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化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化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陝西化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化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般指本詞條

陝西化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陝西安康市鎮坪縣城關鎮)境內。南接重慶,東鄰湖北,面積為28103公頃,森林覆蓋率76.4%,基本保持了原始、完整的森林生態系統。是中國巴山北部地區重要的野生動植物物種資源庫,是中國巴山地區少有的原始自然歷史本底,是一個具有保護價值的自然綜合體,是亞熱帶具有典型代表的綜合自然生態系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化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地理位置:陝西省安康市鎮坪縣城關鎮)境內
  • 氣候類型:北亞熱帶與北亞熱帶溫潤季風氣候
  • 占地面積:28103公頃
  • 級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保護對象:野生動植物物種資源庫
  • 類    型:自然生態系統類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位置,地貌,氣候,土壤,區域範圍,保護目標,保護對象,動植物資源,管理措施,開發利用,旅遊景觀,科學研究,生態價值,

歷史沿革

陝西省政府於1982年將化龍山定為自然保護區。1988-1994年對化龍山進行科學考察,2000年通過專家評審同意建立自然保護區。2007年4月6日,國辦發(2007)20號文《國務院辦公廳關於發布河北塞罕壩等19處新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名單的通知》,化龍山被定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地理環境

位置

陝西化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陝西省鎮坪縣平利縣境內,範圍在東經109°16′41″—109°30′29″,北緯31°54′39″—32°08′13″之間。

地貌

陝西化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屬剝蝕地區,溝谷密布,山巒起伏,峭壁林立,石洞深幽。海撥最高為2918米,最低為894米,相對高差2024米。

氣候

陝西化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屬北亞熱帶與北亞熱帶溫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6.6℃,極端最高氣溫18.9℃,極端最低氣溫-18.6℃,無霜期250天左右。

土壤

陝西化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最多的是山地黃壤和暗黃棕壤,其土壤主要為森林土壤。成土母質為元古界板溪群變質岩風化的殘積和坡積物。主要母岩有變余粉砂岩、變余石英砂岩、絹雲母板岩、千枚岩、變余凝灰岩以及變質細碧角斑岩。

區域範圍

陝西化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28103公頃,其中核心區面積11923公頃,緩衝區面積3914公頃,實驗區面積12266公頃。
東界從浪河口為起點,向西南順浪河逆上至國有林界,經1501.1米高程點到達1785.9米高程點,向南經肖家坪、1861米高程點、深溝子內的響水溝口,然後上鄉路沿國有林界經六池子、大溝的老堰、佘家灣溝、2144.6米高程點、冉家坪楞坎,直至上竹鄉磁器溝的國有林界;
南界從磁器溝界線開始,經1823.6米高程點,向西北經劉家台溝腦,棚溪溝腦、瞎馬洞大河鋪屋場、陳家灣溝直上、向南經三道河橫過到2732.4米高程點、向西經2720.2米、2723.4米高程點;
化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化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西界從2723.4米高程點開始,向北經2333.4米、2552.0米、2228.0米高程點至土埡子,順嵐鎮公路至千家坪林場苗圃公路回頭線(156公里處)的寶塔灣谷,順寶塔灣谷直上國有林界,再依次經國有林界與龍山村青龍村文坪村集體林交界的界石處到達屈家坡尖,順梁向東到鎮坪、平利兩縣交界大梁、順梁到達土地埡溝腦;
北界從平鎮兩界交界的土地埡溝腦開始,向東到土地埡,向南經衝天炮(2120.4米高程點),老鴉場溝口,閻家砭腦,向東北至觀音尖(1929.2米高程點),向東經豆腐岩到浪河口止。

保護目標

保護對象

陝西化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屬於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和北亞熱帶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地帶。以保護野生華南虎林麝雲豹金錢豹金雕,珙桐,杜仲、冷杉、鐵杉及蕨類植物為主要對象。

