個古樹參天的地方。時至今日,僅存一棵古老的柏樹,在正殿的東面。據說有一千二百多年的歷史。
樹身雖已部分枯死腐爛,但主幹仍挺拔蒼翠,顯出滄桑變幻,前去觀賞萬朵山茶的遊客中也有人順路觀此唐柏。
乘坐7路車,到白沙後即可到,門票5元。

三朵神傳說

很久以前在麗江壩子,有一個叫阿布高堆的納西族老牧民,專門給納西土王(麗江土王、木氏的前身)放羊的牧奴。
每年的春末夏初,他都會背著盤纏,領上牧羊犬趕著羊群到玉龍山上放牧。有一天,阿布高堆在他吃午飯的地方發現了一塊潔白如雪的白石,在玉龍雪山嶙峋的黑石叢中發現這樣一塊白石,阿布高堆很是奇怪。是午飯時,他就用納西族傳統的祭山神的方法祭祀了這塊白石。因為納西族信奉萬物有靈,木石崇拜也是很常見的,牧民們更是對山神尊崇有加,他們深信山神會保佑牧民六畜興旺。阿布高堆天天就這樣祭這塊石頭,如此日復一日。
這白石受到阿布高堆的祭拜,不覺凡心一動,就按阿布高堆的祈求,讓他的羊群不受野獸的襲擊,越來越興旺。
可是有一天阿布高堆忘了祭祀白石。到下午清點羊群時,羊兒少了一半,他大吃一驚,開始四處尋找。可是怎么也找不到。
太陽快落山時,阿布高堆又垂頭喪氣返回到吃午飯的地方。準備趕剩下的羊回去,當他從樹上拿裝午飯的口袋時才發現,早上為祭白石準備的茶還原封不動地放在口袋裡。
他才記起了祭白石山神,他就慌忙給白石點上酒和茶,燒上松柏葉,向白石磕頭賠罪,到天黑牧歸時丟失的羊兒全部回來了。
如此反覆數次,阿布高堆就更加信服白石就是玉龍山神了。走向人間的白石到了秋末冬初,山上放牧的牛羊就開始下山了。
阿布高堆決定把這塊神奇的白石帶回家供奉,他就隨著下山的羊群把白石背了下來。到半路歇息,重新背白石時,白石竟似增加了好幾倍,動不了。
阿布高堆就給白石點了一點酒茶,念了一段經咒,阿布高堆又背得動了,但好像白石比先前重了一點。
如此反覆數次,最後背到了村頭的松柏林中,剛好有一個柏樹,他就把白石放在柏樹樁上,休息了一會兒。可是這次再背白石時,阿布高堆怎么動都動不了了,不管他怎樣供酒獻茶,誦經念咒都無濟於事,好像白石在柏樹樁上生了根。
後來阿布高堆就把此事的詳情報告給了土王爺。土王爺就在原地修建了一個廟,供奉白石。將白石說成是玉龍雪山的山神,是納西族名將三朵的化身。
這是納西族原始的木石崇拜向人為崇拜發展的決定性的一步。其中蘊藏著納西土王的政治心機。
這獨一無二的三朵神廟,正殿座北朝南,背靠雄偉的玉龍雪山,面朝廣闊的麗江壩。三朵是一個中年的戰將形象。兩旁供他的白族和藏族兩位夫人,傳說是藏、納、白三個民族的和親制產物。正殿兩邊是耳房。
大門是一座門樓的中間一間。兩旁分別供三朵神的七匹戰馬。里門也是門樓,但中間一門長年關閉,只有木氏親族才能從正門出入,木氏親族在三朵神前拜而不跪。因為三朵只是納西族的將軍,而木氏是王爺。後來阿布高堆去世,納西民眾為了紀念他,把他的塑像供奉在三朵殿內的西側。他赤腳、腰微駝,身披毛氈,手持捐杖,臉上布滿滄桑的皺紋,但雙眼炯炯有神,注視前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