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釋義
〈動〉 (1) 會意。小篆字形,外邊是“勹”。中間是個“巳”(sì)字、“象子未成形”。“勹”就是“包”的本字。本義:裹。
(2) 用紙、布等裹東西
野有死麕[jūn],白茅包之。——《詩·召南·野有死麕》
包有魚。——《易·姤》
包之以虎皮。——《禮記·樂記》
(3) 又如:紙包不住火;包纏(包裹纏繞)
(4) 包含,包容 :裡面含有
舉一滴可包陵谷。——唐· 李朝威《
柳毅傳》
(5) 又如:把小費包在內;包函(包有;含有);包吞(包含);包荒(掩飾;遮蓋;原諒,寬容)
(6) 包圍。四面圍住
(7) 又如:包絡(包圍環繞)
(8) 保證:擔保
(9) 又如:包換;包退;
包賠;
包管(保證;保險;保單);包票
(10) 約定專用
爛傾新釀酒,包載下江船。——梅堯臣《村豪詩》
(11) 又如:全包(全部占有);包飯;包廂;包程;包機
(12) 承擔,即答應負責辦好。如:
包銷;
包辦;包產;
包工;包醫;包教
(14) 做。如:包餃子
〈名〉
(1) 裝東西的袋子。
(2) 包裹起來的東西。如:藥包;郵包;包復(包袱。用布包起來的包裹)
(3) 因碰撞而引起的腫塊。如:腦門兒上碰了個包;腳上起了個包
(4) 一種帶餡的蒸熟的食物。如:菜包;湯包
(6) 姓
(7)中國象棋棋子名稱,黑方的“炮”通常寫作“包”
〈量〉
(1) 包裝好的一堆單件
五官掾獻橘數包。——《後漢書·楊由傳》
(2) 又如:一包香菸
常用詞組
【包二奶】屬於一種 不文明人 所做的事情 已有老婆的男人 在外面 還想再要一個老婆
【包工】1.按照規定的要求和期限,完成某項生產任務。
趙樹理《三里灣》十四:“秋收這一段不是包工嗎?”2.按完成的工作量計算工資的工作。 趙樹理 《實幹家潘永福·為何要到安澤去》:“他不做日工活,只做包工。因為他家欠的外債過多,做日工實在還不了幾個錢。”3.舊稱承包工程進行剝削的廠商或工頭。
【包山租】
解放前農村剝削形式之一。地主將占有的整個山地包租出去,承包者不論年成豐歉,都要按期交納地租。
【包巾】古代用紗布等製成的一種便帽。亦指一般裹頭用的紡織物。《
水滸傳》第七六回:“褐衲襖滿身錦\襯,青包巾遍體金銷。”《
西遊補》第六回:“既是張飛廟,該帶一頂包巾。縱使新式,只好換做將軍帽。”《
醒世姻緣傳》第八回:“若是做了道姑,留著好好的一頭黑髮,晚間脫了那頂包巾,連那俗家的相公老爺,舉人秀才,外郎快手,憑咱揀用。”
【包子】1.用面做皮,用菜、肉或糖等做餡兒包成的一種食品。 宋
孟元老《東京夢華錄·飲食果子》:“諸般蜜煎香藥……更外賣軟羊諸色包子。” 清
褚人獲《堅瓠秘集·飽生眾疾》:“王龍圖晳,造食物至精細,食不盡一盂,食包子不過一、二枚。”
丁玲《壓碎的心》:“那些兵就跑來抱他,買包子給他吃,又把他引到上房去。”2.皇帝賞賜給臣下的銀錢封包。 宋
蔡絛《鐵圍山叢談》卷四:“祖宗故事,誕育皇子、公主,每侈其慶,則有浴兒包子,並賫巨臣戚里。包子者,皆金銀大小錢,金粟、塗金果、犀玉錢、犀玉方勝之屬。” 宋
朱彧《萍洲可談》卷一:“近歲帝子蕃衍,宮闈每有慶事,賜大臣包子,銀絹各數千匹兩。” 清
俞樾《茶香室三鈔·金珠包子》:“宮中出包子以賜臣下,其中皆金珠也。”3.冶鍊金屬時盛金屬溶液的器具。
巴金《一場挽救生命的戰鬥》:“晚上他常常在夢中叫起來:‘鐵水!鐵水!包子放下一點,行車靠過來!’他好像就在轉爐旁邊指揮工作一樣。”
【包元】謂包含五常之道。《
後漢書·梁統傳》:“伏維陛下,包元履德,權時撥亂,功逾文武,德侔高皇 。” 王先謙 集解引 惠棟 曰:“《東觀記》云:‘包五常,履九德。’” 南朝 宋
王韶之《肆夏樂歌》:“於鑠我皇,體仁包元。”
【包戈】把武器裹紮起來。謂偃武修文。語本《
禮記·樂記下》:“武王克殷返商……倒載干戈,包之以虎皮。”
孔穎達疏:“或以虎皮有文,欲以見文止武也。” 宋
歐陽修《東閣雨中》詩:“瑤圖新嗣聖,玉塞久包戈。” 宋
司馬光《辭免館件札子》:“況聖朝包戈,專以文德懷撫北夷。”
【包公】即
包拯。 宋廬州合肥(今屬安徽)人,因曾任天章閣待制和龍圖閣直學士,故世稱包待制、 包龍圖 。為人剛毅,居官廉潔。其事跡長期流傳民間,被尊稱為“包公”、“包青天”。在多種小說、戲劇如《智斬魯齋郎》、《鍘美案》、《鍘包勉》、《包公案》(又稱《龍圖公案》)、《三俠五義》中,都把他描寫成剛正廉明、不畏權貴的清官典型。後借指辦事公道,鐵面無私的人。 清
昭槤《嘯亭續錄·吳南溪》:“﹝公﹞面黧黑,寡言笑,當時有‘包公’之稱,嘗彈果毅公訥親,為世所稱。” 傅曉航 《九隻小鴨子》:“辦社務的幹部,手腳乾淨,青天包公呵!”
【包月】謂按月付款而包用。 老舍 《
駱駝祥子》一:“有了自己的車,再去拉包月或散座就沒大關係了,反正車是自己的。” 曹禺 《
雷雨》第一幕:“他哪一點對得起我?當大兵,拉包月車,乾機器匠,念書上學,哪一行他是好好地乾過!”
