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國的春風

北國的春風

《北國的春風》,又名《春風》。本文作者林斤瀾中國作家。原名林慶瀾。浙江溫州人。1923年6月1日出生於溫州百里坊八仙樓口。中學時代參加抗日救亡運動和地下革命活動。1945年畢業於國立社會教育學院。曾學習過電影戲劇專業。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北國的春風
  • 作品別名:春風
  • 創作年代:現代
  • 文學體裁:散文
  • 作者:林斤瀾
文章全文,作者簡介,教學方案,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相關練習,寫作背景,作者感受,

文章全文

北京人說:“春脖子短。”南方來的人覺著這個“脖子”有名無實,冬天剛過去,夏天就來到眼前了。
最激烈的意見是:“哪裡會有什麼春天,只見起風、起風,成天刮土、刮土,眼睛也睜不開,桌子一天擦一百遍……”
其實,意見里說的景象,不冬不夏,還得承認是春天。不過不像南方的春天,那也的確。褒貶起來著重於春風,也有道理。起初,我也懷念江南的春天,“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這樣的名句是些老窖名酒,是色香味俱全的。這四句里沒有提到風,風原是看不見的,又無所不在的。江南的春風撫摸大地,像柳絲的飄拂;體貼萬物,像細雨的滋潤。這才草長,花開,鶯飛……
北京的春風真就是刮土嗎?後來我有了別樣的體會,那是下鄉的好處。
我在京西的大山里、京東的山邊上,曾數度“春脖子”。背陰的岩下,積雪不管立春、春分,只管冷森森的,沒有開化的意。是潭、是溪、是井台還是泉邊,凡帶水的地方,都堅持著冰塊、冰硯、冰溜冰碴……一夜之間,春風來了。忽然,從塞外的蒼蒼草原、莽莽沙漠,滾滾而來。從關外撲過山頭,漫過山粱,插山溝,灌山口,嗚嗚吹號,哄哄呼嘯,飛沙走石,撲在窗戶上,撒拉撤拉,撲在人臉上,如無數的針扎。
轟的一聲,是哪裡的河冰開裂吧。嘎的一聲,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有天夜間,我住的石頭房子的木頭架子,格拉拉、格拉拉響起來,晃起來。仿佛冬眠驚醒,伸懶腰,動彈胳臂腿,渾身關節挨個兒格拉拉、格拉拉地鬆動。
麥苗在霜冰里返青了,山桃在積雪裡鼓苞了。清早,著大靸鞋,穿老羊皮背心,使荊條背簍,背帶冰碴的羊糞,繞山嘴,上山樑,爬高高的梯田,春風呼哧呼哧地幫助呼哧呼哧的人們,把糞肥拋撒勻淨。好不痛快人也。
北國的山民,喜歡力大無窮的好漢。到喜歡得不行時,連捎帶來的粗暴也只覺著解氣。要不,請想想,柳絲飄拂般的撫摸,細雨滋潤般的體貼,又怎么過草原、走沙漠、撲山樑?又怎么踢打得開千里冰封和遍地賴著不走的霜雪?
如果我回到江南,老是乍暖還寒,最難將息,老是牛角淡淡的陽光,牛尾蒙蒙的陰雨,整天好比穿著濕布衫,牆角落裡發霉,長蘑菇,有死耗子味兒。
能不懷念北國的春風!

