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泊村

劉家泊村位於海陽市東南部,地處東經121°16′,北緯36°46′。東與王家泊村為鄰,西與東遲格莊相接,南與兩甲村和新安村相交,北與窯家莊相連。。 隸屬留格莊鎮。距鎮政府所在地4公里,距市政府駐地15公里。 全村轄區總面積約為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80公頃。適宜種植的農作物有小麥、玉米、花生、大豆及各種蔬菜等。 本村地勢西高東低,西部為小丘陵,東部是平泊地,大莊河流經村東。1999年10月,乳即一級公路在村北100米處通過。 2002年,全村有227戶,610人。有劉、江、宋、李、周、陳、於、徐等8姓,均為漢族,其中人口較多的是劉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劉家泊村
  • 所屬地區:海陽市
  • 地理位置:地處東經121°16′,北緯36°46′
  • 面積:3平方公里
概況,社會進步,組織建設,地圖信息,

概況

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劉姓建村於平泊,故命村名劉家泊村。後有江姓、宋姓、李姓人來此定居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1956年,興辦劉家泊國小。1966年,新建12間校舍,在校學生100餘人。1986年,村投資萬餘元,進行校舍改造。學校教學設施逐步配套,教學質量穩步提高。自建國到2002年,由原籍考入大中專院校的學生30多人。村歷來重視科技教育,數次請專家為民眾講課,或派人外出學習、參觀,提高了民眾的科技水平。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生活極為貧困,90%的村民靠當長工、打短工為生。解放初期,常年人均糧食60公斤左右。1963年,人均糧食140公斤。1978年,人均糧食214公斤,全村收入達3萬元。2000年,全村總收入1100萬元,人均收入達2900元。2002年,全村有各種運輸車80輛,拖拉機15台,機車70輛,彩電150台,電冰櫃90台,洗衣機20台,電話135部。 村莊建設1958年前,村民住房以草房為主,人均居住面積不足4平方米。1978年,村統一規劃、建設房屋,人均居住面積達到14平方米。2002年,全村99.8%的農戶住上了瓦房,人均居住面積達25平方米。 集體福利1978年以來,隨著集體經濟的不斷壯大,村民的福利逐年提高。1979年投資4萬元,全村用上了電網供電。1984年,實行集體補助、個人支付兩條途徑籌措資金,建成了電視村。1990年開始,村委對考入大中專院校的學生進行獎勵,每個學生獎金200元。1992年投資4萬元,興建了自來水工程。1996年以來,村對參加養老保險的村民實行資助,基本解決了村民老有所養的問題。1998年又投資8萬元,進行了農電改造。2000年,村補貼每戶100元,使本村成為電話村。2001年,村投資3萬元,安裝了有線電視,豐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41年,劉喜松在步鶴村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劉家泊村第一個黨員。1942年,劉喜松任劉家泊村黨組織的負責人。後曾任村黨支部書記的有劉吉祥、劉成信、江書賢、劉京初、劉天奎、劉天永、劉啟海、劉起水、劉天志。2000年7月起,劉天志任黨支部書記。 1981年以前,全村有黨員33名,分成4個黨小組。1998年,全村設兩個黨小組,有黨員34名。2002年,有4個黨小組,黨員35人。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2年成立村公所,1943年稱村政府。1958年9月,改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68年6月,改稱大隊革命委員會。1984年,始稱村民委員會,下設民政、調解、民兵、治安、婦女等組織。曾任村主要行政負責人的有宋發義、劉成聚、劉吉祥、宋文喜、劉天奎、劉京初、劉起海、李世先、宋德勝、劉建國、劉天志。1999年4月,劉建國當選為首任直選村委會主任。2002年5月,劉天志當選為村委主任。

地圖信息

地址:煙臺市海陽市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