動植物資源

植物資源
這裡植物區系複雜,植被類型多樣,物種繁多,種類豐富。森林有9個植被類型和26個群系。森林垂直分布自下而上分別為常綠落葉闊葉林帶、落葉闊葉林帶和針葉林帶,已知種子植物有154科,751屬、1731 種,蕨類植物26科,46屬,114種,其中木本植物848種,占陝西省木本植物總數的69.28 %。植物地理分布以溫帶成分為主,同時有熱帶、亞熱帶、寒溫帶等15個分布類型。據不完全統計,區內有單種屬植物49種,少稀屬植物116種,中國特有屬植物34種,珍稀頻危植物31種。這些植物大多為古老孑遺成分,有起源於侏羅紀的銀杏,起源於白堊紀的雲杉、粗榧、連香樹、木欄等和起源於第三紀的珙桐杜仲冷杉鐵杉及蕨類植物中的石松鳳尾蕨海金沙等。同時這裡還研究發現1個植物新種和38個植物分布新紀錄。除此之外,這裡還有多種多樣的纖維,藥用,芳香油、澱粉、單寧等資源植物,成為陝西及大巴山區植物的天然基因庫。
珙桐為中國特有的古老單種屬,是珍貴稀有植物,屬於第三紀古熱帶植物的孑遺種,也是全世界著名的觀賞植物。屬中國紅皮書中的稀有種。珙桐樹上開滿了“鴿子花”,像展翅飛翔的白鴿。
動物資源
森林植被和豐富多樣的植物資源,為野生動物提供了繁衍生息的天然場所和豐富多彩的食物來源。區內有野生動物252種,其中獸類78種,鳥類141種,兩棲類14種,爬行類19種,在動物區系組成上以東洋界種類占優勢,既顯示出它的特異性,又表現出與神農架太白山等地動物的聯繫性。重點保護動物38種,包括華南虎林麝雲豹金錢豹金雕五種國家一類保護動物。

管理措施

化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自成立以來,因其獨特的地理條件,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及區內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資源,受到國家、省、市林業及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保護區管理局通過不斷地探索和研究,並借鑑國內外其它自然保區先進的保護管理經驗,通過加強技能培訓和信息管理,加大宣傳和執法力度,改善保護設施等措施,加快保護區的發展,使保護區在野外巡護、科學管理、國際合作、環境教育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化龍山自然保護區正朝著一個融自然保護、科學研究、合理利用、生態旅遊、教學實習為一體的綜合性、多學科、多功能、可持續發展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邁進。
一、組織機構日趨健全,人員逐步到位
制定保護區具體的實施細則和管理辦法等各項規章制度,建立健全管理局—保護站—管護點三級管理體制,使自然保護區的保護和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規範化和法制化。保護區下設四個保護站,12個管護點,保護站職工42名。保護站和管護點因地制宜,科學布設,構成一個完整有序、經濟高效的保護管理體系,可充分發揮保護區的保護管理功能。保護站職工大都來自鎮坪、平利兩縣原國有林場的職工,基層工作經驗豐富。
二、完善巡護管理辦法、建立巡護管理體系
最新的《巡護管理辦法》已修訂完成,並已下發到各保護站。新的《巡護管理辦法》積極徵求各保護站的意見和建議,並借鑑其它自然保護區一些好的辦法,對野外巡護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各保護站按照《巡護管理辦法》裡面的要求,重新制定了野外巡護路線、明確了具體的巡護任務和職責。制定了嚴格的巡護考核及獎懲制度,充分調動了保護站職工的積極性。
三、加強職工技能培訓,提高保護管理水平
採取多種形式對保護區工作人員進行政策理論學習和專業培訓,有計畫地引進高級管理和科研人才,聘請國內外有關方面的專家進行指導。有計畫地組織保護區工作人員到太白山神農架等國內著名保護區考察、學習先進的保護管理經驗,不斷提高自身的水平。
四、加強和完善基礎設施建設、豐富保護管理手段
保護區內界樁、界碑、宣傳牌的埋設已完成,合理布置森林防火和病蟲害監測點,配備各類撲滅火及病蟲害監測、防治工具、儀器。“3s”系統和森林防火電子監測系統的安裝、調試預計年底完成,並實現對接。通過5個防火前端監控點,可對保護區及周邊地區重點地段實行防火監測監控。該系統是全省自然保護區唯一的電子防火指揮系統,在與“3s”系統對接後在資源管理,進出保護區人員管理方面都實現了在指揮中心可視化觀察、控制,極大提高了保護管理和動植物監測能力。
五、加強宣傳教育,提高保護意識
採取廣播、標誌牌、圖片等通俗易懂、易於接受的方式,定期對保護區周邊民眾宣講《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等法律法規;化龍山自然保護區管理制度,森林防火救活及野生動植物保護等方面的基本常識和基礎理論。提高社區民眾法制觀念,以及對自然保護區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使其自覺參與保護區的保護和管理,達到依法管理的目的。
六、加大檢查力度,履行管理職責
針對區內保護區存在的亂砍亂伐、亂捕濫獵,亂采濫挖等破壞森林資源的非法行為,每年積極配合鎮坪、平利兩縣的森林公安和環保部門,有針對性的開展專項整治活動。
七、存在的主要問題
(1)保護區內人為干擾破壞現象依然嚴存在。由於歷史原因和社區農民的生活習俗,仍然存在野外用火、採伐自材、開荒、盜伐、偷獵等人為活動,給自然保護區生態系統和自然景觀造成一定的干擾破壞。
(2)自然保護與地方經濟發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保護區所在的鎮坪、平利兩縣處大山深處,周邊社區經濟落後,民眾生活較貧困,“靠山吃山”的陳舊觀念根深蒂固,還存在在保護區內辦香菇廠,挖藥材,亂采濫挖野生珍稀蘭花科植物等現象,嚴重威脅保護區自然生態環境和生物多多樣性的保護。
(3)2009年11月25日通過林權移交標誌著化龍山自然保區管理局全面行使管理權,但規劃的管理局直屬的森林公安派出所尚未建立,當保護區出現違法行為時,只能將案件移交當地的森林公安部門處理,區內各種人為干擾活動得不到及時、有效的管理和制止,給保護區的保護管理帶來極大的不便。
(4)各保護站已按照新制定的固定、機動線路開展日常巡護工作。但許多線路考慮到具體的巡護任務,路程較遠,且地形複雜,巡護步道通行不便,給巡護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5)多種經營、生態旅遊等產業發展不夠,難以形成規模經濟,保護區自身發展能力受限制。

