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滑脫前路融合術

脊柱滑脫前路融合術,小兒外科手術名,適用於脊柱後融合術後失敗者等症狀患者。根據不同情況可選用脊柱後融合術、脊柱前後融合術、內固定加脊柱融合術。

手術名稱,分類,ICD編碼,概述,適應症,禁忌症,術前準備,麻醉和體位,手術步驟,1.切口,2.顯露腰骶椎,3.植骨,4.關閉切口,術中注意要點,術後處理,併發症,

手術名稱

脊柱滑脫前路融合術

分類

小兒外科/脊柱的手術/兒童脊柱滑脫的手術/脊柱滑脫前路手術

ICD編碼

81.00

概述

脊柱滑脫前路融合術用於兒童脊柱滑脫的手術治療。兒童脊柱滑脫系由於椎弓崩裂所致之椎體向前或向後移位。向前移位者稱為脊柱前滑脫;偶可出現向後移位者,稱為脊柱後滑脫;未發生移位者稱椎弓根崩裂。其致病原因多認為與先天性椎板峽部缺損、外傷以及峽部發育障礙等因素有關。兒童脊柱滑脫多發生在10歲以後,以14歲最多見。當脊柱發生滑脫後,常可直接壓迫脊髓神經或造成椎間盤突出,肌肉痙攣與韌帶損傷。發生在L5者約占90%,有時可發生於L3~L4,偶可發生於C5~C6。腰段脊柱滑脫者多表現為軀幹短縮、腰椎前凸明顯增加,可有腰痛,嚴重者可出現坐骨神經痛、皮膚感覺障礙,彎腰活動受限、直腿抬高試驗陽性,膝與跟腱反射減弱或消失,甚至大小便失禁,下肢不全癱瘓等。發生於頸椎者可有頸痛、項部肌肉痙攣、斜頸、頸部活動受限,甚至吞咽困難等。根據X線片所見,依據上位椎體相對下位椎體滑移的嚴重程度,脊柱滑脫可分為Ⅰ,Ⅱ,Ⅲ,Ⅳ,Ⅴ度。Ⅰ度滑脫椎體向前移位為下位椎體前後徑的25%以下,Ⅱ度為25%~50%,Ⅲ度為50%~75%,Ⅳ度為>75%,Ⅴ度為(脊柱前移)為上位椎體與下位椎體完全分離。在選擇治療上,對於症狀不明顯者,且X線片所見移位僅Ⅰ度者,多採取非手術治療,包括限制病人活動、腰背肌按摩、牽引以及支具固定療法等。大約20%有症狀的脊柱滑脫病人須手術治療。對有疼痛的脊柱滑脫病人,病人年齡越輕,手術指征就越肯定,手術療效也越好。坐骨神經痛常是這類病人手術治療的原因。

適應症

脊柱滑脫前路融合術適用於:
1.L5椎體嚴重移位,從脊柱後路途徑無法顯露和刮除L5、S1椎板間隙者。
2.脊柱後融合術後失敗者。

禁忌症

1.全身情況不良,有重要臟器疾病。
2.手術區域附近皮膚有感染病灶。

術前準備

1.攝全脊柱正側位片,確定脊柱滑脫程度和範圍。
2.電生理學檢查。
3.血化生檢查。
4.抗生素的套用。

麻醉和體位

氣管內插管,全身麻醉。病人仰臥,頭低位。

手術步驟

1.切口

自臍上2cm至恥骨聯合處做下腹部正中縱行切口。

2.顯露腰骶椎

沿切口方向切開皮膚,在臍與恥骨聯合之間將腹白線切開一小口,將兩側腹白線提起,用組織剪向上、下剪開腹白線,分開腹膜外脂肪,小心提起腹膜用刀將其切開,分別向上、下剪開腹膜。用鹽水紗墊將小腸和大腸向兩側推開,充分顯露後腹膜,尋找腹主動脈分叉部,以此為標誌進一步辨認髂總動、靜脈及輸尿管。在骶岬處縱行切開後腹膜,並向上、下方適當延長。尋找並切斷、結紮骶中動、靜脈,將後腹膜向兩側剝離,然後將後腹膜周邊與前腹膜周邊縫合固定數針,使手術野與腹腔內臟隔開。用手觸摸L5及S1椎體的移位情況,與X線片所見進行對比。然後自腹主動脈分叉下方切開L4~S1前方的前縱韌帶及骨膜。

3.植骨

在X線透視下,自L5椎體上緣斜向S1椎體之間進行鑽孔。因病人仰臥位,粗鑽頭的方向大致與地面垂直,當鑽頭穿過L5、S1之間時有落空感,當進入S1椎體時有阻力感,一直到鑽頭進入S1椎體厚度的4/5時為止。然後從脛骨處取下一帶皮質骨的骨條自鑽孔道嵌入,把L5固定於S1椎體上。

4.關閉切口

徹底止血,生理鹽水沖洗後,拆除暫時固定的前、後腹膜縫線,將骨膜及前縱韌帶緊密縫合,然後縫合後腹膜切口,逐層關閉腹壁各層組織。

術中注意要點

顯露後腹膜時,注意勿損傷髂總動、靜脈及其跨越髂總動脈、靜脈的輸尿管。後腹膜切開前,充分將腸管向兩側牽開。後腹膜切開後,將前後腹膜縫合牢固,儘量減少腹腔內容物對切口的污染及形成內疝。鑽頭行進的方向儘量在電視透視下進行,千萬不要貫穿S1椎體,以免損傷椎管內的馬尾神經。

術後處理

脊柱滑脫前路融合術術後做如下處理:
1.病人絕對臥床休息8周。然後用支具固定,允許下地活動,支具固定一直到植骨融合為止。
2.抗生素套用到體溫正常10d。
3.病人禁食2~3天直至肛門排氣後再開始進食,如術後腸麻痹嚴重者還應行胃腸減壓。

併發症

1.腹腔、盆腔臟器損傷,髂總動、靜脈損傷。
2.馬尾神經和神經根損傷。
3.植骨融合失敗,假關節形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