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置沿革
自南宋至清朝中期,今前童鎮境域屬連理鄉宣揚里。
清雍正六年(1728年),為便利徵收田賦,全縣分為縣治和東南西北四鄉,鄉下設莊,莊下有村。今境域屬西鄉,包括竹林、柘湖、塔山三莊全境及塘頭、亨臣舉晚、金臣三莊部分村莊。
民國21年(1932年),分屬竹林、妙張、柘湖、塔山、梁麓五鄉。
民國24年(1935年),妙張鄉併入竹林鄉,柘湖鄉改為官地鄉,塔山鄉改為塔山鎮。
民國28年(1939年),竹林鄉、官地鄉合併為竹柘鄉,塔山鎮改為塔山鄉,梁麓鄉與另外兩鄉(仙溪鄉、唐王鄉)合併為拱西鄉。
民國36年(1947年),竹柘鄉和塔山鄉合併為塔林鄉。至此,今境域即塔林鄉全境和拱西鄉部分地區。
1950年,分屬團結鄉、前童鄉和竹林鄉。
1956年,三鄉合併為前戀櫃龍匙童鄉。
1958年3月,前童鄉分為前童、竹林兩個鄉。11月,屬岔路(東風)人民公社。
1961年,改為前童、竹林兩個公社。
1983年,前童、竹林公社改為前童鄉、竹林鄉。
1987年1月,前童鄉改為前童鎮,仍屬岔路區。
1992年5月,寧海縣實施”撤區擴鎮並鄉"。竹林鄉併入前童鎮,並撤盼拘拒銷岔路區,前童鎮為縣直屬鎮。
行政區劃
2019年,前童鎮轄1個居委會和17個村委會。鎮政府駐北大街5號。
居委會:前童
村委會:小汀、柵下、橋頭楊、鹿分、柘湖楊、上溪、大鄭、梁皇、嶺南、雙橋、塔山、聯合、鹿山糊和地、官地嚴家、竹林、妙宏、板嶺陳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前童鎮位於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西南部,駐地前童村(自然村)位於鎮域中部,在寧海縣城西南10.3千米處。東鄰
躍龍街道,東南交
一市鎮,南界
台州市三門縣沙柳街道,西南抵
桑洲鎮,西靠
岔路鎮。地理坐標介於東經121°15'12″~121°24'33″,北緯29°11'19″~29°16'56″之間,東西跨度15.16千米,南北跨度10.41千米,土地面積66.8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前童鎮總體呈兩邊高,中間低的地勢。西北部為山地,有霉想嬸轎
梁皇山和大短柱山等高山,其中梁皇山海拔766米,已開發為旅遊景區;大短柱山海拔918米,為鎮域最高峰。東南部則為低矮丘陵,有高背山、天燈盞山、岩頭山諸山,海拔多在500米以下。中部地勢平坦。境內有兩條主要戲歸迎溪流——白溪和梁皇溪。白溪自西向東從
岔路鎮流入,經鎮域中部,東出
躍龍街道。沿岸地勢較為平坦,村莊多集中於此。梁皇溪源出梁皇山東南麓,流經鎮區,迂迴至妙宏村匯入白溪。
土地資源
據第二次土地調查,截至2009年末,前童鎮土地總面積6680.84公頃(10.02萬畝)。其中耕地1157.69公頃(1.74萬畝),園地417.90公頃(0.63萬畝判勸頌),林地4100.31公頃(6.15萬畝),草地133.03公頃(0.20萬畝),城鎮村及工礦用地389.51公頃(0.58萬畝),交通運輸用地106.40公頃(0.16萬畝),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314.02公頃(0.47萬畝),其他土地61.98公頃(0.09萬畝)。
人口
自1992年5月維持現建制以來,前童鎮一共經歷了兩次人口普查,即2000年的第五次人口普查和2010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兩次普查主要數據及其對比如下表。
項目 | 第五次人口普查 | 第六次人口普查 | 增長量 |
---|
常住總人口 | | | |
---|
男性人口 | | | |
---|
女性人口 | | | |
---|
0~14歲人口 | | | |
---|
15~64歲人口 | | | |
---|
65歲及以上人口 | | | |
---|
按戶籍統計,2018年末前童鎮總戶數9300戶,總人口25838人,戶均2.78人。按性別分,男性13577人,女性12261人,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10.73。年齡結構方面,18歲以下4286人,占16.59%;18~35歲5223人,占20.21%;35~60歲10715人,占41.47%;60歲以上5614人,占21.73%。
2019年末總戶數9437戶,總人口25781人,戶均2.73人。
經濟
壓鑄是前童的一大特色優勢產業,2000年以來該鎮不斷強化服務意識,最佳化投資環境,盡力幫助企業解決在資金、土地等方面碰到的難題。2003年全鎮實現工業總產值4.7億元,同比增長達47%。其中40餘家壓鑄及其配套企業占據了全鎮工業經濟的半壁江山,湧現出了“藍寶石”燃氣表具廠和“海裕”大眾部件等一批較大企業和優勢產品。
前童在農業方面積極圍繞主導產品促發展,調整產業結構增效益;在城鎮建設方面堅持古鎮傳統風貌保護區改造和新區開發並行的原則;並紮實推進教育強鎮創建工作,推進民眾性文體建設,有力促進了全鎮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的協調發展。
城鎮建設
2020年1月,前童鎮入選浙江省2020年度美麗城鎮建設樣板創建名單。
交通運輸
交通有省道甬臨線、同三高速穿越南北。縣道有梁皇——前童,前童——下陳,前童——下洋陳。
風景名勝
前童擁有完整古建築群,燦爛人文景觀和優美自然風光等豐富旅遊資源,前童已基本形成了以傳統建築風貌和民間生活為特色的歷史文化保護區,保護開發了各具特色的傳統民居區、
梁皇山風景區、石泄龍吟景區和