【包打聽】1.方言。包探,特務。《
官場現形記》第十一回:“倘若找不到,只要我到 上海 道里一托,立刻一封信,托洋場上的官交代了包打聽,是沒有找不到的。”
周立波《紀念》:“他這一篇話,激起了人們對特務奸細的普遍仇恨。人們怒吼著,‘打包打聽’,‘打三家碼子’的呼聲,響遍了樓上樓下。” 沙汀 《困獸記》十五:“我一不是他老子,二不是他兒子,三不是包打聽。”2.指好打聽訊息或知道訊息多的人。
【包瓜】醬菜的一種。將秋末不熟的甜瓜,開一方孔,取出籽、瓤,填滿花生米、石花菜、苤藍丁等,再將開孔切下之瓜皮,放回原處,用竹籤管牢,放入醬中醃成。
【包瓜(2)】1.匏瓜。即葫蘆。《易·姤》:“以杞包瓜,含章,有隕自天。” 孔穎達 疏:“匏瓜為物,系而不食。”2.比喻求官不得或不被重用的人。參見“ 匏瓜 ”。
【包皮】1.包裝的外皮。《
兒女英雄傳》第三九回:“把箱子擡進來,忙著解夾板,拆包皮,找鑰匙,開鎖頭。”《
老殘遊記》第八回:“況且澗里兩邊的雪本來甚厚,只為面上結了一層薄冰,做了個雪的包皮。”2.指表面的現象。《
西遊記》第二回:“說的是公案比語,論的是外像包皮。”3.陰莖前部覆蓋龜頭的外皮。
【包孕】包含;容納。 清
戴名世《方逸巢先生詩序》:“而後舉筆為文,有以牢籠萬物而包孕古今,詩之為道,亦若是而已矣。” 清
惲敬《舟經丹霞山記》:“夫聖人之心,華邃鴻遠,包孕天地,豈若拘儒之規規者哉!” 茅盾 《蕭伯納來游中國》:“資本主義文明下所包孕的矛盾,在‘五四’當時曾經引起青年們如何熱烈的注意。”
【包亘】謂包括貫通。 清
曹寅《集唐詩跋》:“二十七首包亘數千里,夭矯奮迅,神龍之全體已見。”
【包竹】叢生的竹子。《後漢書·馬融傳》:“其植物則玄林包竹,藩陵蔽京,珍林嘉樹,建木叢生。”
【包衣】1.滿語“包衣阿哈”的簡稱。亦簡稱“阿哈”。“包衣”即“家的”;“阿哈”即“奴隸”。為滿族貴族所占有,沒有人身自由,被迫從事各種家務勞動和生產勞動。來源有戰俘、罪犯、負債破產者和包衣所生的子女等。 清朝在全國範圍內建立統治後,有因戰功等而置身顯貴的,但對其主子仍保留奴才身份。 清 昭槤 《嘯亭雜錄·漢軍初制》:“雍正中,定上三旗每旗佐領四十,下五旗每旗佐領三十,其不足者,撥內務府包衣隸焉,其制始定。” 清
龔自珍《答人問關內侯》:“親王以下,貝子以上,其戶下五旗包衣之人,見王,如家奴見家長之禮;包衣之女,許親王等揀選為媵妾。” 清 嬴宗季女 《六月霜》第十一出:“他每那裡曉得:咱每本是內務府的一個包衣出身,何嘗知道什麼新名詞,何嘗知道什麼種族界。”
馮其庸《曹雪芹的時代、家世和創作》:“
曹雪芹的家庭,是一個貴族官僚家庭,但又是一個奴才家世,因為他的上世很早就入了旗籍,屬正白旗包衣。”2.藥劑學術語。指包裹丸劑的一層糖質或膠質外皮。
胡長鴻《我國古代藥劑學的成就》:“在丸劑製備上,各種煉和劑的選用和包衣的發明,都和現代藥劑學操作原理完全相同。”
【包巟】見“包荒”。
【包米】即玉米。也寫作“苞米”。
【包吞】包含。 唐 劉知幾 《
史通·自敘》:“夫其書雖以史為主,而餘波所及,上窮王道,下掞人倫,總括萬殊,包吞千有。”
【包抄】亦作“包鈔”。
繞到敵人側面或背後去攻擊。 鄭觀應 《盛世危言·海防上》:“次調中洋、台灣、南澳之舟師,為接應包抄之舉。” 遯廬 《童子軍》第三出:“一個個神虬露鱗爪……才逆擊,又包鈔。” 楊朔 《北線》:“排長要派人兩面包抄。”
【包車】1.泛指各種約定專用的車輛。如:這是我們去泰山旅遊的包車,不載客。2.舊時特指私人自備、僱傭車夫供其一家人乘坐的人力車。《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七回:“這位太太聽了,便登時坐了自己包車尋了去。”
葉聖陶《皮包》:“包車送兩個孩子上學去了。”
【包身工】舊中國工廠、礦山中受資本家和包工頭雙重剝削並失去人身自由的工人。包身工多是貧苦農民的女孩子,通過包身契包給帶工的工頭,由包工頭付給包身工家庭以低微的包身費。包身契期限一般為三年。在此期間,包身工的全部工資收入均歸包工頭所有,包工頭僅供給包身工極低的生活需要。勞動繁重,監視嚴密,實際上是一種變相的奴隸販賣。參閱 夏衍 《包身工》。
【包含】1.包容含有。 漢
桓寬《鹽鐵論·地廣》:“王者包含並覆,普愛無私,不為近重施,不為遠遺恩。” 唐 褚亮 《祭神州樂章·肅和》:“大哉坤儀,至哉神縣,包含日域,牢籠月竁。” 明 李贄 《答劉晉川書》:“令郎外似痴而胸中實秀穎,包含大志,特一向未遇明師友耳!” 魏巍 《火與火》:“這是一個朝鮮知識分子的聲音,是包含著痛苦和仇恨的剛強的聲音。”2.猶包涵。寬容,原諒。 宋 司馬光 《論張方平第二狀》:“今方平舉措輕脫,震駭一方,傳笑天下。不才之跡,章灼如此,而朝廷猶掩覆包含,一無所問。” 元 無名氏 《醉花陰·怨恨》曲:“銜冤去投謝氏,無計去問巫鹹。自嘆息,自包含。”《老殘遊記》第十七回:“小縣分沒有好菜,送了一桌粗飯,請大老爺包含點。”
【包庇】袒護;掩護。多用於壞人壞事。 清 昭槤 《嘯亭雜錄·明世宗用人》:“﹝世宗﹞惡楊升庵終身, 介溪不能包庇。” 清 黃爵滋 《敬陳六事疏》:“即大吏或有聞見,時派稽查,率皆移東補西,或一人領充數名,或暫雇貿易之人支應塞責,彼此包庇,狡獪百出,雖大吏亦無可如何。” 老舍 《四世同堂》七:“這次,就更不同了;來的是日本人,還有不包庇壞蛋琉璃球兒的?”
