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紙(浦城剪紙)

剪紙(浦城剪紙)

剪紙(浦城剪紙),福建省浦城縣傳統美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浦城民間剪紙源遠流長,西晉時期,大量的中原人口遷徙到福建浦城地區,並將剪紙藝術傳到浦城。在中原文化和閩越文化交融的過程中,浦城地區形成了既有南方纖巧、細膩風格,又有北方粗獷、簡約、大氣風格的浦城剪紙。浦城剪紙採用墨皂拓印花樣,紙捻固定的傳統手法,純手工剪出,其作品題材豐富,形式多樣,構圖精巧,手法或粗獷或細膩,呈現出淳樸之美。

2007年8月28日,浦城剪紙被列入福建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4年11月11日,剪紙(浦城剪紙)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Ⅶ-16。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剪紙(浦城剪紙)
  • 申報地區:福建省浦城縣
  • 遺產類別:傳統美術
  • 遺產級別:國家級
  • 批准時間:2014年11月11日
  • 遺產編號:Ⅶ-16
歷史淵源,文化特徵,造型特徵,構圖特徵,紋樣特徵,線條特點,製作工序,題材作品,傳承保護,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西晉惠帝時,由於政治腐敗,皇族間爭奪政權,爆發了八王之亂。為避戰亂,衣冠土族舉族南遷,於是有了“永嘉之亂,衣冠南渡,始入閩者八族”的記載。這是中原地區人民第一次大規模南遷,也是北方漢人與閩人的第一次大融合,中原人入閩後先在閩北(今南平地區)及晉安(今福州)定居,而後漸向閩中和閩南沿海擴散。在中原文明的影響下,浦城人民在傳承自己精神和物質財富的同時,積極汲取中原文化的營養,形成了具有韻味的文化。正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浦城剪紙藝術形成了既保留中原文明印跡,又融吳越源流遺風,南北兼容,獨具特色的藝術風格。
剪紙(浦城剪紙)
浦城剪紙
宋代時期,造紙業的成熟普及為剪紙的廣泛套用提供了必要條件。當時,浦城人也和其他地方一樣,在傳統年節民俗生活中用剪紙進行祭祀、祈福、辟邪、娛樂和美化生活。這一時期,浦城地區出現了專司剪紙的“剪花嫂(婆)”,同時出現了具有審美價值的觀賞性剪紙。
元代時期,浦城剪紙工藝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已出現了構思完整的精品之作。在浦城農村,剪花嫂(婆)已是半職業化,各種精美的“花樣”經她們相互交流而得以流傳。
明清時期,浦城各地剪紙的套用更為廣泛,人們在衣、食、住、行、樂等生活習俗中均有使用剪紙的習慣,當時,剪刺繡花樣在浦城城鄉廣泛流行,出現了“男人蒔田,女人扯花”的普遍現象。一般女子出閣前都得有一手“女紅”活,都有一本花樣本,裡面夾著許多自己創作或向左鄰右舍的姑娘大嫂們學來的花樣,這種習慣一直沿襲至解放初期。
清代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文學家梁章鉅寓居浦城,他了解浦城剪紙習俗,認為剪字紙,轉瞬間就遭淪棄,實為作賤文字。為此,他倡導以吉祥花樣代吉祥之字,並雜取吉祥喜事,剪作花樣16種,分贈各家。
民國期間,社會動盪,戰亂頻繁,社會經濟文化生活受到一定衝擊,浦城民間雖仍沿襲明清習俗,剪紙的使用亦有相當範圍,但頂峰景像已不復存在,民間也鮮有新的花樣出現。
解放初期,浦城文化部門僅在九牧及富嶺的里源等地收集剪紙1000多幅,福建省外貿從中選出400餘幅外銷,可見浦城民間使用和剪刻剪紙的風氣還比較流行。但是,在隨後的數十年間,傳統文化受到破壞衝擊,許多民俗活動被迫取消,剪紙的使用缺乏載體。
隨著社會變革,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改革開放後,浦城農村外出打工者較多,加之其他各種原因,學剪紙、用剪紙的習慣幾近消亡。
1991年後,隨著各種媒體報導的增多,浦城剪紙引起了浦城縣委政府的重視,相繼採取了許多措施,諸如宣傳報導、結集出書、舉辦大賽等,浦城剪紙得以重新發展。

