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景點美圖,景區熱度指數,地理環境,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氣候類型,自然資源,生物資源,水資源,礦產資源,建設歷史,景區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相關書籍,主要景點,嶗山十二景,山峰建築,旅遊特色,旅遊信息,名優特產,景區票價,景區線路,交通信息,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嶗山位於山東半島南部的黃海之濱,距青島市中心40餘公里。地處北緯36°05′~36°19′,東經120°24′~120°42′。山區東南二面瀕臨大海,西部自南而北與青島市區的市南區、市北區、四方區、李滄區、城陽區接壤,北部與即墨市相鄰。
地形地貌
嶗山山脈形成於燕山造山運動時期,山海相連,海天一色,雄偉壯觀。其山體的態勢是以嶗頂為中心,向東北、東、東南、南、西等五向分支放射,東部和南部陡峭,西北部連綿起伏。在山海結合部,岬角、岩礁、灘灣交錯分布。花崗岩地貌景觀獨具特色,山體呈垂直節理髮育,球狀風化明顯,峰頂聳立,層巒疊嶂,深澗幽谷,壁立千仞;象形石千姿百態,比比皆是;山海結合部,岬角、岩礁、灘灣交錯分布,形成瑰麗的山海奇觀。
氣候類型
嶗山風景區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年均溫度12.6°C。由於受海洋影響,夏季氣溫較內陸低,平均溫度24°C。降水量940—1073.7毫米,是青島市最濕潤的地區。
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
嶗山屬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區,現有木本植物400多個種和變種,有草本植物1000餘種,在景觀上比較突出的有黑松、赤松、落葉松、山杜鵑等。有古樹名木225株,如漢柏、唐榆和銀杏等。嶗山風景區現有林地約35萬畝,其中國有山林11.2萬畝,1992年,嶗山被國家林業部批准為國家森林公園。
嶗山山區的野生動物,大體分為獸類、鳥類、海洋生物類和淡水魚類。1930年青島市政府公布準許獵狩之野生動物有“野豬、狼、兔、狐狸、野貓、鼬鼠等”。1949年後,嶗山的主要野生獸類有狐狸、野兔、獾、貉、黃鼬等。1930年鳥類專家壽振黃對嶗山的鳥類進行了系統調查,記載了鵲、雀、燕、雁等250餘種。1983年嶗山縣鳥類自然保護區管理站對嶗山的鳥類資源進行了調查,發現嶗山共有鳥類230餘種,隸屬10目、30科、63屬,其中食蟲鳥86種、食鼠鳥17種。據1984年就225種鳥類進行的調查,計有留鳥15種、夏候鳥85種、冬候鳥18種、旅鳥107種。
水資源
嶗山有攔蓄的地上水約3.17億立方米,地下水約1.12億立方米,扣去重複量0.93億立方米,水資源總量約為3.36億立方米。地表水主要集中在6~8月汛期,年際變化大,地區分布也不平衡。據1956~1983年27年的記載,年平均徑流深度為349.9毫米。1964年最大徑流量為4.493億立方米,是多年平均徑流量的1.42倍。1981年最小徑流量為0.9052億立方米,僅占多年平均徑流量的28.6%。地下水由於各區域地形水文地質條件的不同,其類型分布及運動規律都有明顯差異。第四紀鬆散層孔隙水含水組主要分布於山前、河肩地帶,含水豐富,水質良好,開採方便。基岩風化構造裂隙孔隙水,由於局部殘積層較厚,溝谷下切較深,形成下降泉,是著名的嶗山礦泉水發源地。
