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濤(紡織工程專家、教育家)

劉國濤(紡織工程專家、教育家)

劉國濤,紡織工程專家、教育家,無錫紡織工學院棉紡專業的主要創建者。長期從事紡紗理論與設備的教學和科研,在紡紗理論和技術參數的線上檢測方面取得顯著成績,在數理統計與紡織工程的結合套用方面也有較深造詣。撰寫了《紡織數理統計學》,主編了《現代棉紡技術基礎》等多部論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國濤
  • 國籍:中國
  • 主要成就:在紡紗理論和技術參數的線上檢測方面取得顯著成績,
    在數理統計與紡織工程的結合套用方面也有較深造詣。
  • 代表作品:《紡織數理統計學》《現代棉紡技術基礎》
  • 職務:教育家
人物經歷,研究方向,主要貢獻,

人物經歷

劉國濤,又名谷濤,1929年4月23日出生於江蘇省南通縣(現通州市)一個世代務農的家庭。父母受盡官、痞雙重壓榨,備嘗艱辛。他自幼即將父親“若要人不欺,只有苦讀書”的教誨銘記在心。他的國小、國中階段是在腥風血雨、民不聊生的日偽統治下度過的。1944年7月考入江蘇海門錫類中學。該校是天主教教會學校,對學生的學業、管理極其嚴厲,這對形成他日後的刻苦求索、不畏艱難、勤奮進取的治學精神影響頗深。1946年2月進入江蘇省立南通中學後,鎖定高考目標,刻苦用功,取得了優異成績。1947年高中畢業後,由於家庭經濟拮据,靠借債進入上海市立工專紡織科就讀,因入學成績名列前茅而獲上海市獎學金
1929年4月23日 出生於江蘇省南通縣(現通州市)。
1952年 畢業於南通學院紡織工程系。
1952-1953年 蘇州紡織工業學校教師。
1953-1958年 無錫紡織工業學校教師、教研組組長、紡織研究室主任。
1958-1962年 無錫紡織工學院教師、專業組組長、棉紡教研室主任並負責籌備棉紡學科等。

研究方向

劉國濤在長期的教學、科研實踐中,發現紡紗理論的某些內容存在程度不同的概念不清、偏離實際等問題。他通過基礎學科與專業實踐相結合的途徑,著力研究,反覆推敲,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研究並導出梳
棉機錫林、蓋板工作區纖維負荷的定量計算公式。指出影響總負荷量的有14項工藝參數,為合理調控工作區纖維總負荷量提供了理論依據。完善了梳棉機錫林、刺輥間的速比計算。在考慮較長纖維能夠順利轉移、纖維轉移時的彎鉤成分和纖維在轉移區內並非等機率轉移的實際情況,得出的速比值較用傳統公式計算的高出20%左右。採用這一速比有利於纖維充分向錫林轉移,刺輥返花少,生條中棉結少,短絨率低。採用橢圓積分方法,分析當梳棉機圈條速比i為正整數,或2i為正奇數,或2i不是正整數,即既非偶數,又非奇數,而是介於m與m+1之間的某一正數的三種類型,分別導出用以計算圈條軌跡長度的公式。用該式計算所得的圈條理論長度更接近於圈條的實際長度。利用隨機數學有限馬爾柯夫連鎖(Markov Chain)對蓋板梳理機和羅拉梳理機的梳理過程做出分析之後,從理論上得出影響生條或毛條質量的“牛耳”參數是道夫轉移率。其值的大小與梳理機針面的纖維負荷、纖維在機內的受梳時間、纖維的分離度、平行度、生條或毛條的棉結或毛粒、條幹等均密切相關。對並條機的牽伸分配做了分析,澄清了過去並條機上“順牽伸”、“逆牽伸”的長期爭論。又對懸錠粗紗機的大卷裝與緊卷繞等做了綜合性分析,提出了“粗紗緊卷繞,必須大張力;粗紗大張力,必須大捻度;粗紗低伸長,必須大張力和緊卷繞”的論點。劉國濤還參與了“SDM-1型生條動態監測儀”和“粗紗伸長率線上監測儀”的研製。
紡紗技術紡紗技術

主要貢獻

1 劉國濤.《鋼絲圈概論》.紡織建設,1952(3):7-11。
2 劉國濤.《車面拉線用落差鐵輥的理論和計算》.紡織建設,1952(10):34。
3 劉國濤.《精紡機成形凸輪的設計原理》.紡織通報,1956(11):15-16。
4 劉國濤.《並紗捻線基本技術知識》.北京:紡織工業出版社,1959。
5 劉國濤.《並紗與捻線》.北京:紡織工業出版社,1982,等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