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山道士一般指本詞條
《嶗山道士》寫的是一個年輕慕道的人,在嶗山碰到了一個仙人,他凡人眼拙,看不出來仙人試探他,他吃不了苦。即使是仙人以法術暗示他,他依然不是成材的料,最終...
“勞山道士”是一個充滿幻奇和神秘的名稱,在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和王士郲的《池北偶談》中,都有以此為篇名的筆記小說,清代福山文人王鮋的《秋燈叢話》中,...
《嶗山道士》是馬思唯演唱的一首說唱歌曲,由馬思唯作詞作曲和製作,收錄於馬思唯的第二張Mixtape《P.E.I Vol.2》中。...
嶗山道教太清宮 是嶗山宮觀之首,與上清宮、太平宮同是來太祖為華蓋真人敕建的道場。元明以來著名道士徐復陽、邱長春及其師兄弟、雲岩子、張三峰等,他們踏遍嶗山、...
《嶗山道士》是由青島數碼動漫研究院等機構共同製作的3D動畫電影,由孫立軍執導。影片取材自蒲松齡的《嶗山道士》,講的是一個不學無術的讀書人痴迷道法便到數百里...
《嶗山道士》是根據《聊齋志異》故事改編,由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在1981年製作的木偶卡通片,由虞哲光執導,虞哲光、凌紓擔任編劇。該片講述了整天夢想當神仙的書生去...
《嶗山道士》為雁北堂中文網簽約作者[塔納塔斯] 獨家、首發的簽約原創作品...... 《嶗山道士》[1] 為雁北堂中文網簽約作者[塔納塔斯] 獨家、首發的簽約原創作品...
蒲公筆下那個有著諸多神奇道術的嶗山道士開啟了對嶗山的幻想之門:在一座白雲繚繞、草木豐茂的海邊高山上,有座房間高大寬敞的宮殿,裡面住著一群會各種奇異法術的...
嶗山派,是全真龍門派的支派,由嶗山道士孫玄清(公元1517—1569)於嘉靖(公元1522—1565)年間所創立,因孫玄清字金山,故又名“金山派”。該派是較早融合齋醮祈禳等...
兒童漫畫《嶗山道士》是根據1981年木偶卡通片《嶗山道士》所同步編畫的兒童故事漫畫,收錄在《兒童童話大全》雜誌中。...
勞山西次四經陰山向北五十里的地方,叫做勞山。山上多紫草。弱水發源於勞山,向西流入於洛。嶗山,古稱勞山、牢山、輔唐山、鰲山,其位於黃海之濱,主峰1133米,它拔...
38集古裝電視劇《嶗山道士外傳》,由知名編劇丁燦邦、葉帆與青年編劇杜晉良共同創作,採用傳統的傳記模式,全劇由“丹藥傳”、“欽差傳”、“秀女傳”、“俠客傳”、...
《老故事繪本:嶗山道士》從中國流傳幾千年的傳統文化中擷取最具有中國趣味、最適合幼兒閱讀的篇章,以圖畫書的形式再現老故事的豐厚神韻,開闊幼兒的閱讀視野,豐富閱讀...
嶗山太清宮(60張) 大。嶗山太清宮始建於公元前140年,公元905年在幾位著名道士的努力下,逐漸有了一定規模,此後建築不斷增加。元朝時,這裡成為全真派的道觀,得到...
嶗山,位於青島市東部,古代又曾稱牢山、勞山、鰲山等。它是山東半島的主要山脈,嶗山的最高峰名為巨峰,又稱嶗頂,地處北緯36°10′,東經120°37′,海拔1132.7...
三豐祖師是嶗山拳術武當派之祖,開創了習武修道之行,他一生三次來嶗山,經其辛勤和艱苦卓越的努力,把在武當山練成的拳術、劍法、氣功、點穴術等逐一傳給嶗山道士...
《嶗山道士外傳》是一部史東升導演,古代類的電影,於2013年上映。...... 《嶗山道士外傳》是一部史東升導演,古代類的電影,於2013年上映。中文名 嶗山道士外傳 出...
青島嶗山上清宮是道教著名宮觀。在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境內的嶗山東南麓幽谷中,簡稱上宮。創建於宋初,後毀於山洪,1297—1307年間(元代大德年間),道士李志明再次...
《繪本中華故事·民間傳說:嶗山道士》內容簡介:中華文化,是我們民族的財富,也是人類文明的瑰寶。把瑰麗的傳統文化告訴給我們的兒童,是我們想要做好的一件事。這套...
據《山東省志·蒲松齡傳》記載,康熙十一年(1672年)四月,32歲的蒲松齡隨本邑縉紳高珩、唐夢賚游嶗山,受當時嶗山民間傳說故事的啟發,以嶗山耐冬、牡丹和嶗山道士為...
雖說唐將軍駐營嶗山,敕建廟宮,鎮守海防是大舉,然而同時對嶗山道教音樂的發展也起到了推動作用。嶗山道教音樂天寶年間 大詩人李白與道士吳筠及“竹溪六逸”孔巢父、...
嶗山是中國著名的道教名山,被譽為“海上名山第一”,有“神仙宅窟”號稱“道教全真天下第二叢林”,嶗山茶相傳原由金丘處機、明張三豐等嶗山道士自江南移植,親手...
嶗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道教名山。其題刻遍山,現存刻石分布於太清、上清、九...而太清宮處所刻之十首詩,又似為上清宮所作,恐上石時道士弄錯,此事存疑待考。...
建國後,青島市人民政府於1952年撥專款對嶗山道教廟宇實施重點維修,嶗山道教得到保護和生存。“文化大革命”前期,嶗山道教作為“四舊”受到衝擊,毀掉神像,遣散道士,...
·《嶗山道士》榮獲山東省第20屆電視藝術“牡丹獎”紀錄片類一等獎 ·《天下嶗山》榮獲山東省第27屆電視藝術“牡丹獎”MTV音樂電視片類一等獎·...
嶗山派古琴是在山東古琴音樂中融合了道家對音樂的審美,蒼勁而淡遠,有著獨特的音樂價值。嶗山派所彈奏的曲目包括:山東本土古琴曲目的同時,還有一些道士們創編的獨有...
劉若拙生於五代後唐同光二年(924年),他自四川來嶗山建一茅庵,名驅虎庵,潛心修行。趙匡胤“陳橋兵變”稱帝後,即召見了他,封為華蓋真人,為嶗山著名道士之一。宋...
道教宮觀。在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境內的嶗山東麓招鳳嶺前。始建於唐代,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嶗山道士宋天成重建。海拔700米的高山上,在嶗山現有的宮、觀、廟、...
在三皇殿的西廂,還有一處“耿真人祠”,供奉的是明代太清宮道士耿義蘭,這是外地道教殿中沒有的。在明朝萬曆年間,嶗山太清宮曾發生過一次僧道爭地的糾紛,作為...
這一景觀被列入“嶗山著名十二景”,稱“明霞散綺”。刻石為國民黨元老邵元沖所題。洞外邊石壁上的這片石刻是嶗山全真道金山派道士孫紫陽(玄清)修真記。洞左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