窯家莊

清雍正年間(1723-1735年),高勝自徽村遷此建村。因本村主要以燒窯為業,故命名窯家莊。後有劉、胡、王、鞠姓等自外地來此定居。 窯家莊位於海陽市東南部,地處東經121°16′,北緯36°46′。東與彩春泊村為鄰,西與步鶴村相連,南與劉家泊村隔乳即一級公路相望,北與徽村相接,隸屬留格莊鎮。東距鎮政府駐地4公里,西距市政府駐地11.5公里。 全村轄區總面積約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0公頃,適宜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花生、蘋果等。 2002年,全村有132戶,413人。有高、王、劉、胡、董、江、溫、楊、鞠、辛等姓,均為漢族,其中人口較多的是高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窯家莊
  • 時間:清雍正年間(1723-1735年)
  • 人口:全村有132戶,413人
  • 位置:東經121°16′,北緯36°46′
社會進步,組織建設,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1954年,成立窯家莊國小。1984年,村投資3萬元,修建新校舍。自建國到2002年,本村考入大中專院校者18人。 村重視科技教育,多次聘請專家講課,現場指導,或派人外出學習參觀。至2002年,村民有6人獲技術員職稱。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糧食100公斤左右,只能維持半年的生活。建國後,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57年,全村人均糧食150公斤。1975年,人均糧食260公斤,全村收入10萬元。2000年,全村收入576萬元,人均存款1000元。2002年,全村有各種車輛83輛、機車36輛、電話100部、彩電96台、電冰櫃18台。 村莊建設建國前,村內街道不整,破爛不堪,村民住房以草房為主,人均居住面積不足6平方米。1988年,村統一規劃街道、房屋建設。2002年,人均住房面積24平方米。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43年,高振甲在部隊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本村第一名黨員。同年成立黨支部,高竹田任黨支部書記。在黨支部的領導下,村里成立了互助組,並組織支前隊隨軍參加了垛山戰鬥。1950年春,黨員身份公開,全村有黨員5名。2002年,全村有黨小組2個,黨員20名。曾任村黨支部書記的有高竹田、高竹堂、高倫、高進奎、胡秀忠、高禮、胡秀忠。1985年起,胡秀忠任黨支部書記。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2年8月,設村公所。1943年,改稱村政府。高香亭、高竹田、高竹堂、高作龍先後任村長。1958年,改稱大隊管理委員會,高渭五、高竹堂先後為大隊長。1968年,改稱大隊革命委員會,高禮、高吉福先後任主任。1980年12月,大隊革委會改為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5月,始稱村民委員會,高進忠任主任,下設民政、調解、民兵、治安、婦女等組織。1999年5月,黨支部書記胡秀忠當選為首任直選村委會主任。2002年5月,高建華任村委主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