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發酵是2012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微生物學名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前發酵
- 外文名:primary fermentation
- 所屬學科:微生物學
- 公布年度 :2012年
前發酵是2012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微生物學名詞。
前發酵是2012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微生物學名詞。定義酒類等釀造食品的第一階段發酵,包括複雜化合物水解成小分子化合物及其進一步轉化的過程。出處《微生物學名詞》第二版1...
一般可以把啤酒發酵技術分為傳統發酵技術和現代發酵技術。現代發酵主要有圓柱露天錐形發酵罐發酵、連續發酵和高濃稀釋發酵等方式,主要採用圓柱露天錐形發酵罐發酵。工藝流程 生產工藝流程:充氧冷麥汁→發酵→前發酵→主發酵→後發酵→貯酒→鮮啤酒 ↑ 菌種 發酵技術 現代發酵技術主要包括大容量發酵罐發酵法(其中主要是...
單罐發酵法又稱一罐發酵法,是啤酒發酵的一種工藝方法,即利用同一發酵罐進行啤酒前、後發酵和冷藏的方法。由於各種類型的大容量啤酒發酵罐,如圓柱錐底罐、萬能罐、球形錐底罐和朝日罐等都具有錐形底,因其排放酵母方便,可以使傳統的前發酵、後發酵兩個工序在同一罐內進行,從而創造了啤酒單罐發酵法。工藝要點 ...
前發酵主要是利用酵母菌將麥芽汁中的麥芽糖轉變成酒精,後發酵主要是產生一些風味物質,排除掉啤酒中的異味,並促進啤酒的陳熟,這一期間,控制一定的罐內壓力,使後酵時產生的二氧化碳保留在啤酒中。過濾滅菌:經過二個星期左右的發酵(有些啤酒發酵期可能長達幾個月),將啤酒經過過濾,除去啤酒中的酵母菌和微小的...
發酵指人們藉助微生物在有氧或無氧條件下的生命活動來製備微生物菌體本身、或者直接代謝產物或次級代謝產物的過程。發酵有時也寫作醱酵,其定義由使用場合的不同而不同。通常所說的發酵,多是指生物體對於有機物的某種分解過程。發酵是人類較早接觸的一種生物化學反應,如今在食品工業、生物和化學工業中均有廣泛套用...
發酵法是指經淨制或處理後的藥物,在一定的溫度和濕度條件下,使藥物發泡發芽的炮製方法。中種發酵法 首先將麵粉的一部分(55%-100%)、全部或者大部分的酵母、酵母營養物等品質改良劑、麥芽粉等酶製劑、全部或部分的起酥油和全部或大部分的水先調製成"中種麵團"發酵,然後再加入其餘原輔材料,進行主麵團調粉,再...
發酵技術指的是人們利用微生物的發酵作用,運用一些技術手段控制發酵的過程,從而進行大規模生產發酵產品的技術。發酵的概念來源於釀酒的過程,而發酵最初來源於拉丁語的“發泡”。早在幾千年前,我們祖先就已經開始使用發酵技術進行釀酒、調味品的調製,積累了豐富的發酵經驗。最初,發酵技術主要用於一些家庭作坊進行手工...
發酵茶是指在茶葉製作中有“發酵”這一工序的茶的統稱,茶樹芽葉經過萎凋、揉切、發酵、乾燥等初制工序製成毛茶後,再經精製製成的茶,就是發酵茶。可分為輕發酵茶、半發酵茶、全發酵茶、後發酵茶。簡介 發酵茶是茶葉製作工藝的一種,它是指茶樹芽葉經過萎凋、揉切、發酵、乾燥等初制工序製成毛茶後,再經...
1908年經池田菊苗鑑定,日本傳統上用作調味品的一種海藻昆布的增味特性是由L一谷氨酸產生的。此發現導致第二年由味之素公司工業生產L一谷氨酸;在那時,水解麥鼓和大豆蛋白質得到L一谷氨酸。1957年木下祝郎等分得一株L一谷氨酸產生菌,並用發酵法工業生產L一谷氨酸,並相繼研究出發酵技術,從此開創了胺基酸發酵的歷史。1...