嶗山是世界三大優質礦泉水地下水系中心之一。
礦產資源
嶗山域內蘊藏大量花崗岩,另有少量白堊土及雲母,其他礦藏甚微。明代黃宗昌《嶗山志》中僅記有試金石、綠石、文石及五色石等。清代《即墨縣誌》則記有試金石、高山石、綠石、海綠石、五色石、田橫島石(可琢硯)、鏨子石、墨晶、茶晶、紫石英、馬蹄石。
主要岩石有墨綠色花崗岩、白堊土、氟礦、錳鐵礦、矽礦、雲母礦、石棉、沙金、麥飯石、綠石
建設歷史
1982年嶗山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名勝景區之一。
1993年成立了嶗山國家森林公園管理處。嶗山林場及時調整經營方向,從以營造防護林為主轉向以風景林為主。
2013年,嶗山風景區為遊客創造了更好的旅遊環境:先後改善了水、電、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拓寬整修了三條旅遊公路幹線,新建了停車場和數公里登山步道。同時,還建設了嶗山度假村。它由仰口國際
旅遊度假村、流清河旅遊度假村、
北九水旅遊度假村三部分組成。
景區文化
道教文化
嶗山是道教發祥地之一。嶗山自春秋時期就雲集一批長期從事養生修身的方士之流,明代志書曾載“吳王夫差嘗登嶗山得靈寶度人經”。到戰國後期,嶗山已成為享譽國內的“東海仙山”。教秦始皇的東巡,漢武帝兩次幸不其(今青島市城陽區),都與方仙道的活動密切相關,《漢書》載武帝在嶗山“祠神人於交門宮”時“不其有太乙仙洞九,此其一也”。
早在五、六千年前,嶗山就產生了燦爛的龍山文化。這裡還是道教傳播要地,始於漢唐,宋、元兩代發展到鼎盛時期,明清不衰,盛時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之說,嶗山道教是北方全真派,被稱為“道教全真天下第二叢林”。著名的道士丘處機、張三豐、徐復陽、劉志堅、劉若拙等都在嶗山修過道。同時,佛教在此也曾有與道教此消彼長的傳播歷史,著名的佛寺古剎有海印寺、潮海院、華嚴寺等,法顯、憨山、慈沾、善和等高僧都曾在嶗山弘揚佛法。
西漢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
張廉夫來嶗山搭茅庵供奉三官並授徒拜祭,奠定了嶗山道教的基礎。從西漢到五代時期末,嶗山道教基本屬於太平道及南北朝時期寇謙之改革後的天師道,從宗派上分屬於樓觀教團、靈寶派、上清派(亦稱
茅山宗、閣皂宗)。
宋代初期,嶗山道士
劉若拙得宋太祖敕封為"華蓋真人",嶗山各道教廟宇則統屬新創"華蓋派"。
金元以來,道教全真派興起,嶗山各廟紛紛皈依於"
北七真"的各門派,成吉思汗敕封丘處機之後,嶗山道教大興。
延至明代,嶗山道教的"龍門派"中衍生三派,使教派總數達到10個,嶗山及周邊地區道教長盛不衰。至清代中期,道教宮觀多達近百處,對外遂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之說。
建國後,青島市人民政府於1952年撥專款對嶗山道教廟宇實施重點維修,嶗山道教得到保護和生存。
