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提與結論:法律分析的符號邏輯

前提與結論:法律分析的符號邏輯

《前提與結論:法律分析的符號邏輯》是2015年8月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羅伯特·羅德斯、[美]霍華德·波斯伯塞爾。

基本介紹

  • 書名:前提與結論:法律分析的符號邏輯
  • 作者:[美]羅伯特·羅德斯、[美]霍華德·波斯伯塞爾
  • 出版社: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年8月
  • 頁數:404 頁
  • 定價:58 元
  • 開本:32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62061731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大多數法律專業人士常常處於直覺判斷和邏輯證明之間的困境,導致“疑難案件使得法律無能為力”。《前提與結論:法律分析的符號邏輯》把現代邏輯的符號和方法運用到法律分析中,使得法律概念和法律規範變得明晰起來。《前提與結論:法律分析的符號邏輯》具有以下四大特點:包含了清楚、簡潔的標準命題邏輯與謂詞邏輯的表達。
涉及了法律論證中的邏輯運用,其中包括前提的否認或者辨別,以及訴訟的規則。
在例題與習題中廣泛運用法律材料、案例與法規。
舉例涵蓋諸多領域,其中包括16個卡通片與連環漫畫的例子,趣味性極強。

作者簡介

羅伯特·羅德斯,(1927~2014)男,1952年在哈佛大學獲得法學學士學位,當過海軍少尉、麻薩諸塞州律師,在擔任新澤西州高院抗訴庭克拉普(AlfredClapp,1903~1988)大法官的助理之前在羅格斯大學法學院任教。1956年加盟聖母大學法學院直到退休。主要研究領域有民事訴訟法、法倫理學、法理學、法制史等。代表作有《法律事業》(1976年)、《法律與自由》(1986年)、《法理學經典問題》(2005年)等。1997年,他與著名邏輯學家波斯伯塞爾合作完成了這部法律邏輯經典之作——《前提與結論:法律分析的符號邏輯》。
霍華德·波斯伯塞爾,(1937~)男,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博士,美國邁阿密大學哲學系退休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有邏輯學、認識論和大陸理性主義。代表作有《邏輯學導論》(1974年)、《命題邏輯》(1974年)、《論證》(1978年)、《謂詞邏輯》(1976年)等。1997年,與著名法學家羅德斯合作撰寫了《前提與結論:法律分析的符號邏輯》。
杜文靜,女,南開大學數理邏輯方向博士,華東政法大學刑事訴訟法學專業博士後,現任華東政法大學人文學院講師和理論法學專業法律邏輯方向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法律邏輯。2010年7月進入華東政法大學人文學院,從事邏輯學教學。代表性著作有:《反基礎公理的模型研究》(復旦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代表性論文有:“論基礎公理與反基礎公理”(載《邏輯學研究》2013年第2期)、“驚訝事件的證據力”[載《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4期]、“刑事審判中驚訝事件證據的證明力”[載《中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3期]。

圖書目錄

出版說明
總序
譯者引言
前言
序言
第1章 引言
1.1 論證
1.2 關鍵字項
1.3 邏輯與法律
第2章 命題邏輯
2.1 合取
2.2 蘊涵
2.3 否定
2.4 析取
2.5 等值
2.6 導出規則
2.7 真值表
第3章 謂詞邏輯
3.1 符號化
3.2 證明
3.3 命題類比
3.4 解釋
3.5 關係
3.6 同一性
3.7 事例分析
第4章 爭論
4.1 什麼是爭論
4.2 否認
4.3 訴訟
4.4 辨別
4.5 積極抗辯
第5章 陷阱與怪論
5.1 必要條件與充分條件
5.2 有問題的全稱陳述
5.3 實質蘊涵怪論
5.4 量詞轄域
5.5 存在預設
第6章 內涵語境
6.1 外延語境與內涵語境
6.2 識別內涵語境
6.3 例子和策略
6.4 意圖、風險與犯罪未遂
第7章 結語
7.1 類比法律推理與演繹法律推理
附錄一 道義邏輯
附錄二 形成規則
附錄三 替換符號
附錄四 標星號的練習題答案
附錄五 推論規則
主題詞索引
案例索引
法條索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