作者簡介

本文作者林斤瀾,1950年發表第一個劇本,其主要劇作結集為《布穀》於1957年出版。此後轉為寫小說、散文。第一部小說集《春雷》於1958年出版,其中的《春雷》和《台灣姑娘》使其嶄露頭角。還出版有《飛筐》(特寫集)、《山里紅》(小說集)等。1966~1977年輟筆。文化大革命後發表的第一個短篇力作《竹》曾改編為電影。1981年發表的《頭像》獲當年全國短篇小說獎。出版的小說集有《滿城飛花》、《林斤瀾小說選》、《矮凳橋風情》,文論集《小說說小》,散文集《舞伎》等。其小說多取材於北京郊區農村生活和知識分子的遭際,以散文的筆法,著力表現一種特殊的氛圍,結構精巧多變。晚近的作品冷峻、深沉、尖刻,被稱為“怪味小說”。曾任《北京文學》主編,中國作協北京分會副主席等。
林斤瀾的《矮凳橋風情》系列小說,以故鄉溫州的家鄉人和事為題材,融現實生活的變動和民間傳說的敘說為一體,描繪了一幅幅夢幻般變化著的溫州風俗畫面:千里地外都知道有個兩三年里就發起來的矮凳橋全國紐扣集散市場,鎮上有一條六百家商店三十家飯館的街道和又綠又藍非綠非藍的如幔之溪,從憨憨跑供銷扯到空心大好佬講的黑鬍鬚白鬍須憨憨造樓的傳說,魚圓店女店主溪鰻與傳說中的美麗水妖互相游移……。林斤瀾這些溫州風味小說的特徵,首先是傳說性。這些“並不是作者家鄉改革開放的諸人事的實寫,而是一種‘當代傳說’,它在發生的一剎那已和其他傳說一樣,成為物換星移、滄海桑田的歷史上的又一則故事”。其次是迷幻性,似散非散的舊夢和將信將疑的新夢糾合在一起,亦真亦幻的場面和時遠時近的傳說攪和在一起,給作品造成了奇異的迷幻境界。然而它卻使人不僅能感覺到混沌體的生活和“模糊美”的存在,還能感覺到其中閃爍著的現實與歷史雙重複合的文化審視和思考,可以觸及到中國人文化心理結構深層的某些東西。第三是寓言性,“矮凳橋世界是一個寓言的世界,它講述著一個關於歷史的過去與明天、關於認識過去與明天、關於拯救過去和走向明天的寓言。”
林斤瀾汪曾祺—樣,是新時期里少有的專心致志於短篇小說創作且功力深厚的作家。他的小說,以結構和語言見長。就其結構而言,精緻縝密而又奇巧多變。情節並不繁複,但往往奇峰突起,跌宕生姿,虛實相生,呈現出反正相符、表里烘托的審美特徵。作者在具體組織和裁剪素材時,十分注意主次詳略、疏密遠近、高低藏露的藝術處理,細節也都精心篩選過。他的作品語言,無論人物的語言還是作者的敘述語言,都很簡潔凝練。在《十年十癔》里,“京味”較濃,頗為練達;而《矮凳橋風情》里,則有意融人了溫州土話,似更喧騰。林斤瀾的作品也的確有點澀,但耐人咀嚼.

教學方案

教學目標

1.比較北國春風與南國春風的不同,學習辨證地看問題
2、品析精彩的詞句,了解短句的特點及其表現力。
3、理解作者感情,領略自然景物的美。
4、學習先揚後抑的寫法。

