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明清皇城牆遺存

北京明清皇城牆遺存,位於北京市東城區西城區境內,始建於明永樂年間,是明清時期保護紫禁城(故宮)的城牆。

北京明清皇城牆遺存現存東、南、西、北四段皇城牆。其中東牆長約2150米,南牆長約1770米,西牆長約2644米,北牆長約2460米。牆體用明城磚砌築,抹麻刀灰,塗紅土,頂覆黃琉璃瓦,牆高約6米,牆基厚約3米,頂厚約1.7米。

2003年12月11日,皇城牆遺址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北京市第七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21年8月19日,北京明清皇城牆遺存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文物保護單位合併項目,歸入北京市第七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皇城牆遺址,更名為北京明清皇城牆遺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京明清皇城牆遺存
  • 地理位置:北京市東城區、西城區境內
  • 所處時代:明至清
  • 保護級別:北京市第七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建築格局,主要建築,歷史文化,文物保護,旅遊信息,

歷史沿革

明永樂年間,在元大都皇城的基址上向東、北、南三面擴建皇城。
明宣德七年(1432年),東安門始建。
清順治九年(1652年),北安門重建,改稱地安門,俗稱“後門”。
民國元年(1912年),為便利通行,將長安左門、長安右門的漢白玉門檻拆除。同年,東安門被焚毀。
1950年,西安門被焚毀。
1952年,為擴建天安門廣場,長安左門、長安右門被拆除。
1954年,地安門被拆除。
1958年,中華門被拆除。

建築格局

北京明清皇城牆遺存現存東、南、西、北四段皇城牆。其中東牆長約2150米,南牆長約1770米,西牆長約2644米,北牆長約2460米。牆體用明城磚砌築,抹麻刀灰,塗紅土,頂覆黃琉璃瓦,牆高約6米,牆基厚約3米,頂厚約1.7米。

主要建築

東牆
東牆長約2150米,位於今東皇城根北口至今貴賓樓對面一線。
南牆
南牆長約1770米,位於今府右街南口至今北京飯店以西一線。
西牆
西牆長約2644米,位於今西黃城根南街南口沿靈境胡同折向東,至今府右街中段中南海西牆,再南至府右街南口。
北牆
北牆長約2460米,位於今平安大街中段至地安門大街南側一線。

歷史文化

皇城城牆位於北京城內城的中心偏南,是保護紫禁城(故宮)的城牆,是北京宮殿城池建設的配套工程。皇城城牆周長近11千米,平面呈不規則長方形,西南角因避讓慶壽寺而缺一角。舊時,皇城內大部分為園囿、皇家廟宇、內務府衙署等,平民百姓不得在內居住。

文物保護

2003年12月11日,皇城牆遺址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北京市第七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021年8月19日,北京明清皇城牆遺存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文物保護單位合併項目,歸入北京市第七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皇城牆遺址,更名為北京明清皇城牆遺存。

旅遊信息

北京明清皇城牆遺存位於北京市東城區、西城區境內。
明北京城城牆遺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