福泉山景區四大旅遊景點,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國內外遊客前來觀光。
前童,是一座不凡的江南明清時期的民居原版,是一幅古韻濃重的鄉村畫,一段優美動人的江南絲竹調。前童以民居布局奇特,明清古建築群保存完善以及人才輩出而聞名遐邇,始建於宋末,盛於明清,至2005年仍保存有1300多間各式古建民居。這裡,“家家有雕梁,戶戶有活水”。白溪水緣渠入村,汩汩溪水挨戶環流,為江南集鎮獨特之奇觀。八卦水系,嘩嘩鳴唱,幽幽潛行,流遍家家戶戶,不是水鄉,勝似水鄉。前童鎮西北與東南邊境群山環列,西北邊境之梁皇山主峰海拔768.2米。中部為平洋。主要溪流有白溪和梁皇溪。白溪由西面岔路鎮進入境內,流經前童村前,然後東出竹林村。梁皇溪源出梁皇山東南麓,經前童村後,迂迴至竹林村後,匯於白溪。梁皇山南麓有建於唐武德年間(618~626)之梁皇寺(崇福寺)。明代地理學家、旅遊家徐霞客曾過梁皇山。前童南岙山麓有明初儒士童伯禮營建之
石鏡精舍,方孝孺曾在此講學。塔山、鹿山峙立東西兩側,景色秀麗。孝女湖、
廟湖、致思廳、
學士橋、南宮廟等古蹟,今尚存。明初方孝孺所設計之
童氏宗祠建築,仍大致完好。明洪武年間所建的宗祠,已引起省內外專家的高度重視和大眾的讚賞。鹿山有革命烈士墓及碑亭。
前童歷代人才輩出。在科舉時代,前童有功名者200餘人,近代史上人才輩出,其中有25歲任浙江臨時都督的童保暄。整個前童鎮有村古、民朴、泉神、山秀的特色。竹林村浙江樟樹王、南岙方孝孺手植柏等名木古樹彌足珍貴,神奇的連頭藥泉令人驚嘆,巧奪天工的工藝珍品選進了北京故宮和人民大會堂,梁皇山為徐霞客寫遊記的首站,風光秀麗的鹿山、塔山、石鏡山吸引著四方遊人。境內東北覆船山之巔有福全寺。有王槐秋領導的浙東遊擊隊“鐵流”紀念館。福全寺與附近蓮頭山為該縣旅遊勝地。2007年6月,前童鎮榮膺全國歷史文化名鎮。
前童經歷了760餘年的發展,留下了一批明清時期完整的古建築群。這批古建築群以古祠、舊宅和老街為主體構成。其中童大宗祠建造於明初洪武18年,占地1.2畝,檐頭四注,兩廊發閣,南設戲台,北存祀室。其他環村而築的“儼思祠”、“永言祠”、“崇本祠”等數十座小祠,分別建於明天啟、清順治、乾嘉年間,歷經數百年輪廓依舊。古祠周圍是黛青粉牆的道地(四合院),“群峰簪笏”、“職思其居”、“欣所寄”等40餘個道地,幾乎完整無損地保留著清代乾嘉年間的風貌。
比起一些出名的古鎮,前童還是未開發的古村落,走在幽深的巷子裡你甚至有可能看到家養的豬,或是不經意掉下來的蜘蛛。也少了商品經濟的侵襲而更好地保存了民風民俗。牆是因為滄桑而灰暗的牆,房是因為年久而灰暗的房。
老街兩旁都是長板門面的店鋪。緊鄰老街是一幢幢至今保存完整的古建築群,梁枋門窗上滿是雕飾,精巧的躍魚馬頭牆和脊塑牆花具有獨特的地方風格。
馬頭牆是古代江南富戶官宅威勢的象徵,據說級數越多,職位越高。牆面嵌著雕花石窗,外牆上塑浮雕文字,牆尖塑著沖天而起的躍魚和飛龍,寓含“鯉魚跳龍門”之意。門柱上那兩隻活動的倒掛獅子,門牆上一對瓷盆中各飾有5隻飛舞的蝙蝠,象徵著五福臨門。大祠堂建於明洪武十八年。大廳有32根大圓柱,好比32顆象棋子,隱含全局一盤棋之意;每根柱子中間大,兩頭小,是典型的隋唐風格明式建築。
前童素稱“詩禮名宗”。早在明初,童氏先人就築“石鏡精舍”,以聚六經群書數百千卷,禮聘方孝孺先生課教子弟,開啟文明。自此,“讀書不求聞達,亦足變化氣質”,便成為童氏先人信奉的要旨。“謹節堂”、“聚書樓”、“集賢齋”、“天、尺木草堂”、“鹿鳴山房”、“德鄰書院”,一座座充滿文化內涵的明清時期書院相繼建立。從這裡,僅童氏獲取功名者202人。至2005年一張張貼在廳堂里壁的中舉捷報仍清晰可辨。文化上的先著,造就了追求光明和知識的民風。辛亥革命浙江省首任臨時都督童保暄、民國和建國後首任縣長,均出自該村。截至2005年,該鎮共有教授、書畫家、作家、表演藝術家、醫學家、高級工程師等百餘人,博士6名。
前童北依梁皇山,南臨白溪水,塔山、鹿山兩景點綴東西,是一座山環水繞的江南集鎮典型。鎮前鎮後,古木掩映,鎮北三棵古杏樹,已逾千年樹齡;村南金桂植於元代,古鏡精舍六株古柏為明代大儒方孝孺親手栽培。更奇特的是,千餘戶人家的集鎮布局別致,清澈見底的白溪水由渠入鎮,家家繞水,戶戶貫流,最後回灌田園,雖非水鄉,勝似水鄉。
主要景點
八卦水系
前童建村初期,祖先就有“天人合一”的儒家哲學思想,對村莊建築有通盤考慮,合理規劃,要求建築物要與周邊的自然環境融為一體,主張整個村莊在形式和功能上要有機結合。不僅要造好房子,造好路,而且要掘好渠,挖好井,使村莊內運用陰陽八卦八八六四的原理。八卦中的每一爻正可以用來代表村中的建築群,八卦的底即一條條街巷和與之緊貼街巷的水渠相連,卵石路與清水渠蜿蜒成網。這在其他村落中的水系布局是很少有的。
大夫第宅
大夫第宅,是由清鹹豐年間的軍事重臣、江浙總督左宗棠題贈的“大夫第”所稱。大夫第宅建於清道光年間。宅形三合院,由台門、天井、正廳及兩廂房組成。占地面積約500平方米。
大夫第位於石鏡山路一條東西向的卵石幽巷,巷口兩頭各有一座台門,兩頭台門一關,大夫第院內就非常安全,並有鬧中取靜的特點。第一台門為重檐樓閣式,門簪上刻有“爽挹南熏”四字,儀門上堆塑“秀挹塔峰擁旭日,蘭斜暉祥開鹿阜”額聯。左右馬頭牆上有“瑞兆鹿鳴”泥灰堆塑大字。天井為長方形石板錯逢鋪砌,平整幾淨明亮,整座院子大氣雄偉。宅吉即人榮。曾任民國初年寧海縣第一任縣長童建侯,就是該宅後裔。
群峰簪笏
群峰簪笏宅由清乾隆(公元1736-1795年)舉人童桂林所建,當時他效法“孟母三遷”擇址於書院“尺木草堂”旁,是古代官宅代表。前髟馬頭牆左右對稱,具有“五嶽朝天”之勢,牆體分別塑有“群峰簪笏”、“清流映帶”,體現此宅獨特的地理位置和主人胸襟。大門兩上方鑲有“五福”青瓷,故又稱“五福臨門”宅。兩隻倒掛鎮宅獅暗喻“事事如意”。