教學重點

1、學習先揚後抑的寫法。
2、感受語言美、自然景物的美,感受北國春風粗獷、豪壯、領會作者感情。

教學難點

品析重點句子,感受作者獨特的情感。教學方法:討論式問答式相結合
教學步驟及過程:
一、導入
學習了朱自清的《》,我們跟作者一起感受了春天的花卉爭榮,更讓我們領略了一幅南國春天的有形、有味、有聲、有情的春風圖。今天我們來學習當代作家林斤瀾所寫的《北國的春風》,看一看南國的春風和北國的春風有哪些不同!作者為什麼要獨出心裁的稱頌給人帶來諸多不便,遮天蔽日,飛沙走石,人們對他全無半點好感的北京春天的風沙。
二、朗讀課文,圈劃生字詞
褒貶bāo飄拂塞外sài 冰碴chá 耗子hào 乍暖zhà
三、研讀課文
本文寫北國的春風,作者抒發了對北國春風怎樣的感情?作者熱愛北國的春風,歌頌了北國春風的品質。
(1)讀1、2段:作者一開始就表達了這種感情嗎?不是,作者一開始持貶抑的態度。開篇就用北京人的話說“春脖子短”和覺得南方來的人覺得這個“脖子”有名無實,來說明北京春天之短暫,冬夏交接之迅速,人們無法感受“吹面不寒楊柳風”的美好,也無法欣賞百花鬥豔的聲景,有的只是淡淡的哀愁和心靈的缺憾。
第二段又舉出北國春風帶給人們的惡感——起風、刮土、讓人睜不開眼睛,人們對它恨之入骨、罵之連天,怨聲載道,叫苦不迭,似乎北國春風是那么的令人厭惡、令人生畏,令人可恨-——這是抑、抑北國春風。
(2)第3、4段,“我”相對懷念江南的春風,引用詩句“暮春三月,江南……”並運用比喻、擬人的手法對江南春風溫馨宜人,滋潤萬物進行大肆褒揚。與北國的春風形成對比,作者是一味的抑北國春風揚南國的春風嗎?不是
(3)第6段突然筆鋒一轉,用一個設問句,引出了北國春風的另一個方面,引出下文感情的變化,表達自己對北國春風的喜愛和懷念之情。
(4)齊讀7、8、9、10段
①作者是怎樣來表現北國的春風的特點的?勾畫出直接描寫春風的句子,體會一下北國的春風有什麼特點?
直接描寫與間接描寫相結合,運用對比(第9、10段)襯托(第6、7段)的手法
教師引導學生體會“一夜之間,春風……如無數針扎”用響亮有力的短句,琅琅上口的對偶、排比句式,用一系列準確的詞語,展現了北國春風雄健、宏大、粗獷、蒼勁的、難以遏制的氣勢。
②北國春風來臨之後自然界出現了哪些變化?這些凍的家族只有當北國的春風來臨了,一夜之間可以使他們降伏:他吹開了冰凍的河流,吹折了殘枝病葉,吹醒了冬眠的生命。
人們開始走出溫暖的家,“穿著老羊皮背心……把糞肥拋撒勻淨”開始春耕了,人們規劃著名,忙碌著。
象聲詞的運用“轟的一聲”,“嘎的一聲”,渲染了氛圍,使北國春風的氣勢更加有聲有色。引導學生體會北國春風的巨大威力、氣勢,欣賞這種並不優雅,並不柔婉的、粗獷的美。
③與朱自清的《春》比較,南國的春風和北國的春風有哪些不同之處?引導學生體會北國風楊柳風的不同。
歸納:A特點:具有粗獷之美、雄健之美、陽剛之美
B比較:
同樣是寫春風:朱自清筆下的春風是柔柔的,清新的悅耳的;
林斤瀾的筆下的春風則充滿力度,充滿豪邁之情。
④你更喜歡哪種春風?為什麼?
⑤作者為什麼能把給人帶來諸多不便,遮天蔽日,飛沙走石的春風寫得如此之美?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作者認為,北方的春天,尤其是北方的春風雖然“粗暴”卻別有一番詩意的美,有毫不遜色於江南春景的另一種美好。抒發了對北國春風無比的深情,歌頌了北國之春的別具一格的“好不痛快人也” ,宛如北方的漢子粗獷、豪放、雄健之美。
(5)第10、11段,作者再次和江南春風作對比,同時調動了視覺、觸覺、嗅覺,使江南春天那霉腐濕悶之感更為具體可感,通過對比使北國的春風顯得更加可愛,對北國春風的敬意也油然而生,鮮明的表達了自己的態度,達到了揚的目的。抒寫了懷念之情
總結:本文不寫江南的春天,而寫北國的春天;不寫北國的春景,只寫北國春風。作者從北方與江南春風的對比性議論入手,對北方的春風欲揚先抑;然後酣暢淋漓的描繪北方春風的陽剛之美;最後呼應全文,在對比中強化對北方春風的讚美。
四、寫作特點:
1、語言粗獷豪放透出。動詞的妙用、短促的句式、排比、反問,使語言富於變化讀來抑揚頓挫,富有節奏感。
2、語言形象生動,真切感人。
3、採用了對比烘托和先揚後抑的寫法,突出了北國春風的陽剛之美。
師生討論“春風”及與“春風”有關的成語、詩句,為學習《春風》,對比北國春風的特點做鋪墊。
明確:“春風”—— ①春天的風。如“春風送暖”。
②比喻和悅的神色。如“春風滿面”。
成語—— ①春風滿面(形容人滿臉喜色,和藹舒暢,十分得意的樣子)。
②春風得意(形容遇事順利,心情非常得意、暢快的神態)。
③春風化雨(比喻良好的教育和影響。也用以稱頌師長的教誨)。
④春風夏雨(春風和夏雨能夠養育萬物,故用以比喻及時的教益或幫助)。
如坐春風(比喻受到良師的培育)。
詩句—— ①“春風又綠江南岸”(宋·王安石《船泊瓜洲》)
表示又一個春天來臨了,現用來比喻新的政策、措施等所帶來的新景象。
②“春風不度玉門關”(唐·王之渙《出塞》)
舊以形容邊塞蒼涼,現用來比喻某種思想、影響到不了某一地區或單位
五、作業;
1、同樣寫“春回大地”,《北國的春風》的寫法《春》迥然不同,兩種寫法各有什麼好處?