【包青天】見“包公”。
【包苴】苞苴。借指賄賂或饋贈。《南史·何敬容傳》:“﹝敬容﹞拙於草隸,淺於學術,通包苴餉餽,無賄則略不交語。”《
新唐書·裴寬傳》:“寬義不以包苴污家,適有人以鹿為餉,致而去,不敢自欺,故瘞之。” 明 陶宗儀 《輟耕錄·譏省台》:“包苴賄賂尚公行,天下承平德未能。”《續資治通鑑·宋哲宗元符二年》:“包苴滿門,私謁踵路,陰交不逞,密結禁庭,謂之奸可也。”參見“苞苴”。
【包茅】古代祭祀時用以濾酒的菁茅。因以裹束菁茅置匣中,故稱。《書·禹貢》:“包匭菁茅。”《左傳·僖公四年》:“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供,無以縮酒。”
杜預註:“包,裹束也;茅,菁茅也;束茅而灌之酒,為縮酒。” 唐
杜甫《承聞河北諸道節度入朝歡喜口號絕句》之八:“包茅重入歸關內,王祭還供盡海頭。”《
續資治通鑑·元世祖至元十三年》:“丙午,敕常州府歲貢包茅。”
【包虎】謂包以虎皮。語本《禮記·樂記》:“武王克殷反商……倒載干戈,包之以虎皮。” 鄭玄 註:“包干戈以虎皮,明能以武服兵也。” 唐 李白 《發白馬》詩:“一掃清大漠,包虎戢金戈。”參見“包戈”。
【包金】1.用薄金葉包在金屬首飾的外面。如:包金耳墜;包金鐲子。2.猶包銀。參見“包銀”。
【包函】包容含有。《漢書·董仲舒傳》:“天者羣物之祖也,故徧覆包函而無所殊。” 顏師古 註:“函,與‘含’同。” 宋 蘇軾 《辭免起居舍人第二狀》:“伏望聖慈廓天地包函之量,推父母愛憐之心。” 魯迅 《華蓋集續編·古書與白話》:“無論什麼,在我們的‘古’里竟無不包函了。”
【包封】1.封裹。《清會典事例·戶部·田賦》:“務照定例,令納戶包封自投入櫃。”2.指封裹物品的包皮。 巴金 《秋》八:“他剛剛收到覺慧從上海寄來的幾本新雜誌,正拆開包封在翻看它們。”3.指密封的奏章。《林則徐日記·道光十七年七月初五日》:“夜作閩信,子刻發第二號包封。”4.用紅紙包裹的賞錢。 沈從文 《貴生》:“杜老闆平時為人慷慨大方,到那裡時一定請我們吃城裡帶來的嘉湖細點,還有包封。”
【包括】包含,總括。 漢 蔡邕 《釋誨》:“包括無外,綜析無形。” 唐 劉知幾 《史通·列傳》:“如二人行事,首尾相隨,則有一傳兼書,包括令盡。” 老舍 《駱駝祥子》九:“在這無可抵禦的壓迫下,他覺出一個車夫的終身的氣運是包括在兩個字里--倒霉!”
【包荒】1.包含荒穢。謂度量寬大。《易·泰》:“包荒,用馮河,不遐遺。” 王弼 註:“能包含荒穢,受納馮河者也。” 陸德明 釋文:“荒,本亦作‘巟’。”一說包容廣大。《說文·川部》“巟,水廣也”引《易》作“包巟”。 唐 李白 《雪讒詩贈友人》:“立言補過,庶存不朽;包荒匿瑕,蓄此煩醜。” 明 李東陽 《題宋理宗御碑後》:“毋並用君子小人以為包荒,毋兼容衺[xié]說正論以為皇極。” 王先謙 《條陳洋務事宜疏》:“然彼果無挑釁之師,我何妨示包荒之度。”2.原諒;寬容。 明 朱權 《荊釵記·合卺[jǐn]》:“如今送侄女臨門,首飾房匳[lián],諸事不曾完備,望親家包荒。”《續資治通鑑·宋英宗治平四年》:“聖人以天下為度,何所不容!未有顯過,固宜包荒,但不可使居要近耳。” 太平天囯 李秀成 《諭李昭壽書》:“但爾若在天朝,本主將事事包荒,爾知道否?今已降妖,是人人得而誅之矣。”3.掩飾;遮蓋。 明 邵璨 《香囊記·治吏》:“我一力包荒,沒事沒事。” 茅盾 《霜葉紅似二月花》三:“她為什麼忽然那么替丈夫包荒起來呢?婉小姐還沒看透。”
【包胥】即申包胥,春秋時楚國大夫。 楚昭王十年(公元前506年),吳國用伍子胥計攻破楚國,他到秦國求救,在秦庭痛哭七日夜,終於使秦國發兵救楚。《三國志·魏志·臧洪傳》:“若子之言,則包胥宜致命於伍員 ,不當哭於秦庭矣。” 金 元好問 《壬辰十二月車駕東狩後即事》詩之二:“精衛有冤填潮海,包胥無淚哭秦庭。” 清 蔣士銓 《桂枝霜·完忠》:“始而學包胥哭庭,既而仿尉佗稱帝。” 龐樹柏 《朱舜水祠落成徵題敬賦》詩:“擊檝常存士雅心,乞師獨灑包胥淚。”
【包貢】1.《書·禹貢》:“厥包橘柚錫貢。”謂包裹橘柚而進貢天子。後以“包貢”指進貢。 宋 黃庭堅 《送張謨河東漕使》詩:“紫參可撅宜包貢,青鐵無多莫鑄錢。” 宋 陸游 《玉局觀拜東坡畫像》詩:“太平極 嘉祐 ,珠玉始包貢。”2.泛指貢品。 宋 黃庭堅 《曉放汴州》詩:“霜清漁下流,橘柚入包貢。”
【包租】1.按固定租金定期交納以租用土地、房屋等。《兒女英雄傳》第二四回:“廟中只有一個老尼,閒房倒也有幾間,卻是附近的那些作長短工的以至串鄉村小買賣人包租的。”2.謂承租土地、房屋等,再提高租額轉租他人。 陳卓乾 《三回香港》:“我住的那個二層樓,是業主租給‘包租婆’的。‘包租婆’就是二房東。”
【包準兒】擔保,一定。如:包準兒又是個大豐收年。
【包畜】包藏。 宋 歐陽修 《言西邊事宜第一狀》:“而元昊 ,勇鷙桀黠之虜也,其包畜奸謀欲窺中原者累年矣。” 宋 王安石 《和平甫舟中望九華山》之二:“此山廣以深,包畜萬物兼。”
【包羞】忍受羞辱。《易·否》:“六三,包羞。《象》曰:‘包羞,位不當也。’” 孔穎達 疏:“位不當所包承之事,惟羞辱已。” 唐 陸龜蒙 《寒泉子對秦惠王》:“大王出則奪氣,入則包羞。” 明 劉基 《題扇面牡丹花》詩:“舞罷春風卻回首,六宮紅粉總包羞。” 梁啓超 《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四章:“ 漢高 蚤年最惡儒。有儒冠者輒溲溺之,其吐棄也至矣。而酈食其、叔孫通、陸賈等深自貶抑,包羞忍垢以從之。”