自然發酵,是利用自然環境中的微生物進行發酵的過程。穀類靠天然野菌種自然發酵,發酵過的麵食鬆軟並且容易消化,礦物質在酸化的過程中能被舒適吸收、利用。發粉與市面上賣的酵母菌則沒有此功效。穀類發酵 培植菌種 (一)半磅有機葡萄乾加三杯水,將葡萄乾壓擠出糖分,水變暗色,放在室溫二到三天,或(二)一杯...
待第二罐發酵正常,又處於主發酵階段時,同法又分出1/3~1/2發酵醪成熟的醪液至第三罐,然後第二、第三罐同時補加新鮮糖化醪至滿罐,繼續發酵,如此連續分割,第一、第二罐成熟醪液送去蒸餾。(2)工藝特點:省去了酒母的製備;由於接入的酵母種子量大,相應地減了酵母生長的前發酵期,從而縮短發酵時間;...
在斷奶仔豬日糧中添加5%乳酸菌液體種進行約8h的發酵後,仔豬平均日增重提高13.9%(P<0.01),差異極顯著;料肉比下降了21.7%(P<0.05),差異顯著;腹瀉率降低50%以上;仔豬糞便中大腸桿菌數減少,乳酸菌數目大大增加,改善了仔豬腸道微生態平衡,降低了肉類製品被致病菌污染的風險,提高了肉類食品的屠宰前的...
發酵培養以微生物生產激勃素,最早是使用所謂液體表面培養(Surfacecultivation)(7),此方法不用產生氣泡和不必攪拌,對菌體不會造成機械傷害。液體表面培養 以微生物生產激勃素,最早是使用所謂液體表面培養(Surfacecultivation)(7),此方法不用產生氣泡和不必攪拌,對菌體不會造成機械傷害。可是,它的缺點包括:培養...
微生物發酵即是指利用微生物,在適宜的條件下,將原料經過特定的代謝途徑轉化為人類所需要的產物的過程。微生物發酵生產水平主要取決於菌種本身的遺傳特性和培養條件。發酵工程的套用範圍醫藥工業,食品工業,能源工業,化學工業,農業:改造植物基因;生物固氮;工程殺蟲菌生物農藥;微生物養料。環境保護等方面。發酵方法 ...
在進行任何大規模工業發酵前,必須在實驗室規模的小發酵罐進行大量的實驗,得到產物形成的動力學模型,並根據這個模型設計中試的發酵要求,最後從中試數據再設計更大規模生產的動力學模型。由於生物反應的複雜性,在從實驗室到中試,從中試到大規模生產過程中會出現許多問題,這就是發酵工程工藝放大問題。下游工程指從...
後發酵是在人工控溫的條件下,在60~65℃對前發酵後的培養料進行巴氏消毒,然後在50℃左右溫度下利用好氣嗜熱微生物的活動,進一步分解、轉化營養物質,最終使得培養料成為適於雙孢蘑菇菌絲生長的有選擇性的培養基。後發酵的過程主要包括自然升溫、巴氏消毒、營養轉化以及自然降溫4個階段。依據發酵方式又分為集中式後...
②野生酵母包括巴氏酵母、尖端酵母、醭酵母等;雖然也能經發酵作用產生乙醇,但品質較差。為避免不利發酵,可用二氧化硫處理的方法將其去除。③其他微生物 主要有醋酸菌、乳酸菌、黴菌等,這些微生物會干擾正常的發酵過程,甚至會導致發酵的失敗。工藝流程 選果—破碎—成分調整—前發酵—擠壓分離—後發酵—換桶—封存...
酵素是以動物、植物、菌類等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輔料,經微生物發酵製得的含有特定生物活性成分(包括多糖類、寡糖類、蛋白質及多肽、胺基酸類、維生素類)的產品。簡介 酵素是以動物、植物、菌類等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輔料,經微生物發酵製得的含有特定生物活性成分的產品,其中含各種活性物、生物酶以及益生菌,...
