剝棉兜

剝棉兜

傳統手工技藝——剝棉兜(剝繭子),將繭子煮熟、泡水、開剝、去除蠶蛹,層層套在手上,最後晾曬乾,這整個環節叫做剝棉兜(也叫剝繭子,剝絲綿),剝好的棉兜就是蠶絲被,蠶絲棉襖的原材料了!以輯里村的絲綿為最好(曾經輯里湖絲名甲天下)!現在,你能在天工桑園,南潯輯里湖絲館,以及各地蠶桑技藝表演活動中,各地養蠶人家看得到這們技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剝棉兜
  • 又名:剝繭子
  • 屬性:傳統手藝
  • 屬於:蠶桑絲綢技藝的一個環節
方法,步驟,要求,用途,

方法

先將蠶繭放在鍋中燒煮,使之在溫水中解舒,然後撈出繭子,挖去蠶蛹,再用手扯成均勻的綿膜,繃在卵形的竹筐上,層層疊加,至一定厚度後取下晾曬,乾後就成了一隻只冰瑩的棉兜。

步驟

(一)一般活的蠶繭在5-6克左右,雙宮繭(兩個蠶寶寶在一個繭裡面,因為這種繭子不適合繅絲做生絲,所以以前的人都是用它來做蠶絲被的原材料棉兜,以前家家婚嫁,蠶絲被是重要的嫁妝之一,俗稱“狀元包”(蠶絲被裹在一條紅布中)它與“子孫桶”是中式婚慶中的重要嫁妝禮品),乾的蠶繭一般在2-3克左右,因為防止蠶變蛾,都採用烘乾的方法防止蠶繭變蛾和變質。
(二)將乾繭入水煮熟,一般需要燒開後燒15-40分鐘,然後晾涼,用手工的方法把蠶蛹剝出來,當地的說法是“剝棉兜”意思是把蠶繭做成一頂頂蠶絲的棉帽,一般是5-8個繭做一個小帽。
(三)把小的棉帽通過手工或竹弓把它撐開,一般4個小棉帽,逐個套在竹弓上撐開,主要目的是便於拉制蠶絲被。開棉兜可有講究,一是把白點完全打濕,二是把遺留的蠶蛹搞乾淨。
(四)開好的大棉兜,通過甩乾,一個個串起來,大概為10-12個一捆,然後晾在竹桿上,晾乾了就可以用了,它就是製作蠶絲被的原材料。

要求

從繭子變成絲綿,要經過燒煮、開剝、涼曬等環節,而開剝是最具技術性的活兒,沒有經過專心學習的婦女,恐怕是勝任不了的。
江南水鄉農民喜養蠶,蠶繭的年產量當以數拾萬擔計。大量的蠶繭被剿成了絲,當作絲綢的原料,也有相當一部分的蠶繭被開剝成了棉兜,拉成了絲綿。我相信,用絲綿翻作而成的絲綿被、絲綿襖,是世界上最暖和、最舒適、最環保的冬令用品。

用途

蠶絲被
棉兜做蠶絲被
將棉兜均勻地扯成綿片再疊加就做成了蠶絲被芯,最後用縫紉機把被套固定上。
對不用於繅絲的解釋
制絲工程中剝去繭衣的工序。繭衣是蠶繭外圍一層松亂的絲縷,纖維細而脆弱,絲膠含量多,不能繅絲,只可作為絹紡原料。繅絲前剝掉這部分繭衣,有利於選繭、煮繭和繅絲,並能提高生絲質量。剝除的繭衣量必須適當,剝除太多會影響出絲量。一般,桑蠶繭春繭的繭衣量約占全繭量的2%,秋繭約占1.8%左右。有繭衣的繭又稱毛繭,剝去繭衣的繭稱為光繭。
剝繭是制絲工程中剝去繭衣的工序。繭衣是蠶繭外圍一層松亂的絲縷纖維細而脆弱,絲膠含量多,不能繅絲,只可作為絹紡原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