院內格子木窗雕有各種不同含義的圖案,充滿了主人的希望。宅名的由來及各種精緻浮雕木刻事前童深厚的耕讀文化的集中體現。
鹿山村
鹿山村因鹿山而得名。鹿山不高,因為形象像一頭臥著的鹿而得名,10多分鐘就到山頂。登鹿山頂,可以俯瞰古鎮的全貌。極目遠眺,青磚墨瓦,連綿的明清古建築盡收眼底。走在古鎮的卵石小徑上,路邊是幽碧的流水,身旁是青磚墨瓦,那種古樸的味道越來越濃,讓人不由沉靜下來。鹿山村始建於宋朝末年,760多年來,童姓子孫合族聚居於此。青藤白牆黑瓦,石頭鏤花窗戶,雕樑畫棟門樓,蒼涼中顯現出曾經的繁華。古鎮的明清建築中,屬於鹿山村的就有1300餘間,其中著名的有“明經堂”、“群峰簪笏”、“職思其居”等。這些古建築能經受住歲月的侵蝕而完整保存,與鹿山村民的集體保護是分不開的。一是村內很早就成立了古村落保護組織,堅持把古村落保護工作列入村三委會、村民代表的重要議事日程,建立村級文保室,成立了義務文保隊伍、義務消防隊和夜巡隊等,使古鎮得到有效的保護;二是開展各種形式的古村落保護宣傳,使村民的保護意識不斷增強;三是發動多方力量支持古村落的保護。
小橋流水、粉牆黛瓦、卵石小徑構成了古鎮的神韻,是人與自然和諧的典範。自始至終,鹿山村民都一直開展各種有效的保護措施,保持這一神韻不失。他們對小溪按期清淤、修繕,不向溪中傾倒垃圾、污物,保持水流的清潔。2006年,有關部門在溪流里放養了紅錦鯉、鯉魚等,村民沒有一個去抓捕的,反而自發地放養一些魚類,魚兒成群暢遊的溪流也成了古鎮一道獨特的風景線。為給遊客營造乾淨整潔的環境,村里積極消滅露天糞坑、遷養家畜,建設文體活動場所,建立環衛保潔制度,成立衛生保潔隊伍,全面實施垃圾袋裝化管理等。同時,投入10餘萬元,對村內的道路進行改造建設,並發動村民在植樹節到鹿山公園進行義務植樹,人居環境得到較大改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同時,鹿山村人與人的和諧也成為工作重點。多年來,鹿山村重視傳統文化的挖掘和傳承,採取多種措施豐富村民的文化生活。例如該村將原來的操場改造成露天舞場,邀請專業的舞蹈老師,教村民跳秧歌舞。健康的文化活動逐步改掉了村民打麻將等陋習,為村民營造了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前童的古宅太過密集,一一道來無異於遍數過江之鯽,只能擇而述之、游之。
好義堂
好義堂,又稱“戒菸所”,建於民國。四合院,石板明堂。整座院子通面寬20.2米,通井深20.1米,占地面積406平方米。正廳掛著“急公好義”黑底瀝金,二暗抹頭匾一塊。民國時期,宅主童宏曹曾辦戒菸所,出錢供飯收養為染上鴉片毒癮的百姓而戒毒,名聲遠揚。民國二十二年,縣長李涵夫為表彰童宏曹濟世為民的好義精神,特親筆題贈“急公好義”匾額。
澤思居
澤思居建於清代初年,2002年修復。因原來主人官居一品,故又稱“宰相府”。走近澤思居,可以發現此宅檐頭四注,馬頭牆高聳,整個建築氣勢恢宏。院內廳堂軒敞,廊柱挺拔。雕刻複雜是此宅的特點。整棟房子“無梁不雕、無雕不精”,號稱為“江南第一雕花大樓”。進門可以看到正樑上刻有“四仙迎賓”的典故,體現了主人的待客之道。正廳東首樑上刻有五隻仙鶴,既說明了原來的主人是文官而不是武官,又體現了他的“五嶽朝天”的志向。從西首樑上的“百鳥朝鳳”圖可以看出這不是普通的官宦人家,因為這些圖案並不是普通人家可以任意雕鑿的。
職思其居
建於清嘉慶年間,為清代舉人童桂林三子童汝寬住宅。這裡曾出過三位秀才。紅條石門台上刻著“量入為出,勤儉持家”的家訓。庭院為四合院二樓木結構,院內各房既有嚴格的老幼尊卑區劃,又融融一堂,極富人情味。天井寬敞,用卵石鋪砌的金錢狀圖案,蘊含“金錢鋪地”之意。中堂中空無樓板,正壁上,當年的中舉喜帖尚依稀可辨……
五福臨門
建於嘉慶年間。左右對稱、高聳入雲的馬頭牆,俗稱“五嶽朝天”,不僅高峻險美,而且有防火擋風的功效。馬頭牆是古代江南富戶官宅威勢的象徵,其級數越多,就職位越高,勢力越大。牆面嵌著雕花石窗,外牆上塑“群峰簪笏”、“清流映帶”等浮雕文字。牆尖塑著沖天而起的躍魚和飛龍,寓含“鯉魚跳龍門”之意。這些,表達了房主人求富貴盼高升的願望。門柱上那兩隻倒掛獅子,或稱“
太師和
少師”,表示事事如意,暗喻著老少之間的生氣和樂趣。門楣上雕有“葵心向日”。門牆上一對瓷盆中各飾有五隻飛舞的蝙蝠,象徵著五福臨門,這就是宅名的來歷。
大祠堂
童氏宗祠建於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總平面布局由南向北依次為正門、戲台、天井、東西二廂及正廳,是封閉的四合院。正廳仍保留了明代風格,而宗祠穿斗抬梁混合結構的木架、臥蠶型的雀替、圓鼓型的柱礎、覆盆式的磉盤、五鳳樓狀的戲台,在中國較為罕見。這種建築風格始於南北朝,興盛於隋唐,因這裡較為偏僻,所以明代還有所保留。它由名儒方孝孺親自參與設計,西廂曾闢為方孝孺祠。
民俗博物館
原為童保暄叔父之宅,解放後改為糧倉,是第一個村級自籌資金建立的省級民俗博物館。館內布置了家具、服飾、燈具系列和陶罐、打火石、煙燈等日常用具500多件,展現了這一地區從古老向近現代發展的農村文明史。
到了前童,若能碰上那裡的元宵文化旅遊節,可謂是人生的一大樂事。
自明代中葉以來,每逢農曆正月十一以後,前童的大街小巷,會熱鬧起來,還有鄰近的柵下、下葉等村的田戶都從四面八方出集攏來,鑼聲鼓聲,響徹雲霄,傳遍山野田園。這是前童人為了紀念自己的祖先童濠。因為古代的前童水利條件極差,能否豐收,常常取決於天時。童濠一馬當先,傾己所有,帶領鄉親歷盡艱辛,終於在白溪流中堵砩引水,灌入百渠千溝,包括古鎮的“八卦水系”,都源自這項工程。後來,前童人就以戶為單位分成若干護砩養渠小組,一年一輪換,直至今日。元宵紀念童濠的活動,也一直傳了下來。
梁皇山
梁皇山在寧海縣城西面11.4公里前童鎮北部邊境,屬於南乾山。西接大門山,東連岵岫嶺、封山,南為大紅山,東、北與黃壇毗連。山多松、竹、薪柴。主峰768.2米。
