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人懷

劉人懷

劉人懷,板殼結構分析與套用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四川省成都市人。1963年畢業於蘭州大學。曾任暨南大學校長、澳門科技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國工程院工程管理學部副主任、中國工程院機械與運載學部常委、教育部力學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教育部科技委員會管理學部主任、中國振動工程學會理事長、中國力學學會副理事長、中國複合材料學會副理事長、全國高等學校教學研究會副理事長等職。現任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創新與發展研究院院長;兼任暨南大學校董、教授、套用力學研究所所長、戰略管理研究中心主任,併兼任中國工程院工程管理學部首席諮詢專家、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標準化科學家、廣東院士聯合會會長等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人懷
  • 出生地:四川成都 
  • 出生日期:1940.7.20
  • 職業:板殼結構分析與套用專家
  • 畢業院校蘭州大學
  • 工作單位: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人物簡介,社會職務,研究方向,人物生平,現任職務,社會評價,個人成就,

人物簡介

劉人懷,工程力學專家、管理科學專家。1940年生於成都市,1963年畢業於蘭州大學數學力學系,先後在蘭州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海工業大學(現上海大學)任教,曾任蘭州大學數學力學系力學教研室助教、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力學副主任、上海工業大學副校長等職;1991年調至暨南大學任教授、副校長,1995年底任校長至2006年(1995-2000年2月兼任黨委書記)。
劉人懷劉人懷
2015年全職到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工作,是中國工程院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院士(1999年當選)、工程管理學部院士(2000年當選),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管理科學部主任、教育部力學教育指導委員會主任、中國工程院工程管理學部副主任、中國振動工程學會理事長、中國力學學會副理事長、中國複合材料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常務理事和儀表元件學會理事長、廣東省科協副主席、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中國工程院院士廣州諮詢活動中心主任。
劉人懷院士是我國板殼結構理論與套用研究開拓者之一。他與葉開源共同創立求解非線性微分方程的修正疊代法,系統創造性地研究波紋板殼、夾層板殼、複合材料板殼、格線扁殼、單層板殼、雙金屬扁殼六類的非線性彎曲、穩定和振動問題;創造性提出精密儀器儀表心臟棗彈性元件(波紋膜片、跳躍膜片和波紋管)設計公式,被工程套用,經濟效益超千萬元,改變了依賴經驗和外國公式設計產品的歷史;系統提出夾層和複合材料飛行器結構元件設計公式;提出厚板殼彎曲理論用於高壓換熱器、高壓超高壓容器試製節約費用數千萬元。提出大型儲油罐新型格線頂蓋、大型減壓塔、鐵路高橋墩和新型鑽頭的設計依據,受到工程重要套用。世界著名力學家Panagiotopoulos評價“這些工作體現當代國際板殼理論領域科學工作現狀的最高水平。對實際工程有十分重要意義”。此外,還在管理科學理論與套用方面開展了研究。出版學術著作15本,主編著作9本,發表學術論文400餘篇。曾獲國家、部、省各級獎項10餘項。先後培養博士研究生66人,碩士研究生146人。

社會職務

曾任暨南大學校長、澳門科技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國工程院工程管理學部副主任、中國工程院機械與運載學部常委、教育部力學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教育部科技委員會管理學部主任、中國振動工程學會理事長、中國力學學會副理事長、中國複合材料學會副理事長、全國高等學校教學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常務理事和儀表元件學會理事、廣東省科協副主席、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中國工程院院士廣州諮詢活動中心主任等職。
現兼任暨南大學校董、教授、套用力學研究所所長、戰略管理研究中心主任,併兼任中國工程院工程管理學部首席諮詢專家,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標準化科學家,廣東院士聯合會會長等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同濟大學、蘭州大學、上海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重慶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等校的兼職教授。

研究方向

固體力學,板殼力學與套用,複合材料結構力學與套用,戰略管理,旅遊工程學

人物生平

1940年7月生於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區新繁鎮西街。
1952年9月至1955年7月在新繁縣第一初級中學讀書。
1955年9月至1958年7月在溫江縣中學讀書。
1958年9月至1960年7月,甘肅省蘭州市,蘭州大學數學係數學專業學習。
1960年9月至1963年7月,蘭州大學數學力學系力學專業學習(首屆固體力學班),本科畢業。
1963年8月至1978年3月,蘭州大學數學力學系力學教研室,助教。
1978年3月至1986年1月,安徽省合肥市中國科技大學近代力學系飛行器結構力學教研室任教。
1978年11月任講師,1980年10月任副教授,1985年7月任教授,並先後任室副主任、系副主任、校學報副主編、校學術委員會委員等職。
1981年3月至1983年4月,聯邦德國洪堡基金會學者(首批由德國選拔的8名中國學者之一)。
1981年3月至8月,哥廷根市,歌德學院,學習德語。
1981年8月起,波鴻市,魯爾大學結構工程研究所,世界著名力學家W·Zerna教授的研究室,任客座教授,並任該地區中國科學家和留學生聯合會第一任主席。
1982年12月,希臘薩洛尼卡市,亞里士多德大學鋼結構研究所,應著名力學家Panagiotopoulos教授邀請,講學。
1986年2月至1991年11月,上海市,上海工業大學上海市套用數學和力學研究所任教授。
1986年6月任副校長,1990年任博士生導師,並獲國家人事部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證書。
1988年9月至11月,加拿大卡爾加里市,卡爾加里大學土木工程系,應著名力學家C.Y.Chia教授邀請,任訪問研究科學家。
1991年6月至7月,在加拿大多倫多市出席世界名人大會(也是中國學者首次參加)。
1991年11月至現在,廣州市,暨南大學,先任副校長,後任校長兼黨委書記,併兼任套用力學研究所所長。
1993年12月至1994年3月,聯邦德國波鴻市,魯爾大學靜動力學研究所,應著名力學家Kratzig教授和洪堡基金會主席Lust博士邀請,任客座教授。
1995年12月至2006年1月任校長,1996年12月至2000年2月兼任黨委書記,併兼任套用力學研究所所長。
1996年2月至2006年4月任暨南大學董事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
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000年9月再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工程管理學部首批院士。
2015年全職到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工作,創建了創新與發展研究院並擔任院長。

