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力市場機制

勞動力市場機制是指價值規律在人力資源配置過程中發揮調節作用的內在功能和外在表現,它和其他市場機制一樣具有自我啟動、自我調節、自我約束、自我結合和自我實現五大功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勞動力市場機制
  • 外文名:Labor market mechanism
勞動力市場機制的組成
勞動力市場的運行機制,由相互聯繫和相互制約的供求機制競爭機制價格機制所組成。
(一)供求機制。沒有供給和需求,也就無所謂市場,勞動力市場的供求狀況,主要指勞動力資源量與需求量的關係。勞動力供給量即勞動力資源量,指進入勞動力市場可參與勞動力交換的勞動者的數量。影響勞動力供給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人口規模及其增長速度、人口年齡構成及變化、社會勞動年齡規定、勞動力參與率等。勞動力的需求量,指社會經濟發展對勞動力的需求總和。影響勞動力需求的因素,從巨觀上看,有國家產業結構政策、巨觀經濟發展規模及水平、城市發展速度等;從微觀上看,有企業勞動生產率的高低、企業技術結構變化、企業經濟結構與規模以及勞動力價格水平等。當勞動力供大於求時,價格下降,供給減少;當勞動力需求大於供給時,價格上升,勞動力供給增加。勞動力市場的供求運動是在“看不見的手”的調節下,不斷由供求不平衡到平衡,由平衡到新的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的動態過程,其平衡狀態是偶然的,而不平衡則是經常的。因此,如何保持勞動力供求的總量平衡,在依靠市場自身供求機制調節的同時,還應當加強對勞動力市場供求狀況的預測和監控,通過經濟目標、政策及其他手段的千預,促成勞動力市場供求關係的動態平衡。
(二)競爭機制。有市場,就必然有競爭,這是規律。在勞動力市場中的競爭,主要是指勞動者在與牛產資料的結合過程中所產生的擇業競爭與在業競爭,以及企業為求得優秀人才而進行的人才競爭。擇業競爭,是在勞動力市場上,勞動者之間為求得理想的工作崗位而展開的競爭。任何一個勞動者都有自己的追求,都渴望能進入理想的職業場所以實現自我,但職業場所的相對有限約束,使勞動者只能通過在競爭中取勝才能如願以償。在業競爭,是在崗勞動者與不在業勞動者之間的競爭,如果在業勞動者不注意提高自身素質,以更好地適應工作要求,就很有可能失去現有的職業。一方面是由於企業生產經營條件的不斷變化、技術裝備水平的提高,不斷對勞動者提出新的要求;另一方面,由於勞動力市場存在有一定規模的失業大軍,作為產業後備軍給在業者帶來一定的壓力,使在業者不斷去學習和努力工作,以適應技術變化的要求,以不斷提高的工作效率和個人素質去面對謀職人員的挑戰。不僅如此,現代市場經濟中競爭的焦點是科技,而科技競爭關鍵是人才的競爭,從獲利最大化的原則出發,用人單位也在為得到優秀的人才而展開競爭,促使企業不斷去改善工作環境,降低勞動強度,提高福利待遇,創造吸引優秀人才的條件。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勞動者既是經濟人,同時又是社會人,其對經濟利益和社會地位的追求形成勞動力市場的競爭動力。勞動者在追求經濟利益的同時,從自己的價值觀出發,也追求社會地位,期望社會對自己的勞動及其價值創造予以承認和肯定,得到評價和榮譽,把理想的職業和崗位看作是自己與社會結合,實現其理想和抱負的橋樑。
(三)價格機制。勞動力市場價格是評價勞動者素質、芳動能力及勞動效果的測量指標,也是自發調節勞動力資源在不同地區、不同行業和崗位之間合理配置的經濟槓桿。勞動力市場價陪的基礎是勞動力價值,它是由生產和再生產勞動力商品所必需的生產費用所決定。在勞動力市場中,勞動力的市場價格圍繞勞動力價值上下波動,其原因在於供求關係的影響。西方學者認為勞動力供求狀況決定工資,混淆了決定因素和影響因素的區別。從總體而言,勞動力的供求關係是影響和造成勞動力市場價格上下波動的主要原因。勞動力中場價格的經濟意義表現在它既是巨觀經濟中勞動力流動的導向指標,同日寸也是勞動者個人擇業的指示器;既是用人單位吸引優秀人才的手段,同時也是激勵勞動者努力提高自身素質,以適應社會經濟發展要求的加速器。勞動力市場正是在價格機制與供求機制和競爭機制的共同作用下,形成自己有序的運動。工資上升,勞動力流人,供給量增加,競爭加劇,形成供過於求;工資開始下跌,勞動力流出,供應量減少,出現供不應求,工資又開始上升。在市場機制的互動作用中,完成循環往復的市場運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