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鎮(吉林省長春市榆樹市劉家鎮)

劉家鎮(吉林省長春市榆樹市劉家鎮)

榆樹市劉家鎮地處東北三省的中心地帶,依偎在美麗的松花江畔。以其豐富的資源、優越的條件、雄厚的經濟基礎、寬鬆的投資環境、巨大的發展潛力而聞名遐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劉家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吉林省長春市榆樹市
  • 面積:137.22平方公里
  • 人口:27507人(2017年)
基本情況,行政區劃,產業情況,招商引資,經濟概況,畜牧經濟,規模養殖,產業鏈條,五帶頭,庭院工程,城建相關,

基本情況

榆樹市劉家鎮地處東北三省的中心地帶,依偎在美麗的松花江畔。以其豐富的資源、優越的條件、雄厚的經濟基礎、寬鬆的投資環境、巨大的發展潛力而聞名遐邇。劉家鎮鄉鎮企業發展比較迅速,長春市通威集團是全國飼料企業中的十大名牌之一;劉家水泵廠遠近聞名;國家大型糧食貯備庫榆西糧庫坐落在劉家鎮內,其它重點企業還有釀酒、制磚等。
劉家鎮地處東北松遼平原、第二松花江東北岸,位於東經126°09′至126°21′,北緯44°41′至44°52′,榆樹市西南部,隸屬吉林榆樹市,由長春五棵樹經濟開發區代管。該鎮西部、北部、東部和南部分別與榆樹市五棵樹鎮先峰鄉閔家鎮秀水鎮接壤,西南部隔第二松花江德惠市岔路口鎮相望。東西寬16公里,南北長18公里,幅員面積14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9,132公頃。榆陶公路、榆五公路及長榆鐵路從境內穿過。鎮政府所在地東距榆樹市區21公里。
劉家鎮位於榆樹市西南部,幅員面積140平方公里,轄13個行政村,106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3000人。有耕地9613公頃,年糧食產量84000噸以上。 劉家鎮資源豐富,素有"糧食和瓜果之鄉”之美譽。畜牧業生產蓬勃發展,全鎮黃牛已經發展到3萬頭以上,生豬4.5萬頭,羊5000隻,雞25萬隻,大鵝10萬隻。另外,由於靠近松花江邊,擁有豐富的砂石資源。
劉家鎮國民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國內生產總值財政收入和居民人均收入連年躍上新台階。最近,按照市里實施“五大戰略”而開發的“一帶五園”,劉家鎮被確定為功能食品園,躋身在榆五線這條產業發達、特色鮮明的經濟隆起帶。獨特的優勢吸引了大批客商,年儲量20萬噸的國家糧食儲備庫也落戶劉家鎮,為劉家鎮的發展和騰飛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劉家鎮人民勤勞質樸,熱情好客。真誠地歡迎各界朋友來劉家鎮觀光旅遊、投資興業!
四川省綿陽市遊仙區劉家鎮。1941年置劉家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1985年建劉家鎮。位於區境東南部,距城區26.4公里。面積89平方公里,人口2.9萬。轄子園、龍王溝、魏家橋、旦家廟、毛水寺、踏水橋、阮家堰、三合、潘家奄、曾家埡、張家埝、湖廣、葫蘆、黎明、光輝、極樂齋、鶴鳴、合興、嚴家橋、紅廟、鹽井壩21個村委會和劉家鎮場鎮居委會。鄉鎮企業有絲綢、竹編、食品加工等廠。農業主產水稻、玉米、小麥,兼產油菜籽、蠶繭、水果、生豬、家禽。  2008年入冬以來,劉家鎮黨委政府通過用活政策、吸引民間資金等形式,鼓勵引導廣大民眾大興微型水利,開展多種經營,搞活旱灣死角,提高了廣大基層幹部與廣大民眾積極參與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積極性,截至2010年,該鎮已經開工的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項目有:維修溝渠60餘公里、開挖塘堰15口、精修塘堰22口,將新增蓄水能力35萬立方米。  同時,劉家鎮在推進農田水利建設中創新機制,有力地推動了全鎮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進程。各村農戶用水協會等通過土地流轉、租售、承包等多種方式,新建和維修各類農田水利設施,不僅發揮灌溉作用,而且要多種經營,發揮帶動作用。如阮家堰村新挖的塘堰,就是村裡的用水協會將10來畝低效田地集中起來,請區農機水務局的專業技術人員進行規劃設計,在有山泉浸水的地段,利用一段公路作堰埂,開挖一口塘堰。該微型水利工程修好後,整條山灣的90多畝水田、上百畝旱地都能受益,2010年目前村里已經將這口還在修建的塘堰承包出去,落實了承包人管護責任。2013年12月龍王溝村的母豬寨山.由於山大.山險.山型秀麗.地理位置獨特.已經成功引進外資.準備開發成旅遊 寺廟 公墓. 為一體的名山勝地, 使當地百姓受益匪淺。

