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山遊記

恆山遊記

恆山遊記。岳廟始建於漢武帝天漢三年(公元前98年)並於北魏年間重修,後經歷了宋、元、明、清幾代維修與擴建。在明代以前曲陽縣大茂山一直都被稱作北嶽恆山,明代以後才改立渾源恆山為北嶽。因此我們現在把曲陽北嶽廟稱作老北嶽廟。據說大茂山還有個別名叫做常山,是三國里常山趙子龍的家鄉。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恆山遊記
  • 創作年代:宋元明清
  • 文學體裁:文獻
  • 作者:喬宇
原文,注釋翻譯,注釋解釋,文章翻譯,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原文

恆山記[1]
[明] 喬宇
北嶽在渾源州之南,紛綴典籍[2],《書》著其為舜北巡狩之所[3],為恆山。《水經》著其高三千九百丈[4],為元岳[5]。《福地記》著其周圍一百三十里[6],為總元之天[7]。
予家太行白岩之旁[8],距岳五百餘里[9],心竊慕之,未及登覽,懷想者二十餘年。至正德間改元[10],奉天子命,分告於西蕃園陵鎮瀆[11],經渾源。去北嶽僅十里許,遂南行至麓,其勢馮馮熅熅[12],恣生於天[13],縱盤於地[14]。其胸盪高雲[15],其巔經赤日[16]。
余載喜載愕[17],斂色循坡東,迤嶺北而上[18],最多珍花靈草,枝態不類[19];桃芬李葩,映帶左右[20]。山半稍憩,俯深窺高[21],如緣虛歷空[22]。上七里,是為虎風口,其間多橫松強柏[23],壯如飛龍怒虬[24],葉皆四衍蒙蒙然[25],怪其太茂。從者雲[26],是岳神所保護[27],人樵尺寸必有殃[28]。故環山之斧斤不敢至[29]。其上路益險,登頓三里[30],始至岳頂。頹楹古像[31],余肅顏再拜[32]。廟之上有飛石窟,兩岸壁立,豁然中虛[33]。相傳飛於曲陽縣[34],今尚有石突峙[35],故歷代凡升登者,就祠於曲陽[36],以為亦岳靈所寓也[37]。然歲之春,走千里之民[38],來焚香於廟下[39],有禱輒應[40],赫昭於四方[41]。如此,豈但護松柏然哉!余遂題名於懸崖,筆詩於碑及新廟之廳上。[42]。
又數十步許,為聚仙台。台上有石坪,於是振衣絕頂而放覽焉[43]。東則漁陽、上谷[44],西則大同以南奔峰來趨[45],北盡渾源、雲中之景[46],南目五台隱隱在三百里外[47],而翠屏、五峰、畫錦、封龍諸山皆俯首伏脊於其下[48],因想有虞君臣會朝之事[49],不覺愴然[50]。又憶在京都時[51],嘗夢登高山眺遠,今灼灼與夢無異[52],故知茲游非偶然者[53]。

