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農業大學校史

北京農業大學校史

《北京農業大學校史》是北京農業大學校史資料徵集小組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京農業大學校史
  • 作者:北京農業大學校史資料徵集小組
  • 類別地方志
  • 出版社:北京農業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5年09月
  • ISBN:7-81002-732-8
  • 編纂人員:王步崢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本志記述了北京農業大學發展以及學校的教育教學,科學研究,國際交流等工作。

作品目錄

北京農業大學校史
著作權頁
彩圖
農業大學籌備委員會成立(1949年9月16日)
農業大學校務委員會成員(1949年12月12日)
關於北京農業大學定名通知(1950年4月8日)
1950年農耕學習班
土改工作團出發之前(1951年10月)
抗美援朝志願獸醫隊(1951年)
參加軍幹校同學留影(1950年)
李連捷教授赴西藏考察(1952年攝於布達拉宮前)
蘇聯專家綏吉納與農業生物科學研究室及進修人員合影(1950年)
北京農大與華北農科所簽訂合作協定書(1954年)
孫曉村、施平、沈其益、蔡旭在天安門觀禮台上(1954年)
蘇聯專家采里舍夫與參加進修班學員合影(1957年)
蘇聯專家羅吉金與參加講習班的學員合影(1957年)
孫曉村、戴芳瀾等與蘇聯專家合影
林傳光教授赴蘇聯參加學術會議(1958年)
羅馬尼亞大國民議會主席團主席格羅查來北京農大訪問(1954年)
教職員宿舍(羅道莊)
學生宿舍(羅道莊)
教室樓(羅道莊,1955年落成)
教學樓(羅道莊,1955年落成)
1958年全校師生下放誓師大會
施平、葉和才等在徐水下放點檢查工作(1959年)
學校檢查組在山東下放點檢查工作(1959年)
建校十周年慶祝大會(1959年)
林彪、鄧小平以及彭真、譚震林等視察北京農大科研成果(1960年5月8日)
王觀瀾校長視察涿縣半農大半讀(1965年)
涿縣半農半讀——田頭上外語課(1965年)
蔡旭教授在小麥育種試驗田(1965年)
越南留學生在北京農在學習
園藝系副主任哈貴增等與蒙古留學生畢業留影
捷克留學研究生在山西實習
馬連窪校舍在建設中(1958年)
馬連窪校舍校門(1959年)
1962年落成的主樓
上課(在陝西省甘泉縣清泉鎮)
建校勞動(在陝西省甘泉縣清泉鎮)
北京農大在陝西省甘泉縣清泉鎮校址(1970-1972年)
關於北京農大遷到河北省並改名為華北農大的通知(1973年4月9日)
高鵬先視察圍場教學基點(1974年)
國務院關於華北農大搬回北京市馬連窪並恢復北京農業大學名稱的通知(1978年11月29日)
《光明日報》刊載北京農大十年來變遷的文章(1978年11月30日)
中共中央副主席葉劍英為北京農業大學題寫校名(1979年10月12日)
慶祝建校三十周年大會(1979年11月21日)
科研樓與八十年代初的校門
國務院批覆北京農業大學列入國家重點建設項目(1984年4月2日)
俞大紱校長在著書立說
副校長王明遠、華山、蔡旭、婁成後、朱振聲,臨時黨委副書記李開鼎、吳汝焯等與原農大黨委書記兼副校長、華東師大黨委書記施平合影(1981年8月)
安民校長與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幹事薩烏馬在一起
慶賀俞大紱、熊大仕、沈其益、婁成後、李連捷、彭克明、周明牂、沈雋、韓德章、楊昌業、葉和才、蔡旭十二位教授從事科研五十年(1984年6月22日)
副校長沈其益與聯邦德國霍恩海姆大學校長特納簽訂兩校合作協定(1980年)
婁成後教授在實驗室
李連捷教授在延慶考察土壤(1983年)