梁皇山原名桐柏山。傳說,南朝
梁武帝蕭衍(464—549),是吃素的創始人,被尊奉為“餓佛”。他的長子昭明的第三個兒子蕭察,有文才,精佛法,深得武帝鐘愛,封為岳陽王,任東揚州刺史、會稽郡太守,家有賓客數千。梁太清末年(549),東魏降將侯景引兵渡江,攻破南朝梁的都城,蕭衍飢病而死。岳陽王攜王妃、太尉、將軍多人,到桐柏山避難隱居,在“稍場”的佛寺中,隨同和尚念經拜佛,同時習文練武。叛兵趕到,警衛將軍戰死,太尉被捕殺於寺前驛站十字路口,王妃遁入深山尼庵帶髮修行,岳陽王在和尚護送下躲進雙大門的岩洞中脫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回到京城,做了梁宣帝。民間有句順口溜:“梁岩亮,金鐘響,岩門開,王子出山做宣帝”。此後,驛站改為梁皇街,稍場佛寺命名為梁皇寺,桐柏山更名為梁皇山。
旅遊指南
進出交通
鐵路:高鐵或動車可直達寧海。
公路:寧海至前童村,2路公車15分鐘一班,途經前童梁皇村。寧波到溫州、黃岩、
臨海等地的過路大客車,途經前童梁皇村。
寧波到前童古鎮自駕車路線:
1、甬台溫高速至寧海南出口下-34省道-抵達前童古鎮景區。
2、34省道往台州溫州方向-前童古鎮景區。
上海到前童古鎮自駕車路線:
1、滬杭高速-杭州灣跨海大橋-寧波繞城-甬台溫高速至寧海南出口下-34省道-抵達前童古鎮景區。
杭州到前童古鎮自駕車路線:
1、杭甬高速-甬台溫高速至寧海南出口下-34省道-抵達前童古鎮景區。
乘車路線:
1、從寧波汽車南站乘中巴到寧海總站後(車票24元,車程1.5小時),乘102路公車到西站或南站,轉乘中巴車可達,4:52~17:45每10分鐘一班,車程25分鐘。
2、從寧海總站打車到西站,6元可到,再轉乘到前童的中巴,需30分鐘。
氣候與游季
前童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溫暖濕潤,年降水日150-169天,存季偶有颱風登入,常年主導風向為東北風。一年四季除
颱風登入時不太適合遊覽外,其他時間皆可前往遊覽參觀。
停留住宿
鎮上有賓館、旅館,也可住民家。縣城有30多家賓館,20多家大酒店。
門票:70元(包括5個景點)
評價
好評:江南的十個古鎮我都去過,有的甚至去過幾次。前童古鎮還是我和朋友們無意中去的,印象不錯。雖然它沒有周莊那樣的名氣,也沒有烏鎮的規模,但它的獨特之處是沒有沾染商業氣味,保留了古鎮那一份寧靜和古樸。它還是已故油畫家陳逸飛未完成的影片《理髮師》的拍攝地。
歷史文化
民間文化
前童是個五匠之鄉,尤其以木匠和雕刻為代表。北京故宮博物館收藏的一頂花轎和一張木雕嵌鑲床皆出自前童。由縣文管會收藏的木工雕花床更是清末前童雕匠的代表手藝。前童家家戶戶,幾乎都保存著清代和民國時期的雕花床、八仙桌、紅櫥、蔑絲箱等精緻家具。古老的民居里,拱斗、雀替、柱飾造型千姿百態。山牆上堪稱一絕的石花窗,林林總總200餘扇,其圖案沒有一幅雷同。2005年,前童仿古工藝廠,巧匠聚集,專門生產竹、木雕制工藝品,產品古樸典雅,獨具一格,數量達數百種。該廠生產的木雕龍舟,被選入人民大會堂浙江廳陳列。
元宵燈會
前童的元宵燈會主要紀念村裡的有功先人。先祖率族人從村外10里的白溪開溝引渠獲得成功,自此,沙田變肥,薄地成沃。為慶祝祈求豐收,也為紀念遺惠於民的先祖,每年的正月十四至十六,舉行流動的燈會——行會。行會以鳴群鑼、抬鼓亭、放銃花等程式進行。行會時,手提的、肩挑的、車推的數百面銅鑼,穿走於大街小巷,聲若萬馬奔騰;入夜,各房抬出18槓造型精緻、風格各異的鼓亭,緩步而行。鼓亭上戲曲人物立坐,燈飾高掛,宛若金龍狂舞,氣勢磅礴;爾後,用硝磺、木炭等自製而成的銃花筒(類似於今天的焰火)搬上高棚施放,色彩繽紛,別具一格。燈會活動期間,各地觀賞人群蜂擁而至,爭睹為快。
生動小鎮
遊客看到的是大量原住居民在這老房子裡日復一日真實生活的畫面。不論你在哪條街巷,只要面含微笑,你可以隨意推開門進入寧靜的四合院,有時也會碰到幾個勞作的匠人,他們也並不與你答話,甚至不會抬頭留意你是否將宅子裡的東西順手牽羊。
是的,信賴別人也是我們曾經擁有的美德。
前童是一個活著的生動小鎮。路邊是幽碧的流水,身旁是青磚墨瓦,腳下是嵌圖道地(天井),它們歷經風吹日曬而古貌猶存。看那寂靜屋檐上那些風中瑟瑟搖晃的野草枯莖,耳邊仿佛傳來遠古的聲息。
古鎮的夜是真正的黑夜,只有寂靜的古樹,老宅院和隱約可聞的流水聲,給人一種深沉的寂寥感。當古鎮這純潔的黑纏繞在我們的周圍時,使我們更深刻地領悟到了光的內涵。徜徉在古鎮漆黑的夜晚,正好去細細體驗心靈淨化的旅程。
尋寶奇兵
古鎮變身“寶地”上演“尋寶奇兵”
在許多探險類電影中,我們經常能夠看到這樣的場景:人們一手拿著地圖,在叢林或再荒漠中尋找“寶藏”。如今,前童古鎮將這個緊張刺激的遊戲帶到了現實,打造一個現實版的“藏寶地”。
寧波市一年一度的定向賽事在前童古鎮舉行,來自全市28所大、中學校的37支隊伍200多名教練員和運動員在古鎮內體驗這一場戶外“尋寶遊戲”。本次比賽由寧波市教育局主辦,分為短距離賽和積分賽兩個項目。所有比賽路線均設定在以傳統建築風貌和民間生活為特色並擁有八卦型水系的前童歷史文化保護區的街區內,參賽者只要手持專業設備,按圖索驥,就能體驗定向運動帶來的趣味與快樂。這是前童古鎮建設定向運動固定路徑,打造國內第一個古鎮定向體育旅遊品牌以來舉行的首場定向運動賽事。
古鎮內主要入口和重要路段,該鎮小分隊成員和景區安保人員定點設崗,嚴陣以待,以保障選手安全。各參賽選手穿街繞巷,邊跑邊查看地圖尋找隱藏於角落的標點,我縣星海中學、深圳鎮初級中學的兩支隊伍也在這場酣戰中。來自星海中學的學生楊正宇是他們隊伍中最早完成任務抵達終點的,汗水淋漓的他坐在樹下休息。“像這樣的比賽我還是第一次參加,雖然很累,但很好玩,”他說:“每找到一個點都覺得很有成就感!”
