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龍曼飛龍白塔

勐龍曼飛龍白塔

曼飛龍白塔,離允景洪70公里。可乘去勐龍鄉的公共汽車到曼飛龍村下車,然後步行約800公尺就到。曼飛龍白塔,傣族又叫“塔糯”(筍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勐龍曼飛龍白塔
  • 別稱:塔糯
  • 建造時間:1204年
  • :16.29公尺
位置,歷史,特點,

位置

參觀後,可乘公共汽車返回允景洪
傣文經書記載,此塔建於傣歷565年公元1204年)。相傳,負責建塔的技師和工匠是3個印度教和尚。
結構主塔和幾個小塔同建在一個塔基上。塔基狀呈八角形須彌座,人稱這種塔式為金剛寶座塔。主塔高16.29公尺,塔座直徑8.6公尺。
勐龍曼飛龍白塔
8個小塔似竹筍。塔座以上有壇台、鐘座、復缽、蓮花、雀蒼、寶傘、風幡等8個主要部分組成。主塔形如葫蘆,上有尖頂;8個小塔外觀與主塔塔形相似。
這座塔的建築風格,反映了傳自緬甸、泰國的小乘佛教的藝術特點,也說明了傣族人民悠久的文化和較高的藝術水平,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

歷史

據有關文獻記載,曼飛龍白塔是3位印度高僧設計,由大勒龍買人枯巴南批等人主持建造。'建造的過程也是神秘的,傳說當年佛祖釋迦牟尼巡遊西雙版納來到大勒龍,是時天空布滿祥雲,森林裡走出自象,成千上萬隻綠孔雀飛滿壩子,為了慶賀這佛光普照的時刻,傣家決定建造曼飛龍白塔。可是塔建在哪裡好呢?人們因找不到合適的地點犯難。釋迦牟尼知道後,就用他的左腳在大青石上一踩,那裡就留下一個深深的腳印,人們於是知道該在這兒建塔了。 在腳印前還有一眼井泉,傳說釋迦牟尼講經的 時辰也是一個炎熱的盛夏之午,佛祖講得口乾 舌燥,就派7個小伙子到寨子裡挑水,小伙子們太賣力,一下子把33口井都挑幹了,釋迦尼大顯佛法,舉手用禪杖就地一戳,戳出一個3尺深的洞,洞裡流出甘甜清涼的泉水,這井泉成為僧人飲用的聖潔之水,直到今天還保留在那兒。慕於曼飛龍白塔的盛名,東南亞的僧徒們每年要長途跋涉到此朝拜,來時他們總要向佛祖腳印里丟幾個銀幣,去時每人要帶走一葫蘆井泉的水,因為那是佛祖的恩賜,會給他們帶來幸福吉祥。這自然只是美麗的傳說,因為釋迦牟尼生活的時代遠在建塔時代之前千年,但它表現了傣家人對佛祖的景仰和對美好生活的祈願。白塔現已列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特點

大勐龍曼飛龍白塔因其所在地而得名,一稱飛龍白塔,又因其潔白的塔身、金色的塔尖如春筍一樣破土而出,故又名筍塔,是小乘佛教古建築,位於景洪西南67公里,距大勐龍鎮3公里。相傳由三位印僧設計,為勐龍古巴南批主建,造於傣歷565年(公元1203年)。
塔群建在山頂,共9座,塔基呈多瓣形蓮花狀,周長42.6米。主塔高16.29米,四周環抱著8座小塔,分布八角,小塔高9.1米。塔呈葫蘆狀,塔身潔白,有各種精美的塑飾和彩畫。佛龕背上有各種動物、花草、捲雲紋裝飾。塔剎由寶瓶、銀鈴、風鈴等組成。塔群造型富有韻律,很好地體現了傣族的建築風格和宗教習俗。
曼飛龍白塔是融內地漢族與邊疆傣族建築藝術為一體的南傳佛教古建築,有較高藝術價值,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