相關練習

1、在文中的空缺處填上恰當的動詞。
草【長】 花【開】 鳥【飛】
2、第一段中的“春脖子短”中“脖子”的含義是什麼?
答:第一段中的"春脖子短"中"脖子"的含義是從冬天過渡到夏天的一段時間,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比喻了春天過去得快。
3、劃線句A中的“這樣”指代什麼?這句用了怎樣的修辭手法?“色香味”指什麼?
答:"這樣"指代“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 等詩句。這句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色香味”指從嗅覺、味覺、視覺來感受春天的氣息,美妙如老窖名酒。
4、“我”為何懷念北國的春風?
答: 因為北國的春風具有粗獷之美,雄健之美,陽剛之美,和充滿力量的豪邁之情,所以“我”懷念北國的春風。
5、寫出2句含“春”字的古詩。
陽春德澤萬物生光輝漢 樂府古辭《長歌行》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南朝宋謝靈運登池上樓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鳥鳴 唐 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尋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綠唐·李白《金門答蘇秀才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唐·李華《春行即興
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 唐·杜甫《絕句漫興九首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宋 王安石《泊船瓜洲
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 唐·戴叔倫《蘇溪亭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唐·杜甫《春望
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 唐·楊巨源《城東早春
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 宋·黃庭堅清平樂
有時三點兩點雨,到處十枝五枝花 唐·李山甫《寒食二首》
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 宋·辛棄疾鷓鴣天·代人賦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唐·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唐·杜甫《春夜喜雨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唐·韓愈《晚春》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唐·崔護《題都城南莊
春風賀喜無言語,排比花枝滿杏園 唐·趙嘏《喜張渢及第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唐·韓愈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宋·王安石《元日》
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桿 宋·王安石《春夜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宋·蘇軾《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唐·賀知章《詠柳
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宋·葉紹翁《遊園不值
楊柳不遮春色斷,一枝紅杏出牆頭 宋·陸游馬上作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宋·宋祁《玉樓春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唐·白居易憶江南
一春常是雨和風,風雨晴時春已空 宋· 陸游《豆葉黃
細聽春山杜宇啼,一聲聲是送行詩 宋· 辛棄疾《浣溪沙
春陰垂野草青青,時有幽花一樹明。 宋·蘇舜欽淮中晚泊犢頭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唐·王維《春曉
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 宋·姜夔揚州慢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南唐·李煜《虞美人》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南唐·李煜《虞美人》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宋·朱熹春日
朔途際遼海,春思繞軒轅。唐· 沈佺期送陸侍御餘慶北使
西妃少女多春思,斜倚彤雲盡日吟。唐· 曹唐小遊仙詩
昔在洛陽年少時,春思每先花亂髮。唐·《病中代書奉寄聖俞二十五兄

寫作背景

當代作家林斤瀾老先生,經常活躍在故鄉的江南和工作的北京兩地之間,對江南春風和北國的春風有著不一樣的情懷、感受和認識,在這篇文章里他採用欲揚先抑的手法,通過對比烘托,把自己對北國春風別樣的體會和哲思,抒寫的淋漓盡致。為我們描繪了北國春風的粗獷豪邁、猛烈迅疾、強勁有力的特點,歌頌了它的勃勃生機,竭力掃盡殘冬,催生萬物的可貴品質,寫出了對春天對生活的熱愛之情,表達了對驅散嚴寒,帶來春天的北國春風的無限懷念和深深敬意。