在進行任何大規模工業發酵前,必須在實驗室規模的小發酵罐進行大量的實驗,得到產物形成的動力學模型,並根據這個模型設計中試的發酵要求,最後從中試數據再設計更大規模生產的動力學模型。由於生物反應的複雜性,在從實驗室到中試,從中試到大規模生產過程中會出現許多問題,這就是發酵工程工藝放大問題。下游工程指從...
發酵前啤酒糟的常規營養成分如下(折乾物質的啤酒糟):含水量12%、粗蛋白24.3%、粗脂肪5.3%、粗纖維13.4%、無氮浸出物40.8%,並且具有特有的香味,動物特別喜食。降解處理後,我們測定了其常規營養價值:含水量11.3%、粗蛋白質26.4%,粗脂肪4.23%、粗纖維8.56%、無氮浸出物44.58%。同時有一股濃濃的...
(4)千百年,特別是最近幾十年的發酵工業生產的實踐證明:微生物是發酵工程的靈魂。近年來,對於發酵工程的生物學屬性的認識愈益明朗化,發酵工程正在走近科學。(5)從生物科學的角度重新審視發酵工程,發現發酵工程最基本的原理是其生物學原理,而前述的發酵工程原理均必須建立在發酵工程的生物學原理的基礎上。因此,...
葡萄酒的前發酵 發酵有人工發酵和自然發酵之分,所謂自然發酵是由葡萄皮上自然附著的酵母菌進行發酵,而人工發酵則是選用經過人工培養的純種酵母加入葡萄汁中進行的發酵,通常人工發酵容易得到質量好而且穩定的葡萄酒。自然發酵 自然發酵時,將經過破碎的葡萄或壓榨的葡萄汁用泵抽到發酵池或者發酵桶中,一般裝到發酵池(...
發酵 發酵是將葡萄皮汁中的糖分經酵母的作用產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紅葡萄酒的前發酵過程是皮汁混在一起的,酵母在葡萄破碎時已接入汁中,因為葡萄皮上的白霜存在有酵母,所以自制葡萄酒在發酵時可以不另外加入酵母。發酵的溫度最好在15~25℃,不應超出35℃,但用小型容器發酵,散熱較容易,一般可以達到不超過32℃....
發酵前的準備工作:主要有檢驗水質,養地,製作工具,下料。1.養地:新的發酵房不能馬上拿來發酵用,需要進行養地,主要目的是為了除去新地面的異味,保證發酵茶的品質。地面要求:水泥地面或者水冬瓜木地板。水泥地有吸水保溫的作用,而水冬瓜木也有吸水保溫的作用,國營時期的勐海廠用過,但使用周期只有二年左右...
a.前發酵期:封窖後3—4天,由於酶的作用和微生物的生長繁殖,糖化發酵作用逐步加強,呼吸代謝所放出的熱量,促使酒醅溫度逐漸升高,並達到最高值,升溫時間的長短和糧糟入窖溫度的高低,加曲量的多少等因素有關。入窖溫度高,到達最高發酵溫度所需要的時間就短,夏季入窖後一天就能達到最高發酵溫度,冬季由於...
原料→驗收→破碎→入罐→配料→主發酵→分離→後發酵→分離→陳釀→調配→貯存→過濾→裝瓶→成品。主要製作步驟 (1)破碎:用破碎機將果實破碎,渣汁一起入罐,也可以榨汁後用果汁發酵。(2)配料:調節糖度至220g/L、偏重亞硫酸鉀(K2S2O5)40—100克/噸,攪拌均勻。加入培養旺盛的酵母液3%-5%。(3)主...
魚露,又稱魚醬油,是一種廣東,福建等地常見的調味品,能夠延續,與其獨特的風味密不可分,主要包括鮮味和鹹味;是閩菜、潮州菜和東南亞料理中常用的水產調味品,是用小魚蝦為原料,經醃漬、發酵、熬煉後得到的一種味道極為鮮美的汁液,色澤呈琥珀色,味道帶有鹹味和鮮味。魚露原產自福建和廣東潮汕等地,由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