“文化大革命”前期,嶗山道教作為“四舊”受到衝擊,毀掉神像,遣散道士,嶗山道教的宗教活動廢止。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青島市人民政府逐步有計畫地恢復部分嶗山道教廟宇,落實宗教政策,召回道士,重修神像,返還廟產。現嶗山相繼修復並對外開放的廟宇有太清宮、上清宮、明霞洞和太平宮。嶗山道教恢復了正常的宗教活動。
佛教文化
佛教傳入嶗山地區,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嶗山之佛教始於魏晉,盛於隋唐,明代又迭起高潮,清代後期漸衰。嶗山的崇佛寺(俗稱荊溝院)建於魏元帝景元五年(公元264年),這是嶗山最古老的寺院,應視為佛教在嶗山的發端。東晉義熙八年(公元412年),到印度等地求經的僧人法顯泛海返國,遇颶風漂泊到不其縣嶗山南岸栲栳島一帶登入,當時不其縣為長廣郡的郡治,篤信佛教的太守李嶷聽說法顯是到西方取經的名僧,便將法顯接到不其城內,講經說法,並在其登岸之處創建了石佛寺(即潮海院)。從此,佛教在嶗山聲名大振,廣為傳播。嗣後,嶗山相繼建起了石竹庵(後改名慧炬院)和獅蓮院(俗稱城陽寺),北魏時法海寺的創建,標誌著嶗山佛教已初具規模。
相關書籍
遊覽嶗山的人,不會忘記到傳說
蒲松齡住過的三清殿
西關岳祠看看。蒲松齡寫《
聊齋志異》,多次以嶗山為背景。三官殿前的一株山茶,高8.5米,乾圍1.78米,樹齡約700年,為世界少見的大山茶。寒冬季節,滿樹綠葉滴翠,紅花嬌艷,猶如落下一層絳雪。宮中原有白牡丹,高及屋檐。當年蒲松齡寓於此,與牡丹、山茶相對,孕育出優美神話故事《香玉》,寫白牡丹和紅山茶變成美麗的女子,與一位書生相戀的故事,為《聊齋志異》中的佳作。
主要景點
嶗山十二景
巨峰是嶗山主峰,俗稱“嶗頂”,位於嶗山中部群峰之中,海拔1127.3米。“雲海奇觀”、“旭照奇觀”、“彩球奇觀”是巨峰景物中的三大奇觀。特別是“旭照奇觀”,綺麗壯美,被列為嶗山十二景之冠,稱“巨峰旭照”。清代
乾隆年間即墨知縣
尤淑孝有詩讚曰:“振衣直上最高峰,如發扶桑一線通。只有仙靈營窟宅,更無人跡惹天風。群山嶽岳憑臨外,大海茫茫隱現中。持較岱宗應特絕,碧天咫尺彩雲紅。”
龍潭瀑又名玉龍瀑,位於嶗山南麓八水河中游。八水河流至此處跌落於深潭,水如玉龍,吐霧噴雨,景色壯觀,在嶗山十二景中,稱“龍潭噴雨”。周至元有詩讚曰:“凌空亂濺沫,疑是玉龍飛。白掛虹千仞,青山環一圍。拋來珠落落,舞處雪霏霏。遊客貪清賞,斜陽不忍歸。”
從
太清宮北上,行約3公里左右,在竹樹蔥籠、綠蔭掩映中便是明霞洞。這裡背後石峰聳立,山高林密,前望群巒下伏,峭壑深邃,每當朝暉夕陽,霞光變幻無窮,因而被列為嶗山十二景,稱“明霞散綺”。清代高密文人孫風雲有詩讚曰:“拾級不辭勞,松篁漲晚濤。嵐光拔地峻,海色逼天高。絕頂霞粘屐,精庭雪暈袍。三壺皆似削,俯勢瞰靈鰲。”
在太清宮看海上月出,別有一番情趣。當萬籟俱寂之時,光潔的月亮被一團金輝托出海面,溶溶月色傾灑海面,浮光瀲灩,玉壺冰鏡。岸邊清風掠竹,細浪輕拍,景色幽奇絕倫。這便是嶗山十二景中的“太清水月”。清代文人林紹言有詩讚曰:“相約訪仙界,今宵宿太清。煙澄山月小,夜靜海潮平。微雨五更冷,新秋一葉驚。悄然成獨坐,細數曉鐘聲。”
海嶠仙墩是指嶗山頭南部的八仙墩,嶗山頭距太清宮7公里,是由海蝕岩洞組成的奇特自然風貌。嶗山頭的南部,由於海浪多年衝擊,崖岸斷落如廈,崖下海中有十多塊兩米高的石墩,神話傳說
