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武川縣北堡鄉
北堡鄉位於
武川縣西7公里處,屬武川近郊區。北堡鄉轄10個行政村(碓九坪村、 陽井上村、 口子上村、 北堡村 、老牛坡村、 樺樹溝村、 老熊溝村、 丈房灣村 ),3228戶,總人口1.26萬人,北堡鄉信奉
天主教民眾5673人,是一個多民族及
宗教民眾的聚居區。總面積54.2萬畝,耕地面積11.33萬畝,其中水澆地面積43079畝。大小畜存欄27350頭(只),是一個以農牧業為主,以二、三產業為輔的武川縣近郊鄉。
基本概況
北堡鄉,有效積溫高、無霜期短、坡耕地多、
降雨量少,具有種植雜糧雜豆的優越條件,培育建設了“芝麻、
綠豆、穀子、高粱”四個萬畝雜糧雜豆種植基地,優質綠色雜糧年產量達4000萬公斤以上,北堡鄉吐雜糧雜豆暢銷遼寧、吉林、河北、河南、山東等地,尤其是芝麻、綠豆已打入國際市場,成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和主要來源。養殖業以養羊、養
豬、養牛為主。標準化養羊示範小區11個,基礎母羊達4.4萬隻。養豬小區7個,基礎母豬存欄2800頭。養牛小區4個,基礎母牛存欄3143頭。北堡鄉屬淺山丘陵地區,境內蘊藏著豐富的油頁岩、
煤、鐵、鉛、黃金、
瑩石、矽石、
大理石、石灰石等十幾種礦產資源。招商引資落地生產且固定資產在100萬元以上的礦產企業6個。
蔬菜產業是北堡鄉農業主導產業,北堡鄉現培育建設蔬菜生產基地6200畝,其中保護地
蔬菜面積3200畝。培育建設日光溫室小區10個,其中示範小區5個,日光溫室2700畝,年產西紅柿1500萬斤,創產值2500萬元,素有“番茄之鄉”之稱。北堡鄉盛產的“百利一號”西紅柿有產量高、耐貯藏、耐運輸、顏色光澤鮮艷等特點,暢銷全國,並出口俄羅斯、東南亞等國家,深受消費者青睞,真正做大做強了蕃茄產業,實現了“創建綠色品牌,打造蕃茄之鄉”的目標。北堡鄉生態建設成效顯著,從1990年開始北堡鄉人民開始大搞生態建設,經過20年的艱苦奮鬥,森林覆被率由原來的22%的發展到現在的43%,現有林地面積35萬畝,林產業年創產值近1000萬元。勤勞勇敢的北堡鄉人民發揚愚公移山的精神創造了大青山、
馬鞍山、黑風嶺生態建設三大精品工程,為敖漢旗獲得“全球500佳”環境獎做出了傑出貢獻。
氣候情況
2、
氣溫:年平均氣溫3.0℃,年極端最低氣溫-37.2℃,出現於1971年1月24日,年極端最高氣溫37.2℃出現於2006年6月12日。最冷月為一月,平均氣溫-15.8℃,最熱月為七月,平均氣溫19.8℃。
3、
無霜期:127天左右,月平均氣溫大於或等於0℃的年積溫,歷年平均為28.5℃。
4、
降水量:歷年平均降水為351.1mm左右。年最多降水為1991年553.1mm,最少降水為1996年192.5mm。
基礎設施
1、地處要塞,204國道與嘎九線於此交匯,南連內地,北接草原,東西貫通,交通條件十分便利。
2、物產豐富,農畜土特產品十分豐富,每年除交易大量活畜、肉食、皮張外,還大量收購禽蛋,野生藥材、蘑茹、厥菜等當地土特產品,特別是
肉食、蘑茹、
蕨菜等大量銷往日本、
韓國等國家。
3、礦產資源十分豐富,現己發現礦點、礦化點18處,現已開採的有錫、瑩石、煤、
砷和澎潤土礦,尚未開採的有中型鉬礦和氧化銅礦,據地質部門勘探資料,該礦具有礦石品位高、儲量大且集中的特點,開發前景十分可觀。
特色養殖
特色養殖是北堡鄉的新興產業。北堡鄉黨委、政府因勢利導,採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扶持該產業加快發展。派專人到黑龍江、吉林等地學習考察狐貉養殖經驗。他們與吉林省農業科學院特種動物養殖所建立了合作關係,引進了抗病力強、個體大、毛質優的
北極狐和
烏蘇里貉作為主推品種,在北堡鄉大力推廣。周家地村利用老哈河沿岸盛產野雜魚資源,從東北引進優質烏蘇里貉、北極狐、銀狐發展特色養殖業,效益可觀。到2006年末,發展到養殖戶300戶,存欄商品貉、狐4萬隻,優質皮張遠銷到河北、山東等地,產值達到810萬元。存欄基礎
貉、狐1.7萬隻,商品貉狐數量將達到5萬隻以上。
優勢產業
牧草產業也是北堡鄉的優勢產業,聞名中外的黃羊窪草牧場大部分面積在北堡鄉轄區內,牧草品種以敖漢苜蓿和沙打旺為主。北堡鄉人工牧草保存面積11萬畝,年產優質牧草2100多萬公斤,北堡鄉地處“翁牛特――敖漢
銅、
鉬、
鋅、
鉛成礦帶”,銅礦石、石灰石等資源蘊藏豐富,境內有三泰水泥有限責任公司和北堡鄉山咀銅礦。
北堡鄉稻花飄香,良田萬頃,盛產“老河”優質
大米和綠色雜糧,蒙古野果暢銷大江南北;北堡鄉有豐富的礦產資源,盛產銅礦石、
石灰石等礦產;這裡有廣闊的人工和天然草牧場,草肥水美,牛羊肥壯。
北堡鄉有豐富的林木資源,北堡鄉有林面積近24萬畝,森林
覆蓋率達37.5%,活立木蓄積達50萬立方米,人均有林面積11畝以上,人均持有活立木蓄積110立方米以上。
經貿重鄉
北堡鄉是位於武川縣北部的一個經貿重鄉,這裡交通發達,商賈雲集,每逢農曆的初一、四、六、九,自發地形成了一種集市買賣,商氣濃厚。由於地處農牧交錯帶,這裡的農戶在耕作之餘,有著飼養大牲畜的傳統習慣,農閒時節,許多人便以販運各類物資商品來貼補家用。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逐漸認識到要從一個“掮客”轉變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經紀人”,光靠“散兵游勇”的零打碎敲是不行的,於是在傳統集市的基礎上,1999年統部北方活畜市場正式掛牌成立。市場總面積51800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3400平方米,設有市場辦公室、交易廳、裝卸台、畜圈、育肥牛場、
飼料加工廠、草料庫、屠宰場、冷庫、飯店、
旅店等設施,成為一個集交易、中轉、儲運、
餐飲、
住宿、信息服務為一體的多功能綜合性市場,上市交易的牲畜以牛、馬等大牲畜為主,主要是育肥牛、架子牛和良種乳牛。市場輻射遼寧、
河北、
天津、
山東、吉林、
黑龍江等幾個省、市、地區,吸納了周邊6個旗縣66個鄉鎮(蘇木)的農牧民進場交易,有1400多名活畜販運經紀人隊伍長年活躍在市場及周邊地區,帶動起農牧戶及個體工商戶10000多戶,年交易量由1998年的2萬頭(只)發展到現在的7萬餘頭(只),年交易額也由1998年的3000萬元增長到現在的年交易額1.5億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