周明牂教授在實驗田
裘維蕃教授在實驗溫室
閻龍飛教授在實驗室
國務院副總理萬里、農牧漁業部部長何康等參觀全國農業科技成果展覽北京農大展品(1984年)
李鵬總理等到北京農大曲周實驗站視察(1988年6月14日)
中共北京農大十三屆委員會委員合影
北京農業大學首屆教代會召開(1986年)
北京農業大學校園總體建設規劃圖
目錄
第一章新型的北京農業大學的創立
一學校組織機構
(一)三所農學院的合併
(二)組織機構
(三)教職工隊伍
二教育改革
(一)教學制度改革
(二)課程改革
(三)辦學體制
(四)科學研究工作
(五)校辦農場的改革
三三大革命運動與知識分子思想改造
(三)知識分子思想改造學習運動
(四)在廣闊的學習課堂受教育
四“農大問題”的始末
(一)“農大問題”的爆發
(二)“農大問題”的由來與發展
(三)“農大問題”的調查與處理
(四)新領導體制的確立與工作整頓
五學校基本建設
(一)校舍修繕與建設
附北京大學農學院房屋及土地統計表
(二)經費
六黨與民眾組織
(一)黨組織
(二)工會
(三)青年團
(四)民主黨派
(五)學生會
第二章全面學習蘇聯進行教學改革(1952-1957)
一體制與機構
(一)領導機構的調整
(二)教研組的建立
(三)教職工隊伍
1952-1957教職工人數統計表
(四)學校領導關係及其轉移
二五年教學改革的經過
(一)院系調整與專業設定
(二)貫徹“十六字”方針
(三)學習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
(四)“八月會議”,推動全面學習蘇聯
對全校教師的工作實際情況進行分析統計表
(五)第二次全國高等農林教育會議
(六)貫徹全面發展的方針
(七)高教部對農大工作全面檢查
(八)暑期校院長座談會
(九)教改工作檢查總結
三主要教學環節與制度的改革
(一)修訂教學計畫
(二)修訂教學大綱
(三)教材編譯
(四)建立生產實習制度
(五)考試制度的改革
(六)完善馬列主義課程
農大開設四門課的情況列表
(七)加強體育,貫徹健康第一方針
(八)學制改革
(九)招生、分配與助學金制度
四科學研究與學術活動
(一)科學研究工作
(二)米丘林學說與摩爾根學說的爭論
五學校發展與建設
(一)發展規劃
(二)建校與遷校
六國際交流
(一)聘請蘇聯專家講學
(二)派遣出國留學生
(三)接收外國留學生
歷年外國留學生統計表
(四)與國外農業院校建立聯繫
(五)國際友好交往
歷年接待國際友人來訪統計表
七整風與反右
(一)整風運動的發動與鳴放
(二)反擊右派與右派處理
(三)整改
(四)“雙反”、“交心”
八黨與民眾組織
(一)黨組織
(二)民主黨派
(三)工會
(四)青年團
(五)學生會
第三章探索新的辦學道路(1958-1966)
一教育革命、全校下放農村鍛鍊
(一)1958年上半年教育革命的形勢
(二)毛主席指示農大全校下放農村鍛鍊
(三)南農會議、康生講話、十一月會議
(四)二月教師會議,下放工作的調整
(五)“反右傾”運動
(六)下放總結與校慶十周年
(七)下放結束後學校工作的規劃與構想
二貫徹“調整、鞏固、充實、提高”方針
(一)1960-1961年下放教學
北京農業大學三年(1960-1962)規劃發展進度和專業名稱表
(二)修訂和編寫新教材
(三)貫徹執行《高教六十條》
(四)貫徹毛主席春節座談會講話精神
三試行半農半讀與全日制兩種教育制度
(一)試行半農半讀
(二)制訂實行兩種教育制度的全面規劃
(三)試行半農半讀時期的思想政治工作
參加涿縣等地方四清運動
四科學研究工作
(一)“大躍進”時期的科學研究(1958-1959)
(二)調整時期的科學研究(1960-1962)
(三)科學研究工作的發展時期(1963-1966)
1965年7-8月間,學校上報第一批全國科學技術成果共15項,統計表
(一)研究院的醞釀與籌備
(二)研究生教育
六學校組織機構與領導體制
(一)學校領導體制的改變與組織機構的調整
(二)系、專業調整