作者感受

一、 欲揚先抑、抒寫懷念之情
作者開門見山就用北京人的話說“春脖子短”和南方來的人覺得這個“脖子”有名無實,來說明北京春天時間之短暫,冬夏交接之迅速,人們無法感受“吹面不寒楊柳風”的美好,也無法欣賞“百花爭春斗芳菲”的勝景,有的只是淡淡的哀愁和心靈的缺憾。接著用人們爭論最激烈的意見:“哪裡有什麼春天,只是起風、起風,成天的刮土、刮土,眼睛都睜不開,桌子一天擦一百遍……”來貶斥春風的不是,埋怨春風的無情無意,極力訴說春風帶給人們的是:遭糕透頂的漫天飛舞的塵土,黃沙飛揚,渾黃的天空,一片茫茫,遮擋了人們前進的視線;嗚嗚吹號,哄哄呼嘯的寒風,給人們的出行帶來了諸多的不便,好一個北國春風之惡勢,人們對它恨之入骨,罵之連天,怨聲載道,叫苦不迭,似乎北國的春風是那么的令人厭惡,令人生畏,令人可恨。然而不久,作者在對江南春風溫馨宜人,滋潤萬物進行大肆褒揚時,突然筆鋒一轉,難道“北京的春風真的就是刮土嗎?後來,我有了別樣的體會:那是下鄉的好處。”用這么一個設問句引出下文感情的變化,表達自己對北國春風的喜愛和懷念之情。 當北國還是一片冰天雪地、冷森森、涼颼颼之時,一夜之間,春風忽然來了,從塞外的蒼蒼草原,莽莽沙漠,滾滾而來,吹開了冰凍的河流 ,吹折了殘枝病葉,吹醒了冬眠的生命.麥苗返青了,山桃鼓苞了,勤勞的山民們,背著羊糞,滿懷喜悅地把糞肥拋撒在高高的梯田,用寬闊的胸襟,燦爛的笑容,迎接那粗獷豪放、迅猛強勁的春風,甚至連捎帶來的粗暴,也令他們覺得解氣,好一個北國春風之能勢,怎能不令人欣喜,令人懷念呢?
二、對比烘托,突出春風的可愛
本文兩處對比非常強烈,一是作者起初無限懷念江南春風,覺得它撫摸大地,像柳絲的吹拂,體貼萬物,像細雨的滋潤。可後來多次下鄉在京西的大山上,“看到積雪不管立春、春分,只管冷森森沒有開化的意思”,堅冰頑固地駐守著北方的原野,沒有想過要退出舞台。面對這樣的堅冰,“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的南方的春風是無可奈何、無濟於事的。而北國的春風卻以摧枯拉朽的力量、不可遏制的氣勢,橫掃整個北國,吹開了冰凍,吹醒了生命,催生了萬物。通過這一對比,北國春風的形象顯得尤其可愛。二是作者回想江南的春天與春風, 有的只是“乍暖還寒、最難將息”,有的只是“淡淡 的陽光”,“蒙蒙的細雨”。更不用說發霉的牆角散發出的“死耗子味兒”與“能不懷念北國的春風!”形成鮮明對比,讓北國的春風顯得更加可愛,對北國春風的敬意也油然而生。
三、語言粗獷,透出春風的陽剛之美
《北國的春風》一文語言“粗獷豪放、貯滿哲思”。全文散句中夾雜著許多急促的短句 ,運用一系列動賓短語,巧妙構成了排比與反問,使語言顯得變化多姿,錯落有致,讀來抑揚頓挫,富有節奏感。如:“一夜之間,春風來了,忽然從塞外的蒼蒼草原,莽莽沙漠,滾滾而來,從關外撲過山頭,漫過山樑,插山溝,灌山口,嗚嗚吹號,哄哄呼嘯,飛沙走石,撲在窗戶上,撒拉撒拉,撲在人臉上,如無數的針扎。”這句用鋪排的手法,輔之以擬人的寫法,象聲詞的烘托,突出了北國春風不可遏制的氣勢。語言形象生動,真切感人。再如:“要不,請想想,柳絲飄拂般的撫摸,細雨滋潤般的體貼,又怎么過草原、走沙漠、撲山樑?又怎么踢打得開千里冰封和遍地賴著不走的霜雪?”這兩句反問,將北國山民喜歡春風這種感情表達得充分透徹、淋漓盡致。此外,文中還運用了比喻、擬人、誇張、反覆等修辭手法,寫景狀物極富表現力。讀來語言質樸自然,音調鏗鏘,感情真切,氣勢宏魄,顯示出了一種陽剛之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