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熱切削

加熱切削

加熱切削加工是利用了高能熱源的熱效應,對被切削材料進行加熱,使材料切削部位受熱軟化,硬度、強度下降,易產生塑性變形的一種切削工藝。加熱溫升後工件材料的剪下強度下降,使切削力和功率消耗降低,振動減輕,因而可以提高金屬切除率,改善加工表面的粗糙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加熱切削
  • 作用:使材料切削部位硬度、強度下降
加熱切削簡介,發展歷程,發展現狀,一般熱源,等離子弧及雷射熱源,套用前景,

加熱切削簡介

加熱切削加工是利用了高能熱源的熱效應,對被切削材料進行加熱,使材料切削部位受熱軟化,硬度、強度下降,易產生塑性變形的一種切削工藝。加熱溫升後工件材料的剪下強度下降,使切削力和功率消耗降低,振動減輕,因而可以提高金屬切除率,改善加工表面的粗糙度。又因刀具耐用度與工件溫度存在一定的關係(通常,當工件溫度在810℃左右時刀具的耐用度最大),所以還可延長刀具壽命。

發展歷程

早在1890年就出現了對材料進行通電的加熱切削,並獲美國和德國專利。20世紀40年代,加熱切削在美、德開始進入工業套用實踐,證明高溫能使“不可能”加工的金屬提高加工性能,並取得經濟效益。但這個時期加熱切削尚處於發展的初步階段,加工質量難以保證,基本上沒有套用到生產實際中。60年代以後,利用刀具與工件構成迴路通以低壓大電流,實現了導電加熱切削,使切削能順利進行。70年代初,出現了一種有效的等離子弧加熱切削,最初由英國研製成功。80年代以後,開發了雷射加熱切削,由於雷射束能快速局部加熱,較好地滿足了加熱切削的要求,因而提高了加熱切削技術的實用價值。

發展現狀

一般熱源

加熱切削所用熱源,如通電加熱、焊矩加熱、整體加熱、火焰和感應局部加熱及導電加熱,通稱為一般熱源。這些熱源都能對被加工材料加熱,對加熱切削技術的出現和發展起了重要作用,但它們存在加熱區過大、熱效率低、溫控困難、加工質量難以保證等問題,使切削不理想,難以甚至未能套用到生產實際中去。

等離子弧及雷射熱源

離子弧加熱切削,用等離子弧噴槍中的鎢作陰極,工件材料作陽極,通電後形成高溫的等離子弧,其特點是加熱溫度高,能量集中,可對難加工材料進行高效切削。研究表明,在加熱切削冷硬鑄鐵和高錳鋼等難加工材料時,切削速度高達100~150m/min,刀具耐用度可提高1~4倍。這種方法存在的問題是加熱點必須與刀具有一定距離,加熱效果難控制;加工條件惡劣,需要防護裝置。 雷射加熱切削以雷射束為熱源,對工件進行局部加熱,其優點是熱量集中,升溫迅速;熱量由表及里逐漸滲透,刀具與工件交界面的熱量較低;雷射束可照射到工件的任何加工部位並形成聚焦點,便於實現可控局部加熱。研究結果表明,雷射加熱切削可使切削力下降25%左右,還能有效改善工件的表面粗糙度。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大功率雷射器價格昂貴,能量轉換效率低,金屬材料對雷射吸收能力差,吸收率一般只有15%~20%左右,經磷酸處理後,吸收能力可提高到80%~90%,但經濟可行性差,這是這種加熱方法難以推廣套用的原因之一。 以上兩種熱源的出現,大大推動了加熱切削技術的發展,國內外已進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但要順利地用於生產,達到預期的切削效果,還有一些問題需要解決,尤其是切削機理還需進一步探索和研究,如加工過程中還存在由於一定的熱擴散而影響加工質量,功率消耗多,溫度控制困難,熱源裝置不理想,價格昂貴等問題,所以生產上實用進程不快。加熱切削技術的關鍵在於加熱,目前,一般的目標是加熱到難加工材料熔化前處於軟化的溫度,但這一溫度是否合適,怎樣達到和控制這個溫度,還需進一步探索、分析和研究。

套用前景

使金屬處於一定組織形態的加熱切削有著廣闊的套用前景:
(1)實現難加工材料的切削加工,並提高切削質量,這是主要的套用領域;
(2)對於低碳鋼、純金屬等材料的切削,可以改善加工表面粗糙度;
(3)對於常用金屬材料,如45鋼的切削,因為切削力降低,可節省能源消耗;
(4)可有效解決機修工業中高硬度堆焊層的難切削問題;
(5)在航宇工業等尖端科學的製造技術研究工作中有獨特的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