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匯農業

創匯農業

創匯農業又稱外向型農業。它指以國際市場為導向,以農業龍頭企業為依託,專門生產出口創匯產品與加工各種適銷對路的農產品、畜產品、水產品和水果、花卉等產品的一種“貿工農”外向型農業。創匯農業的標準是:具有規模化的出口生產基地和相應的急凍保鮮、精深加工企業,形成高技術、新品種、多種類的種養、保鮮、加工、包裝一體化,出口創匯能力強的農業生產體系。其發展有助於推動傳統農業及其生產手段的改造和整個農業的現代化進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創匯農業
  • 外文名:Export Farming
  • 別稱外向型農業
  • 目標:出口創匯
  • 服務農產品加工、銷售、科研、金融等
  • 導向:國際市場
定義,國內發展問題,開發戰略,特徵,

定義

創匯農業指以國際市場為導向,專門圍繞出口創匯組織生產與加工各種適銷對路的農副產品、畜產品、水產品參預國際競爭和交換的一種“貿工農”外向型農業。主要依靠現代科學技術,引進國內外優良品種、先進技術裝備,同當地優越的農業生產條件和豐富的農業自然資源、勞動力資源及靈活的家庭經營等以最佳方式組合起來納入社會化專業生產體系,建立起各種名優特農副產品、畜產品、水產品規模生產基地,並以基地為中心形成一個高技術、新品種、多種類、大批量、低成本、高效益、出口創匯能力強的外向型農業生產體系。其發展有助於推動傳統農業及其生產手段的改造和推動整個農業現代化進程。

國內發展問題

農產品出口份額小
儘管全國各地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區農產品出口量是逐年增加的,但逐年增加的出口份額不大。目前,我國農產品出口總額只占世界農產品出口總額的3.2%,這樣一個農業大國農產品出口總額顯得太少,而全國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區農產品出口總額只占全國農產品出口總額的40%。
農產品質量差
全國各地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區農產品質量差的現象比較嚴重,這是不適應國際市場需求的重要問題。在國際市場上,全國大宗農產品雖然具有價格比較低,如牛羊肉、家禽、海淡水產品、蔬菜、瓜果、藥材等農產品具有明顯的價格低優勢,但各種農產品質量差,由於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的專門化、標準化、規範化程度低,主要是由於廣大農村農民民眾種植業養殖業分散、零星生產經營,達不到高質量的要求;同時,由於有些地區生產、加工、貯藏、運輸、銷售等各環脫節,不能與國際市場接軌,出口規格、標準低。例如,我國蘋果、豬肉、家禽的總產量居世界第一位,而目前全國蘋果出口總量只占生產總量的1%,全國豬肉出口總量占生產總量的2%,全國家禽出口總量占生產總量的3%,全國蔬菜出口總量占生產總量的4%。其主要原因是農產品的雜質多、水分多、病蟲害多、農藥殘留多,營養減少,甚至有害身體健康,在國際市場上缺乏競爭力。
農產品出口體制不順
由於全國各地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區農產品出口體制不健全,不適應國際市場經濟發展要求。國家現行外貿體制的不適應,主要表現在:一是廣大農村千家萬戶農民民眾分散、零星的、小規模的生產經營活動,不能科學有效進入國際大市場的軌道。二是廣大農村農產品生產、加工、貯藏、運輸、出口各環節相分離,未建立一種能夠把廣大農民民眾組織起來的合作組織形式,不能推動具有經營實力的產加銷一體化的龍頭企業帶動農民民眾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在流通領域中有關收購商、外貿公司層層加價,農民民眾生產農產品收益得不到保證。由於農民民眾與國際市場相脫節,不能及時掌握國際市場信息,及時調整農產品結構,因而農民民眾生產的農產品不能適應國際市場的需求。
農產品出口戰略缺乏
多年來,全國各地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區農產品生產一直是立足於供應國內市場,不斷滿足全國人民的需求。近幾年來,由於全國農產品供求關係發生了變化,實現了總量平衡、豐年有餘,這為我國農產品進入國際市場創造了條件。但是,目前我國對農產品如何開拓國際市場,擴大農產品出口戰略,缺乏深入細緻調查研究,如何對農產品出口區域布局,缺乏可行性探討,尤其是不能採取相應配套政策與措施,因而我國農產品生產不能適應國際市場的需求,不能出口具有競爭優勢的農產品。不僅如此,還沒有優惠政策和管理策略,主要表現在一是在農業優惠政策上,許多外商反映,空有農業優惠政策,沒有實際優惠措施;目前我國對外商投資的優惠政策,是針對工業項目制定的,對農業項目各種賦稅,與工業項目相比沒有差別。二是農業管理策略上,多年來,對外商投資農業項目審批權一直不在農業部門,因而農業部門無法掌握和管理農業項目。

