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路腰椎體間融合術

前路腰椎體間融合術用於兒童脊柱滑脫的手術治療。

手術名稱,別名,分類,ICD編碼,概述,適應症,禁忌症,術前準備,麻醉和體位,局部解剖,手術步驟,術中注意要點,術後處理,併發症,

手術名稱

前路腰椎體間融合術

別名

脊柱融合術

分類

小兒外科/脊柱的手術/兒童脊柱滑脫的手術/脊柱滑脫前路手術

ICD編碼

81.00

概述

兒童脊柱滑脫系由於椎弓崩裂所致之椎體向前或向後移位。向前移位者稱為脊柱前滑脫;偶可出現向後移位者,稱為脊柱後滑脫;未發生移位者稱椎弓根崩裂。其致病原因多認為與先天性椎板峽部缺損、外傷以及峽部發育障礙等因素有關。兒童脊柱滑脫多發生在10歲以後,以14歲最多見。當脊柱發生滑脫後,常可直接壓迫脊髓神經或造成椎間盤突出,肌肉痙攣與韌帶損傷。發生在L5者約占90%,有時可發生於L3~L4,偶可發生於C5~C6。腰段脊柱滑脫者多表現為軀幹短縮、腰椎前凸明顯增加,可有腰痛,嚴重者可出現坐骨神經痛、皮膚感覺障礙,彎腰活動受限、直腿抬高試驗陽性,膝與跟腱反射減弱或消失,甚至大小便失禁,下肢不全癱瘓等。發生於頸椎者可有頸痛、項部肌肉痙攣、斜頸、頸部活動受限,甚至吞咽困難等。根據X線片所見,依據上位椎體相對下位椎體滑移的嚴重程度,脊柱滑脫可分為Ⅰ,Ⅱ,Ⅲ,Ⅳ,Ⅴ度。Ⅰ度滑脫椎體向前移位為下位椎體前後徑的25%以下,Ⅱ度為25%~50%,Ⅲ度為50%~75%,Ⅳ度為>75%,Ⅴ度為(脊柱前移)為上位椎體與下位椎體完全分離。在選擇治療上,對於症狀不明顯者,且X線片所見移位僅Ⅰ度者,多採取非手術治療,包括限制病人活動、腰背肌按摩、牽引以及支具固定療法等。大約20%有症狀的脊柱滑脫病人須手術治療。對有疼痛的脊柱滑脫病人,病人年齡越輕,手術指征就越肯定,手術療效也越好。坐骨神經痛常是這類病人手術治療的原因。根據不同情況可選用脊柱後融合術、脊柱前後融合術、內固定加前路腰椎體間融合術。

適應症

前路腰椎體間融合術適用於:
1.脊柱滑脫嚴重。
2.已有神經損傷的表現。

禁忌症

1.全身情況不良,有重要臟器疾病。
2.手術區域附近皮膚有感染病灶。

術前準備

1.全脊柱正側位片,確定脊柱滑脫程度和範圍。
2.電生理學檢查。
3.血化生檢查。
4.抗生素的套用。

麻醉和體位

氣管內插管,全身麻醉。手術分兩期進行。

局部解剖

局部解剖見示意圖12.29.5.2.2-1。

手術步驟

Ⅰ期手術:經腹膜或腹膜外入路顯露腰骶椎體前部,去除L5椎體、L4~5及L5~S1椎間盤直到L5椎弓根基底部。
Ⅱ期:通過後正中入路,切除鬆動的椎弓和L5椎弓根。處理L4及S1相對的終板以利融合。將L4椎體復位於S1椎體上(使用或不使用椎體間融合),採用經椎弓根器械維持L4和S1的復位並融合,同時進行常規雙側後外側融合。

術中注意要點

顯露後腹膜時,注意勿損傷髂總動、靜脈及其跨越髂總動脈、靜脈的輸尿管。後腹膜切開前,充分將腸管向兩側牽開。後腹膜切開後,將前後腹膜縫合牢固,儘量減少腹腔內容物對切口的污染及形成內疝。

術後處理

前路腰椎體間融合術術後做如下處理:
1.術後穿戴腰骶支具6~12周。
2.Ⅱ期手術後2d即可離床活動。

併發症

1.腹腔、盆腔臟器損傷,髂總動、靜脈損傷。
2.馬尾神經和神經根損傷。
3.植骨融合失敗,假關節形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