【包羞(2)】庖饈。謂廚房內精美的食品。 元 麻革 《上雲內帥賈君》詩:“杞梓容山木,包羞薦沼芼。”
【包羞忍恥】忍受恥辱,表示氣量大。 唐
杜牧《題烏江亭》詩:“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宋 邵博 《聞見後錄》卷二三:“臣顧惜祿位,為妻子計,包羞忍恥,尚居方鎮。”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記詩》:“女子能留身後名,包羞忍恥漫公卿。”
【包容】1.寬容。《漢書·五行志下》:“上不寬大包容臣下,則不能居聖位。” 宋 蘇軾 《上神宗皇帝書》:“若陛下多方包容,則人才取次可用。”《明史·蔡時鼎傳》:“貌退讓而心貪競,外包容而中忮刻。”《玉嬌梨》第二十回:“二人俱系舊故,尚望仍前優待,以示包容。”2.容納。 前蜀 杜光庭 《皇后修三元大醮詞》:“氣分二象,垂包容覆載之私。” 明 李東陽 《大行皇帝輓歌辭》:“草木有情皆長養,乾坤無地不包容。” 賀敬之 《雷鋒之歌》:“七大洲的風雨,億萬人的鬥爭--在胸中包容。”
【包桑】1.苞桑。叢生的桑根。語出《易·否》。《資治通鑑·隋文帝開皇十年》:“家無完堵,地罕包桑,恆為流寓之人,竟無鄉里之號。” 胡三省 註:“包桑多根,植桑至於根多,民安其居之驗。”2.比喻根基穩固。《後漢書·吳蓋陳臧傳論》:“ 光武 審《黃石》,存包桑,閉玉門以謝西域之質,卑詞幣以禮匈奴之使。” 李賢 註:“包,本也。繫於桑本,言其固也。” 宋 黃庭堅 《和謝公定征南謠》:“謀臣異時坐致寇,守臣今日愧包桑。”3.比喻不牢固;傾危。 唐 陸贄 《收河中後請罷兵狀》:“邦國之杌隉艱屯,綿綿聯聯,若包桑綴旒,幸而不殊者屢矣。” 明 楊慎 《丹鉛總錄·花木·包桑》:“包桑豈固結之物乎?蓋古人朽索、六馬、虎尾、春冰之類也。”參見“ 苞桑 ”。
【包納】1.包含容納。 唐 李白 《贈從弟宣州長史昭》詩:“君心亦如此,包納無小大。” 宋 沈括 《夢溪續筆談》:“有干將之器,不露鋒芒;懷照物之明,而能包納。”2.接受。《金史·外國傳上·西夏》:“所進帳本非珍異,使人亦已到邊,若不蒙包納,則下國深誠無所展效。”3.謂承擔代繳。《元典章·聖政二·恤流民》:“逃戶差稅,已嘗戒飭,毋令見在人戶包納。”4.苞苴納賄。謂受禮受賄。《明史·宣宗紀》:“禁司倉官包納,戒法司慎刑獄。”
【包匭】1.裹束而置於匣中。一說包裹纏結。《書·禹貢》:“包匭菁茅。” 孔穎達 疏引 鄭玄 曰:“匭,猶纏結也……重之,故既包裹而又纏結也。” 蔡沈 集傳:“匭,匣也……既包而匣之,所以示敬也。” 漢 揚雄 《十二州箴·荊州牧箴》:“ 雲夢 塗泥,包匭菁茅。”2.貢物的代稱。 晉 左思 《吳都賦》:“職貢納其包匭。” 明 歸有光 《送郡太守歷下金侯考績序》:“水陸之珍,包匭筐篚之貢。” 清 王韜 《琉球朝貢考》:“頻年以來,輶車在道,賮深獻異,包匭筐篚,絡繹來庭,史不絕書,未嘗與 明 絕也。”
【包探】又稱包打聽。舊時帝國主義者在 中國 租界裡設定的密探。亦泛指偵探。 清 汪康年 《中國自強策》下:“而又遍設巡捕,並設包探。” 瞿秋白 《東洋人出兵--亂來腔》十:“工會也要自家人,勿要國民黨、包探、那摩溫。” 阿英 《灰色之家》一:“在中西包探、巡捕和捕房辦事人的拳敲足踢的命令下,分做三排,立在那裡。”
【包乾】負責完成一定範圍內的工作。 谷峪 《蘿北半月》:“留下省、地、縣工作組的幹部,又研究了一下分村、分片包幹的事。” 柳青 《創業史》第一部第二二章:“生寶自己包乾照顧 栓栓 。”
【包乾制】1.我國在革命戰爭時期和解放初期實行的一種關於幹部生活待遇的制度。每人每月除按一定標準供給一伙食外,再發給若干實物或貨幣。2.泛指對某一範圍的工作負責到底,損益均由自己承擔的辦法。 呂光 王玉琨 《五公鄉合作社的包工包產經驗》:“該社繼續採用了社向隊實行牲口、農具包乾制。”
【包紮】1.包裹綑紮。 巴金 《家》三九:“覺新已經把罐頭包紮好了,便放在覺慧的面前。” 艾青 《他死在第二次》詩:“洗去了膿與血,又把傷口包紮。”2.指包紮好的物品。 丁玲 《一九三○年春上海(之二)》:“她顯然是買了東西出來,因為她手裡好象拿了許多包紮。”
【包票】1.舊指貨物保用的保單。2.猶保證書。 魯迅 《三閒集·鏟共大觀》:“倘必須前面貼著‘光明’和‘出路’的包票,這才雄赳赳地去革命,那就不但不是革命者,簡直連投機家都不如了。” 沙汀 《醫生》:“城裡是否通行,他不敢打包票。” 艾蕪 《百鍊成鋼》第二二章:“就這樣做去,你們一定能夠很快掌握技術的。這我敢寫包票。”
【包涵】1.包容含有;包括。《北史·隱逸傳·徐則》:“夫道得眾妙,法體自然,包涵二儀,混成萬物。” 元 鄧玉寶 《一枝花》套曲:“蜂衙蟻陣,虎窟龍潭,闌紛紛的盡入包涵。” 清 戴名世 《左忠毅公傳》:“陛下如天之度,宜無所不包涵。” 李大釗 《土地與農民》:“此統計表不包函 四川、廣東、廣西、雲南、貴州五省。”2.寬容,原諒。《老殘遊記》第四回:“不中吃,請鐵老爺格外包涵些。”《再生緣》第十四回:“萍水相逢緣分重,今朝得罪要包涵。” 老舍 《茶館》第一幕:“好在照顧主兒都是我父親的老朋友,我有不周到的地方,都肯包涵,閉閉眼就過去了。”