行政區劃

劉家鎮是吉林省小城鎮綜合改革的“十強鎮”,也是長春五棵樹開發區的組成鄉鎮。下轄13個行政村,76個自然屯,106個村民小組。常住人口27507人(2017年)。

產業情況

劉家鎮資源豐富,素有“糧食瓜果之鄉”的美譽。近年來,隨著3萬畝優質糧核心區建設、6000畝標準糧田建設和農業機械化示範區建設的深入實施,農業種植結構越調越優,農業生產的科技含量越來越高,農業經濟越做越大,現代農業優質高效的特徵越來越鮮明。2008年,農業機械化作業率提升到90%,農機示範項目被確定為“省長工程”;糧食總產量達到9 萬噸,實現收入2億元;棚膜經濟和特色種植產業也出現迅猛發展的勢頭。
劉家鎮的畜牧業近年來得到較快發展。牧業生產的組織化程度越來越高,經濟技術協作越搞越好,疫病防治體系越來越健全,牧產品占領市場抵禦風險的能力越來越強,實現了由分散飼養向集中飼養、由小戶飼養向大戶飼養、由庭院飼養向小區飼養、由粗放飼養向精細飼養、由傳統飼養向現代飼養的轉變。2008年共建成牧業小區10個,生豬發展到10萬頭,黃牛發展到3萬頭,養禽達到100萬隻,年收入超過2億元。

招商引資

劉家鎮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工作成果顯著。近年來,鎮黨委、政府依託開發區、率先求發展,制定和完善一系列優惠政策及獎勵措施,組織動員幹部民眾不斷掀起招商引資熱潮,招商力度越來越大,引資效果越抓越好,項目建設進程越來越快。到2008年,已建成占地2平方公里的工業園區1座,匯聚了錦豐東北實業有限公司、長春通威集團、中央儲備糧榆樹直屬庫、中儲糧物流中心、真元藥業、華源製衣和同正酒業等大中型企業22家,工業年產值達到11億元;本地農民進廠務工達4500人,直接增收2250萬元。

經濟概況

劉家鎮的勞務輸出具備一定規模,年外出打工人數達6000人。加之實施全民創業行動、開發沿江旅遊景區,全鎮有近萬名農村勞動力實現了轉行就業。2008年,全鎮國民生產總值達22億元,全口徑財政收入達1100萬元,全鎮農民人均收入達7194元。

