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交流
5月23日,台北市“中華書畫藝術學會”創會理事長、“中華書學會”名譽理事長、85歲的台灣著名書法家劉炳南來京訪問,並與中國書協分黨組書記、副主席
趙長青,中國書協副主席、北京書協主席
林岫,北京書協副主席
田伯平,著名書法家
張虎等對如何增進兩岸書藝發展進行了探討。
劉炳南抵京後得知四川發生特大地震災害,他當即將身上攜帶的5000元人民幣委託中國書協捐贈到災區,同時創作並捐贈了一幅書法作品《感同身受》,參與中國書協的抗震救災義賣活動。他表示,大陸發生的地震給災區人民造成了生命和財產的重大損失,自己捐獻的作品和錢雖然微不足道,但表達了對災區的牽掛之情。
趙長青說,劉炳南先生的義捐表達了他心繫災區人民的一份真情,他的愛國情懷和對鄉土的懷戀令人非常感動。
在交流中,劉炳南將自己創作的書法作品分別贈予中國書協和北京書協,
趙長青回贈了作品。
林岫、
張虎等回憶了從上世紀90年代大陸書法家到台灣開展書藝交流活動的情景,共同探討了海峽兩岸書法創作現狀。張虎說,劉炳南先生與其他由大陸去台的文化界人士相似,他們都在為兩岸文化藝術的交流而不懈努力,劉先生雖然已年過八旬,但只要一談到書法和書法教育就興致高昂。
趙長青說,劉炳南先生為中國書法藝術的繁榮、兩岸書法交流做出了很大貢獻,他代表中國書協和
張海主席表示感謝和敬意。兩岸書法家還就今後在京舉辦書法交流活動、書法展覽、兩岸書家定期互訪以及與北京書協開展進一步交流活動進行了協商。
台灣中華書學會會長劉炳南先生耄齡書法展20日將在市博物館舉辦。
據悉,屆時將展出劉炳南先生真草隸篆各種書體的書法作品250餘幅。其中既有28條屏宏章巨著正楷《廉頗藺相如列傳》,又有頗見功力的小楷《心經》,還有8尺整張一揮而就的硃砂“龍”字。
書法內容涉及古典名著、治家格言、佛教經典、詩詞歌賦等。體現了作者作為炎黃子孫的自豪和對古趙大地的深情厚誼。
劉炳南生於1924年,是我市成安縣(原磁縣)高母營村人,本名
金焰,字炳南,號“太行山人”。他出身世家,幼承庭訓,書法啟蒙自叔父廉聲公,專習顏體,繼攻魏、王,奠立了深厚功底。他1949年遷居台灣。退職以後,他以書法為業,以臨池為樂。劉炳南先生用筆蒼老遒勁,字型斂舒險麗。他在台灣創辦了台北中華書學研究會,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為海峽兩岸的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
社會評說
劉炳南耄齡書法回顧
劉炳南集近數十年來的書作,舉行了個展,這對長期致力於書法推動的劉炳南來說,的確是難得的成果發表和不凡的榮耀。
劉炳南與一般由大陸來台的人士大致相同,都曾服過公職,而後轉戰個人的志業。許多人在台灣了其一生,過著清閒恬靜的退休生活,偶爾回去大陸,回味幼時的記憶和享受大陸的好山好水。但是劉炳南卻是在公職及個人的事業告一段落後,近二、三十年來全心投入書法的世界。
大多數的人在書法的領域中,從學習到創作都以自己為中心,希望自己的功力能夠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很少有人會在書法的研練之餘,還關心著書法的存亡和傳揚,然而劉炳南自從投入書法世界以後,就積極致力於書法的推動。
推動書法的工作雖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大業,但卻蘊含無比的責任和意義,所以這是一項志業。有心於書法志業的人,在書法的精進生涯中,必須用掉許多原本可以作為鍛鍊書學的時間,劉炳南在書法的創作歷程中,犧牲了許多時間來為書法推廣盡力,其精神令人感佩。
我個人非常感謝他的合作和毅力,多少年來我們一起為書法推動打拚,我更了解他在書法上的用功。就書法的精進而言,劉炳南在退休之後的二十多年全心投入,在學習及創作的表現和執著上,都是書法界中的模範。許多人守成於既有的功力,只顧保守的套用,而劉炳南卻不是如此,他極力思考如何能在傳統中開拓新局。他近幾年積極創建的新隸書,改變以往隸書的規範,不僅在運筆上不同於傳統隸書的寫法,更重要的是在形體上,改變了大家對隸書寬扁及橫平豎直的刻板印象,而具有以十字為中心,直線拉長的特點;如此一來更便於上下筆意的連線,其行氣布局較有變化,使隸書的套用更為寬廣。
所謂
書家除了應有的功力外,最起碼還要有個人的風格表現。在偌大的展場中,除了得以一覽劉炳南已然成就的各體書作之功力外,更能窺見他在教學上的成果及新隸書即將發揮的影響力。
劉炳南已年過八旬,身康體健,精神奕奕,只要一談到書法更是神龍活現,我們常提倡書法能健壽,而劉炳南就是我經常提到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