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信息
2024年1月17日,北京市規劃自然資源委聯合市發展改革委共同印發實施《北京市2024年度建設用地供應計畫》。
計畫全文
北京市 2024 年度建設用地供應計畫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認真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在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上不斷鞏固穩中向好的基礎。嚴格落實市委、市政府穩定經濟運行工作部署,按照深化空間布局引導、加強規劃引領與土地要素保障的工作思路,統籌推進土地供應,全力穩投資、保增長、穩預期。按照《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畫編制規範(試行)》(國土資發〔2010〕117 號),特制定本計畫。
一、計畫指標
(一)總量2024 年度建設用地供應計畫(以下簡稱“供地計畫”)安排建設用地供應總量 3240-3660 公頃,分列城鄉建設用地和特交水用地。堅持落實城市總體規劃戰略定位,持續堅持節約集約用地,深化空間結構布局。其中,城鄉建設用地 2770-2790 公頃,保持各地類總量穩定,圍繞推動首都高質量發展,加強規劃引領,重點聚焦“三大工程”、聚焦區域最佳化功能、聚焦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聚焦“七有”要求和市民“五性”需求,不斷最佳化地類內部結構和空間布局。特交水用地 470-870 公頃。
(二)用地結構安排產業用地 510-530 公頃(研發用地 80 公頃,工業用地200 公頃,倉儲用地 100 公頃,商服用地 80 公頃,鄉村產業用地 50-70 公頃),住宅用地 1060 公頃,其中,堅持以需定建,穩慎有序推進的原則,安排保障性住宅用地 460 公頃;安排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用地 650 公頃,城市道路及交通設施用地550 公頃,特交水用地 470-870 公頃。
2024 年度建設用地供應計畫指標安排(單位:公頃)
(三)空間布局落實北京城市總體規劃,統籌城鄉發展,持續強化“一核一主一副、兩軸多點一區”圈層協同的城市空間結構,有序組織各圈層間功能疏解和梯度承接,綜合考慮各圈層差異化區域發展特點及土地價值,著力推進中心城區功能疏解提升、平原新城梯次承接,構建起北京新的城市發展格局,土地供應向重點功能區、軌道站點周邊、南部地區等重點發展空間傾斜。中心城區(含核心區)土地供應規模約占全市土地供應總量5%。核心區重點落實核心區控規新一輪行動計畫,著力提升核心區服務功能,因地制宜構建符合老城空間特徵的公共服務生活圈;中心城區重點加強與核心區“四個中心”功能建設、“四個服務”水平提升及空間形態管控方面的銜接聯動,突出減量提質,堅持疏提並舉,穩步最佳化城市功能和城市品質。平原新城地區(含城市副中心)土地供應規模約占全市土地供應總量 60%,打造平原新城地區(含城市副中心)高質量發展增長極。城市副中心立足高水平落實副中心控規,以示範帶動非首都功能疏解、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為目標,高標準構建城市框架,實現空間的有序重組;多點地區對標城市副中心重點完善城市功能,提高綜合承載能力,承接發展符合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的高新技術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現代服務業及其配套服務功能,推動人口、產業、居住、服務均衡發展。生態涵養區土地供應規模約占全市土地供應總量 15%。重點推進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適度承接科技創新、國際交往、文化服務、旅遊休閒、健康養老等城市功能,同步最佳化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供給。依託山水格局建設高品質山水城市,守護好綠水青山。
二、土地供應導向
緊緊圍繞近期建設規劃和“十四五”時期目標任務,從改善預期、提振市場信心入手,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堅持以首都發展為統領,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著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支撐實體經濟發展,著力解決好人民民眾急難愁盼問題,增強公共服務均衡性和可及性。深入落實首都城市戰略定位,按照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及分區規劃要求,規劃引領計畫,要素保障項目,統籌推動疏功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等工作,堅持以規劃為引領,以嚴守耕地紅線為底線,把握好土地供應節奏,推動構建城市新發展格局。