開發利用

旅遊景觀

化龍山屬陝渝交界的大巴山高峰,地處陝西最南端,位於平利縣南部的八仙鎮鎮坪縣臨界處,其主區屬於平利千家坪國營林場,主峰海拔2918米,故有“巴山屋脊”之稱。是嵐河、浪河、紅石河、平溪河的發源地。這裡有著原始森林的迷人風光和神秘文化,是一個具有獨特的自然風景資源和很高的旅遊開發價值的地方,是一處集旅遊、避暑、度假、探險、科研道教文化於一體的大自然博物館。
複雜的地質構造,濕潤的季風氣候,造就了內涵豐富的森林景觀資源。保護區植被屬於針闊混交林和亞高山針葉林帶,森林植被比較完整,樹種繁多,主要有珍稀樹種珙桐雲杉、巴山冷杉、巴山松、華山松以及樟樹、厚撲、漆樹、米心等等,有的單一成林。如高大的冷杉成片的松林;大片的能製作精緻手杖的龍頭竹,整齊壯觀;有的混雜成林。這裡還盛產“八仙菊花心黨參”和形如龍爪的黃蓮、當歸、天麻、獨活名貴藥材、草藥。特有的地質、森林、氣侯使公園形成了變化萬千的森林植物景觀和山水自然景觀。

科學研究

陝西化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著非常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及區內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資源,通過對毛茛科植物資源進行調查統計,結果表明:化龍山保護區具有重要觀賞價值的毛茛科花卉總計15屬61種,其中以鐵線蓮屬和烏頭屬為主,占總種數的49%;其他屬中川鄂獐耳細辛、大花還亮草、紫斑牡丹、蜀側金盞花、鐵筷子、草芍藥等具有重要價值。毛茛科野生花卉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對豐富園林花卉品種、繁榮花卉市場以及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生態價值

