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性學習

創造性學習(creative learning)是一種 新穎獨特而有意義的學習形式。20世紀80年代初以來因創造性人才的開發而受到學術界的重視和使用。心理學理論基礎為20世紀50年代出現於美國的布魯納的發現學習和吉爾福特的創造性思維。該術語直接來自《學無止境》(No limits tolearning,1979年版)一書中“創新學習”(innovative learn-ing)這一概念。這種學習與維持學習相對,能夠引起變化、更新、改組和形成一系列問題。其主要特點是綜合以及適用於開放的環境、系統和寬廣的範圍;其關鍵目標是在充足的時間內擴大觀念的影響範圍;創造性工作參與其中。隨後發展成“創造性學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創造性學習
  • 定義:學習過程中的獨立思考
  • 特徵:經心理學界長期探索而提出來的
  • 注重點:學習的過程
管理者,包含內容,特徵,

管理者

創造性學習是指管理者運用自己掌握的理論知識去指導自己的實踐,並將自己多年的工作經驗融於其中來解決不確定的、未知問題的過程。企業高層管理者對現實和環境的認知能力較佳,並且較能與它們安然相處。同時他們的認知度比較清楚和準確。所以他們主要從巨觀上把握企業的發展。那么,對於不確定因素的把握就是這個層次的管理者的工作。再加上這個層次的管理者的需求主要是精神需求,他們更注重追求成就感,希望自己能充分發揮自己潛在的能力,成為所期望的人物,是一種創造的需要。這樣的管理者會竭盡所能,使自己趨於完美。由於自己工作的性質和自己追求的需求,決定了高層管理者的學習是創造性學習。面對不確定的環境,根本就沒有可以遵從的慣例,所有的一切都需要通過不斷的探索而完成。

包含內容

創造性學習是一個多階段的學習過程,它包括對環境的分析、提出問題、準備、產生思想,以及評價。
作為企業的高層管理者,在做出判斷的時候,必須認真分析政治法律環境經濟環境技術環境社會文化環境這些因素變化的影響。在此前提下,明確企業自身面臨的機遇和危險,提出明確要解決的問題,明確問題空間、問題的類型及其特點。然後,將收集與要解決的問題相關信息,逐步概念化、系統化,尋求解決問題的可行方案、思想,並最終通過選擇合理的方法和有效的技術對可行方案集和有效思想庫進行篩選,選擇出實際的行動方案和指導思想。

特徵

一、創造性學習是經心理學界長期探索而提出來的
在國際心理學界,創造性學習一般認為是西方兩種心理學理論的產物,一是布魯納(Bruner,J.S)的發現學習;二是吉爾福特 (Guilford,J.P)的創造性思維。這兩種理論都產生於50年代末的美國。原因是50年代蘇聯衛星上天,使美國意識到國力競爭的關鍵在人才的培養上,為了改變當時美國的科學技術狀態,其途徑就是大力培養創造性人才,而創造性人才的培養的前提是創造性的理論和實驗的研究。
在學習理論上,按不同的學習方式,可以分為接受學習(reception learning)和發現學習(discovery learning)。所謂接受學習,是指學習者將別人的經驗變成自己的經驗的時候,所學習的內容是以某種定論或確定的形式通過傳授者傳授的,不需要自己任何方式的獨立發現。與之相對應的教學方法是講授教學法,學習者將傳授者講授的材料加以內化和組織,以便在必要時給予再現和利用。奧蘇伯爾(Ausbel,D.P,)曾把接受學習分為意義接受學習和機械接受學習,其中有意義接受學習的過程不是一個被動過程,而是一個新舊知識相互作用的過程,即新知識為“認知一知識結構”所同化的過程。學習者理解新知識,原有認知一知識結構獲得改造和重組。所謂發現學習,又叫“發現法”,主張由學習者自己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種學習方式。它以培養學習者獨立思考(思維)為目標,以基本教材為內容,使學習者通過再發現的步驟來進行學習。發現學習分為獨立發現學習和指導發現學習。前者與科學研究相同,在學校學習中較少見;後者卻是在課堂教學中出現,它向學生提出有關問題,指導學生學習、蒐集有關資料,通過積極思考,自己體會、“發現”概念和原理的形成步驟。儘管發現學習的效率比接受學習低,而且受學習者智力水平和知識基礎的限制,但是發現學習的倡導者布魯納卻認為發現學習有四個優點:一是有利於掌握知識體系與學習方法;二是有利於啟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增強其自信心;三是有利於培養學生髮現與創造態度探究的思維定勢;四是有利於知識、技能的鞏固和遷移。