八仙過海時曾在此小憩,因名八仙墩。此處風勁浪高,波濤洶湧,極為驚險,被譽為“嶗山第一奇景”,在嶗山十二景中稱“海嶠仙墩”。明代高僧憨山有詩讚曰:“混沌何年鑿,神功此地開。勢吞滄海盡,潮壓萬山回。洞宇今何在,仙人去不來。蓬萊應浪藉,身世重堪哀。”
自華嚴寺沿山澗西上即達那羅延窟,這座天然的石洞寬7米,高、深各10餘米,四壁如削,洞頂有一圓洞,頗似火山噴口,天光由此圓孔透入,據僧人說那羅延佛就是在窟中修煉成正果。如此巨大的花崗岩洞國內尚不多見,在嶗山十二景中,稱“那羅佛窟”。
白雲洞在嶗山東部,坐落在海拔400多米的高山上,其景物之清奇,風光之綺麗,則又別具一格。白雲洞由巨石架成,左為青龍石,右為白虎石,前為朱雀石,後為玄武石。洞石岩頂上有一名為“華蓋”的古松,勢如騰龍,綠蔭冉冉,覆蓋全洞,在嶗山十二景中稱“雲洞蟠松”。藍水有詩讚曰:“白雲深處白雲洞,日日洞口白雲封。驚看雲中龍出沒,一株洞後百年松。”
獅子峰在太平宮東北,幾塊巨石相疊,側看成嶺,豎看成峰,狀若雄獅,橫臥在蒼茫雲霧中,海風吹來,白雲宛若游龍,翩若驚鴻,在陽光的照射下,景色十分絢麗。但獅子峰最壯美的景色是“獅峰觀日”,人們在獅峰觀罷日出,趁曉霧未開,方可盡情地領略“獅嶺橫雲”的妙趣,因而列入嶗山十二景。明代即墨文人黃宗臣有《宿獅子峰》詩:“石上開樽有濁醪,海天東望月輪高。夜聲時到秋山寺,半是風聲半是濤。”
華樓山位於嶗山水庫南岸,海拔408米。華樓峰是矗立山頂東部的一座方形石峰,高30餘米,由一層層岩石組成,宛如一座疊石高樓聳立晴空,故稱“華樓”,又因異石突起,猶如華表,又名“華表峰”,在嶗山十二景中稱“華樓疊石”。清代平度文人白永修有詩讚曰:“摩霄卓立碧芙蓉,天開名山第一峰。嵐氣蒸成金液水,海霞飛滿石門秋。”
仙翁對弈雖未見,棋盤留人論短長。
明道觀以南這座奇特的孤峰頂上,有一塊巨大的岩石,長15米,向西探出了大半部分,崖下 懸空,形狀很像跳水比賽用的跳台,遠遠望去又像一株靈芝高插雲端。這就是嶗山著名的象 形石之一——棋盤石。
這塊凌空高懸的巨大岩石,高3米,寬8米,長15米,石面平坦 ,能坐幾十個人,並刻有雙線勾勒的“十”字,傳說這就是南極仙翁、北極仙翁當年對弈留 下的棋盤,因此取名“棋盤石”。這裡奇峰險峻、巨石嵯峨,是游山、觀海、賞石的又一絕佳景地。說了半天,那么石面上的“十”字到底是幹什麼用的呢?據說是道家拜斗修行的方位 圖。這處景觀就是“嶗山著名十二景”之一——“棋盤仙弈”。
潮音瀑原名魚鱗瀑或玉鱗瀑,因其聲似潮湧,自1931年始更名。潮音瀑是北九水的盡頭,四面峭壁環繞,東南高壁裂開如門,瀑布從此瀉下,山谷轟鳴,聲如澎湃怒潮。清代山東撫軍崔應階有詩讚曰:“何處<崖萬壑雷,高峰雲靜石門開。盤空舞雪飛泉落,撲面銀花細雨來。碧水澄潭湛洗滌,青松白石任徘徊。支筇未盡游觀興,樵唱遙從天際回。”
蔚竹庵在北九水村東北的鳳凰山下,位居海拔550米高處,蔚竹成林,蒼松競茂,怪石奇秀,澗溪成韻,泉水汀咚,清新幽靜,在嶗山十二景中稱“蔚竹鳴泉”。
山峰建築
嶗山三大奇石之一,古稱
聚仙台。為一方形山峰,四壁陡峭,巍峨險峻。傳說八仙過海途徑嶗山,何仙姑於聚仙台梳妝,又名“梳妝樓”。史載
張三豐等名道皆與此峰有不解之緣,故成為海上名山之一。
太清宮又名下清宮,始建於北宋初年,迄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道都以“玉清、上清、太清”為三清,“太清”乃太上清淨之界,也就是“神仙”的天堂。太清宮的全部建築。由“三官殿”、“三皇殿”、“三清殿”組成。風格清淡簡樸。三官殿這組建築最大,前後三進院落。三皇殿院子裡有兩株
