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威

劉德威

劉德威(581-652),徐州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唐代將領。睿宗肅明皇后的祖父。

劉德威的父親劉子將,隋朝毗陵郡通守。大業末年,劉德威隨裴仁基鎮壓江淮起義軍。後來與裴仁基一起歸順李密,奉命鎮守懷州。武德元年(618年),李密在與王世充交戰中兵敗,劉德威率部隨李密歸降唐朝,授左武侯將軍,封滕縣公。後來,劉德威任并州總管府司馬,被劉武周虜獲,旋逃歸,並向高祖報告敵軍虛實,改封彭城縣公,檢校大理少卿。武德四年(621年),劉德威隨秦王李世民平定洛陽,轉刑部侍郎,加散騎常侍,並尚平壽縣主。

貞觀年間,劉德威歷任大理卿、綿州刺史、益州大都督府長史刑部尚書、檢校雍州別駕、同州刺史,以廉潔平直聞名。永徽三年(652年),劉德威去世,年七十一,贈禮部尚書幽州都督,謚曰襄,陪葬獻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德威
  • 國籍:中國(唐)
  • 民族:漢
  • 出生地:徐州彭城(今江蘇徐州)
  • 出生日期:581年
  • 逝世日期:652年
  • 職業:唐代將領
人物生平,史書記載,

人物生平

劉德威,唐徐州彭城人。隋末從裴仁基征戰,後歸李密,又與密俱歸唐,授左武候將軍,封滕縣公。詔將兵擊劉武周,為武周所俘,逃歸,盡陳敵營虛實,高祖嘉納,改封彭城縣公。太宗貞觀中仕至刑部尚書。卒謚襄。

史書記載

《舊唐書·卷七十七·列傳第二十七》
劉德威,徐州彭城人也。父子將,隋毗陵郡通守。德威姿貌魁偉,頗以幹略見稱。大業末,從左光祿大夫裴仁基討賊淮左,手斬賊帥李青珪,傳首於行在所。後與仁基同歸李密,密素聞其名,與麾下兵,令於懷州鎮守。武德元年,密與王世充戰敗入朝,德威亦率所部隨密歸款。高祖嘉之,授左武候將軍,封滕縣公。及劉武周南侵,詔德威統兵擊之,又判并州總管府司馬。俄而裴寂失律於介州,齊王元吉棄并州還朝,留德威總知留府事。元吉才出,武周已至城下,百姓相率投賊。武周獲德威,令率其本兵浩州招慰。德威自拔歸朝,高祖親勞問之,兼陳賊中虛實及晉、絳諸部利害,高祖皆嘉納之。改封彭城縣公。未幾,檢校大理少卿。從擒建德,平世充,皆有功,轉刑部侍郎,加散騎常侍,妻以平壽縣主。貞觀初,歷大理、太僕二卿,加金紫光祿大夫。俄出為綿州刺史,以廉平著稱,百姓為之立碑。尋檢校益州大都督府長史。十一年,復授大理卿。太宗嘗問之曰:“近來刑網稍密,其過安在?”德威奏言:“誠在主上,不由臣下。人主好寬則寬,好急則急,律文失入減三等,失出減五等。今則反是,失入則無辜,失出便獲大罪。所以吏各自愛,競執深文,非有教使之然,畏罪之所致耳。陛下但舍所急,則‘寧失不經’復行於今日矣。”太宗深然之。數歲,遷刑部尚書,兼檢校雍州別駕。十七年,馳驛往濟州推齊王祐還,至濮州,聞祐殺長史權萬紀,德威入據濟州,遣使以聞。詔德威便發河南兵馬,以申經略,會遭母憂而罷。十八年,起為遂州刺史,三遷同州刺史。永徽三年卒,年七十一。贈禮部尚書、幽州都督,謚曰襄,陪葬獻陵。德威閨門友穆,接物寬平,所得財貨,多以分贍宗親。子審禮襲爵。
《新唐書·卷一百六·列傳第三十一》
劉德威,徐州彭城人。姿貌魁秀,有幹略。隋大業末,從裴仁基討淮賊,手劍賊酋,傳行在。後歸李密,密分麾下兵使守懷州。密降,俱入朝,授左武候將軍,封滕縣公。詔將兵擊劉武周,因判并州總管府司馬。裴寂失律,齊王元吉棄州遁,德威總留府事。賊薄城,民皆叛附賊,遂為武周所獲,使率本部徇地浩州,得自拔歸,盡上賊中虛實,高祖嘉納,改彭城縣公。未幾,檢校大理少卿,從平洛陽,有功,轉刑部侍郎,加散騎常侍,妻以平壽縣主。
貞觀初,歷大理卿、綿州刺史。政號廉平,百姓立石頌德。尋檢校益州大都督府長史。入為大理卿。太宗問曰:“比刑網浸密,咎安在?”德威曰:“在君不在臣。下之寬猛,視主之好。律:失入者減三,失出者減五。今坐入者無辜,坐出者有罪,所以吏務深文,為自營計,非有教使然也。”帝然其言。後遷刑部尚書,檢校雍州別駕。詔至齊州按齊王祐獄,還,半道聞祐反,入據濟州。詔德威就發河南兵經略之,會母喪免。既除,為同州刺史。永徽三年,卒官,年七十一,贈禮部尚書、幽州都督,謚曰襄,陪葬獻陵。
德威於閨門友睦,為人寬平,生平所得奉祿,以分宗親,無留藏。子審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