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皮影戲》是2020年天地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書名:北京的皮影戲
- 作者:奧飛娛樂,風鈴樹童書
-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0年7月1日
- 開本:20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45555431
《北京的皮影戲》是2020年天地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皮影戲(北京皮影戲),北京市宣武區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2008年6月7日,皮影戲(北京皮影戲)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擴展項目名錄,項目編號Ⅳ-91。歷史淵源 北京皮影戲早期分為東西兩派,東派消亡甚早,現存的西派皮影形成於明代正德年間。1842年滿族人路德成...
皮影戲是中國民間古老的傳統藝術,老北京人都叫它“驢皮影”。據史書記載,皮影戲始於西漢,興於唐朝,盛於清代,元代時期傳至西亞和歐洲,可謂歷史悠久,源遠流長。2011年,中國皮影戲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018年12月,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公布上海戲劇學院為皮影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表演形式 皮影...
北京皮影劇團被列為國家級和北京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北京皮影戲”的保護、傳承單位,集皮影戲演出、皮影展覽、皮影講座、培訓皮影演員和皮影銷售於一身,先後出訪日本、歐美等許多國家。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北京皮影劇團獲得“皮影戲(北京皮影戲)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北京皮影戲》是2021年北京美術攝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北京皮影戲》是由從事北京皮影戲藝術數十年的專業人員結合皮影戲藝術理論及多年的藝術實踐所合著的一本介紹傳統北京皮影戲的專著,這在北京皮影藝術歷史上尚屬首次。該書從北京皮影戲的歷史溯源、造型藝術特點、舞台美術製作到皮影戲的表演、聲腔特點...
門頭溝下葦甸村是北京西路皮影的發源地,被稱為“北京皮影之鄉”。皮影的發源地 下葦甸皮影叫“驢皮影”,影人高1.2尺、寬5寸,製作材料是白驢皮。因白驢皮既透明,又堅固耐磨,尤其著色後非常艷麗,表演時在燈光的映照下,看上去清晰透徹,效果極佳。山水居度假村就坐落於下葦甸村,為了發揚門頭溝特有文化,傳承非...
西路皮影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中國皮影藝術的一個重要流派。流傳於門頭溝區的西路皮影是在明正德年間,由蘭州傳入門頭溝下葦甸和一山之隔的昌平峰山村,由此,再傳入北京,傳入河北欒州、又流傳到海外的法蘭西。門頭溝區博物館館長譚勇說,此次修復工作由區文委聘請北京西路皮影傳人路家班的皮影老師指導,工作分...
這個人名叫崔永平,他的私人博物館叫作“北京崔永平皮影藝術博物館”。發展歷史 上個世紀80年代,皮影藝術在浩劫之後,開始復甦。各種皮影表演不僅回 到了中國觀眾當中,而且被中國的表演藝術家們傳播到了國外。崔永平夫婦決心建立中國人自己的皮影博物館,正是在國外演出交流的時候,得到的啟發。1983年夫妻倆隨劇團去...
樂亭皮影戲,俗稱“樂亭影”。歷史悠久,流布區域寬廣,是中國皮影戲的一個主要劇種。樂亭影是一種民間美術和民間音樂、民間舞蹈、民間說唱等綜合性的民族戲曲表演藝術,在音樂、念白、雕刻、操縱等方面,都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是中國影戲園中一株瑰麗的奇葩。發源於河北省樂亭縣。自金代到清初六百多年間,樂亭影...
《北京皮影藝術》是一本2022年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季霖,王偉。內容簡介 《北京皮影藝術》是一本深入系統地研究北京皮影的書。《北京皮影藝術》的兩位作者,收集了許多珍貴的史料和文獻,並集中梳理散見於前人文章中關於北京皮影的論述。更重要的是,《北京皮影藝術》收錄了大量清代以來的北京皮影,...
《北京的皮影戲》是2020年天地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超級飛俠中英雙語有聲故事書·第一輯》共10冊,包含改編自第一季和第二季卡通片的20個精彩的雙語故事。每冊圖書均分為兩個部分:故事部分與學習部分。故事部分採用中英文不對稱設計,講述超級飛俠的神奇旅程,他們幫助孩子解決難題、實現夢想。學習部分包含...
中華皮影文化城(北京龍在天皮影博物館)是北京市、海淀區文化委員會創意文化產業重點扶持項目。位於北京市海淀區清華西路28號(圓明園南門西200米路北),整體面積約2000平米,陳列有全國各地風格不同的皮影藝術精品近萬件。內設:皇家皮影戲苑(200人演出廳),龍在天皮影博物館,皮影人部落(露天皮影主題餐吧籌建中...
迫使北京城內的影戲班子全部解散……(摘自翁偶虹《從路家影戲班談北京影戲》)。嘉慶帝(仁宗)在位時曾五次頒詔禁戲,令燒毀戲箱,驅殺藝人,直至25年後到1821年道光即位後,影戲在全國才漸漸恢復起來。影戲淵源 中國皮影戲究竟起源於何時呢?典籍記載多見於宋代,然而宋代的皮影戲繁榮成熟,已達相當程度,有詠...
本書對北京皮影藝術進行了全方位的、科學的梳理和分析,對她的傳承歷史及劇目創作、聲腔、造型、製作、舞檯燈光、表演等各個藝術環節進行了認真、細緻的論述,為的是探索她的文化淵源,總結她的生存形態和演變歷程,展示了北京皮影戲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和獨具特色的藝術魅力,可以使讀者從本書中了解、認識北京皮影戲...