古柏,漢代所植。太清宮三面環山,一面臨水,周圍有許多景點和刻石。因此,太清宮一帶就成了嶗山遊覽區的中心。
太清宮共分三個獨立院落,一百五十多間殿宇,每個院落都有獨立的圍牆,單開山門。東南院是三官殿,殿內塑有天、地、水三官以及
真武、
雷神等神像。院內有紫薇、銀杏、牡丹、耐冬等花木。特別是正殿前院的兩棵乾粗合抱的耐冬(山茶花),一棵開紅花,一棵開白花,每逢冬盡春臨之際,拳頭的花朵開滿枝頭,紅的火紅,白的雪白,花期持續三個月。據說這兩棵
耐冬,是明永樂年間道士張三豐從海島上移植於此。 票價:15元每人
太清宮附近名勝有:神水泉、龍頭榆、
摩崖石刻等。在太清宮,偶爾還可看到“
海市蜃樓”奇景。嶗山的上清宮附近景色也很好。多奇峰異石,古樹清泉。嶗山的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名泉勝水是嶗山一大特色,巨峰頂上的“天乙泉”、太清宮的“神水泉”、上清宮的“聖水洋”等都是嶗山名泉。嶗山的特產礦泉水,有人譽之“積年之疾,一飲而愈”。
嶗山八水河中游,於百尺懸崖飛流直下,噴珠吐玉,狀如龍舞,故名“龍潭瀑”。潭中碧水凝寒,清澈見底。山雨過後,洪涌瀑注,飛騰叫嘯,蔚為壯觀。
白沙河上遊河流,因山有九折,水有九曲得名。以北九水療養院“九水界橋”為界分內九水外九水。“九水明漪”為嶗山十二勝景之一。源於巨峰
北麓之水,流入峽谷,一路群峰竟秀,萬木爭榮,佳景迭出,美不勝收,故有“九水畫廊”之美譽。
嶗山主要遊覽區之一,長約3公里,由眾多景點組成,統稱為九水十八潭,有“九水畫廊”之美譽。一水有“至柔潭”,二水有“居卑潭”、“未封潭”、“未始潭”,三水有“無隅潭”、“無極潭”,四水有“自取潭”、“俱化潭”、“中虛潭”,五水有“有間潭”、“得魚潭”,六水有“得意潭”、“無幾潭”、“不滯潭”,七水有“餐霞潭”、“飲露潭”,八水有“清心潭”,九水有“洗耳潭”、“潮音瀑”等重要景點。遊覽區內建有旅遊度假村和療養院。曾以“九水明漪”之譽列
嶗山十二景之一。
旅遊特色
嶗山是道教名山,道教文化歷史悠遠,仙道傳說豐富,蒲松齡筆下的嶗山道士穿牆仙術聞名天下。名道
張廉夫、
李哲玄、
劉若拙、
王重陽、丘處機、張三豐都曾修道嶗山。北七真在嶗山地區開宗立派,興觀布道,遂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之繁榮,使嶗山成為“道教全真天下第二叢林”。
嶗山風景區古樹名木品種豐富,有39種230株。太清宮內2100餘年樹齡的漢代
檜柏(“漢柏凌霄”)三樹一體,共榮共生,閱盡人間滄桑,被當地人奉為神樹。1000多年樹齡的唐代
糙葉樹(“唐榆逢仙”)形態奇特,是北方地區樹齡最高、山東境內一棵糙葉樹。因樹幹盤曲狀如龍頭,又稱“龍頭榆”。“龍頭榆”下的“逢仙橋”傳說是名道劉若拙遇見神仙
踏雪無痕的地方;400多年樹齡的明代
山茶,為蒲松齡所著《
聊齋志異·香玉》篇里花神“絳雪”的原型,當地百姓視為鎮山之寶。1979年,
鄧小平同志考察嶗山時曾說過:“這個地方很好,單憑這么幾棵大的古樹,就可以招引很多的人,有條件安排開放,發展旅遊事業。”
嶗山風景區是國家森林公園,擁有我國暖溫帶面積最大、保護最完整的落葉松、赤松天然次生林生態系統。太平宮外兩株300多歲的赤松,虬枝盤龍,華冠蔥蘢,又因襲太平宮創始道長劉若拙“華蓋真人”道號,為“華蓋迎賓”景觀。
