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流感病毒感染

副流感病毒感染是一種常見的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在嬰幼兒主要引起下呼吸道感染。在成人主要表現為上呼吸道感染。據統計,30%~40%的嬰幼兒急性呼吸道感染都是由人類副流感病毒引起的。小兒喉炎中約33%、下呼吸道感染中約10%與副流感病毒有關,僅次於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腺病毒感染。副流感病毒感染因感染後免疫力低,易反覆感染。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感染科,呼吸科
  • 常見發病部位:呼吸道
  • 常見病因:副流感病毒
  • 常見症狀:發熱,鼻塞,咽痛,聲嘶,犬吠樣咳嗽,大量黏膿痰,喘息等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預防,

病因

副流感病毒因被發現時的某些生物學性狀及引起類流感樣症狀而得名,自1953年始相繼分離出,屬副黏病毒科副黏病毒屬,分1~4型。副流感病毒呈球形,直徑125~250nm,有包膜,單股RNA,在原代猴腎細胞或原代人胚腎細胞中均可分離到本病毒。由於本病毒從日本仙台一兒童死者分離,又稱仙台病毒。

臨床表現

本病潛伏期3~6天。病情輕重與年齡、病理狀態、初感或再感及病毒型別有關。副流感病毒在兒童期和成人期引起的臨床表現差別很大。
1.兒童期感染
副流感病毒感染在幼齡兒童主要引起下呼吸道疾病,急性起病,副流感病毒感染的表現有發熱、鼻塞、咽痛、聲嘶、犬吠樣咳嗽、大量黏膿痰、喘息及呼吸道梗阻症狀,重者可因缺氧、呼吸衰竭而死亡。而且該病毒4個血清型間感染的臨床表現有明顯不同。1型病毒感染最易引起哮吼。6月~3歲齡為好發年齡段,還可引起中耳炎。2型病毒感染的主要表現也是哮吼,但較1型感染輕而少見,8月~3歲齡為好發年齡段。1型和2型病毒感染的起病較急,出現鼻塞、流涕、咽痛,經過不同過程後發生痙攣性犬吠樣咳嗽、聲音嘶啞、喘鳴、三凹征和吸氣性呼吸困難,甚至發紺,多在夜間發作,重者發生喉梗阻,這是聲門下水腫和濃稠分泌物堵塞呼吸道所致。3型病毒傳染性較強,1歲內嬰兒感染後表現為毛細支氣管炎和肺炎,發熱較高,1~3歲幼兒表現為哮吼,年長兒表現為氣管炎、支氣管炎。初發感染者常有約4日發熱。在嚴重聯合免疫缺陷症患兒,3型病毒感染的發病率較高,且可形成巨細胞性肺炎。3型病毒感染並發中耳炎者比1型病毒感染者多見。4型病毒感染一般僅有輕度呼吸道症狀,不易被發現。
副流感病毒感染可引起嬰幼兒呼吸窘迫而缺氧,危及患兒生命。在免疫功能低下患兒,副流感病毒感染常引起慢性進行性加重的肺炎。此外,副流感病毒可誘發支氣管哮喘,或使原有支氣管哮喘患兒的哮喘加劇。
2.成人期感染
不論哪型副流感病毒,在成人期感染所引起的表現通常為上呼吸道炎,如鼻炎、咽喉炎,伴周身不適,易致慢性氣管炎、慢性咽炎、慢性扁桃體炎等加重。老年人易並發肺炎,免疫功能缺陷的成人也可引起致死性肺炎。副流感病毒感染還是同種異體骨髓移植患者致死性肺炎的重要病因。

檢查

1.病毒分離鑑定
一般採用鼻咽沖洗液或鼻咽拭子標本,接種易感的原代猴腎細胞、原代人胚腎細胞或人羊膜細胞進行培養。
2.快速病原診斷
可將患者鼻咽部分泌物作塗片,用1~3型副流感病毒螢光抗體檢測脫落上皮細胞中的病毒特異性抗原。此外,PCR(聚合酶鏈式反應)法檢測各型副流感病毒核酸,快速而靈敏。
3.血清學檢查
中和試驗、補體結合試驗及血凝抑制試驗檢測血清特異性IgG(免疫球蛋白G)型抗體,急性期和恢復期雙份血清抗體效價4倍以上升高有診斷價值。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急性期血清特異性IgM(免疫球蛋白M)型抗體,有助於早期診斷。但每次再感染都可導致其他型病毒抗體回憶性升高,所以單一血清學檢查結果只能作參考。

診斷

副流感病毒感染流行期間臨床診斷較易,散發病例的臨床診斷較難。根據流行病學和臨床資料可以作出初步診斷。確診須靠病毒分離及血清學檢查。

治療

原則為對症、支持治療,防治繼發感染。
1.保持呼吸道通暢
對喉炎、喘息伴呼吸困難者予吸氧、化痰、平喘、霧化吸入減輕局部水腫,嚴重者可短期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呼吸衰竭者必要時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冷濕空氣可減輕呼吸道黏膜水腫,促進分泌物排出,可用冷霧療法以利臨床症狀緩解。要注意預防和治療繼發性細菌感染。
2.抗感染
抗病毒治療早期套用以利縮短排毒時間、減輕症狀,副流感病毒感染的治療可用利巴韋林霧化吸入、口服或靜注;α-干擾素霧化吸入或肌注;胸腺素也可用於增強抗病毒能力。病情重或明確有細菌感染時予抗生素治療。
3.支持療法
輸血漿、靜脈用人體免疫球蛋白等。

預防

注意避免污染物及與患者接觸,注意房間消毒及空氣流通。多價及單價滅活疫苗能產生血清抗體,減毒活疫苗噴霧免疫效果正在觀察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