現任職務

曾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學科評審組成員、廣東省政協常委和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等職。
現任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教授,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創新與發展研究院院長。
現兼任教育部高校力學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教育部科技委員會管理科學部主任,中國工程院工程管理學部副主任,中國工程院教育委員會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管理科學部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國振動工程學會理事長,中國力學學會副理事長,中國複合材料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常務理事和儀表元件學會理事長,中國海外交流協會常務理事,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理事,廣東省科協副主席,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廣東省人民政府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廣東省人民政府科技諮詢委員會委員,廣東省高校設定委員會副主任,廣東省學位委員會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廣州諮詢活動中心主任,《振動工程學報》主編,《複合材料學報》副主編,《套用數學和力學》(中、英文版)常務編委,《固體力學學報》編委,《管道技術與設備》編委會副主任,《管理評論》編委,《科技創新與品牌》雜誌社總編輯、編委主任,澳大利亞格里菲斯大學榮譽教授,中國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蘭州大學、同濟大學、重慶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華僑大學兼職教授等職。

社會評價

劉人懷是我國板殼結構理論與套用研究開拓者之一。1965年,他與葉開源教授共同創立適於求解非線性微分方程的修正疊代法。他系統創造性地研究了六類板殼:波紋板殼、單層板殼、雙層金屬旋轉扁殼、夾層板殼、格線扁殼和複合材料層合板殼,建立了非線性理論,求解了非線性彎曲、穩定和振動問題,對航天航空、精密儀表、石油化工、船舶和建築等工程設計有重大意義。同時,他還創立了實用的厚壁結構理論,成功地用於高壓超高壓容器和鐵路高橋墩試製設計。此外,他還進行經濟管理方面的理論和套用研究,為上海浦東新區建設等提供了研究成果。
在高校領導崗位任職20餘年期間,他強調務實、認真和嚴格,為造就高素質科技人才,進行了不懈努力。
劉人懷院士從教50周年慶典活動
2013年4月20日,“劉人懷院士從教50周年及教育學術思想研討會”在廣州暨南大學隆重召開。廣東省原副省長宋海,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學校長鬍海岩,國務院僑辦文化司副司長湯翠英,廣東省教育廳廳長羅偉其,暨南大學校領導及師生代表共300餘人出席研討會。蘭州大學力學學科學科帶頭人、土木工程與力學學院院長、西部災害與環境力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周又和教授應邀出席會議並代表蘭州大學力學學科作大會發言。
周又和高度評價了劉人懷院士在科學研究、人才培養、高等教育管理等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績。他指出,劉人懷院士是蘭州大學培養出的第一位院士,他在蘭州大學力學專業學習與工作期間,對蘭州大學力學學科的發展作出了顯著貢獻。從教的五十年內,他為推動我國科學研究、人才培養與高等教育快速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他的成功對於蘭州大學力學與工程科學系的辦學是極大的鼓舞。在擔任西部災害與環境力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的7年來,他多次親臨母校直接指導工作,將他的辦學思想與成功辦學經驗源源不斷地回饋予蘭州大學,進而有力地推動了蘭州大學力學學科的強勁發展。
蘭州大學原校長李發伸教授也應邀出席會議並作大會發言。

個人成就

出版學術著作15本,主編著作9本,發表學術論文400餘篇。曾獲國家、部、省各級獎項10餘項。先後培養博士研究生66人,碩士研究生146人。
1982年獲中國科學院科技成果二等獎,1989年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1994年和1998年兩次獲國務院僑辦科技進步一等獎,1997年獲廣東省自然科學一等獎,2006年獲廣東省科技進步獎(自然科學類)一等獎;1997年、2001年和2005年三次獲廣東省教學成果一等獎,2005年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1989年獲全國優秀歸僑、僑眷知識分子稱號,1990年被評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991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8年獲國務院僑辦優秀教師稱號,1999年獲廣東省南粵教書育人優秀教師稱號,2000年獲廣東省勞動模範稱號,2001年獲日本創價大學最高榮譽獎,2005年獲香港理工大學傑出中國訪問學人稱號。
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院士。2000年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工程管理學部院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