【包宿】包妓同宿。 明 阮大鋮 《燕子箋·偽緝》:“閶門包宿,又要把朱門想,描畫丹青入洞房。”
【包袱】1.用布包起來的衣物包裹。 宋 洪邁 《夷堅三志·胡廿四父子》:“乾道元年冬,弋陽某客子獨攜包袱來宿。”包袱,一本作“包復”。 元 劉致 《一枝花·羅帕傳情》套曲:“封裹的丁一確二,和包袱鎖入箱子。”《紅樓夢》第五一回:“鳳姐又命平兒把一個玉色綢里的哆羅泥包袱拿出來。” 曹禺 《原野》第一幕:“她手裡抱著一個小紅包袱。”2.包衣物用的包單。如:這些衣服需要一塊大點的包袱才能包住。3.比喻某種負擔。 毛澤東 《學習和時局》三:“所謂放下包袱,就是說,我們精神上的許多負擔應該加以解除。”《當代》1981年第3期:“你可願意在‘十一’那天背上家庭的包袱?”4.祭掃時的焚化品。 清 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十月一》:“十月初一日,乃都人祭掃之候,俗謂之送寒衣……今則以包袱代之,有寒衣之名,無寒衣之實矣。包袱者,以冥鏹封於紙函中,題其姓名行輩,如前所云。”《紅樓夢》第五八回:“你告訴我名姓兒,外頭去叫小廝們,打了包袱,寫上名姓去燒。”5.曲藝術語。指相聲、山東快書等曲藝中的笑料。 侯寶林 《我和相聲》:“不懂幽默,這一段相聲哪一點是‘包袱’你弄不清楚,幽默的東西到你嘴裡你就不知道怎樣表現,就得不到藝術效果。”
【包袱皮】用以包裹衣物的布。《詩刊》1977年第7期:“誰留下的呵,誰留下的一塊灰粗布包袱皮?”
【包袱底】喻隱私。《黑欲霜》第十一回:“欲霜被費汝祥拉出屋外,交手仗既不能打上,那嘴架越罵越熱鬧,較起真兒,兩人是對抖落包袱底兒。”
【包貫】包容貫通。
【包場】1.擔保。《官場現形記》第十七回:“看上去不至於落空。至於一定要若干,我卻不敢包場。”2.預先定下一場電影、戲曲等的全部或大部分座位。如:我們學校明天包場看電影。
【包粟】即玉米。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囯·頒行曆書》:“立夏四:北方地煖,始種包粟。” 韋其麟 《百鳥衣》:“古卡種的包粟,比別人高一半。”
【包單】1.用來包裹物品的布。 郭沫若 《水平線下》:“買了一大堆,我便請他替我包在包單里。” 李雲秀 《燕子飛在電桿上》:“下次來的時候,把穿過的衣裳用這個包單包來。”2.指包裹嬰兒用的布單之類。 沈從文 《從文自傳·我讀一本小書同時又讀一本大書》:“小腰白齒頭包花帕的苗婦人,時時刻刻口上都輕聲唱歌,一面引逗縛在身背後包單里的小苗人。” 沙汀 《困獸記》九:“他走近床沿,顯得滿足的揭起包單的角兒……這嬰兒也和一般嬰兒相似。”3.包辦某事時,雙方訂定條件的清單。
【包圍】1.四面圍住。《文獻通考·田賦六》:“延福等五十四圩,周回一百五十餘里,包圍諸圩在內。” 巴金 《春天裡的秋天》:“我們被夜的網、星星的網包圍著。” 蕭紅 《夜風》:“兵們從東牆迴轉來,把 張二叔 的房舍包圍了。”2.軍事術語。(1)正面進攻的同時,向敵人的側翼和後方進攻,以求圍殲敵人的行動。(2)對敵軍作戰所形成的態勢,如三面包圍或四面包圍等。
【包程】謂按一定里程雇用車馬等交通工具旅行。《兒女英雄傳》第十四:“馬也會騎,何況於驢,難道我一路不是騎了包程騾子來的?”《天雨花》第三回:“我因上京會試,特特包程到此。”
【包鈔】見“包抄”。
【包飯】1.雙方約定,一方按月付飯錢,另一方按一定標準供給飯食。《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七回:“又到近處包飯人家,說定了包飯。” 茅盾 《多角關係》:“那女人是包飯作的老闆娘。” 高雲覽 《小城春秋》第三八章:“他是在第一監獄當包飯的。”2.指按月支付固定費用的飯食。如:吃包飯。
【包廂】舊式劇場、電影院等所設供專用的單間座位。多設於樓上中間或兩邊。 冰心 《我們太太的客廳》:“你打電話到老姨太那邊,問今天晚上第一舞台的包廂定好了沒有。” 田漢 《名優之死》第一幕:“你看見老坐在右樓第一個包廂里的、那個戴尖頂帽兒的沒有?” 徐遲 《牡丹》三:“﹝ 姚黃 ﹞跺著腳,瞪著眼,手指直指著台下的包廂,罵個不停。”
【包慌】遮掩。《醒世恆言·陳多壽死生夫妻》:“這句話王三老卻也聞知一二,口中祗得包慌:‘只怕沒有此事。’”
【包絡】1.包圍環繞。 宋 蘇軾 《表忠觀碑》:“大城其居,包絡山川,左江右湖,控制島巒。” 宋 趙希鵠 《洞天清錄·古硯辨》:“ 端溪 中巖舊坑,石色紫,如新嫩肝,細潤如玉……外有黃臕包絡,扣之無甚聲,磨墨亦無聲。”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滇游日記八》:“其內水兩重,皆西轉而北去,其外大水逆兜,獨南流而東繞,此諸流包絡之分也。” 清 趙翼 《蛛網》詩:“區區設罻羅,包絡能幾尺。”2.猶包括。 元 柳貫 《尊經堂》詩:“貞明配日月,廣大侔天地,簡牘之所資,包絡無巨細。” 清 沈德潛 《說詩晬語》卷下:“ 杜 詩別於諸家,在包絡一切,其時露缺處,正是無所不有處。” 章炳麟 《國故論衡·文學總略》:“凡雲文者,包絡一切箸於竹帛者而為言。”3.中醫謂聯屬百骸臟腑的周身脈絡。《醫宗金鑒·痘疹心法要訣·痘主部位》:“包絡之絡聯藏府,三焦之氣應無方。”註:“至於包絡,乃周身脂膜之絡,聯屬百骸藏府者也。”