據了解,定向運動屬於戶外運動的一種,而定向運動固定路徑則是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團中央、科技部把定向運動作為科技體育重點項目進行推廣開展後研發出來的一種充分利用現有場地,無需大興土木進行施工,只需繪製固定路徑地圖,安裝專業定向設備便可長期方便開展的一種創新型的全民健身休閒體育的典範項目,特別適合在校園、公園、景區等地點開展。定向運動在考驗選手體能的同時,還注重選手在告訴運動中的反應力和判斷力,猶如在跑馬拉松的同時下西洋棋。
為了豐富景區體驗項目,完善服務功能,前童古鎮將引入定向系統,並成為第一個在歷史文化街區內推廣該項目的景區,以便遊客在接受歷史文化薰陶的同時也能感受定向運動的樂趣,更好地實現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相互交融。
地方特產
前童三寶:前童豆腐、前童空心腐、前童豆腐乾
當地民間藝人雕刻的木雕
榮譽記錄
2020年5月,入選第二批浙江文藝創作採風基地名單。
土地資源
據第二次土地調查,截至2009年末,前童鎮土地總面積6680.84公頃(10.02萬畝)。其中耕地1157.69公頃(1.74萬畝),園地417.90公頃(0.63萬畝),林地4100.31公頃(6.15萬畝),草地133.03公頃(0.20萬畝),城鎮村及工礦用地389.51公頃(0.58萬畝),交通運輸用地106.40公頃(0.16萬畝),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314.02公頃(0.47萬畝),其他土地61.98公頃(0.09萬畝)。
人口
自1992年5月維持現建制以來,前童鎮一共經歷了兩次人口普查,即2000年的第五次人口普查和2010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兩次普查主要數據及其對比如下表。
項目 | 第五次人口普查 | 第六次人口普查 | 增長量 |
---|
常住總人口 | | | |
---|
男性人口 | | | |
---|
女性人口 | | | |
---|
0~14歲人口 | | | |
---|
15~64歲人口 | | | |
---|
65歲及以上人口 | | | |
---|
按戶籍統計,2018年末前童鎮總戶數9300戶,總人口25838人,戶均2.78人。按性別分,男性13577人,女性12261人,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10.73。年齡結構方面,18歲以下4286人,占16.59%;18~35歲5223人,占20.21%;35~60歲10715人,占41.47%;60歲以上5614人,占21.73%。
2019年末總戶數9437戶,總人口25781人,戶均2.73人。
經濟
壓鑄是前童的一大特色優勢產業,2000年以來該鎮不斷強化服務意識,最佳化投資環境,盡力幫助企業解決在資金、土地等方面碰到的難題。2003年全鎮實現工業總產值4.7億元,同比增長達47%。其中40餘家壓鑄及其配套企業占據了全鎮工業經濟的半壁江山,湧現出了“藍寶石”燃氣表具廠和“海裕”大眾部件等一批較大企業和優勢產品。
前童在農業方面積極圍繞主導產品促發展,調整產業結構增效益;在城鎮建設方面堅持古鎮傳統風貌保護區改造和新區開發並行的原則;並紮實推進教育強鎮創建工作,推進民眾性文體建設,有力促進了全鎮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的協調發展。
城鎮建設
2020年1月,前童鎮入選浙江省2020年度美麗城鎮建設樣板創建名單。
交通運輸
交通有省道甬臨線、同三高速穿越南北。縣道有梁皇——前童,前童——下陳,前童——下洋陳。
風景名勝
前童擁有完整古建築群,燦爛人文景觀和優美自然風光等豐富旅遊資源,前童已基本形成了以傳統建築風貌和民間生活為特色的歷史文化保護區,保護開發了各具特色的傳統民居區、
梁皇山風景區、石泄龍吟景區和
福泉山景區四大旅遊景點,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國內外遊客前來觀光。
前童,是一座不凡的江南明清時期的民居原版,是一幅古韻濃重的鄉村畫,一段優美動人的江南絲竹調。前童以民居布局奇特,明清古建築群保存完善以及人才輩出而聞名遐邇,始建於宋末,盛於明清,至2005年仍保存有1300多間各式古建民居。這裡,“家家有雕梁,戶戶有活水”。白溪水緣渠入村,汩汩溪水挨戶環流,為江南集鎮獨特之奇觀。八卦水系,嘩嘩鳴唱,幽幽潛行,流遍家家戶戶,不是水鄉,勝似水鄉。前童鎮西北與東南邊境群山環列,西北邊境之梁皇山主峰海拔768.2米。中部為平洋。主要溪流有白溪和梁皇溪。白溪由西面岔路鎮進入境內,流經前童村前,然後東出竹林村。梁皇溪源出梁皇山東南麓,經前童村後,迂迴至竹林村後,匯於白溪。梁皇山南麓有建於唐武德年間(618~626)之梁皇寺(崇福寺)。明代地理學家、旅遊家徐霞客曾過梁皇山。前童南岙山麓有明初儒士童伯禮營建之
石鏡精舍,方孝孺曾在此講學。塔山、鹿山峙立東西兩側,景色秀麗。孝女湖、
廟湖、致思廳、
學士橋、南宮廟等古蹟,今尚存。明初方孝孺所設計之
童氏宗祠建築,仍大致完好。明洪武年間所建的宗祠,已引起省內外專家的高度重視和大眾的讚賞。鹿山有革命烈士墓及碑亭。