(一)典型和完整的北亞熱帶生態系統。化龍山南接渝北濕潤型常綠闊葉林地帶,東鄰鄂西北常綠、落葉闊葉林地帶,南北過渡、東西承接,植物區系複雜,種類繁多,生物資源十分豐富。由於山體高大,相對高差2154米,水熱條件隨海拔高度的抬升,由上而下逐次分為暗針葉林帶、落葉闊葉林帶、落葉常綠闊葉林帶、常綠落葉闊葉林帶,在部分地區出現比較集中成片的常綠闊葉林以及馬尾松林、杉木林。根據植被結構的特徵,明顯地反映出北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的特有色彩,它既不同於秦嶺主峰太白山森林生態系統的結構,又有別於四川峨眉山的森林生態系統結構,具體反映了由暖溫帶中亞熱帶的過渡特點,在國內同一緯度極為少見。
(二)豐富的植物種類。根據科學考察和文獻整理,化龍山有種子植物154科,751屬,1732種。分別占中國種子植物總科數、總屬數、種數的55.8%、24.10%、7.06%。其中裸子植物6科,18屬,32種,占我國裸子植物總科數的60%,屬數的52.94%,種數的16.85%。再就木本植物的種類數量來看,《陝西樹木志》記載陝西省木本植物計101科,321屬,1224種(不包括種以下分類單位)。化龍山種數達848種,占全省木本植物總數的69.28%。
(三)相當豐富和古老的溫帶、亞熱帶的植物區系成分。由於化龍山半封閉的地理環境關係,受歷次冰川破壞作用的影響不大。在一直處於比較穩定的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下,保存下來眾多古老植物種,孕育了繁盛的植物種群。起源古老的植物中,蕨類有古生代的卷柏、中生代的紫箕,第三紀的鳳尾蕨石松海金沙等科屬;裸子植物有侏羅紀的銀杏、白堊紀的松、雲杉、榧、粗榧,第三紀的油杉、冷杉鐵杉、杉木等;被子植物有白堊紀的昆欄樹、連香樹、槭、木蘭、樟、榆、山毛櫸、杜鵑花;第三紀的苦木、八角楓、七葉樹、山茶、安息香、珙桐、臘梅、杜仲等,這些科、屬植物是化龍山地區植被的重要成分,充分說明化龍山植被起源的古老性。化龍山的單種屬有49個,少種屬有116個,二者占化龍山總屬數的21.97%,而且34個特有屬中,31個為單、少種屬,它們中間大多數為古老孑遺成分,亦可說明化龍山植物區系的古老性和這一地區的地理環境的特殊性。
(四)東洋界種類居優勢的動物區系成分。根據考察和文獻記載,化龍山哺乳綱有78種,隸屬於7目22科;鳥綱141種,隸屬於13目30科;兩棲綱14種,隸屬於2目6科;爬行綱19種,隸屬於2目7科。化龍山動物區系的特點是它的古老、原始性。在化龍山海拔較高的山區,有橫斷山脈——喜馬拉雅型的古老、原始種類,如食蟲目的絞背鼩鼱、長尾鼩屬的種類及林麝等,以及數量較多的有尾兩棲動物秦巴北鯢、巫山北鯢,在南江河中數量多、體型大的大鯢等等,都可以說明化龍山野生動物區系的古老、原始性。
(五)是眾多重點保護動植物的避難所。保護區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22種,陝西省重點保護野生植物75種。陝西省共有稀有瀕危植物45種,化龍山有33種(包括1亞種,1變種),占全省稀有瀕危植物總數的73.3%。如:珙桐(國內分布最北界)、長序榆、喜樹(均為陝西唯一發現)、大果青扦、銀鵲樹、珙桐、香果樹、鵝掌楸、獨花蘭、天麻、黃杉、野大豆、狹葉瓶爾小草、紫斑牡丹等等。有55種國家及陝西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國家Ⅰ級保護的林麝雲豹、豹、金雕4種;國家Ⅱ級保護的黑熊、水獺、大靈貓、鬣羚、斑羚、紅腹角雉等26種,陝西省重點保護的秦巴北鯢等25種。
(六)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化龍山自然保護區位於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庫上游,區內山勢陡峭,土層較薄,森林植被一旦遭受破壞,將會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加強化龍山自然保護區建設,可提高森林保持水土、涵養水源的生態功能,為丹江口水庫提供充足、優質水源,對國家重點工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正常運行做出巨大貢獻。
(七)旅遊資源豐富。保護區內有主要景觀18處,主要是浪河風光、化龍飛瀑、化龍雲海、莽莽林海、天然龍洞等等,是一處供人們參觀、遊覽的絕妙勝地。
化龍山保護區地處陝西最南端,外部交通便利,207省道橫穿保護區的實驗區,距安康市180km,據重慶巫溪90公里。神奇和豐富的自然資源為開展科學研究、生態旅遊、宣傳教育、教學實習等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和發展平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