【包蓄】含蓄;包含。 宋 范晞文 《對床夜語》卷五:“《銅雀台》尾句云:‘春風不逐君王去,草色年年舊宮路,宮中歌舞已浮雲,空指行人來往處。’皆反覆包蓄,得古風體。” 明 陳繼儒 《讀書鏡》卷五:“此人氣雖壯,然包蓄不深,發必暴,且不中節,當以此敗。” 明 王世貞 《藝苑卮言》卷一:“作賦之法,已盡 長卿 數語。大抵須包蓄千古之材,牢籠宇宙之態。” 李大釗 《平民主義》:“這所包蓄的強力,不是一君專制的強力,不是少數暴恣的強力,乃是多數人合致的強力。”
【包蒙】1.包容愚昧的人。《易·蒙》:“九二,包蒙,吉。” 孔穎達 疏:“包,謂包含。九二以剛居中,童蒙悉來歸己,九二能含容而不距。” 清 王夫之 《牧石先生暨吳太恭人合祔墓表》:“﹝夫之﹞祗畏冰淵,差遠巨憝,則固先生包蒙以養不中之明德所被也。”2.泛指愚昧。 唐 杜甫 《夜聽許十一誦詩愛而有作》詩:“離索晚相逢,包蒙欣有擊。” 宋 葉適 《陳叔向墓志銘》:“叔向掊包蒙之鑰,游於廣大,而常自言用功益難,進道愈遠。”
【包圓兒】1.方言。謂全部包下。《孽海花》第二四回:“就是雯青家裡,一年到頭,上下多少人,七病八痛,都是他包圓兒的。” 郭澄清 《大刀記》第十四章:“聽二楞的口氣,仿佛是敵人人數少了他要包圓兒似的。”2.方言。當然,沒有問題。 姚雪垠 《長夜》四二:“‘強娃,要是有人來咱們這兒把地分給窮人種,你說有人隨他么?’‘包圓兒,窮人們都願隨他。’ 強娃 毫不遲疑地回答說。”自註:“包圓兒,就是當然的、沒有問題的。”
【包裝】1.把商品包裹起來或裝進盒子、瓶子等。 魏巍 《東方》第四部第十一章:“﹝ 郭祥 ﹞一下拿出好多黃鐵盒包裝的英國的‘555’牌香菸。”2.指包裝商品的東西,如紙、盒子、瓶子等。 魯迅 《書信集·致許壽裳》:“因恐於不及注意中遺失,故郵寄,包裝頗厚,想必不至於損壞也。”
【包管】1.保證。 元 無名氏 《桃花女》第一折:“我著你依前如舊,包管你病羊兒犇似虎彪。”《三國演義》第四六回:“第三日包管有十萬枝箭,只不可又教 公瑾 得知。” 郭沫若 《水平線下》:“因為熱度太高了,所以生出些神經性的症狀來,明天包管會好的。”2.包票,保證書。《儒林外史》第五二回:“老哥如不見信,我另外寫一張包管給你。”3.猶包括。 明 謝肇淛 《五雜俎·天部一》:“使天地混沌時無這個道理包管其中,譬如污泥臭水,萬年不改,又安能變化許多事物出來?”
【包銀】1. 元 代對漢民戶所徵收的賦稅項目之一。《元典章·聖政二·均賦役》:“爰自包銀之法行,積弊到今,民力愈困。”《元史·食貨志一》:“科差之名有二:曰絲科,曰包銀……包銀之法 憲宗 乙卯年始定之。初漢民科納包銀六兩。”《續資治通鑑·元泰定帝泰定二年》:“除 江 淮 創科包銀。”2.舊時戲班班主或戲院經理人根據契約按期付給演員或戲班的定額酬金。 洪深 《歌女紅牡丹·電影故事》:“饋以包銀所得,作獄中用度。”
【包裹】1.包容;包圍。《文子·符言》:“老子曰:‘道至高無上……包裹天地而無表里,洞同覆蓋而無所硋。’”《朱子語類》卷四:“論世事,曰:須是心度大,方包裹得過。” 清 張正茂 《龜台琬琰·孫仙姑》:“三千功德超三界,跳出陰陽包裹外。” 徐遲 《狂歡之夜》:“一片寂靜包裹著整個山林、田園、天和分娩的大地。”2.包紮;包裝。 唐 韓愈 《赤藤杖歌》:“幾重包裹自題署,不以珍怪夸荒夷。” 元 鄭廷玉 《金鳳釵》第四折:“大人與了十隻金釵,我包裹了無處放。”《紅樓夢》第九四回:“還有兩匹紅送給 寳二爺 包裹這花,當作賀禮。” 冰心 《寄小讀者》十一:“﹝看護﹞便捧進幾十個紅絲纏繞、白紙包裹的禮物來,堆在我的床上。”3.包紮成件的包兒。 元 李文蔚 《燕青博魚》第四折:“我這包裹里都是些金珠寳貝,要將來上下使用。”《水滸傳》第七回:“三個人奔到裡面,解下行李包裹,都搬在樹根頭。” 洪深 《申屠氏》第三本:“董昌背著包裹,提著考籃,掮著雨傘,上省趕考。” 金近 《送信大哥》:“這個包裹已經寫好投寄的地址、收件人的姓名。”
【包復】包袱。用布包起來的包裹。 宋 文天祥 《出真州》詩序:“ 苗守義 遣衣被包復等來還。”
【包穀】即玉米。 清 吳熾昌 《客窗閒話續集·秦良玉遺事》:“遍歷荒山,得無主之地數十頃……使生置芋粟,一名包穀。此賤而易成之物。” 艾蕪 《百鍊成鋼》第十一章:“一望無邊的包穀、高粱、小米的綠葉,像海水似的起著波浪。” 丁玲 《一顆未出膛的槍彈》:“有人送了包穀做的饃來,還有人送來了一碗酸菜。”
【包賠】擔保賠償。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蒞任·查交代》:“考成罰俸,疎漏包賠,原為地方受累。”如:產品不合格而造成的損失,由廠方包賠。
【包銷】1.謂商人承攬貨物,負責銷售。2.謂商業機構跟生產單位訂立契約,把生產出來的全部產品包下來銷售。3.我國對民族資本主義工業實行社會主義改造所採取的國家資本主義的初級形式之一。具體做法是:國營商業對私營工廠在一定時期內所生產的某種產品的一部或全部,按規定規格、質量和合理價格進行收購。包銷產品一般不準私營工廠自行銷售。
【包彈】批評;指責。 唐 李商隱 《雜纂·不達時宜》:“筵上包彈品味。”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五:“夫松石無知之物,一為二朝名寵所點染,猶不免萬世之包彈,矧士大夫其於進退辭受之際,可苟乎哉?” 明 高明 《琵琶記·牛氏規奴》:“看他儀容嬌媚,一個沒包彈的俊臉,似一片美玉無瑕。” 趙樹理 《登記》:“不論說人,不論說家,都沒有什麼包彈的。”
