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實為虛】 是一種將人擬物,物化感情的手法。把描寫、渲染的風雲樹木等客觀景物,寄寓作者深刻的思想感情。李白《送友人》:“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是實景虛用。寫作時要求情在景中,意在詞外,含蓄雋永。唐戴叔倫《三間廟》,則是化虛為實,情在景中,意在詞外,備受讚賞之作:“沅湘流不盡,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風起,蕭蕭楓樹林。”三間廟,是奉祀楚國三閭大夫屈原的廟宇,在今湖南淚羅縣。司馬遷《史記·屈原列傳》說屈原“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原憂念祖國日危,民生多艱,而自己遭讒放逐,無可奈何自沉淚羅。前二句寫沅水湘水日夜奔流,滔滔不盡,有如屈原幽怨之久遠、深重。後二句寫白日將盡,秋風乍起,楓葉蕭蕭,飄零滿地。這是寫眼前實景。在這深秋季節,日暮時刻,秋風蕭瑟,楓葉飄零,更增加了幽怨之久之深。這種景語,也是情語,是化實為虛的景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