吉爾福特在創造性思維的研究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他認為創造性思維的基礎是發散思維(divergent thinking),他指出,由發散思維表現出來的行為,代表一個人的創造力,這種能力具備變通性、獨特性和流暢性三個特徵。所謂思維的變通性,是指具有創造能力人的思維變化多端、舉一反三、一題多解、觸類旁通。類似於“一塊紅磚有什麼用處”這樣一題多解的試題,回答者從建築材料展開到十餘種其他用途,表現出良好的變通性。所謂思維的獨特性,是指對問題能夠提出不同尋常的獨特、新穎的見解。例如,對故事“一位啞巴妻子被醫治好了,丈夫卻為妻子變得嘮叨而苦惱,從而想讓醫生把自己變成聽不到妻子嘮叨的聾子”加以命題,結果出現“聾夫啞妻”、“無聲幸福”、“開刀安心”等獨特、新穎的命題,表現出良好的思維獨特性。所謂思維的流暢性,是指思維的敏捷性或速度,也就是說,創造能力高的人,思維活動則多流暢、少阻滯,能在短時間內表達眾多的觀念。
創造性學習正是在發現學習和創造性思維等研究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創造性學習(creative learning)一詞來自創新學習(innovative learning)。“創新學習”的概念最早出現在牛津、紐約等6家出版社於1979年出版的《學無止境》(No Limits to learning,作者是James W.Botkin,Mahdi E1mandjra,Mircea Malitza)一書中,它是針對全球存在的環境問題、能源危機等而提出來的。創新學習是與傳統的學習方法——維持學習(maintenance learning)相對立的一種學習;維持學習是獲得固定的見解、方法、規則以處理己知的和再發生的情形的學習,它對於封閉的、固定不變的情形是必不可少的。創新學習是能夠引起變化、更新、改組和形成一系列問題的學習,它的主要特點是綜合,適用於開放的環境和系統以及寬廣的範圍。,預期和參與構成創新學習過程的概念框架,創新學習需要創造性的工作。維持學習和創新學習的另一區別在於:維持學習所要解決的問題來源於科學權威或行政領導,其解決方案容易被公眾理解和接受。對創新學習而言,問題解決本身比其被接受更重要,它們在與更大的社會環境整合中獲得價值和意義,因此;創新學習的關鍵目標是在充足的時間內擴大觀念的影響範圍。到80年代初,重視使用“創造性學習”概念,探討學生創造性學習,是為了促進創造性人才的成長。
二、創造性學習是創造性教育的一種形式
學習活動,是要把人類所建樹的一切經驗、認識和文化成果,都用來武裝新一代的頭腦,以改變個體的行為,為文明服務,為社會發展服務。學習活動的基礎是教育;教育是受教育者學習活動的前提。而我們今天強調創造性學習,則須以創造性教育為基礎;創造性學習則是創造性教育的一種形式。
所謂創造性教育,是指在創造性學校管理和學校環境中,由創造型教師通過創造型教學方法培養出創造型學生的過程。創造性教育是在創造性理論的推動下,由創造性的訓練而發展起來的。這種訓練包括兩個方面,其一,心理學家為了發展人類的創造才能,推薦了各種不同的創造力訓練程式。例如,人的創造才能發展是與培養個體形成多側面完整人格的整個過程分不開的,而不能單純地局限於諸如“創造性問題一解決過程”上,因為學生個性(人格)及其內在動機的形成,對創造力發展是至關重要的,而個性的形成必須接受教育的影響。又如,提倡問題一解決訓練和其他許多鼓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或懂得教師是怎樣提出某些問題的思路,以便呈現創造能力的方法。其二,教育措施除了對持續和成功的創造力必不可少外,其非常重要作用可以歸於其組織化因素。它的目的是保證主體的高效率,以及維持其高度創造力的心理狀態。近年來,我們已經看到許多套用各種組織化程式刺激創造力的建議。例如大腦風暴法(brain storming),即創造性解決問題的5步過程:發現問題一發現事實一發現觀念一找到解決方案一尋找認可這個觀念的同伴;並將觀念套用於實踐。又如舉隅法(syntctics),即對於別出心裁的思路,決定性的因素是程式。研究者指出“形成熟悉的陌生”(making the familiar strange),意思是:一個人正在形成一種在某些熟悉事物上具有新面貌的嘗試,他審慎地假定一個不同於完全被認可的觀點,並且發展了一個針對眾所周知現象和事物的非同尋常的嘗試。
