鬃人

鬃人

鬃人是北京市的地方傳統手工藝品始。創於清朝末年,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北京鬃人是受皮影戲和京劇影響而產生的,人物造型的身高一般約9-16厘米,設計巧妙、製作精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鬃人
  • 讀法:[zōngrén]
  • 創造時間:清朝末年
  • 創造靈感:皮影戲和京劇
  • 人物造型身高:一般約9-16厘米
  • 特點:設計巧妙、製作精細
簡介,歷史,製作,代表人物,物理原理,

簡介

作為一種傳統民間藝術,鬃人的頭和底座採用膠泥脫胎,是用膠泥做頭和底座,用秫秸桿做身架,外繃彩紙(或色綢)外衣,並絮少許棉花,然後依據人物故事勾畫臉譜,描繪服飾,底座粘一圈約二三厘米長的豬鬃,便製作成一個生動的鬃人,數個鬃人組成一組戲劇人物,按京戲中的生、旦、淨、末、醜,放置於銅盤中,只要輕輕敲打銅盤的邊,靠豬鬃的彈力,盤中的人物便會舞動起來,再配上京劇的唱腔,就如同真人在舞台上演出,展現了古典文學和戲曲藝術的魅力。所以老北京人也稱它為“銅盤人”或“盤中好戲”。或者乾脆叫它“銅茶盤子戲”。
鬃人

歷史

北京鬃人在清末曾盛行一時,著名製作鬃人的藝人是王春佩、王漢卿父子。1915年,北京鬃人曾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得銀質獎章。在上世紀三十年代,美商曾許以高報酬聘請老藝人王春佩赴美行藝,王春佩以“窮家難捨,熟土難離”為由,婉言回絕了。當年,北京鬃人由老藝人王春佩獨家製作並經營,在護國寺、隆福寺、白塔寺等城裡廟會上出售。1915年,北京鬃人參加“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獲銀質獎,從此名聲大噪。由於鬃人具有獨特的文化色彩和戲劇情趣,因此對觀賞者很有吸引力。王春佩也是個戲迷,他製作的鬃人穿戴扮相以及臉譜、把子,都是具體而細微得和舞台上的演出一樣。尤其是“鬧天宮”的鬃人作品,讓人有置身在舞台前觀戲的感覺。
(圖)鬃人-舞獅(白廣成作)(圖)鬃人-舞獅(白廣成作)
在新中國成立前,這一民間藝術幾乎失傳,後來王漢卿將手藝給白大成,現在鬃人製作手藝的唯一傳人就是白大成。1978年,白大成根據京劇劇目製作的鬃人“八大錘”從造型到藝術風格都達到很高水平,為收藏家所青睞。

製作

鬃人的頭部和底座以膠泥製成,用秫秸作為軀體骨架,內絮棉花,外著以絹、綢、紙等精心製成的彩衣,然後再安裝手和兵器等。鬃人的題材多選自戲劇中的武生。由於底座下面豬鬃排列的角度不同,加上人們敲擊銅盤的力量大小不一,在銅盤中的鬃人可以左右旋轉、行走、碰撞、對打,構成生動的舞台場面,可供觀賞和娛樂。
鬃人
這一獨特的絕活是結合了京劇文化、物理學和力學的概念,竅門就在它下面的底盤上,鬃人的底部都粘上一圈鬃毛,而且具有彈性,敲打的時候運用銅盤和鬃毛的振動作用,帶動鬃人有規律的轉動,鬃人是唯一動態表現的民間手工藝品。
北京鬃人適合於表演京劇《八大錘》《三岔口》《大鬧天宮》這類武生戲中手持棍、棒、刀、槍對打的場面,以及民間“花會”中的高蹺、旱船、舞獅、五虎棍之類的民間舞蹈節目。
北京鬃人已經獲得北京市級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認證保護。第三代鬃人傳人-鬃人白-白大成、白廣成兄弟是唯一傳承製作人。
北京鬃人是北京獨有的民間特色傳統手工藝品,“登長城,吃烤鴨,看京劇,帶回盤中戲”。

代表人物

白大成與他製作的鬃人
走進西城區東館房胡同一號的白大成家,最顯眼的是占據一面牆的三個玻璃櫃,裡面擺滿了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的民間手工藝品,泥人、毛猴、面人、臉譜等等琳琅滿目。花甲之年的白大成操著一口地道的北京話指著一個泥人向記者介紹道,這是三十年前他從老藝人的手裡買下的,已經絕跡。京城少見的湯氏面人、郎氏面人他都收藏,當然少不了他自己製作的鬃人。
談到已有百年歷史的鬃人藝術,白大成如數家珍,滔滔不絕。他從柜子里拿出兩個京劇扮相的鬃人放在銅盤上,用一根精製的木棒敲打銅盤,伴隨著一聲聲地敲擊,鬃人有節奏地轉動著、追打著,一招一式猶如舞台上的表演,栩栩如生,形象逼真。鬃人怎么會轉呢?白大成將鬃人的底座展示給記者:“這一圈富有彈性的鬃毛與銅盤在振動中產生共振,木棒敲打得越快,鬃人轉動的速度也越快,是典型的自娛自樂的玩具。”
人們驚嘆於鬃人的精巧、美麗,紛紛向白大成訂貨。他從茶几上拿出一封剛從美國寄來的信件,一位中文名字叫愛鸚的女士希望購買白先生製作的《白蛇傳》、《三國》和《鐘馗》。他的鬃人藝術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享譽海內外,作品大多銷往法國、美國、新加坡、以色列以及東南亞。他於一九九九年在王府井新東安市場開專櫃經營民間藝術品,其中鬃人的銷路很好。“我可以肯定地說唯有鬃人全是手工繪製,仍保持它獨有的風格,作品絕不重樣。”白大成不無驕傲地表示。
他稱,自一九五九年從航空學院飛機製造專業休學後開始學習鬃人藝術,四十餘年來不斷摸索、改造,鬃人由過去的彩紙材料改用色彩艷麗的絲綢,人物的雙臂在轉動中可以靈活運動,身高也由過去的五六厘米發展到十七八厘米。他還應一位日本朋友的要求,做了一個八十厘米高的美猴王。往往一個作品從臉譜繪畫、服裝剪裁、服飾設計、顏色搭配等十幾道工序,全是他自己完成。一出《三岔口》戲中有好幾個人物,他要花上一個星期才能完成。
白大成坦誠道:“我從不保守,鬃人製作的全過程多次被拍成電視,誰喜歡都可以模仿著做。”作為京城惟一的鬃人藝術家,他希望有更多的愛好者繼承和發揚鬃人的製作,但商品經濟社會的今天,年輕人更關心似乎是能否能賺錢。
白大成笑道,這么多年沒吃過一天官飯,沒有工資和勞保待遇,靠著手藝維持生計。他透露:“鬃人製作主要用的是戲裝的下腳料,扮相接近舞台效果。我喜歡做有動態的一出完整的戲,現在一天最多只做一件。”學英語的兒子從事旅遊工作,但較少參與鬃人製作,這讓老人的內心深處多少有一絲對手藝傳承的擔憂。

物理原理

鬃人底座的鬃毛取材於鬃毛刷子,依靠物理學的共振原理,當人為敲打銅盤時,上面的鬃人也會隨之運動起來。鬃毛的稀疏密度直接影響著鬃人的運動,如果鬃毛太密集,鬃人運動起來後會顯得行動呆滯;如果太疏鬆,鬃人的身體就得不到平衡,連站立都困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