文化特徵

造型特徵

浦城剪紙字中有畫、畫中有字、以字組畫,造型誇張,富有裝飾性。浦城剪紙的造型不受物象真實形象和時空的影響,賦予花樣更多的主觀想像,追求誇張、簡潔、優美,富有節奏感,要求在剪刻花樣時,既要抓住物象特徵,又得做到線條連線自然。因此,藝人在創作時要大膽捨棄次要部分,抓住形象的主要部分,使主體一目了然。
剪紙(浦城剪紙)
浦城剪紙
浦城剪紙藝術的造型特點,是抓住對象的特徵或便於裝飾的因素,進行誇張變形,並對形和線進行必要的加工、歸納。如人物的造型,先是對五官的處理,眉、眼、鼻、嘴間的線要連線自然,眼睛要誇大,鼻子要從簡,嘴巴要概括;此外,根據不同年齡、性別和職業等還可以進行局部性的刻畫。
浦城剪紙人物的人體,一般較正常人體稍矮一些,不僅表現出作品的敦厚有力,更能體現出勞動人民健美的氣質。浦城剪紙上的人體比例,通常是大人在五六個頭左右,小孩三四個頭高即可。有時也可以根據內容的需要,安排人體的比例。由此引起了整個畫面的變形,按裝飾法則變形,也就產生了浦城民間剪紙的裝飾性。
傳統剪紙是一種程式性比較強的造型藝術。在浦城流傳的民間剪紙中,人物、花草、動物、場景的造型幾乎都有較固定的程式,這些造型程式是民眾長時期的欣賞習慣慢慢形成的,雖然有些臉譜化、定型化,但其誇張的造型和富有裝飾性的藝術處理,體現出民間藝術的特色。

構圖特徵

在構圖上,浦城剪紙不考慮物象之間的時空、比例和透視關係,主要根據形象在內容上的聯繫,較多使用平面並置、有機組合的手法。常見的有“層層壘高”或“隔物換景”的形式。由於造型誇張變形的需要,藝人較多運用圖案形式美的一些規律,作對稱、均齊、平衡、組合、連續等處理。
浦城剪紙構圖追求完整及飽滿,圖形與裝飾對象相似,多為方圓形。傳統的浦城剪紙一般由民間藝人創造,他們不用畫稿,隨想隨剪,或者利用紙張對摺、角折、圓折等技巧,一次剪成對稱均勻的圖案,在構圖上以方形、圓形為主,此外還有菱形或不等邊形等。
剪紙(浦城剪紙)
浦城剪紙
浦城民間剪紙作品在構圖上大多用平視或俯視的方法處理畫面,很少用仰視的角度來處理構圖。浦城民間剪紙在藝術構思上趨向理想化狀態。它打破固定的時空限制和民間剪紙的構思層次,在一個平面化的整體布局中,塑造出一個令人想像的空間,充分展示人物、景物的行為。浦城民間剪紙在表現人物或景物時,表達事態、環境、情緒發展的瞬間,是具有一定說明性的人物和景物。而每個進入畫面的景和物都是裝飾畫面、烘托氣氛、增加情趣的重要因素。主體人物的表現,是以人物的情感動勢作為表現中心,所以,主體人物的輪廓用線較為粗壯,成為畫面第一層次。而其他景物則根據不同情況相對細一些,形成前後兩個層次分明的畫面關係,創造出豐滿的整體藝術形象。

紋樣特徵

浦城剪紙內容豐富,花樣繁多,每幅作品都離不開一些基本的紋樣符號,如圓點、月牙紋、鋸齒紋、金錢紋、回字紋等。有些是單純的幾何紋樣,有些則富有傳統文化印跡和象徵意味。這些紋樣符號反覆出現,相互映襯,使畫面的裝飾及描述語言更加豐富,產生活潑生動的視覺變化。

線條特點

浦城民間剪紙同其他姐妹藝術一樣都很講究線條,它的用線常見的有這樣幾種:規整均齊的、挺拔結實的、粗獷拙健的、圓潤流暢的等等。但是這些不同的線條,都脫離不開“曲”“直”兩類。曲線在物性上表現為肉、肥、厚、動、力;直線在物性上則表現為骨、瘦、薄、靜、挺。掌握曲、直線的運用,對於剪紙的造型,需要創作者根據不同的內容和具體物象的表現,在運用時靈活把握。