創造性教育就是在這種創造力訓練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不須專門的課程和形式,但必須依靠改革現有的教育思想、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來實現,特別要考慮到:(1)呈現式、發現式和創造式;(2)聚合思維(convergent thinking)和發散思維的效果;(3)創造教學與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關係;(4)學科教學、教學方法和課外活動的作用。創造性教育的要素有哪些呢? 在創造性教育中,首先,—要提倡學校環境的創造性,主要包括校長的指導思想、學校管理、環境布置、教師評估體系及班級氣氛等多種學校因素。應該指出,民主氣氛是學校眾多因素的關鍵,學校里有否民主氣氛,這是能否進行創造性教育的關鍵。其次,要有創造型的教師。教師不是單純地傳授知識、經驗和文化,而是在傳授知識、經驗和文化的同時,更注重於培養人,塑造心靈、變革精神世界。因此,一位優秀教師絕不是傳聲簡般的教書匠,應該是教育目的的實現者,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學方法的探索者和教育活動的創造者,創造型教師就是指那些善於吸收最新教育科學成果;將其積極套用於教育教學中,並且有獨特見解、能夠發現行之有效教育教學方法的教師。創造型教師主要包括教師的創造性教育觀、知識結構、個性特徵、教學藝術和管理藝術,特別是教育教學方法,這是能否培養和造就創造性人才的關鍵之—。第三,培養學生創造性學習的習慣,使學生形成一種帶有情感色彩且自動化的學習活動,關注呈現式、發現式、發散式和創造性的問題,這就是創造性學習。所以,創造性學習是創造性教育的一種形式。
三、創造性學習強調學習者的主體性
主體與客體(subject and object)原是哲學概念,是用以說明人的實踐活動和認知活動的一對哲學範疇。主體是實踐活動和認知活動的承擔者;客體是主體實踐活動和認知活動指向的對象。學生的學習活動是有對象的或有內容的,這就是學習的客體。誰來學呢?學生。學生必然是學習活動的主體。然而,在傳統的學習觀中,更多的是強調教師的教,強調接受,強調重複性學習。我們並不否定教師在教的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也不否定接受學習的形式和重複性學習在學生學習活動中所占的位置,但在倡導創造性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更強調學習者的主體性。主體性是學習者作為實踐活動、認知活動的學習活動主體的基本特徵,它的實質是由於人有自我意識。自我意識,是人的意識的最高形式,它以主體自身為意識的對象,是思維結構的監控系統。通過自我意識系統的監控,可以實現人腦對信息的輸入、加工、存儲、輸出的自動控制系統的控制。這樣,人就能按照自己的意識相應地監控自己的思維和行為。我國古代思想家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這正說明,人在實踐活動和認知活動中,自我意識的監控所表現出來的分析批判性,體現著一個人的智力與能力的水平。美國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創造性思維和自我概念存在高相關。自我認可、獨立性、自主性、情緒坦率上高水平的被試,同樣也是高創造力者。如何用這種主體性來揭示學生的學習,又如何來理解學習的主體性呢?
首先,學生是教育目的的體現者。教育(培養)目標,尤其是創造性教育目標是否實現,要在學生自己的認知和發展的學習活動中體現出來。如果學生沒有學到知識、沒有掌握教育內容,沒有用所學的知識促進自己身心的發展和變革,那么教育的目的也就成了一句空話,創造性學習則更是無從談起。在創造性學習的學習目標上,學生不僅能獲得書本或教師傳授的知識,而且還對教師和書本上的知識進行分析,提出質疑,更自主而有選擇地吸收。
其次,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成功學習的基礎,只有學生主動學習、主動認知、主動獲取教育內容、主動吸收人類積累的精神財富,他們才能認識世界,促進自己的發展。從一定意義上說,主動學習就是創造性學習的基礎。教師相對學生的學是外因。外因必須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教師的教,只有通過學生的折射才能生效。在學習過程中,師生的互動活動,旨在實現學生的社會化、個性化和創造化。所以,學生是學習活動,尤其是創造性學習的主人,創造性學習只有在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中才能實現;
再次,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是積極的探索者,在創造性學習活動中,學生不僅要接受教師所教的知識,而且要消化這些知識,分析新舊知識的內在的聯繫,敢於除舊布新,敢於自我發現。從這個意義上說,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尤其是創造性學習過程中是探索者和追求者。對學生主體來說,學習遠不只是知識的簡單增加,而是一個人存在的每一部分都會與某種學習經驗、知識、文化相互貫穿,並導致其態度、個性(人格)及對未來的選擇方向發生變化。因此,學生只有發揮主體性,才能使其學習更有創造性的成分,從而更主動地獲得發展。
