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俄文專修學校

北京俄文專修學校

北京俄文專修學校,1955年北京俄文專修學校改為北京俄語學院。1959年北京俄語學院與北京外國語學院合併成立新的北京外國語學院,設俄語等6個系。1994年北京外國語學院更名為北京外國語大學後,俄語繫於1996年改名為俄語學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京俄文專修學校
  • 創辦時間:1949
  • 類別公立學校
  • 目前:北京外國語大學俄語學院
學校歷史,院系設定,傑出校友,所獲榮譽,

學校歷史

1949年10月1日, 北京俄文專修學校(北京俄專)正式成立,由毛澤東主席親題校名。學校隸屬於中共中央編譯局,由正副局長師哲張錫儔兼任正副校長。校址開始在北京西城區南寬街13號,後遷至鮑家街號(原醇親王府)。
1950年1月黨中央副主席劉少奇接見北京俄文專修學校科級以上幹部,強調國家恢復和建設急需培養大批俄文翻譯幹部,指明了俄專的辦學方向。是月,北京俄專正式開課,共有六個班學生。9月,前蘇聯專家鮑米諾娃、馬蒙諾夫、畢麗金斯卡婭等人先後到北京俄專任教。
1951年2月北京俄專成立二部,接收越南留學生來華學習俄文。徐鴻任部主任,聘請李莎任教。同月,外國語學校俄文部劃歸北京俄專,改稱“俄專三部”,三部主任楊化飛。9月,北京俄專新校舍落成。俄專三部正式從西苑外校遷至西城鮑家街21號。外國語學校俄文部的建制撤銷,部主任楊化飛改任北京俄專教務長。10月1日高教部“全國俄文教學指導委員會”主辦的《俄文教學》雜誌創刊,毛澤東主席親題刊名。1956年1月,“全國俄文教學指導委員會”撤銷,該刊改為北京俄語學院學報。
1952年2月,上級決定,北京俄文專修學校成立留蘇預備部,凡國家派往蘇聯學習、進修的人員先在此集中學習一年俄語。留蘇預備部創辦後的第一年即有600多名學員,借用定阜大街原輔仁大學部分校舍。俄專教務長楊化飛兼任留蘇預備部主任,朱允一任第一副主任,主持日常工作。 1952年3月,北京俄專舉行第一次黨代表大會,改黨總支為黨委,實行黨委制,選舉產生黨委委員。後,北京俄專改隸高教部領導。1955年6月,經高教部呈請國務院批准,北京俄文專修學校改名為北京俄語學院,張錫儔任院長兼黨委書記,楊化飛任副院長,楊崗、高秀山任黨委副書記。7月,中國人民大學俄文系師生約400人併入北京俄語學院,成立四年制的師範翻譯系, 趙輝任系主任。 1956年9月,根據高教部通知,北京大學波蘭語捷克語專業(54、55屆學生約80人)調整到北京俄語學院,成立波捷語系,史遷任副系主任兼直屬黨支部書記。同年波蘭語、捷克語又各招一個班新生,每班20人。波蘭、捷克增派兩位專家來華任教。12月1-8日,第一屆學生代表大會開幕,選出院學生會委員,蔡發燊、程立真(女)任學生會第一、第二主席。
1958年底,根據教育部10月22日《關於成立北京俄語學院與北京外國語學院並院籌備委員會的通知》,兩院商定於1959年2月21日新學期開始時兩院正式合併。

院系設定

俄語學院設有圖書資料室和配有成套設備的語音教室。資料室藏俄文書籍1365冊,中文書籍1273冊;俄文雜誌71冊(合訂),中文雜誌278冊,其中98冊合訂;訂閱中文報刊11種,外文報刊36種。語音教室共有錄像資料約100盤,錄音資料1500盤

傑出校友

1949年以來已為國家培養專科本科生5342名;研究生168名,其中124名獲碩士學位博士生16名,並有2名從博士後流動站出站。

所獲榮譽

1981年11月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碩士學位授予點;1986年7月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博士學位授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