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書亮(天津大學教授)

劉書亮(天津大學教授)

劉書亮 天津大學內燃機燃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博士導師,天津市授銜內燃機專家(1992),天津市九五立功獎章(1999),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92)。

兼任:中國內燃機學會燃燒、節能、淨化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燃燒學分科學會副主任;SAE美國汽車工程師學會會員;國際燃燒會議Symposium on Combustion論文評審員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書亮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36年3月
  • 性別:男
人物簡介,教育科研,

人物簡介

劉書亮教授1936年3月出生於河南省許昌市。先後就讀於許昌縣師附小、上海勵志國小、上海光明中學、許昌市立中學,於1956年考入天津大學內燃機專業。
1961年劉書亮免試攻讀內燃機專業研究生,師從史紹熙先生。從事內燃機缸內氣流運動的研究。先後用粒子示蹤技術測量了直噴式柴油機氣缸和燃燒室內的空氣運動規律;研製出了柴油機氣道穩流試驗台;研製出了適用於當時複合式柴油機燃燒室的強渦流、低流阻、流動性能穩定的氣道,被新105系列柴油機選用,成為X105柴油機複合式燃燒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並投入批量生產。
1964年研究生畢業後留校分配在天津內燃機研究所柴油機室工作,並於1967年2-10月赴南昌柴油機廠(X2105柴油機水冷複合式燃燒系統),1968年7-10月赴玉林動力機廠負責柴油機初期性能耐久試驗和燃燒室最佳化工作。先後發現並試驗證實了噴油器記憶體在的燃氣回竄是噴油器咬死的原因,提出了提高噴油器軸針落座速度與能量、提高彈簧剛度等措施,杜絕了燃氣回竄;提出改進燃燒室形狀結構的方案,使X105柴油機的動力性、經濟性顯著改善。1968年南柴X2105柴油機通過技術鑑定,從此X105系列柴油機在全國二十多個柴油機廠生產。
1970年公調到內蒙古集寧市拖拉機廠任技術科長。領導試製小四輪拖拉機,完成了從選型、試製、試驗到批量投產等一系列技術工作。促成了集寧市拖拉機修造廠、活塞環廠和通用機械廠的重新組合,成立了集寧市拖拉機。
1978年借全國科學大會召開的春風,從內蒙古調回天津大學熱能系從事科研工作。當年秋,與史紹熙先生合作發表論文“直噴式柴油機氣缸和燃燒室中空氣運動的研究”,獲得1978年天津市科技成果一等獎。
1980-1981年公派到英國倫敦大學英皇學院機械系做訪問學者,與T.J.Williams教授合作,完成了用熱線風速儀測量直噴式柴油機燃燒室內的空氣運動的研究。
1981年學成回國至今,在天津大學熱能研究所、內燃機國家重點實驗室從事科研和教學工作。歷任講師、內燃機實驗室主任、副教授、混合氣形成研究室主任、教授(1990)、博士生導師(1993)。

教育科研

在多年多內燃機缸內空氣運動研究中,先後研究了質點在旋轉流場中的運動規律,糾正了A Pischinger and F Pishchinger 教授在同類研究中忽略空氣粘性並假定流場為自由渦流等兩項假設所造成的誤差,建立了柴油機燃燒室旋轉流場中質點的運動軌跡方程,在實驗中得到驗證,發展了柴油機燃燒過程的熱混合理論,成為柴油機周邊混合氣形成和燃燒技術的理論基礎;首次在國內用熱線風速儀和雷射都卜勒技術研究了柴油機、汽油機氣缸和燃燒室中渦流、滾流、擠流和湍流的發展規律,建立了內燃機進氣終了氣缸內渦流比、滾流比的預測模型。通過理論分析和實驗驗證,探明了內燃機壓縮過程中缸內氣體流動能量轉換關係,建立了直噴柴油機壓縮終了燃燒室中渦流轉速的計算公式,研究了四氣門汽油機中的滾流運動規律及其對燃燒的影響。
主持國家、部委及橫向課題30餘項,獲得省部級獎勵8項,培養了40餘名博士生、碩士,在國內外共發表學術論文200多篇。
獲獎情況
1.獲天津市科技成果一等獎(1978)
2.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1986)
3.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三等獎(1991)
4.獲天津市授銜內燃機專家稱號
5.獲天津市科技進步三等獎(1999)
6.獲得天津市九五立功獎章(1999)
7 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一等獎(2012)
8 天津市技術發明一等獎(201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