《燕影劇:晚清北京皮影戲唱本》是一本2023年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德裔美國學者勞弗1902年用高價從皮影戲班購得1202件道具和110齣唱本,之後更與師友整理出50餘個劇目,題為《燕影劇》在德國出版。本書是《燕影劇》所收劇目的影印版,中山大學王霄冰教授在本書導言中詳述敘述了這批文獻的來...
北京稱皮影,河北一帶稱灤州影,四川、青海稱燈影戲、京燈影,山東稱驢皮影,山西稱紙窗影、紗窗影,陝西、甘肅、湖南等地稱影子戲、燈調,東北一帶稱邊外影、照條兒,福建、台灣稱皮猴戲、皮戲,廣東稱紙影戲、盞燈戲,湖北稱皮影子戲,雲南稱燈影子、皮人戲、靠子等。形式 包括手影戲、紙影戲、皮影戲、...
劉先生說,北京皮影的歷史很悠久,相傳公元1508年,明朝正德三年,京城舉行“百戲大匯演”,當時有皮影戲演出。萬曆年間,有個文人叫黃素志,河北灤州府樂亭人,進京趕考落第,失意之時,京城的皮影戲引起他極大的興趣,受此啟發回到家鄉便辦起了影戲班,由不得志進而憤世,開始宣傳宗教故事,後以民間家喻戶曉的俠義...
王麗娟,女,1973年7月生,北京市海淀區龍在天殘疾人皮影藝術文化中心負責人。王麗娟受家庭影響走上皮影傳承之路,得到北京西派皮影老藝術家路連達先生的支持和指導。2008年4月,王麗娟的皮影劇團開始免費為“袖珍人”提供皮影雕刻、表演、樂器、舞台主持等培訓。多年來,王麗娟一直將非遺傳承、文化助殘、幫扶困難群體...
崔永平摯愛的皮影藝術,崔永平曾說:“說京劇是國粹,它才有300多年的歷史;皮影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有故事情節的皮影戲也超過1400年了,皮影更是國粹,國粹不能丟,丟了可惜。”崔永平原來是北京皮影劇團的一級演員。“文革”時期因為“破四舊”,很多皮影被燒了,崔永平僅留下一件師傅做的皮影。後來的都是他...
路海經受了路家班皮影戲第五代正宗傳人,以路景魁為首的,景通、景達、景平、景安、兄弟五位長輩的口傳心授、及言傳身教的真傳。路海在北京皮影劇團時就是台柱子。從藝幾十年間,他代表團里多次到國外演出。退休後,路海深感皮影傳承出現斷檔,於是,他和妻子呂金花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皮影中,除了為旅行...
有人考證,現在北京、唐山,甚至承德、遼寧一帶的皮影的來源就是涿州的皮影。涿州的皮影,被稱之為“涿州影”。“涿州影”傳入北京,有人說是在明代晚期。1957年青年節,毛澤東觀看了皮影戲寓言故事《鶴與龜》和《鷸蚌相爭》。2005年中國唐山國際皮影藝術展演的舉辦說明,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一項內容的皮影戲不會無聲地...
至此,樂亭皮影戲的音樂、表演體制大體具備。清代中葉到清代末期是樂亭皮影戲的全盛時期,樂亭縣境內開辦了多家影社,其影社有大、中、小之分,也有職業、業餘之分,出現了樂亭皮影戲四大班社。樂亭皮影戲藝人對皮影戲進行了革舊圖新,把樂亭皮影藝術推向更高的水平。這一時期,樂亭皮影戲流入東北、北京等地區,...
路寶剛,男,漢族,北京市西城區人,皮影戲(北京皮影戲)傳承人。2018年5月,被評定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2024年6月,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人物·故事”欄目《創新助力傳承·路寶剛》上下集播出。評審意見 路寶剛是北京傳統西城派皮影戲主要傳承人,屬家族直系傳承,家族傳承脈絡清晰。...
路宗有(1883年--1967年),字耀峰,北京昌平區沙河鎮路莊村人,北京市路氏皮影戲第四代傳人。新中國成立後,路宗有一家和皮影藝術都獲得了新生,以路家班底為主相繼組建成立了北京宣武皮影劇團和北京皮影劇團。1956年和1957年毛澤東、周恩來、郭沫若及蘇聯國家領導人伏羅希洛夫都曾觀看他們的演出。作為中國人民的...
鬃人是北京市的地方傳統手工藝品,始創於清朝末年,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北京鬃人是受皮影戲和京劇影響而產生的,人物造型的身高一般約9-16厘米,設計巧妙、製作精細。簡介 作為一種傳統民間藝術,鬃人的頭和底座採用膠泥脫胎,是用膠泥做頭和底座,用秫秸桿做身架,外繃彩紙(或色綢)外衣,並絮少許棉花,...
影子腔是甘肅古老的地方綜合表演戲種,與木偶戲同為姊妹藝術,有同工異曲之妙。是一種“借燈顯影,配聲以演故事”的戲劇形式,甘肅的影子腔是國內較早成型的皮影戲之一,又稱“影子戲”,影子腔主要流行在甘肅隴東、隴西、隴南一帶。三地音樂唱腔不同,各具特色,其中隴東環縣的音樂唱腔屬於道情系列,源自道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