畜牧經濟

工作開展情況
(一)政府重視,目標明確
政府將畜牧經濟作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大力實施科技興牧戰略,健全完善了相應的組織機構,制定了一系列有利於畜牧業快速健康發展的優惠政策和表彰、獎勵等激勵機制,特別是政府作出的“關於加快奶業發展的決定”,有力地推動了畜牧經濟工作的前進步伐。鄉鎮將畜牧經濟工作作為發展區域經濟、打造區域特色、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措施納入政府的中心工作,確定了畜牧經濟增收目標,因地制宜培育扶強,引進培育了一批技術含量高、品質好、具有一定市場競爭力的養殖大戶、行銷大戶,夯實了畜牧經濟的發展基礎。 (二)措施得力,成效明顯
畜牧經濟畜牧經濟
1、部門配合步調一致。政府辦積極做好組織協調工作;農工辦認真做好牽頭督促工作,積極協調爭取項目;畜牧局緊緊圍繞上級畜牧部門下達的畜牧業生產目標任務,積極探索新思路,紮實認真的開展工作,挑起了畜牧經濟工作的大梁;財政局克服資金緊缺的困難,盡力兌現扶持政策,並積極向上爭取農財、農發項目和資金;林業局統籌規劃,利用爭取到的退耕還林項目,合理安排牧草種植;區農發辦深入實際從多方面扶持畜牧養殖項目;婦聯等部門開展了一系列促進畜牧經濟工作的養殖技術的培訓、競賽、幫扶活動。
2、服務到位、特色突出。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積極為畜牧養殖戶協調解決養殖用地和信貸資金;機關幹部定點聯繫、防疫包片、包點、嚴把進出口檢疫關,並提供品種和市場信息、提供技術業務指導、提高養殖戶品牌意識,努力創造寬鬆的畜牧經濟發展環境。被視察的鄉(鎮)各有重點,引進培育了一批具有特色的畜牧養殖帶動主體。劉家鎮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和綠色產業示範區建設的資源優勢,狠抓農業招商引資,著力構建了以望江村、金山村為核心的養殖產業帶,其中包括被列為國家高科技農業示範項目,有正在興建中的占地100畝,計畫飼養肉牛1000頭、奶牛100頭,發展牧草1000畝的天成牛業有限公司,產業帶上的農戶養殖生豬、小家禽出欄量分別占全鎮出欄總量的29和25。全鎮畜牧業收入已占人均可支配性收入的41.3。鎮確定了2004年畜牧經濟人均收入增加150元的奮鬥目標,充分發揮農業服務中心、畜牧站、村社幹部、種養殖大戶四支隊伍的作用,已發展起來,正籌備申請註冊現存欄蛋雞12000隻的鐘懷養雞場,樁子村2社存欄250餘頭太湖豬的張倫輝養豬場等15戶養殖典型大戶帶動了全鎮畜禽養殖,建立了科技養豬等協會,努力培育產、供、銷的畜牧生產鏈。街子鄉努力發展特色養殖,充分利用傳統的涼粉、豆腐加工的剩料發展無公害產品,成立了自主生產、自主經營、自我服務、自我發展的合作經濟組織——街子鄉無公害畜產品協會,於2003年9月通過了省專家組的考察驗收,被認證為無公害生豬生產基地。全鎮畜牧業總產值達農業總產值的60。
劉家鎮劉家鎮
劉家鎮牢固確立畜牧產業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的主導地位,堅持抓典型帶全面、促發展的指導思想,積極引導和發展畜牧產業,充分發揮市場對土地資本和集體閒置房屋資產的最佳化配置功能,發展了具有帶動性的養殖奶牛30頭的大戶李久鳳,飼養種兔肉兔4000多隻、優良繁育母豬60頭的嚴光亮飼養場等畜牧養殖大戶,促進了全鎮畜牧業的全面發展。劉家鎮大力培育和扶持養殖大戶、行銷大戶,使畜牧養殖從傳統養殖向規模化養殖轉變。通過不懈的工作,現已發展起來,有一定技術含量、品種好、有一定規模的魏家橋汪東以及供銷社失業人員4人聯合的養兔場,曾明財的養雞場等畜禽養殖大戶,年行銷量達10萬隻以上被區評為“農產品重點行銷大戶”的旦家廟村4社車朝剛等行銷大戶,激發了畜牧業發展活力。建華鄉狠抓投入,在鄉財政十分緊張的情況下安排預算內專項資金2萬元用於對畜禽養殖基地基礎設施建設的補助以及對養殖大戶的獎勵。抓大戶,鼓勵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制定了優良品種引進補助獎勵政策,如引進1頭DLY外三元母豬、太二雜母豬,鎮畜牧獸醫站分別補助100元和50元;抓服務,幫助解決養殖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發展了石碾村回鄉創業的雷紅奶牛養殖場,引進存欄兔在500隻以上的尚懷芝養兔業主等專業養殖畜禽大戶,推動了全鄉畜牧經濟工作。鎮以農民增收為目標,建立長效工作機制,狠抓防疫服務工作,著力建設特色養殖小區,引進業主帶動當地發展。現正在建設中的有一以年出欄種羊500組的大民種羊場為主的一心村七社種羊繁殖小區,以租地30畝現存欄20頭、計畫三年內飼養奶牛達500頭、牧草種植500畝的天通奶業公司為主的登仙村奶牛養殖小區等,基本形成“養殖小區+農戶+市場”的發展模式存在問題
養雞場養雞場
(一)畜牧產品市場競爭力總體不強。由於農戶長期傳統的畜禽養殖習慣,品牌意識較差,加之市場信息不夠暢通,品種改良遲緩,產業化經營程度較低,使畜牧產品應對市場風險能力降低。
(二)畜牧經濟的龍頭企業帶動主體少,發展不平衡。現只有一些在本區範圍內上規模的畜禽養殖場和飼料公司的養殖基地,但從產前、產中、產後為農戶提供全程聯動產業鏈還未形成。部分偏遠鄉(鎮)由於區域條件較差,畜牧養殖大戶數量少,規模小。
陽光奶業陽光奶業
(三)防疫資金緊缺。部分養殖戶對動物防疫工作認識不到位,怕投入,統防資金難收,在禽流感防治工作上,實際經費開支遠大於政府給予的計畫防疫經費額度。基層畜牧獸醫站任務重、資金少、壓力大。
(四)陽光奶業工程啟動後無進展。在引進項目時雖做了大量深入細緻的工作,制定實施了一系列營造寬鬆投資環境的政策,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但歷時一年多時間,現在項目基地仍是通過搬遷農戶後平整出來的140餘畝空地,在民眾中的負面影響較大。 (五)個別政策措施操作困難。為鼓勵畜牧業快速發展制定了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和鼓勵業主發[2003]32號檔案,但檔案中部份優惠政策兌現實施主體不明確,所涉兌現實施的單位部門無相應的具體貫徹落實措施,一定程式上降低了民眾對政府的信任度。
建議
(一)積極引進推廣優質畜牧品種和科學的養殖技術,多形式打造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特色品牌。
(二)加大力度引導、培育畜牧經濟的龍頭帶動企業,拓展生產鏈,注重營造當地養殖業主的發展環境。有針對性的在政策和項目引進上對偏遠鄉(鎮)進行扶持,縮小鄉(鎮)之間畜牧經濟發展差距,促進全區畜牧經濟協調快速發展。
(三)加快基層畜牧獸醫站的改革步伐,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進一步提高為民服務意識,充分調動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加強動物疫病防治工作,確保人畜安全。
(四)及時研究制定實施推進陽光奶業工程進展的有力措施,合理利用土地資本,消除民眾中的負面影響。