製作工序

浦城剪紙的製作程式大致分為畫稿、墨蠟拓印、紙捻固定、剪刻四個步驟。
剪紙(浦城剪紙)
浦城剪紙
畫稿:用鉛筆直接在稿紙上描畫紋樣,視剪刻需要,決定是否用墨水塗染出陰陽兩色。
拓印:用剪刻好的紋樣做底,覆上稿紙,再用墨蠟來回塗抹,拓出下面紋樣的輪廓,起到複印的作用。墨蠟是用蜂蠟混合鍋灰搗勻後搓成團塊狀,凝結後即可用。
固定:把紅紙和稿紙裝訂好,傳統方法是用細紙條搓成紙捻,將稿紙和剪刻用的紅紙疊好,扎個孔再把紙捻穿過來固定。後多用縫線固定或訂書釘。
剪刻:用剪刀沿畫稿輪廓線剪去空白部分,或用刻刀刻去空白部分。傳統的浦城剪紙都用剪刀剪出,老一輩的剪花嫂大多都有幾把剪刀,剪刻作品時只需右手握剪,左手轉動紅紙,即可剪出大輪廓,打開摺疊紙,逐個修理紙張毛刺,即成作品。

題材作品

浦城剪紙常用於婚禮、壽誕、祭祀、送節等民俗活動中,其題材豐富,主要來源於現實生活和傳統的民間文化,其創作題材主要有以下幾種:各種神話傳說、人物故事,如觀音送子、老壽星、狀元及第等;飛禽走獸、花鳥蟲魚,如象徵愛情永恆的鴛鴦、蝴蝶等;花卉樹木、瓜果蔬菜,如象徵多子多孫的石榴、象徵清白的白菜等;堂前擺設、日用器皿,如香爐、酒罈等;吉祥文字,如長命富貴、百子千孫等;吉祥符號,如八仙的葫蘆、花籃、荷花等。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浦城剪紙既有北方剪紙的雄渾,又有南方剪紙的柔美,具有地方特色,它反映出中華民族民間文化神韻,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浦城剪紙的民族民間文化內涵突出,內容健康向上,寄託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浦城剪紙開了中國“禮品花”的先河,對中國乃至中國以外地區民間剪紙的發展產生了較大影響。
傳承狀況
隨著資訊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生活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浦城剪紙這門手藝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其使用載體逐漸萎縮,浦城剪紙也逐漸衰微,在浦城鄉間,已難尋覓剪花嫂、剪花婆的蹤跡。
傳承人物
周冬梅,女,漢族,1967年11月生,南平市浦城縣人,福建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項目名稱:浦城剪紙。周冬梅在保留浦城民間剪紙傳統手工剪紙技法上,能靈活運用剪、雕等各種技法創作作品,其作品剪刻細膩、疏密有致、線條流暢;她擅長使用傳統的民族元素,大量套用浦城剪紙的傳統紋樣來表現主題。
剪紙(浦城剪紙)
浦城剪紙傳承人周冬梅
保護措施
2003年,浦城縣成立了民間剪紙協會,各鄉(鎮)街道亦成立了民間剪紙協會分會和剪紙興趣小組。
浦城縣文體局和文化館制定了民間剪紙保護計畫,並開展了一系列的剪紙培訓活動和展出活動,通過“ 藝術扶貧”工程在鄉鎮中建立了富嶺、臨江、永興、蓮塘等少兒剪紙培訓基地。
浦城縣每年都舉辦剪紙大賽,通過大賽發現剪紙創作人才,擴大浦城剪紙影響。
浦城縣撥出專款,抽調人員專門從事浦城剪紙的保護、研究、傳承和發展。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浦城縣文化館獲得“剪紙(浦城剪紙)”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剪紙(浦城剪紙)項目保護單位浦城縣文化館評估合格。

社會影響

重要展覽
2016年10月18日至23日,浦城剪紙在浦城民間剪紙藝術作品展中展出。
2019年9月30日,浦城縣剪花嫂剪紙坊作品展在福州畫院拉開序幕,展覽共展出浦城剪紙傳承人作品100幅;同年11月,浦城剪紙在第十二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中展出。
2020年6月,浦城剪紙在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雲遊武夷 樂享非遺”南平市非遺購物節活動中展出;同年11月,浦城剪紙在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中展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