最後,學生是學習活動的反思者。任何學習都有一個反思的過程,,這就是認知心理學強調的元認知(metacongnition)。在創造性學習中,儘管也有直接理解或直接領悟的直覺思維,即所謂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但更重要的是有批判思維(critical thinking)的成分,即“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換句話說,在創造性學習中,要有嚴密的、全面的、有自我反省(或反思)的思維.,要有思維活動的監控的成分。有了這種思維,在學習中,就能考慮到一切可以利用的條件,就能不斷驗證所擬定的解決問題的假設,就能獲得新穎、獨特的問題解決的答案,使學習活動更好地獲得定向、監控和調節的功能。因此,反思或監控是創造性學習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四、創造性學習倡導的是學會學習,重視學習策略
在學校里,學生最重要的學習是學會學習;最有效的知識是自我控制的知識。創造性學習所倡導的是學會學習。要學會學習,這就有一個學習策略 (1earning strategies)的問題,即學習者必須懂得學什麼,何時學,何處學,為什麼學和怎樣學。
在國際心理學界,對學習策略的看法存在著較大的分歧,歸納一下,大致分為三類:一類是把學習策略看作是學習的規則系統;另一類是把學習策略看作是學習過程或步驟;再一類是把學習策略看作是學習活動。看法雖不一洋,但反映了不同的研究者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去揭示學習策略的特徵;這對我們是有借鑑意義的。
我們認為,所謂學習策略,主要指在學習活動中,為達到一定的學習目標而學會學習的規則、方法和技巧;它是一種在學習活動中思考問題的操作過程;它是認知(認識策略在學生學習中的一種表現形式,我們在這裡要強調的四個問題是:一是學生學習的目的性;二是學生的學習方法,在一定意義上說,學生的學習策略主要成分是學習方法;三是學生的思維過程;四是學習策略和認知(認識)策略的關係。
學會學習或學習策略並不是一個新的思想。在西方,最早提出這個問題的是法國思想家和教育家盧梭(Rousseau,J.1712一1778),他指出,形成一種獨立的學習方法,要比獲得知識更為重要。這裡已蘊涵了一種創造性學習的思想。在我國,早在2500多年前,孔子(公元前551一前 479)就已重視學會學習的做法,他的名言“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講的就是學習過程中學習與思考關係的策略的問題。但真正提出策略卻是在60年代以後的課題中。認知心理學對此起了很大的作用。認知心理學家們重視創造力的發展,重視創造性學習,重視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所以強調了學生學會學習的重要性。
我們在上邊論證創造性學習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正是為了強調學生學會學習和學習策略的重要性。這裡我們還要強調三點。
首先,重視學生的學習策略,就是承認學生在創造性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強調學生在創造性學習活動中的積極作用。學習策略受制約於學生本人,它干預學習環節、提高認知功能、調控學習方式,直接或間接影響著主體達到創造性學習目標的程度。可見,學生掌握學習策略的過程,是一個學習的監控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的統一過程。
其次,學生的學習策略是學會學習的前提,學會學習本身是一種創造性的學習,學會學習包括著學生運用一系列的學習策略。學生的學習策略是造成其創造性學習成分多少,從而形成個別差異的重要原因。例如,研究表明,反應慢而仔細準確的“反省型”被試,比起反應快而經常不夠準確的“衝動型”被試來,表現出具有更為成熟的解決問題的策略,更多地作出不同的假設;願意循規蹈矩、喜歡依賴有條理秩序的“結構化”策略的被試,同希望自己來組織課堂內容的“隨意性”方式的被試,在學習態度、學習成績和創造性程度表現上是不盡相同的。