嶗山是典型的花崗岩冰川地貌,嶗山花崗岩山峰、石崮在水蝕風化作用下,象形石發育豐富,千姿百態,無奇不有,僅在主要遊覽線路上能觀察到的象形石就多達200多處。比如 “虔女峰”、“蟠桃峰”、獅子峰”、“五指峰”、“青蛙石”、“綿羊石”等等。
嶗山有名的花崗岩石窟洞穴有 40餘處,歷史上多為道家和佛家修行之地。其中
那羅延窟在佛教《
華嚴經》中記載“東海有處,名那羅延窟,是菩薩聚居處”。窟內面積宏大,窟頂有一洞直衝天宇、祥光四射。明霞洞為道教全真金山派的開山祖庭。另外比較著名的洞窟有:白雲洞、慈光洞、覓天洞、玉皇洞等等。
嶗山與其他名山大岳不同,是燕山運動時期地殼抬升,自海底拔海而起的一座名山。它海拔1132.7米,繞山海岸線87.3公里(對外宣傳海拔1133米,海岸線88公里,更便於記憶),山海相接、海天一色、氣象萬千,是中國大陸海岸線上海拔超千米的高山,享有“海上名山第一”的美譽。2000多年前的史書《齊記》中亦有“泰山雖雲高,不如東海嶗”的記載。神話傳說中的東海即指嶗山海域,民間有“壽比南山,福如東海”之說。據說當年秦始皇為尋找長生不老藥,派
徐福帶領500童男童女東渡,就是從嶗山始發前往日本的。
嶗山“三圍環海,背負平川,”山海相連。特殊的地理地貌環境,造就了奇妙的天象變化,雲霧、霞光常常形成千姿百態的景觀,給人以虛炫神秘的感覺。正如著名詩人賀敬之賦詩讚曰:“黃山盡美恐非真,山川各異似才人;嶗山遜君雲與海,君無嶗山海上雲。”
旅遊信息
名優特產
嶗山鮑魚、北宅櫻桃、寒露蜜桃、嶗山刺參、嶗山棍、嶗山花崗岩、嶗山金鉤海米、嶗山礦泉水、嶗山綠茶、嶗山綠石、嶗山耐冬、嶗山拳頭菜、王哥莊豆腐、西施舌、仙胎魚等
景區票價
【 旺季 】 4月1日-10月31日
巨峰遊覽區進山門票: 80元/人;半價40元/人
流清遊覽區—太清遊覽區—棋盤石遊覽區—仰口遊覽區 進山門票: 90元/人;半價45元/人
北九水遊覽區進山門票: 65元/人;半價32元/人
【 淡季 】 11月1日-來年3月31日
巨峰遊覽區進山門票: 50元/人;半價25元/人
流清遊覽區—太清遊覽區—棋盤石遊覽區—仰口遊覽區 進山門票: 60元/人;半價30元/人
北九水遊覽區進山門票: 40元/人;半價20元/人
華樓遊覽區全年票價: 10元/人
巨峰索道的票價:單程40元/人,往返80元/人
太清索道的票價:單程45元/人,往返80元/人
仰口索道的票價:單程35元/人,往返60元/人
流清遊覽區—太清遊覽區—棋盤石遊覽區—仰口遊覽區車票:40元/人,1.2-1.4米兒童半價票20元/人
北九水遊覽區旅遊觀光車票價30元/人,1.2-1.4米兒童半價票15元/人
巨峰遊覽區旅遊觀光車票價40元/人
1、對60周歲以上老年人持有效證件遊覽門票免費。
2、殘疾人憑殘疾人證,享受遊覽門票和停車費免費的優待政策。
3、現役軍人持新版軍官證、士兵證(在有效期內)免購景區遊覽門票;
持“軍官離退休證”人員免購景區遊覽門票;傷殘軍人憑傷殘軍人證件遊覽門票免費;軍車免費。
4、身高1.2米以下的兒童免購景區遊覽門票。身高1.2—1.4米的兒童可購買半價遊覽門票。
5、全國各大、中、國小校全日制學生憑學生證購買半價遊覽門票。
6、新聞單位工作人員憑記者證免購景區遊覽門票。
7、對青島市市民辦理登山年卡,持登山年卡人員可免費到景區遊覽(五一、十一假日期間除外),並免費乘坐景區旅遊觀光車。