前童歷代人才輩出。在科舉時代,前童有功名者200餘人,近代史上人才輩出,其中有25歲任浙江臨時都督的童保暄。整個前童鎮有村古、民朴、泉神、山秀的特色。竹林村浙江樟樹王、南岙方孝孺手植柏等名木古樹彌足珍貴,神奇的連頭藥泉令人驚嘆,巧奪天工的工藝珍品選進了北京故宮和人民大會堂,梁皇山為徐霞客寫遊記的首站,風光秀麗的鹿山、塔山、石鏡山吸引著四方遊人。境內東北覆船山之巔有福全寺。有王槐秋領導的浙東遊擊隊“鐵流”紀念館。福全寺與附近蓮頭山為該縣旅遊勝地。2007年6月,前童鎮榮膺全國歷史文化名鎮。
前童經歷了760餘年的發展,留下了一批明清時期完整的古建築群。這批古建築群以古祠、舊宅和老街為主體構成。其中童大宗祠建造於明初洪武18年,占地1.2畝,檐頭四注,兩廊發閣,南設戲台,北存祀室。其他環村而築的“儼思祠”、“永言祠”、“崇本祠”等數十座小祠,分別建於明天啟、清順治、乾嘉年間,歷經數百年輪廓依舊。古祠周圍是黛青粉牆的道地(四合院),“群峰簪笏”、“職思其居”、“欣所寄”等40餘個道地,幾乎完整無損地保留著清代乾嘉年間的風貌。
比起一些出名的古鎮,前童還是未開發的古村落,走在幽深的巷子裡你甚至有可能看到家養的豬,或是不經意掉下來的蜘蛛。也少了商品經濟的侵襲而更好地保存了民風民俗。牆是因為滄桑而灰暗的牆,房是因為年久而灰暗的房。
老街兩旁都是長板門面的店鋪。緊鄰老街是一幢幢至今保存完整的古建築群,梁枋門窗上滿是雕飾,精巧的躍魚馬頭牆和脊塑牆花具有獨特的地方風格。
馬頭牆是古代江南富戶官宅威勢的象徵,據說級數越多,職位越高。牆面嵌著雕花石窗,外牆上塑浮雕文字,牆尖塑著沖天而起的躍魚和飛龍,寓含“鯉魚跳龍門”之意。門柱上那兩隻活動的倒掛獅子,門牆上一對瓷盆中各飾有5隻飛舞的蝙蝠,象徵著五福臨門。大祠堂建於明洪武十八年。大廳有32根大圓柱,好比32顆象棋子,隱含全局一盤棋之意;每根柱子中間大,兩頭小,是典型的隋唐風格明式建築。
前童素稱“詩禮名宗”。早在明初,童氏先人就築“石鏡精舍”,以聚六經群書數百千卷,禮聘方孝孺先生課教子弟,開啟文明。自此,“讀書不求聞達,亦足變化氣質”,便成為童氏先人信奉的要旨。“謹節堂”、“聚書樓”、“集賢齋”、“天、尺木草堂”、“鹿鳴山房”、“德鄰書院”,一座座充滿文化內涵的明清時期書院相繼建立。從這裡,僅童氏獲取功名者202人。至2005年一張張貼在廳堂里壁的中舉捷報仍清晰可辨。文化上的先著,造就了追求光明和知識的民風。辛亥革命浙江省首任臨時都督童保暄、民國和建國後首任縣長,均出自該村。截至2005年,該鎮共有教授、書畫家、作家、表演藝術家、醫學家、高級工程師等百餘人,博士6名。
前童北依梁皇山,南臨白溪水,塔山、鹿山兩景點綴東西,是一座山環水繞的江南集鎮典型。鎮前鎮後,古木掩映,鎮北三棵古杏樹,已逾千年樹齡;村南金桂植於元代,古鏡精舍六株古柏為明代大儒方孝孺親手栽培。更奇特的是,千餘戶人家的集鎮布局別致,清澈見底的白溪水由渠入鎮,家家繞水,戶戶貫流,最後回灌田園,雖非水鄉,勝似水鄉。
主要景點
八卦水系
前童建村初期,祖先就有“天人合一”的儒家哲學思想,對村莊建築有通盤考慮,合理規劃,要求建築物要與周邊的自然環境融為一體,主張整個村莊在形式和功能上要有機結合。不僅要造好房子,造好路,而且要掘好渠,挖好井,使村莊內運用陰陽八卦八八六四的原理。八卦中的每一爻正可以用來代表村中的建築群,八卦的底即一條條街巷和與之緊貼街巷的水渠相連,卵石路與清水渠蜿蜒成網。這在其他村落中的水系布局是很少有的。
大夫第宅
大夫第宅,是由清鹹豐年間的軍事重臣、江浙總督左宗棠題贈的“大夫第”所稱。大夫第宅建於清道光年間。宅形三合院,由台門、天井、正廳及兩廂房組成。占地面積約500平方米。
大夫第位於石鏡山路一條東西向的卵石幽巷,巷口兩頭各有一座台門,兩頭台門一關,大夫第院內就非常安全,並有鬧中取靜的特點。第一台門為重檐樓閣式,門簪上刻有“爽挹南熏”四字,儀門上堆塑“秀挹塔峰擁旭日,蘭斜暉祥開鹿阜”額聯。左右馬頭牆上有“瑞兆鹿鳴”泥灰堆塑大字。天井為長方形石板錯逢鋪砌,平整幾淨明亮,整座院子大氣雄偉。宅吉即人榮。曾任民國初年寧海縣第一任縣長童建侯,就是該宅後裔。
群峰簪笏
群峰簪笏宅由清乾隆(公元1736-1795年)舉人童桂林所建,當時他效法“孟母三遷”擇址於書院“尺木草堂”旁,是古代官宅代表。前髟馬頭牆左右對稱,具有“五嶽朝天”之勢,牆體分別塑有“群峰簪笏”、“清流映帶”,體現此宅獨特的地理位置和主人胸襟。大門兩上方鑲有“五福”青瓷,故又稱“五福臨門”宅。兩隻倒掛鎮宅獅暗喻“事事如意”。
院內格子木窗雕有各種不同含義的圖案,充滿了主人的希望。宅名的由來及各種精緻浮雕木刻事前童深厚的耕讀文化的集中體現。
鹿山村
鹿山村因鹿山而得名。鹿山不高,因為形象像一頭臥著的鹿而得名,10多分鐘就到山頂。登鹿山頂,可以俯瞰古鎮的全貌。極目遠眺,青磚墨瓦,連綿的明清古建築盡收眼底。走在古鎮的卵石小徑上,路邊是幽碧的流水,身旁是青磚墨瓦,那種古樸的味道越來越濃,讓人不由沉靜下來。鹿山村始建於宋朝末年,760多年來,童姓子孫合族聚居於此。青藤白牆黑瓦,石頭鏤花窗戶,雕樑畫棟門樓,蒼涼中顯現出曾經的繁華。古鎮的明清建築中,屬於鹿山村的就有1300餘間,其中著名的有“明經堂”、“群峰簪笏”、“職思其居”等。這些古建築能經受住歲月的侵蝕而完整保存,與鹿山村民的集體保護是分不開的。一是村內很早就成立了古村落保護組織,堅持把古村落保護工作列入村三委會、村民代表的重要議事日程,建立村級文保室,成立了義務文保隊伍、義務消防隊和夜巡隊等,使古鎮得到有效的保護;二是開展各種形式的古村落保護宣傳,使村民的保護意識不斷增強;三是發動多方力量支持古村落的保護。