規模養殖

劉家鎮三匯禽業養殖小區,有林場1600畝,氣候條件優越,交通便利,背靠東北腹地飼料資源豐富,是發展養殖業的最佳場所。總投資520萬元,總占地面積240畝,其中固定資產投資340萬元。目前,建築總投資280萬元,其中投資220萬元,建成高標準雞舍15棟,總建築面積9200㎡,投資60萬元,建成總建築面積1400㎡庫房五棟,500㎡綜合辦公室一棟。設備投資58萬元,其中自動飲水系統,投資5萬元;自動清糞系統,投資5萬元;自動送風系統,投資5萬元。
禽業養殖小區禽業養殖小區
劉家鎮三匯禽業養殖小區的興建促進了農村經濟繁榮和農民增收,也促進了大劉家鎮以及全市蛋雞生產向規模化、集約化、商品化、現代化方向發展。養殖小區興建不僅為當地農民樹立了一個實實在在的典型,帶動和影響周邊農民發展養雞業,帶動廣大農民依靠養雞致富,而且吸納了農村剩餘勞動力解決了部分農民就業問題,增加農民收入。目前已吸納農民零散資金100多萬元,帶動周邊500多戶農民養雞,並為農民提供30多個就業崗位。
劉家鎮為了更好的為農民服務,三匯禽業還成立了蛋雞養殖協會,協會對周邊的養殖戶進行技術培訓和指導,並隨時溝通雞蛋以及飼料的市場價格,降低了蛋雞養殖戶的養殖風險。
禽業養殖小區禽業養殖小區
整個小區建設按照大連市標準化畜牧養殖小區建設標準要求進行設計。糞尿污物集中到指定地點統一處理,污水進行消毒處理達標後排放。小區還配備了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設施,對病死畜禽進行高溫滅毒殺菌無害化處理。
蛋雞飼養量達到11.8萬隻,每天可產蛋6噸,年可產蛋1900噸,平均批發價4800元/噸,總產值910萬元,年創利潤150萬元。到2008年末蛋雞飼養量達到20萬隻,需投資360萬元,年可產蛋3700噸,總產值可達1800萬元,利潤可達300萬元。