第三,學習策略是一系列的有目的的活動,它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選擇、使用、調節和控制學習方法、方式、技能、技巧的操作活動。學習策略應該包括制定學習計畫、監控學習目標、激發動機、感知教材、理解知識、記憶保持、遷移運用、獲得經驗的學習過程,以及對學習活動作出檢查、評估、矯正、反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步地形成自己的學習策略,有了良好的學習策略,他們就意識其學習內容,懂得學習要求,控制學習過程,以便作出新穎、獨特且有意義的決定,及時地調整自己的學習活動,或者作出恰當的選擇,靈活地處理各種特殊的學習情境,一句話,形成創造性的學習活動。
總之,學生的學習過程,特別是創造性學習的過程是一種運用學習策略的活動。學生要學會學習,學會創設創造性學習的環境,尋找獨特的方法,善於捕捉機會發現問題和解決習題,都得運用一定的學習策略。否則的話,不僅學會學習進行創造性學習成了一句口號式的空話,而且連問題的解決、知識的獲得、技能的掌握也難以實現。
五、創造性學習者擅長新奇、靈活而高效的學習方法
創造性學習者能能動地安排學習,有較系統的學習方法,並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習過程是學生經驗的累積過程,它包括經驗的獲得、保持及其改變等方面。它的重要特點在於學生有一個內在因素的激發過程,從而使主體能在原有結構上接受新經驗,改變各種行為,進而豐富原有的結構,產生一種新的知識結構和智力結構。因此,學習的過程,有一種學生的主觀見之客觀的東西,這就是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發揮的自覺能動性。學生這種能動性發揮的程度,正是反映其創造性學習的水平。換句話說,學生的自覺能動性發揮得愈出色,他們對學習的安排愈新穎而獨待,獲取的知識則就愈多愈新,從而使其智力活動具有更高的創造性;因此,如何安排學習,是學習方法是否有效的一種顯著表現。創造型學生能能動地安排學習,例如,創造型學生在時間安排上,不一定按規定時間去學習,除了完成課堂作業外,他們自覺能動地把更多的時間花在閱讀課外書籍或從事其他活動上,從而捕捉與一般學生不同的知識、經驗與文化,建構著自己的知識結構和認知結構。由此可以看出能動地安排學習與高效的學習方法之間的關係。
創造型學生有著較為系統的學習方法。過去論述學習理論時,強調學習方法。本世紀六七十年代以來,開始重視各種學習變數對學習方法選用的影響,把學習方法的選用置於更為廣泛的學習情境中考察,從而轉向研究各種學習變數、元認知與學習方法選用的關係。這樣,就將學習方法的探索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即上邊提到的策略性學習的水平。如果用戰術與戰略關係來作比喻,學習方法屬於戰術的範疇;而根據學習情境的特點和變化選用最為適當的學習方法才是學習的策略,它屬於戰略的範疇。可見,學習方法由於種類多,又因情境而區別,所以因人而宜。這種差異就決定了學生有否系統的學習方法,能否選用最為適當的學習方法,也決定著學生學習的創造程度。學習方法儘管種類很多,但其中一些經過反覆實踐和修正,形成具有模式意義的學習方法,並得到廣泛的套用,例如循環學習法、綱要學習法、發現學習法、程式學習法,等等;創造型的學生,在選擇學習方法時,往遵循學習的規律,明確學習任務,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學習條件;根據學習的情境、內容、目標和特點而靈活地套用;他們表現出強烈而好奇的求知態度,不斷地向教師、同學與自己提問;想像力豐富,喜歡敘述;不隨大流,不依賴群體公認的結構;主意多,思維流暢性強;敢於探索、試驗、發現和否定,喜歡虛構、幻想和獨立行事;善於概括,將知識系統化等。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習的效果;而且也發展了創造能力。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培養高效學習方法的基礎。如上所述,所謂學習習慣,是一種無條件的、自動的、帶有情感色彩的學習行為。這種行為哪兒來呢? 行為主義心理學家華生(Watson,J.B,1878一1958)曾提出“學習的習慣化”這樣一種學習理論,認為學習的過程就是習慣形成的過程。複雜的習慣是由一些簡單的條件反應構成的。這些條件反應是在學習過程中,通過條件化作用,將散亂的非習慣(無條件)反應加以組織而形成。而教育心理學一般認為,學習的形成有四個條件,一是模仿;二是重複;三是有意練習;四是矯正不良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能使學習從內心出發,不走彎路而達到高境界;不良的學習習慣,會給學習的成功帶來困難。從系統科學的觀點來看,學習習慣是一種能動的自組織過程。一定的學習環境使個體學習達到一個臨界狀態,從學習到智力與能力高低的質變,往往是由學習習慣這種序參量來決定的。在客觀的學習環境作用下,主體的學習習慣常常將一些單個的行為協同起來,自動地作出一系列的學習行為。