小橋流水、粉牆黛瓦、卵石小徑構成了古鎮的神韻,是人與自然和諧的典範。自始至終,鹿山村民都一直開展各種有效的保護措施,保持這一神韻不失。他們對小溪按期清淤、修繕,不向溪中傾倒垃圾、污物,保持水流的清潔。2006年,有關部門在溪流里放養了紅錦鯉、鯉魚等,村民沒有一個去抓捕的,反而自發地放養一些魚類,魚兒成群暢遊的溪流也成了古鎮一道獨特的風景線。為給遊客營造乾淨整潔的環境,村里積極消滅露天糞坑、遷養家畜,建設文體活動場所,建立環衛保潔制度,成立衛生保潔隊伍,全面實施垃圾袋裝化管理等。同時,投入10餘萬元,對村內的道路進行改造建設,並發動村民在植樹節到鹿山公園進行義務植樹,人居環境得到較大改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同時,鹿山村人與人的和諧也成為工作重點。多年來,鹿山村重視傳統文化的挖掘和傳承,採取多種措施豐富村民的文化生活。例如該村將原來的操場改造成露天舞場,邀請專業的舞蹈老師,教村民跳秧歌舞。健康的文化活動逐步改掉了村民打麻將等陋習,為村民營造了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前童的古宅太過密集,一一道來無異於遍數過江之鯽,只能擇而述之、游之。
好義堂
好義堂,又稱“戒菸所”,建於民國。四合院,石板明堂。整座院子通面寬20.2米,通井深20.1米,占地面積406平方米。正廳掛著“急公好義”黑底瀝金,二暗抹頭匾一塊。民國時期,宅主童宏曹曾辦戒菸所,出錢供飯收養為染上鴉片毒癮的百姓而戒毒,名聲遠揚。民國二十二年,縣長李涵夫為表彰童宏曹濟世為民的好義精神,特親筆題贈“急公好義”匾額。
澤思居
澤思居建於清代初年,2002年修復。因原來主人官居一品,故又稱“宰相府”。走近澤思居,可以發現此宅檐頭四注,馬頭牆高聳,整個建築氣勢恢宏。院內廳堂軒敞,廊柱挺拔。雕刻複雜是此宅的特點。整棟房子“無梁不雕、無雕不精”,號稱為“江南第一雕花大樓”。進門可以看到正樑上刻有“四仙迎賓”的典故,體現了主人的待客之道。正廳東首樑上刻有五隻仙鶴,既說明了原來的主人是文官而不是武官,又體現了他的“五嶽朝天”的志向。從西首樑上的“百鳥朝鳳”圖可以看出這不是普通的官宦人家,因為這些圖案並不是普通人家可以任意雕鑿的。
職思其居
建於清嘉慶年間,為清代舉人童桂林三子童汝寬住宅。這裡曾出過三位秀才。紅條石門台上刻著“量入為出,勤儉持家”的家訓。庭院為四合院二樓木結構,院內各房既有嚴格的老幼尊卑區劃,又融融一堂,極富人情味。天井寬敞,用卵石鋪砌的金錢狀圖案,蘊含“金錢鋪地”之意。中堂中空無樓板,正壁上,當年的中舉喜帖尚依稀可辨……
五福臨門
建於嘉慶年間。左右對稱、高聳入雲的馬頭牆,俗稱“五嶽朝天”,不僅高峻險美,而且有防火擋風的功效。馬頭牆是古代江南富戶官宅威勢的象徵,其級數越多,就職位越高,勢力越大。牆面嵌著雕花石窗,外牆上塑“群峰簪笏”、“清流映帶”等浮雕文字。牆尖塑著沖天而起的躍魚和飛龍,寓含“鯉魚跳龍門”之意。這些,表達了房主人求富貴盼高升的願望。門柱上那兩隻倒掛獅子,或稱“
太師和
少師”,表示事事如意,暗喻著老少之間的生氣和樂趣。門楣上雕有“葵心向日”。門牆上一對瓷盆中各飾有五隻飛舞的蝙蝠,象徵著五福臨門,這就是宅名的來歷。
大祠堂
童氏宗祠建於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總平面布局由南向北依次為正門、戲台、天井、東西二廂及正廳,是封閉的四合院。正廳仍保留了明代風格,而宗祠穿斗抬梁混合結構的木架、臥蠶型的雀替、圓鼓型的柱礎、覆盆式的磉盤、五鳳樓狀的戲台,在中國較為罕見。這種建築風格始於南北朝,興盛於隋唐,因這裡較為偏僻,所以明代還有所保留。它由名儒方孝孺親自參與設計,西廂曾闢為方孝孺祠。
民俗博物館
原為童保暄叔父之宅,解放後改為糧倉,是第一個村級自籌資金建立的省級民俗博物館。館內布置了家具、服飾、燈具系列和陶罐、打火石、煙燈等日常用具500多件,展現了這一地區從古老向近現代發展的農村文明史。
到了前童,若能碰上那裡的元宵文化旅遊節,可謂是人生的一大樂事。
自明代中葉以來,每逢農曆正月十一以後,前童的大街小巷,會熱鬧起來,還有鄰近的柵下、下葉等村的田戶都從四面八方出集攏來,鑼聲鼓聲,響徹雲霄,傳遍山野田園。這是前童人為了紀念自己的祖先童濠。因為古代的前童水利條件極差,能否豐收,常常取決於天時。童濠一馬當先,傾己所有,帶領鄉親歷盡艱辛,終於在白溪流中堵砩引水,灌入百渠千溝,包括古鎮的“八卦水系”,都源自這項工程。後來,前童人就以戶為單位分成若干護砩養渠小組,一年一輪換,直至今日。元宵紀念童濠的活動,也一直傳了下來。
梁皇山
梁皇山在寧海縣城西面11.4公里前童鎮北部邊境,屬於南乾山。西接大門山,東連岵岫嶺、封山,南為大紅山,東、北與黃壇毗連。山多松、竹、薪柴。主峰768.2米。
梁皇山原名桐柏山。傳說,南朝
梁武帝蕭衍(464—549),是吃素的創始人,被尊奉為“餓佛”。他的長子昭明的第三個兒子蕭察,有文才,精佛法,深得武帝鐘愛,封為岳陽王,任東揚州刺史、會稽郡太守,家有賓客數千。梁太清末年(549),東魏降將侯景引兵渡江,攻破南朝梁的都城,蕭衍飢病而死。岳陽王攜王妃、太尉、將軍多人,到桐柏山避難隱居,在“稍場”的佛寺中,隨同和尚念經拜佛,同時習文練武。叛兵趕到,警衛將軍戰死,太尉被捕殺於寺前驛站十字路口,王妃遁入深山尼庵帶髮修行,岳陽王在和尚護送下躲進雙大門的岩洞中脫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回到京城,做了梁宣帝。民間有句順口溜:“梁岩亮,金鐘響,岩門開,王子出山做宣帝”。此後,驛站改為梁皇街,稍場佛寺命名為梁皇寺,桐柏山更名為梁皇山。
旅遊指南