產業鏈條

劉家鎮的蔬菜保護地開發是從九一年開始的,經過十幾年,特別是近幾年的發展,有了一定的規模,創造了比較好的經濟效益。目前,全鎮蔬菜保護地面積達到4700畝,有溫室大棚1350棟,冷棚310棟,蔬菜專業戶1160戶,蔬菜生產年創產值1800萬元,純收入1500萬元,全鎮人均增收800元,保護地蔬菜成為鎮農業第一主導產業,成為農民致富增收的重要渠道。主要做法是:一、認清優勢,堅持發展蔬菜生產。
溫室大棚溫室大棚
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是農民增收的必由之路,但是結構調整怎么調發展什麼項目,卻是個難題。經過多年反覆的實踐、摸索,劉家鎮最終把蔬菜生產確定為農業種植業結構調整的主攻目標。這是因為:第一,鎮具有明顯的地域優勢和自然優勢。更有條件成為蔬菜貨源基地。在自然條件上,土地資源豐富,地勢平坦,光照充足,氣溫、土壤條件適合棚菜生產。第二,經過多年的實踐,民眾對蔬菜生產的經濟效益有了切身的認識,積極性非常高,而且,形成了一支素質較高的菜農隊伍和技術員隊伍,具備了擴大規模、加快發展的條件。正是基於對我鎮自身優勢的認識,鎮黨委和政府統一思想,下定決心,咬住蔬菜開發目標不放,一以貫之,常抓不懈,穩步推進,在鎮第十屆一次人代會上,確定了五年的發展目標,就是用五年時間,使現有的保護地規模再翻一翻,溫室大棚達到二千棟,面積七千畝,使全鎮人均增收1500元。
、圍繞市場,完善蔬菜產業鏈條。
蔬菜生產的實踐使我們認識到:蔬菜開發必須按照市場經濟規律辦事,必須走產業化發展之路。不能只重開發,不重管理,只重規模,不重效益,只重生產,不重銷售。否則就會一邊開發,一邊廢棄,生產就會在低效益中徘徊,遇到市場危機就會造成重大損失。為此,從2002年開始,改變工作方法,把工作重心延伸到蔬菜開發、生產、銷售、服務全過程,走以效益促規模,以市場帶基地,內涵外延並舉的發展路子。組建產業協會,建設批發市場,成立經銷公司,申報綠色品牌,蔬菜產業鏈條驅於完善,走上了一條健康發展之路。
1、招商引資,建成蔬菜批發市場。2001年通過招商引資建了一個小型的蔬菜批發市場。這個市場對鎮蔬菜生產的拉動作用十分明顯,經過試運行,投資者林永山和梁仁德堅定了信心,去年投資200萬元興建蔬菜批發市場,市場占地14400平方米,可容納2000人和50台大小車量交易活動。該市場的建設得到了縣政府的大力支持,縣長親自到縣直有關部門的協調會,並下發了縣長辦公會議紀要,為市場建設提供了寬鬆的政策和保障,使市場的建設和運營十分順利。春季交易已經結束,交易100天,交易量2000萬斤,交易額1500萬元。該市場的建成為鎮蔬菜生產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一是保證了菜農的銷售,解決了賣菜難,賣果難的問題。二是提高了價格,來自黑江遠路的大客戶爭相收貨,使市場的菜價增高,每市斤蔬菜多賣1角錢左右,每個大棚增加收入1000元左右,市場的存在為菜農直接增收200萬元。三是節省了勞力,在家門口賣菜,省人省力,原來兩個勞力只能經營一個大棚,現在一家三個勞力可以經營兩個大棚。四是市場為菜農提供農藥化肥菜籽及建棚物資的服務,方便了民眾。
蔬菜專業戶蔬菜專業戶
2、提高生產組織化強度,組建蔬菜產業協會。市場經濟要求農業生產必須由分散的經營方式向規模化經營,專業化生產,企業化運作發展。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農戶的抗風險能力、培養出適應市場經濟的新一代農民。為了把菜農組織起來,提高全鎮蔬菜生產的組織化強度。組建了綠色蔬菜產業協會。這個協會是以永德利綠色蔬菜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為龍頭,以入會公司,經濟人,農戶為主體,以棚菜規模化,標準化生產為基礎,以會員增收為目的,本著自願、平等、民主、互利、合作的原則,以協會的章程為共同的行為規範而組織起來的民間經濟合作組織。3月14日召開了成立大會,選舉產生了會長,副會長,理事,秘書長,通過了協會章程。協會有會員760名,會員包括兩個公司,21個經紀人,727戶菜農。協會分為四人分會,28個小組。會員入會有申請、有協定、有檔案。協會成立以後,會員之間的協作得到了加強,技術服務更加到位,品種推廣更加便捷迅速,公司和農戶的聯繫更加緊密。過去一些由政府出面辦的事現在可以由協會完成。今年三月二十日三合村苑方新家大棚失火,協會出面協調,永德利公司出資1000元,協會小組成員集資1000元,賒購了棚膜、木材,協會會員出工,僅三天時間就把棚子恢復,沒用鎮、村去管。民眾看到了入會的好處,紛紛申請加入。