注釋翻譯

注釋解釋

[1]恆山:在山西東北部渾源縣南,為五嶽中的北嶽。恆山為東北朝西南走向,綿延300餘里,主峰玄武峰,海拔2017米。明代以前所稱北嶽恆山為今河北曲陽北之大茂山,清順治年間,據星象分野,北嶽移祀今恆山。顧炎武《北嶽辨》(載《亭林文集》)考證甚詳。
[2]紛:多。綴:連綴,不斷記載。這句是說,關於北嶽恆山,典籍中多有記載(按下文所引《尚書》等所記,多指今大茂山)。
[3]“《書》著”句:《尚書舜典》載,虞舜“巡狩至於北嶽”。
[4]《水經》:我國第一部記述河道水系的專著,舊傳為漢代桑欽撰。
[5]元岳:即玄岳。《水經》稱,“順山謂之元岳。”
[6]《福地記》:指《洞天福地岳瀆名山記》,舊署五代蜀杜光庭撰,為記述神仙靈境的道教書籍。
[7]總元之天:意謂總管北方的天界。“元”即“玄”,古以為北方天帝是黑帝,故恆山稱“玄岳”,天界為“玄天”。
[8]“予家”句:作者喬宇家鄉為樂平(今山西左權縣),在太行山西側。白岩山位於左權東北的山西、河北之間。
[9]岳:指恆山。
[10]正德:明武帝朱厚照的年號,共十六年(1506—1521)。改元:改換年號,這裡指1521年4月明武帝去世,明世宗朱厚熜即位,改年號為嘉靖。按制,新帝即位之次年方起用新年號,1521年仍用正德年號,所以說“正德間改元”。
[11]西蕃:指當時甘肅、青海一帶的各少數民族。園陵:帝王的墓地。鎮瀆(dú):大山大川。這句是說,向西北少數民族和看守園陵的官員、鎮守山川的將領通告舊皇帝去世,新皇帝即位及改用新年號的事。
[12]馮馮(píng):盛壯熅熅(yūn):微弱。這句是說,山勢有高有低,有起有伏。
[13]恣:無拘束地。生於天:從天上生下來。
[14]縱:放縱,自由自在。盤:環繞,盤屈。
[15]其胸:比喻恆山像人挺胸屹立。盪高云:形容空中的雲縈繞恆山飄動。
[16]經赤日:為紅日所經過,極言其高。
[17]載喜載愕:又喜又驚。
[18]斂色:收起驚喜的表情,表示敬肅。迤(yǐ):曲折地沿著。
[19]不類:不一樣,不相似。
[20]映帶:景物互相映襯,彼此關連。
[21]俯深:向下看深處。窺:從深處、隱蔽處看。
[22]緣虛:在虛無的空間攀援。歷空:經歷天空。以上二句極寫驚險。
[23]橫松:松樹枝幹多橫向生長,故云。
[24]虬(qiú):古代傳說中的一種龍。
[25]衍:向四處展延。蒙蒙然:盛多。
[26]從者,隨從人員。
[27]岳神:山嶽之神。寶護:以為靈寶,加以保護。
[28]“人樵”句:誰要是砍松樹一尺一寸,必定遭殃。“樵”,打柴,這裡指砍松樹。
[29]環山:山的周圍,指整個山。斧斤:砍木的工具。
[30]登頓:爬爬停停。
[31]楹:廳堂前面的柱子。古像:指古廟中的神像。
[32]肅顏:端正神色,以示恭敬。
[33]豁(huō)然:像是裂開的樣子。中虛:中間是空的,缺了一塊。
[34]“相傳”句:相傳那缺少的山石飛到曲陽縣去了。“曲陽縣”,即指大茂山所在的曲陽,今屬河北,參看本篇注①。
[35]突峙:聳立。
[36]就祠:前往祭祀。
[37]岳靈:指北嶽之神靈。寓:居住
[38]走千里之民:謂千里以外的百姓走了很久。
[39]廟下:此指深源的恆岳廟。
[40]有禱輒應:有求必應。
[41]赫:顯耀。昭:光輝。
[42]筆詩:提筆寫詩。筆,用作動詞。
[43]“於是”句:謂於是在恆山最高峰上抖擻衣裳而放眼四望。
[44]漁陽:古郡名,地當今北京以東、天津以北一帶。上谷:古郡、名,地當今河北張家口至北京昌平一帶。
[45]奔峰來趨:山峰賓士而來歸附。“趨”,歸附。
[46]雲中:古郡名,地當今內蒙古自治區大青山以南地區。
[47]五台:山名,在山西東北部,距恆山約一百多里。隱隱:隱約,不分明。
[48]翠屏:山名,在渾源南。五峰:山名,在渾源東。畫錦:山名,在渾源西北。封龍:山名,又名龍山,在渾源東北。俯首伏脊:低頭彎腰。這句以周圍各山襯托恆山之高。
[49]有虞:有虞氏,即虞舜。會朝之事:即指虞舜巡狩北嶽,接受北方諸侯的朝見。
[50]愴然,傷悲的樣子。
[51]京都:明代京都在今北京市。
[52]灼(zhuó):鮮明,清清楚楚。
[53]茲:這次。