開發戰略

1、根據世界農產品貿易發展趨勢,確定向外國出口的目標,研究對象國對產品的需求狀況,制訂產品發展規劃,正確選擇既能適應國際市場需求,又能符合各地優勢的戰略決策和具體措施;
2、正確認識創匯農業的發展趨勢,把開發戰略與農村的原料生產和加工業最終產品的生產聯繫起來,加速實現產品的升級換代,逐步由原料商品、初級產品出口轉為以深加工、多次增值的加工品為主,增強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
3、建立便於出口創匯的信息網路;
4、建立生產過程現代化、專業化和貿工農一體化的出口生產基地,促使農業從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
5、一致對外,利益協調,建立起刺激創匯農業發展的經濟機制和外貿體制,完善發展創匯農業的軟環境;
6、多渠道、多方向籌集和挖掘資金,發展創匯農業。

特徵

1、因地制宜,發揮資源和經濟優勢。各國在發展創匯農業過程中,均從各自具體國情出發,根據自己的資源特點和其他經濟條件,選擇各具特色的創匯農業模式。如美國依靠其豐富的資源優勢,創匯農業以穀物產品、林業產品和農業原料為主;荷蘭則以畜產品和園藝產品為主;泰國以優質稻米、木薯、鳳梨罐頭等為主;巴西以熱帶作物產品為主。
2、採用巨觀政策調控,推動農業生物技術產品商品化,促進創匯農業的發展。為了擴大農產品出口創匯,各國政府都保護和扶持創匯農業發展的政策,增加其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特別在政策和資金上給予支持,促進生物技術向農業滲透,促進創創匯農業的發展。1992年,美國政府批准經過基因改良的農作物及水果、蔬菜等,若不存在特殊或存在安全問題,將可以不經過審查而直接進入市場。
3、以國際市場需求為導向,及時調整農業生產結構和農產品結構。各國在發展創匯農業過程中,都十分注意根據國際市場對農產品需求的變化,及時調整農業生產結構和農產品結構,以便保持本國農產品出口在國際市場上的有利地位。最突出的例子是巴西的大豆,進入20世紀70年代後國際市場上大豆及其製品日益供不應求,巴西根據世界大豆市場的需求變化趨勢,及時採取有效的措施刺激大豆生產,迅速地擴大了大豆種植面積,使大豆產量飛速增長,1985年大豆產量比1950年增加了300倍,一躍而成為世界上第二大大豆生產國。
4.依靠科學技術,把研究、推廣新技術作為長期發展創匯農業的戰略措施。在國外細胞和細胞培養產物已形成創匯農業中一個很大的產業,在農業生物技術市場中占據重要地位。如美國的蘭花產業,每年產值5 000萬~6 000萬美元,新加坡和泰國每年生產的蘭花和試管蘭花價值在500萬~600萬美元。1992--1996年,美國細胞和組織培養產品市場從3.56億美元增加到6.26億美元,產品銷售增長率達76%。
5、發展名牌產品,站穩國際市場。許多國家都有自己的名牌產品,他們不斷研究新工藝,保護產品聲譽,站穩國際市場,增加外匯收入。如捷克、斯洛伐克啤酒,在國際市場上享有盛譽。保加利亞有一種葡萄名酒,在國際市場上很有競爭力,多年來,它一直保持著比同類酒高几十倍的銷售價格。
6、產品高度商品化,追求最大經濟效益。 在發展創匯農業方面,對出口鮮果嚴格分級、按級定價,包裝和運輸也都很講究。匈牙利出口鮮果更是注重分級,保質保量,要求產品高度商品化,如桃的等外品用來加工成果漿,對選剩的果品根據成熟程度將較軟果、硬果分開,軟果作果漿,很軟的制果汁等,大大提高了其商品價值。
7.將旅遊業與發展創匯農業緊密結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