劉家鎮劉家鎮
3、培育龍頭企業,成立蔬菜經銷公司首先支持梁仁德投資四十萬元成立了永德利綠色蔬菜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支持鎮農科站成立了黎豐蔬菜經銷有限責任公司,同時,大力培養蔬菜經紀人。公司成立以後,承擔了許多過去由政府出面去做的工作。擴大規模和公司擴大生產基地的目標相一致。永德利公司每建一個大棚無息借款四仟元,解決了民眾缺少資金難題。此外,在技術推廣,品種更新,農藥,化肥的使用上都由公司負責經營和指導,這樣即保證了供應,又有人承擔經濟責任,避免了政府在做這些工作時力不從心的尷尬。公司和農戶在合作中實現了互利雙贏
4、積極申報品牌,發展無公害蔬菜生產。一方面,為了適應市場準入制度的新形勢,申報了“三合”牌無公害黃瓜,通過了省綠辦的檢測驗收。這為全鎮今後蔬菜發展拓展了空間。今年,在全鎮確定了二十個試驗棚,完全按照無公害產品的技術要求和標準進行生產,產品兩次送省綠辦檢測都達到了標準。準備在今年試驗的基礎上,明年春茬黃瓜全面實行無公害標準生產,打出“三合”品牌,拿出批量產品。另一方面,大力抓好“四位一體”生態棚建設,“四位一體”生態棚建設是農村能源開發工作的一個主要形式,也是進行綠色蔬菜生產的重要方式之一,更是棚菜立體開發,增效增收的有效方式。去年鎮通過典型示範共發展標準“四位一體”生態棚10棟,經過一年的生產實踐看,每個生態棚平均增加收入5000元。劉家鎮加大了“四位一體”生態棚建設力度,計畫建成40棟,現在已完成20棟。為了促進其建設,在財力緊張的條件下,對集中連片建看護房的大棚,每戶補助2000元。下一步我們將穩步推進,常抓不懈,努力實現生態、社會、經濟效益的統一。
劉家鎮劉家鎮
三、發揮政府職能,強化服務作用。
在蔬菜產業發展的過程中,政府的作用是無可替代的,但它的作用不是親自上陣,包辦一切,也不是行政命令,下任務訂指標,而應當體現在宣傳、引導和服務上。
在發揮政府服務功能上,一是抓好宣傳發動,每年的九月初,就召開動員大會,下發宣傳單,宣傳建大棚的好處及資金、土地方面的政策等,做到早動員早動手。
二是做好信息服務,在遼北蔬菜批發市場內建立了信息服務室,電腦上了網,隨時可以了解到全國各地蔬菜的行情。
三是做好技術服務,劉家鎮政府有兩名技術人員王喜富、肖更富和永德利公司的技術員田文化、肖更義常年為菜農提供技術服務。每年還要請省農大的教授和著名專家以及市縣的技術員來平崗上課,到大棚實地指導。帶來了新的建棚技術和新的蔬菜品種。形成了技術和品種的南北交流與推廣。還組織菜農外出學習,去鐵嶺、赴凌原、北寧和山東壽光。正是因為注重技術推廣與更新,所以劉家鎮的蔬菜生產水平一直在全市領先,產量也比較高。四是提供物資,水源和用電保障。
四秋季建棚期間,村幹部全力以赴為農戶聯繫木材、拖拉機、棚膜等物資,沒有一個大棚因物資原因成為半截子工程。我們還為新建棚區開通電源,解決用電,打方塘,打沉井解決大棚用水,鎮政府為棚戶接電投資6.8萬元,打方塘兩座,打沉井260眼,直接投資21萬元。
五是協調解決資金和土地方面的難題。資金方面得到了農行、信用社的大力支持和永德利公司的大力協助。近兩年每個建棚戶都可以得到銀信部門的三千到五千元的貸款。得到永德利公司四千元無息借款,這基本解決了建棚的資金問題。
建棚用地主要採取農戶換地的方法解決,實在無地可換的租地解決,租地價格通過村民代表大會議定,全鎮統一不超過每畝260元。去年糧食價格上升,地價上調到300元,由於各村達成了共識,避免了哄台地價,影響保護地面積的擴大現象的發生。總之,經過幾年的努力,劉家鎮的蔬菜生產有了一定規模,形成了企業為龍頭,市場為紐帶,農戶為主體,科技為先導,政府做服務的產業發展鏈條,有基地,有市場,有公司,有品牌,有技術,為今後加速發展奠定了基礎。但是現有規模還比較小,發展速度也比較慢,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繼續抓好蔬菜生產,把蔬菜產業做大做強,實現增加農民收入,富民強鎮的目標