附1949-1966年農大系、專業設定一覽表
七建校、建場、建站
(一)校舍建設
(二)校辦農場建設
(三)馬連窪實驗站建設
八黨與民眾組織
(一)黨組織
(二)工會
(三)共青團
(四)學生會
第四章“文革”罹難學校搬遷(1966-1972)
一動亂-癱瘓(1966.5-1966.12)
(一)學校動亂的前夕
(二)學校文化大革命發動的初期——批判學術權威
(三)揪“黑幫”、劃“紅黑線”
(四)“紅衛兵”運動的興起
(五)“10.21”事件,踢開黨委鬧革命
(六)組織機構癱瘓、師生大串連
二奪權,成立革委會(1967.1-1968.7)
(一)大亂農林口,批判譚震林
(二)大搞派性,“上揪下掃”
(三)成立農大革委會
(四)革命委員會幹的幾件大事
三工、軍宣隊進駐學校(1968.8-1969.10)
(一)繼續清理階級隊伍和落實幹部政策
(二)整黨、恢復黨團組織生活
(三)開展教育革命活動
四戰備疏散,下放勞動(1969.11-1970.8)
(一)下放涿縣和河北武邑
(二)開展清查“五·一六”運動
(三)本科生畢業分配
五遷往陝北(1970.8-1972.12)
(一)解散農大與搬遷的醞釀
(二)實驗站移交經過
(三)陝北選址與搬遷決策
(四)搬遷陝北
(五)清泉溝建校
(六)教育革命實踐,試辦工農兵班
(七)地方病大流行,危及師生健康
(八)與延安大學合併
(九)向中央反映實情,絕處逢生
第五章涿縣辦學困境圖存(1973-1978)
一從陝西甘泉遷河北涿縣辦學
(一)國務院科教組(73)90號檔案的產生
(二)搬遷涿縣
(三)涿縣農場的交接
二涿縣建校與辦學
(一)建校規劃
(二)組織機構
(三)教學與科研工作
三外來干擾與破壞
(一)涿縣“工宣隊”進校
(二)“工宣隊”再進校
(三)“朝陽現場會”上的鬥爭
四重返涿縣
(一)“工宣隊”撤出
(二)揭批“四人幫”
(三)思想與組織整頓
(四)涿縣辦學條件的困擾與擺脫困境的機遇
五恢復在北京原址辦學——力爭與決策
第六章遷回北京原址辦學——恢復、改革、發展(1979-1987)
一撥亂反正、全面恢復
(一)校園接收
(二)機構調整與體制改革
(三)工作、生活條件的恢復與改善
馬連窪校部主要教學、教研建築一覽表(1987年初)
(四)撥亂反正,落實黨的政策
北京農業大學落實政策情況統計表(1987,10,13)
(五)教師隊伍建設
(六)場、站、館的建設
(七)校慶活動
二學校發展規劃
(一)關於辦學方向
(二)關於發展規模
(三)關於教學體制
三教學工作
(一)教學工作的恢復與改革
1978-1986年在校生人數統計表
(二)研究生教育
(三)管理幹部培訓與繼續教育
(四)思想政治教育
(五)體育教學與體育活動
四科學研究工作
(一)科研工作的恢復(1979-1980)
(二)“六五”計畫期間的科研工作(1981-1985)
北京農業大學1978-1987歷年科技成果獲獎統計表
歷年(1979-1987)科研經費表
(三)科研工作全面規劃
(四)科技推廣、開發與扶貧
1978~1987年科技成果推廣情況統計表
五國際交流與合作
(一)校際合作與交流
北京農業大學與國外大學建立正式校際關係時間表
(二)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
(三)接受國際援助和貸款
(四)主持召開國際學術研討會
(五)派出留學人員
(六)外事機構與規章制度
六黨與民眾組織
(一)黨組織
(二)民主黨派
(三)工會及教代會
(四)共青團
(五)學生會、研究生會
附錄一 學校歷屆黨政負責人名單
附錄二 碩士、博士點與博士生導師名單
附錄三 歷屆全國、市人大代表與政協委員名單
附錄四 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議組成員名單
附錄五 歷屆畢業生人數
附錄六 科研成果獲獎一覽表
編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