8、景區旅遊觀光車對身高1.2米以下的兒童免費,身高1.2—1.4米的兒童可購買半價車票。其他人員乘車一律購買全價車票。
景區線路
1、南線:由香港東路或東海東路向東經
沙子口,登贏,流清河奔
太清宮,主要遊覽太清景區。如果時間允許,可再去上清景區或去巨峰景區;也可去棋盤石景區。此條遊覽路線距離近,可觀幾個著名景點,並可當天輕鬆往返。一般旅行社能安排走這條線,也是最繁忙的嶗山
旅遊線路。
乘坐旅遊專線車或幾個包乘計程車十分方便,可減輕登山之勞累。如乘104路,113路,304路公車也可遊覽此線。
2、東線:由
李滄區李村出發,先向北轉東,經惜福,王哥莊到仰口主要遊覽仰口景區,如果早晨出發時間較早,遊覽行程緊湊,剩餘時間較多,可向南遊覽棋盤石景區或直奔太清景區由南線返回。
根據同行人員數量,包乘中巴車或出租轎車,一日內可游完東線和南線主要景點。若乘123路,312路,106路公車,一般只能遊覽東線。
3、中線:也是由李滄區李村出發,向東經北龍口轉北,經北宅,烏衣巷赴
北九水景區。若時間允許,此線可於途中遊覽華樓景區;亦可驅車經柳樹台攀巨峰,步行過潮音瀑亦可達巨峰。由
大嶗觀可轉赴仰口景區。
可包乘計程車或乘107路,110路,311路,365路公車抵達。
4、水路:由青島灣旅遊碼頭乘船遊覽海上風光,在太清灣登入,主要遊覽太清,上清景區。
各景區及其他景點均可分幾次按不同旅遊線路作較全面的遊覽這座被譽為“海上名山第一”的世外桃源,留給人們韻味清新而悠長感覺。
交通信息
365:大港二路—北九水,一天4班定點發車。大港二路:5:30、7:40、13:00、14:50,北 九 水:7:40、9:20、14:50、16:40。
110:台東—北九水,一天2班定點發車。台 東:6:30、14:00,北九水:8:00、15:30。
311:火車站—北九水,一天5班定點發車。火車站:6:45、7:45、8:30、13:00、15:00,北九水:8:25、9:25、10:10、14:40、16:40。
112:滄海路—臥龍村,30分鐘左右一班車。滄海路:4:40—18:10,臥龍村:6:00—19:30
110:台東—仰口,1小時左右一班車。台東:6:00—16:30,仰口:8:00—18:30。
312:輪渡—仰口,一天2班定點發車。輪渡:7:30 14:20,仰口:9:50 16:40。
371:昌樂路—仰口,一天2班定點發車。昌樂路:6:00 15:20,仰 口:8:00 17:00。
106:李村—埡口,一天2班定點發車。李村:7:10 14:00,埡口:9:00 16:00。
383:海大嶗山校區—仰口 (半小時左右一班車 )。海大嶗山校區:6:15-18:30 ,仰口:7:20-19:35。
304:輪渡—流清河,車次較多。輪渡:6:00—17:30,流清河:7:50—19:20。
104:台東—流清河,40分鐘左右一班。台東:5:00—17:50,流清河:6:10—19:00。
802:火車站—流清河,一天3班定點發車。火車站:6:30、11:00、15:00。(從火車站到流清河需時約1個小時,到達後即往回返。)
113:滄海路—流清河,每天7班定點發車。滄海路:4:50、6:00 、7:00 、8:00 、15:30、16:30、 17:40。(從滄海路到流清河需時約1小時15分鐘,到達後即往回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