五帶頭

劉家鎮黨委以基層黨建為重點,以提高黨員幹部素質為切入點,以提升黨員形象、增強黨組織凝聚力為目標,積極探索黨員管理新模式,在全鎮大力開展黨員“五帶頭”活動。一是黨員帶頭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畜牧業,做致富的模範。鎮黨委大力鼓勵、支持黨員、民眾大興畜牧養殖之風,以“基地+協會+農戶”的養殖模式,全面發展養殖大戶。目前,全鎮共有25戶養殖大戶,鵝、鴨出欄26萬隻,生豬9300頭,兔3萬隻,農民純收入1300元;二是帶頭採用先進適用技術,發展種植業,做先進生產力的模範。廣泛宣傳科學技術知識,大力發展水稻制種,優質稻、蘑菇種植、水果種植業,目前,100餘名黨員帶頭種植水果,認真學習科學技術知識,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和效益帶領廣大民眾大力發展種植業,以增收致富;三是帶頭繳納各項稅費,完成各項任務,做遵紀守法的模範。
劉家鎮黨委劉家鎮黨委
鎮黨委、政府要求廣大黨員要積極學習有關政策,大力宣傳政策法規,並帶頭完成各項工作,全鎮600餘名黨員在向廣大民眾宣傳相關政策的同時帶頭繳納武引水費;四是帶頭扶貧幫困,樹文明新風,做共同富裕的模範。繼續開展“1幫1或1幫幾”幫扶活動,5月份以來,共組建8支黨員突擊隊,近240餘人參加了幫貧扶困工作,共搶收小麥400餘畝,油菜180畝,栽秧350畝;樹立了良好的黨員形象;五是帶頭做好思想教育,解決矛盾糾紛,做維護農村穩定的模範。今年以來,先後成立了黨員矛盾化解小組、黨員宣傳教育小組,在鎮村黨員幹部和黨員義務隊的協作下共解決遺留問題10起,化解鄰里糾紛19起,充分地發揮了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庭院工程

劉家鎮針對農村庭院普遍存在髒亂差的問題,大力實施庭院文明工程,發展庭院經濟、培育文明農民、搞好庭院安全,力爭到2007年把全鎮80%以上的農家庭院建設成為小康、文明、安全的新型庭院。鎮大力推進庭院經濟建設,以庭院為起點,加大對17個村致富信息的傳遞和農業實用技術的普及、推廣和套用,把調整農村產業結構落實到戶;實行下派科技特派員制度,不斷提高全鎮黨員幹部和民眾的科學文化素質,力爭在3至5年內實現全鎮3萬農民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目標。加快庭院文明建設,抓好“九個有”建設,即有一個庭院花果園、一個庭院文化活動室、一個懂法律和農技知識的明白人、一塊文明掛牌等。強化庭院安全建設,大力開展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四五”普法等教育,提高廣大農民民眾的法律意識,加快農村法制進程,確保農村庭院的安全生產、安全生活,形成人人遵紀守法、戶戶有安全感的新局面,為農村社會綜合治安提供根本保證。該鎮已湧現出100萬元“庭院工程”示範院1戶,10萬元以上示範院6戶。

城建相關

此外,劉家鎮各項社會事業也實現了全面進步。城鎮基礎設施日漸完善,鎮村環境面貌明顯改觀;科教文衛事業協調發展,農民生活的幸福指數不斷提升;各類科技文化培訓健康開展,農民素質有了新的提高;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持續加強,鎮村風氣實現根本好轉;創建“和諧平安劉家”初見成效,農村社會和諧穩定;新農村建設紮實深入,一個經濟與社會、人與自然高度和諧發展的新劉家正以嶄新的姿態呈現在世人面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