(一)統籌控增量、盤存量和促減量,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制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制度。通過減量地塊的整理復墾實現成片開發類項目的占補平衡,統籌國有、集體建設用地減量,層層傳導節約集約利用要求;在鞏固己有的減量成果基礎上,全市城鄉建設用地減量重點由總量管控向結構最佳化和質量提升轉變,2024年度全市擬安排城鄉建設用地淨減量任務 660 公頃,落實二綠地區減量騰退任務 350 公頃。各區年度新增城鄉建設用地規模與城鄉建設用地減量實施工作相掛鈎,其中對於已達到分區規劃2035年城鄉建設用地規模指標的區,結合分區規劃減量騰退空間,實施精準減量。
(二)科學合理配置資源要素,保障重點領域重大項目用地需求重點向服務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和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三城一區”、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臨空經濟區等重點功能區精準配置產業用地,為打造現代化服務體系做好土地要素保障;聚焦“七有”“五性”,關注民生福祉,著力解決好人民民眾急難愁盼問題;加快構建韌性安全的城市空間,著力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
(三)深化空間布局引導,推動實現主副結合發展、內外聯動發展、南北均衡發展、山區和平原地區互補發展按照不低於80%的比例推動產業用地向產業發展重點領域、重點功能區集聚,支持壯大高精尖產業集聚勢能,加快供應智慧型製造、產業網際網路、醫藥健康等產業用地;按照不低於 65%的比例引導保障性住房用地優先向現狀和近期建設的軌道站點周邊以及重點功能區周邊布局。
(四)充分發揮土地出讓收入在穩投資、促發展、保穩定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優先安排保障性住房用地,既要穩步提升保障性住房空間供給質量,選址布局優先向軌道交通站點和就業密集地區集中,實現從“住有所居”向“住更宜居”轉變,更要堅持以需定建、穩慎有序推進的原則,根據保障性住房年度建設計畫,統籌安排各類保障性住房用地供應。
(五)聚焦“七有”“五性”,補足功能短板,提升基礎設施和民生服務保障水平城市副中心多點地區要進一步加強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土地資源要素配置,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衡發展。提高土地開發與基礎設施建設的匹配度,不斷最佳化土地供應環節對街區功能高標準、高質量供應。
三、保障措施
(一)堅持節約集約用地貫徹落實自然資源部《關於 2023 年土地利用計畫管理的通知》(自然資發〔2023〕38 號)要求,既算“增量”賬,更算“存量”賬,梳理潛力用地資源,對接全市土地儲備計畫、批而未供用地處置工作,著力推進節約集約用地,推動土地供應接續有力。
(二)強化市區兩級主體責任市級行業主管部門、各區政府統籌安排中央、軍隊和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城市道路及交通運輸用地、特交水用地等1750-2150 公頃指標,充分發揮統籌綜合協調的職責,推動市級重大項目與本區用地資源的匹配。各區政府統籌落實住宅用地、研發用地、商服用地、工礦倉儲用地、鄉村產業用地 1490-1510公頃及淨減量 660 公頃指標,履行分區規劃實施、征地拆遷、耕地占補平衡等資源整理的主體責任,著力推動經營性用地及配套公共管理與服務用地、交通基礎設施配套設施的統籌供應,提高土地供應效率。加大徵收拆遷騰退在途項目清理工作力度,切實通過“拔釘子”盤活存量資產、落實政府過“緊日子”的要求。強化供地計畫的指導性和實施效率,減量規模指標的完成情況納入市政府績效考核。
(三)增強計畫調控的精準性與彈性強化土地的資源保障作用,計畫指標對套用地清單,隨責任分解方案一併印發,並形成相應的空間資料庫,各責任主體根據計畫項目表,明確時間表,通過落規劃,抓項目,保供地。繼續採取固定資產投資計畫與供地計畫統籌聯動調度機制,強化土地供應與耕地保護、城鄉建設用地減量以及全市經濟發展目標的系統聯動。在供應總量結構相對穩定、空間布局相對最佳化的基礎上,年中可對清單內用地進行適當增補,適應市場需求。市規劃自然資源委會同市發展改革委,將結合供地計畫及固定資產投資任務執行情況統籌安排,力爭完成全年預期目標。
(四)強化村地區管各區要統籌城鄉建設用地,著力加強集體產業減量實施過程中的“先立後破”,加強農村集體土地管理,落實“村地區管”,推動“百村示範、千村振興”工程實施,持續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鄉村建設水平、鄉村治理水平。
本計畫自 2024年1月1日起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