【包漿】指銅、玉、竹等古玩表面經長期撫摩所發出的光澤。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先聲》:“非玉非銅,滿麵包漿裹。”《儒林外史》第十一回:“你看這(爐)上麵包漿,好顏色。”
【包髻】古代用來包髮髻的頭巾。 元 關漢卿 《望江亭》第三折:“許他做第二個夫人,包髻、團衫、繡手巾,都是他受用的。”《金瓶梅詞話》第三一回:“書童也不理,只顧紥包髻兒。”
【包橘】橘子的一種。 宋 韓彥直 《橘錄·包橘》:“包橘取其纍然若包聚之義。是橘外薄內盈,隔皮脈瓣可數,有一枝而生五、六顆者,懸之可愛。” 明 區大相 《始赴東山口楊柳村舊作》詩:“包橘無千樹,芳蘭自一叢。”
【包頭】1.頭巾,包頭的布。《醒世恆言·陸五漢硬留合色鞋》:“可憐壽兒從不曾出門,今日事在無奈,只得把包頭齊眉兜了,鎖上大門,隨眾人望杭州府來。”《天雨花》第十二回:“夫人忙與展去血痕,用包頭扎了。” 方誌敏 《可愛的中國》:“另一個是二十餘歲的婦人,面色粗黑,頭上扎一塊青布包頭,似是從鄉下逃荒出來的樣子。”2.借指包著頭巾的戰士。《太平天囯歌謠·牽驢帶馬當包頭》:“牽驢帶馬當包頭,吃穿二字不用愁。”3.戲曲術語。戲曲中旦行腳色頭部化裝的總稱,包括貼片子、勒網子、梳頭、上頭面等。4.戲曲術語。旦行腳色頭部飾物的總稱。《儒林外史》第三十回:“當下戲子吃了飯,一個個裝扮起來,都是簇新的包頭,極新鮮的褶子。”5.戲曲術語。借指旦腳演員。 清 蕊珠舊史 《京塵雜錄·夢華瑣簿》:“俗呼旦角曰包頭。蓋昔年俱戴網子,故曰包頭。”
【包篚】包匭,筐篚。借指為饋贈之禮品。 南朝 梁 沈約 《與約法師書》:“此生篤信精深,甘此藿食,至於歲時包篚,每見請求,凡厥菜品,必令以薦。” 宋 陸游 《天申節進奉銀狀》:“前件銀,祗率典章,獲參包篚。”
【包舉】1.猶言全部占有。 漢 賈誼 《過秦論》:“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 唐 元稹 《冊文武孝德皇帝赦文》:“昔我高祖、太宗化隋為唐,奄宅區夏,包舉四海,全付子孫,其事何哉?” 鄭觀應 《盛世危言·道器》:“由是二生三,三生萬物,宇宙間,名物理氣,無不羅括而包舉。” 李大釗 《警告全國父老書》:“藉以問鼎神州,包舉禹城之河山耳。”2.總括;包括。 唐 劉知幾 《史通·載言》:“至於《史》、《漢》則不然,凡所包舉,務存恢博。” 清 準良 《請修鐵路疏》:“均能臚陳確實,包舉無遺。” 魯迅 《熱風·估<學衡>》:“雖說採集時候,也兼遊覽,但這應該包舉在主要的事務里,一列舉便不‘古’了。”
【包辦】1.單獨負責,全部辦理。《水滸傳》第五五回:“你若盜得甲來,我便包辦賺他上山。” 洪深 《青龍潭》第二幕:“這裡一段造公路所用的材料,都歸楊大先生一個人包辦。”如:包辦酒席。2.謂應該與有關人共同商量或共同辦理的事,卻獨自辦理,不讓有關人參與。 魯迅 《且介亭雜文末編·答徐懋庸並關於抗日統一戰線問題》:“最好將所謂‘領導權’移交到那些確能認真做事的作家和青年手裡去,不能專讓 徐懋庸 之流的人在包辦。”如:包辦婚姻。
【包辦代替】謂應該和有關的人一起商量或一起做的事,卻獨自辦理,不讓旁人參與。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二部二三:“媒婆真是包辦代替的老祖宗,可真是把人坑害死了。” 陳殘雲 《山谷風煙》第三四章:“我們工作同志作好參謀,不要指手畫腳,包辦代替。”
【包藏】1.隱藏;包含。《南史·蕭正德傳》:“豈謂汝狼心不改,包藏禍胎,志欲覆敗國計,以快汝心。” 唐 元稹 《度門寺》詩:“剪鑿基階正,包藏景氣濃。” 元 無名氏 《博望燒屯》第四折:“你手掿著黑白二子,乾坤事一掌包藏。” 巴金 《關於<海的夢>》:“海是那么大,那么深,它包藏了那么多的沒有人知道過的秘密。”2.指包含隱藏的禍心。 宋 王禹偁 《右衛上將軍贈侍中宋公神道碑》:“於時李重進凶狡無厭,跋扈有狀。公明惟先見,志在奪謀,飛章述其包藏,密旨委以經略,故有 通州 巡警之役焉。” 宋 岳飛 《奏乞出師札子》:“粘罕因得休養兵馬,觀釁乘隙,包藏不淺。”3.包裹收藏。 宋 蘇軾 《寄周安孺茶》詩:“地僻誰我從,包藏置廚簏。”4.猶包涵;寬容。 陳殘雲 《山谷風煙》第一章:“便是平日誰跟誰有什麼過不去的事兒,也得包藏包藏,犯不著對外人說。”
【包藏奸心】猶言包藏禍心。 三國 魏 曹操 《讓縣自明本志令》:“劉表自以為宗室,包藏奸心,乍前乍卻,以觀世事。”
【包藏禍心】暗藏著不可告人的壞心。《左傳·昭公元年》:“小國無罪,恃實其罪。將恃大國之安靖己,而無乃包藏禍心以圖之。” 唐 駱賓王 《為徐敬業討武曌檄》:“猶復包藏禍心,窺竊神器。” 明 劉基 《郁離子·子僑包藏禍心》:“己則不慎,自取污辱,而包藏禍心,以陷其友,其不仁甚矣。” 鄒韜奮 《法西斯作風的罪惡》:“前者是無知,尚情有可原;後者卻是包藏禍心,罪無可恕。”
【包蘊】亦作“包韞”。
包含,蘊藏。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比興》:“詩文弘奧,包韞六義。” 朱自清 《哀韋傑三君》:“他那兩句話包蘊著無窮的悲哀。” 葉聖陶 《倪煥之》十九:“憤懣包蘊在沉默里,就不同於浮光掠影的憂時愛國了。”