可見,學習習慣是一種自動化學習行為的過程,是智力與能力發展的過程。在學習中,是人云亦云、鸚鵡學舌、死守書本、不知變化;還是不拘泥、不守舊、打破框框、求異創新,這正是重複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的兩種不同的學習習慣。一個人養成重複性學習習慣還是創造性學習習慣,往往同其智力與能力水平的高低有直接的關係,它是反映智力與能力的重要指標。因此,高效的創造性的學習方法,必須從認識不良學習習慣並將其打破開始;並且要持續地養成創造性學習的習慣。久而久之,習慣成自然,就形成一種創造性的學習風格(1earning style),即穩定的學習活動模式。我經常談到,如果一個人國小階段的創造性比別人高一點點;到中學階段其創造性又比別人高一點點;再到大學階段仍保持其比別人高一點點的創造性,這“一點點”可能使其走上社會變成一個創造發明的能手。因此,養成良好的創造性的學習習慣,其好處是無可估量的。
六、創造性學習來自創造性活動的學習動機,追求的是創造性學習目標
學習行為要由學生學習動機來支配。學生的“會學”水平取決於“愛學”的程度。學生的學習活動,是由各種不同的動力因素組成的整個動機系統所引起的。其心理因素主要是需要及其各種表現形態,諸如興趣、,愛好、態度、理想信念等,其次是情感因素。從事學習活動,除要有心理因素的需要之外,還要有滿足這種需要的學習自標。這種學習目標包括習目的、內容和成果。由於學習目標指引著學習的方向,可把它稱為學習的誘因。學習目標同學生的需要一起,成為學習動機系統的重要構成因素。學生的學習動機之所以能發揮其用,這與它的激發有直接關係。學習動機的激發,是利用一定的誘因使已形成的學習需要潛在狀態轉入活動狀態;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願望或意向,從而成為學習活動的動力。學習動機的激發,其誘因可以來自學習活動本身所獲得的滿足,也可以來自諸如學習目的、學習成果和遠大目標等學習之外所獲得的間接滿足。
創造性學習來自創造活動的學習動機,所以創造型學生的學習動機系統有其獨持的地方。在學習興趣上,創造型學生有強烈的好奇心,有旺盛的求知慾,對智力活動有廣泛的興趣;表現出出眾的意志品質,能排除外界干擾而長期地專注於某個感興趣的問題上;在學習動機上,創造型學生對事物的變化機制有深究的動機,渴求找到疑難問題的答案,喜歡尋找缺點並加以批判,且對自己的直覺能力表示自信;在學習態度上,創造型學生對感興趣事物願花大量的時間去探究;思考問題的範圍與領域不為教師所左右;在學習理想上,崇尚名人名家心中有仿效的偶像,富有理想,耽於幻想,用奮鬥的目標來鞭策自己的學習行為。
創造性學習者追求的是創造性學習目標,創造性學習在一定意義上是一種創造性活動。創造性活動的指標之一是通過產生創造性產品來體現的。產品是看得見,模得著。易於把握的。儘管這種產品不必直接得到實際套用,也不見得盡善盡美;但產品必須是創造性學習的目標所追求的。這種創造性學習的產品,可以是一種語言、文學上的作品,例如作文;也可以是一種科學(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的形式,例如,新穎、獨特且有意義的解題;。又可以是一種近乎科技的設計、方式和方法,例如科技活動小組的製作等等。總之,創造性學習活動所追求的學習目標有著與眾不同的特點。在學習內容上,創造型學生不滿足對教學內容或教師所闡述問題的記憶,許多人喜歡自己對未來世界進行探索;在學習途徑上,創造型學生對語詞或符號持別敏感,能在與別人交談中,利用一切機會捕捉問題,並發現問題;在學習目標上,創造型學生不僅能獲取課內外的知識,而且有高度求知的自覺性和獨立性,得到不同尋常的觀念,並分析批判地加以吸收。
學習貴在創新。有人認為、學習只是接受前人的知識,學習書本上的知識;不是什麼創造發明,根本談不上什麼創新。我們則認為,學習固然不同於科學家的研究;但也要求學生敢於除舊,敢於布新,敢於用多種思維方式探討所學的東西。學生在學校里固然是以再現思維為主要方法,但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也是教育教學中必不可缺的重要一環。思維的創造性或創造性思維,不應該理解為僅僅局限於少數創造發明者身上所具有的思維形態,它是一種連續的而不是全有全無的思維品質,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具有獨特、發散和新穎的特點,這應該說是他們創造性思維的一種表現。研究學生思維創造性的發展和培養,研究他們的創造性學習特點並加以促進,且作出科學的分析,這是思維心理學和學習心理學研究的一個重要的新課題,也是資訊時代賦予教育工作者的一項重要的新任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