文章翻譯

北嶽恆山在渾圓州的南面,關於北嶽恆山,典籍中多有記載:《尚書·舜典》記載,虞舜“巡狩至於北嶽.這裡指的就是恆山.。《水經》記載,"其高三千九百丈"是玄岳.《洞天福地岳瀆名山記》,舊署五代·蜀·杜光庭"著其周圍一百三十里,為總元之天。"
我家住在太行山西側白岩山旁邊,距離北嶽恆山500多里路.心中很是嚮往,但從沒有登上去遊覽過.我懷著這個想法20多年.到了正德改元年之際,奉皇上之命向西北少數民族和看守園陵的官員、鎮守山川的將領通告舊皇帝去世,新皇帝即位及改用新年號的事,中途經過渾源.去北嶽恆山僅僅十里路多點,從南(我家)向北嶽恆山來,山勢有高有低,有起有伏。恆山像人挺胸屹立,空中的雲縈繞恆山飄動,為紅日所經過,極言其高我一路上,又驚又喜.我收起驚喜的表情,向東面繼續走去.順著山嶺向山上爬.山上多是奇花異草.樣子以不一樣.楊樹和李相互映襯彼此關連.我在半山停下來休息,向下看深處非常之高.像是在虛無的空間攀援經歷天空.向上走了七里左右,前面是虎風口,這裡的多是一些粗壯的松柏像是巨龍一樣,葉子四處展延密茂茂密的奇怪.隨從的人說是這裡的山神在保護誰要是砍松樹一尺一寸,必定遭殃。
山上的路十分的險,走走停停走了三里,到了山頂.廢廟中有一座神像我恭敬的朝拜.廟之上有個叫飛石窟的地方,兩岸石壁林立,中間缺了一大塊。相傳是肥皂了曲陽縣。到現在還聳立在那.所以歷代上山之人都會前往祭祀.
這座祠就在曲陽縣.以為山神就住在那裡.每年的春天有些村民走上千里也來到這裡燒香有求必應.顯耀的名聲傳遍了四面八方.所以就保護了這裡的樹木.我題字在這石壁之上把詩寫在了新廟之上。
又走了幾十步,是聚仙台。台上有石坪,於是(我)在恆山最高峰上抖擻衣裳而放眼四望:東面是漁陽山上谷,西面是大同以南山峰賓士而來,歸附,北面盡收渾源、雲中之景,南面極目五台山隱在三百里外,而翠屏、五峰、晝錦、封龍眾山,都俯首伏脊在它的下面。於是,我想起有虞君臣會朝的事,不覺心中憂傷;又回憶起在京都的時候,常常夢到登上高山眺望遠處,如今清清楚楚與夢境沒有什麼不同,所以知道這次游北嶽絕非偶然呀。

作品賞析

本篇據《古今圖書集成山川典》錄出。正德十六年(1521),武宗去世,世宗即位,作者赴西北宣諭,順道遊覽恆山。本文即記其事。它並不著力於恆山風光景物的描摹,意在寄慨。所以開頭引證虞舜北巡恆山,以尊北嶽,未了想起“有虞君臣會朝”而愴然,托懷先帝;又說自己對恆山長久竊慕懷想,有志壯遊,而以夢兆得現,“知茲游非偶然”作結。這前後照應,便見出作者心緒和本文立意。因此在登山遊歷的簡括記述中,寫風景則突出繁榮和雄偉,寫感想則強調神靈,而寓意於興國家,正傳統,撫邊蕃,有大臣氣度,合封建體統,卻處處圍繞北嶽,不離本題。作為一篇遊記,它顯然有台閣氣,但有寄託,講章法,詞典而雅,情婉而長,自成一格,可廣見識。

作者簡介

喬字(1457—1524),字希大,山西樂平(今昔陽縣)人,明成化二十年(1484)登進士第。武宗時,官至南京兵部尚書,因抵制寧王宸濠叛亂有功,加官少傅。世宗即位,為吏部尚書,因參預人事爭議,忤旨罷官賦閒。卒謚莊簡。有《喬莊簡公文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