【包覆】包容覆蓋。 漢 蔡邕 《文范先生陳仲弓銘》:“夫其仁愛溫柔,足以孕育羣生;廣大寬裕,足以包覆無方。”
【包韞】見“包蘊”。
【包攏】方言。包裹。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二部一:“他從他家裡起出兩個金鎦子,六個包攏,裡頭儘是衣裳。”自註:“包裹。”
【包羅】包容;容納。 漢 趙岐 《<孟子>題辭》:“著書七篇……包羅天地,揆敘萬類,仁義道德,性命禍福,粲然靡所不載。” 宋 陳亮 《題喻季直文編》:“其文蔚茂馳騁,蓋將包羅眾體,而一字不苟,讀之亹亹而無厭也。”《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難蘇學士》:“老太師學問淵博,有包羅天地之抱負。” 高士其 《天的進行曲》:“天包羅著一切,包羅著所有的星雲,包羅著所有的恆星。”
【包羅萬有】猶包羅萬象。 郭沫若 《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他所關心的事,真是包羅萬有。”
【包羅萬象】包含容納一切。形容內容豐富,無所不有。《黃帝宅經》卷上:“所以包羅萬象,舉一千從。” 元 喬吉 《金錢記》第三折:“聖人作《易》,幽贊神明,包羅萬象,道合乾坤。”《
兒女英雄傳》第十回:“ 張姑娘 這幾句話,說得軟中帶硬,八面兒見光,包羅萬象,把個鐵錚錚的十三妹 倒寄放在那裡為難起來了。” 張抗抗 《空白》:“歷史像一個包羅萬象的百科全書,任何當代發生的故事都可以從中找到註解。”
【包犧氏】即 伏羲氏 。《易·繫辭下》:“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於是始作八卦。” 陸德明 釋文:“包,本又作‘庖’。”《漢書·郊祀志下》:“劉向父子以為帝出於震,故 包犧氏 始受木德。”參見“伏羲”。
【包纏】包裹纏繞。喻束縛。 唐 韓愈 《雜詩》:“古道自愚蠢,古言自包纏。當今固殊古,誰與為欣歡。”
【包籠】1.包含,容納。 宋 程大昌 《演繁露·上林賦》:“此言環四海皆天子園囿,使齊楚所夸,俱在包籠中。” 元 關漢卿 《金線池》第三折:“或是曲兒中唱幾個花名,詩句里包籠著尾聲。” 清 魏禧 《邱維屏傳》:“生平最得意所自作時文,謂包籠三百年先輩大家之長。” 葉聖陶 《倪煥之》二五:“不到十分鐘,那聲音就變得非常宏大,仿佛包籠著宇宙,吞吐著大氣。”2.包藏;隱藏。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四:“不須姐姐高聲叫,懷兒里兀自有簡帖,寫著‘啟戶迎風,西廂待月’,明道暗包籠,是您姐姐。” 元 無名氏 《度柳翠》第三折:“避雨遮雲更護風,瞞人全借你包籠。今日個脫身伴月還歸去,似影相隨總是空。” 明 陳秋碧 《香遍滿·題情》套曲:“那時節兩意相投,琴心宛轉頻挑鬭,詩謎包籠幾和酬。”3.猶包涵;寬容。 元 汪元亨 《醉太平·警世》曲之二十:“耳聞時做聾,眼見處推盲,且達時知務暗包籠,權粧箇懵懂。” 明 陳秋碧 《山坡羊·怨別》套曲:“一任他浮跡浪蹤,終須是個相逢,既然他能全始終,做來的儘自包籠。”
【包攬】招攬過來,全部承擔。《
警世通言·桂員外途窮懺悔》:“慣走京師,包攬事乾,出入貴人門下。”《
二刻拍案驚奇》卷四:“若有一二處做將出來,他就出身包攬遮護。” 清 周亮工 《與黃濟叔書》:“不孝懼唐突,不敢作包攬。” 趙樹理 《三里灣》六:“金生是個大包單,專門在村里包攬些多餘的事。”
【包攬詞訟】謂招攬承辦別人的訴訟,從中謀利。《紅樓夢》第一○五回:“那參的京官就是大老爺,說的是包攬詞訟,所以火上澆油。” 葉聖陶 《未厭集·某城紀事》:“說你平時靠著議員的舊頭銜,包攬詞訟,把持地方,是十二分合格的土豪劣紳。” 丁玲 《太陽照在桑乾河上》三五:“錢文貴在村子上包攬詞訟,出出歪主意,一定是可能的。”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子集下】【勹字部】包 ·康熙筆畫:5 ·部外筆畫:3
《廣韻》布交切《集韻》班交切,𠀤音苞。《說文》包,象人褱姙。已在中,象子未成形也。元氣起於子。子,人所生也。男左行三十,女右行二十,俱立於巳,為夫婦褱姙於巳。巳為子,十月而生,男起巳至寅,女起巳至申,故男年始寅,女年始申也。
又容也。《易·泰卦》九二包荒,用馮河。
又裹也。《書·禹貢》包匭菁茅。《禮·樂記》倒載干戈,包以虎皮。
又《前漢·班固敘傳》包漢舉信。《注》劉德曰:包,取也。
又通作苞。叢生也。《書·禹貢》草木漸包。
又姓。《廣韻》楚大夫申包胥之後。漢有大鴻臚包鹹。
又山名。《山海經注》吳縣南,太湖中包山下有洞庭穴,號為地脈。
又《集韻》《正韻》𠀤蒲交切,音咆。《集韻》匏亦作包。
又庖通作包。《易·姤卦》包有魚。《繫辭》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
又《韻補》房尤切,音浮。地名。春秋,公及莒人盟於包來。左氏作孚。通雅,古呼包如孚,脬與胞,桴與枹,莩與苞,浮與抱之類,同原相因,故互通。
又葉補苟切,褒上聲,裹也。《詩·召南》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懷春,吉士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