進出交通
鐵路:高鐵或動車可直達寧海。
公路:寧海至前童村,2路公車15分鐘一班,途經前童梁皇村。寧波到溫州、黃岩、
臨海等地的過路大客車,途經前童梁皇村。
寧波到前童古鎮自駕車路線:
1、甬台溫高速至寧海南出口下-34省道-抵達前童古鎮景區。
2、34省道往台州溫州方向-前童古鎮景區。
上海到前童古鎮自駕車路線:
1、滬杭高速-杭州灣跨海大橋-寧波繞城-甬台溫高速至寧海南出口下-34省道-抵達前童古鎮景區。
杭州到前童古鎮自駕車路線:
1、杭甬高速-甬台溫高速至寧海南出口下-34省道-抵達前童古鎮景區。
乘車路線:
1、從寧波汽車南站乘中巴到寧海總站後(車票24元,車程1.5小時),乘102路公車到西站或南站,轉乘中巴車可達,4:52~17:45每10分鐘一班,車程25分鐘。
2、從寧海總站打車到西站,6元可到,再轉乘到前童的中巴,需30分鐘。
氣候與游季
前童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溫暖濕潤,年降水日150-169天,存季偶有颱風登入,常年主導風向為東北風。一年四季除
颱風登入時不太適合遊覽外,其他時間皆可前往遊覽參觀。
停留住宿
鎮上有賓館、旅館,也可住民家。縣城有30多家賓館,20多家大酒店。
門票:70元(包括5個景點)
評價
好評:江南的十個古鎮我都去過,有的甚至去過幾次。前童古鎮還是我和朋友們無意中去的,印象不錯。雖然它沒有周莊那樣的名氣,也沒有烏鎮的規模,但它的獨特之處是沒有沾染商業氣味,保留了古鎮那一份寧靜和古樸。它還是已故油畫家陳逸飛未完成的影片《理髮師》的拍攝地。
歷史文化
民間文化
前童是個五匠之鄉,尤其以木匠和雕刻為代表。北京故宮博物館收藏的一頂花轎和一張木雕嵌鑲床皆出自前童。由縣文管會收藏的木工雕花床更是清末前童雕匠的代表手藝。前童家家戶戶,幾乎都保存著清代和民國時期的雕花床、八仙桌、紅櫥、蔑絲箱等精緻家具。古老的民居里,拱斗、雀替、柱飾造型千姿百態。山牆上堪稱一絕的石花窗,林林總總200餘扇,其圖案沒有一幅雷同。2005年,前童仿古工藝廠,巧匠聚集,專門生產竹、木雕制工藝品,產品古樸典雅,獨具一格,數量達數百種。該廠生產的木雕龍舟,被選入人民大會堂浙江廳陳列。
元宵燈會
前童的元宵燈會主要紀念村裡的有功先人。先祖率族人從村外10里的白溪開溝引渠獲得成功,自此,沙田變肥,薄地成沃。為慶祝祈求豐收,也為紀念遺惠於民的先祖,每年的正月十四至十六,舉行流動的燈會——行會。行會以鳴群鑼、抬鼓亭、放銃花等程式進行。行會時,手提的、肩挑的、車推的數百面銅鑼,穿走於大街小巷,聲若萬馬奔騰;入夜,各房抬出18槓造型精緻、風格各異的鼓亭,緩步而行。鼓亭上戲曲人物立坐,燈飾高掛,宛若金龍狂舞,氣勢磅礴;爾後,用硝磺、木炭等自製而成的銃花筒(類似於今天的焰火)搬上高棚施放,色彩繽紛,別具一格。燈會活動期間,各地觀賞人群蜂擁而至,爭睹為快。
生動小鎮
遊客看到的是大量原住居民在這老房子裡日復一日真實生活的畫面。不論你在哪條街巷,只要面含微笑,你可以隨意推開門進入寧靜的四合院,有時也會碰到幾個勞作的匠人,他們也並不與你答話,甚至不會抬頭留意你是否將宅子裡的東西順手牽羊。
是的,信賴別人也是我們曾經擁有的美德。
前童是一個活著的生動小鎮。路邊是幽碧的流水,身旁是青磚墨瓦,腳下是嵌圖道地(天井),它們歷經風吹日曬而古貌猶存。看那寂靜屋檐上那些風中瑟瑟搖晃的野草枯莖,耳邊仿佛傳來遠古的聲息。
古鎮的夜是真正的黑夜,只有寂靜的古樹,老宅院和隱約可聞的流水聲,給人一種深沉的寂寥感。當古鎮這純潔的黑纏繞在我們的周圍時,使我們更深刻地領悟到了光的內涵。徜徉在古鎮漆黑的夜晚,正好去細細體驗心靈淨化的旅程。
尋寶奇兵
古鎮變身“寶地”上演“尋寶奇兵”
在許多探險類電影中,我們經常能夠看到這樣的場景:人們一手拿著地圖,在叢林或再荒漠中尋找“寶藏”。如今,前童古鎮將這個緊張刺激的遊戲帶到了現實,打造一個現實版的“藏寶地”。
寧波市一年一度的定向賽事在前童古鎮舉行,來自全市28所大、中學校的37支隊伍200多名教練員和運動員在古鎮內體驗這一場戶外“尋寶遊戲”。本次比賽由寧波市教育局主辦,分為短距離賽和積分賽兩個項目。所有比賽路線均設定在以傳統建築風貌和民間生活為特色並擁有八卦型水系的前童歷史文化保護區的街區內,參賽者只要手持專業設備,按圖索驥,就能體驗定向運動帶來的趣味與快樂。這是前童古鎮建設定向運動固定路徑,打造國內第一個古鎮定向體育旅遊品牌以來舉行的首場定向運動賽事。
古鎮內主要入口和重要路段,該鎮小分隊成員和景區安保人員定點設崗,嚴陣以待,以保障選手安全。各參賽選手穿街繞巷,邊跑邊查看地圖尋找隱藏於角落的標點,我縣星海中學、深圳鎮初級中學的兩支隊伍也在這場酣戰中。來自星海中學的學生楊正宇是他們隊伍中最早完成任務抵達終點的,汗水淋漓的他坐在樹下休息。“像這樣的比賽我還是第一次參加,雖然很累,但很好玩,”他說:“每找到一個點都覺得很有成就感!”
據了解,定向運動屬於戶外運動的一種,而定向運動固定路徑則是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團中央、科技部把定向運動作為科技體育重點項目進行推廣開展後研發出來的一種充分利用現有場地,無需大興土木進行施工,只需繪製固定路徑地圖,安裝專業定向設備便可長期方便開展的一種創新型的全民健身休閒體育的典範項目,特別適合在校園、公園、景區等地點開展。定向運動在考驗選手體能的同時,還注重選手在告訴運動中的反應力和判斷力,猶如在跑馬拉松的同時下西洋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