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政法大學人文學院

華東政法大學人文學院

華東政法大學人文學院(華東政法大學傳播學院前身,2017年更名為傳播學院)設有新聞學(法制新聞方向)、漢語言文學(法商文秘方向)、文化產業管理三個本科專業,承擔全校語文、邏輯、藝術等人文素質類公選課教育重任。學院下設文學與法研究所、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文化產業研究所等研究機構,承擔多項國家級和省級科研項目;法務部、中華全國法制新聞協會成立的法制新聞培訓中心也掛靠我院,該中心舉辦過多期全國法制報刊記者和總編研修培訓班,在新聞界產生較大影響。

學院以培養複合型人才為目標,注重提高教學、科研水平。現有校級重點學科——傳播學,校級人文社科基地產業文化發展與管理研究中心,校級本科教學團隊3個。上海市教委重點課程5門,校級精品課程4門,校級重點課程22門,校級通識教育核心課程2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華東政法大學人文學院
  • 專業教師:46人
  • 校級精品課程:4門
  • 本科專業:漢語言文學、文化產業管理
師資力量,學院特色,專業介紹,就業流向,

師資力量

人文學院擁有一支雄厚的師資力量。專業教師知識結構優良、年齡結構合理,教學經驗豐富,成果突出。現有專業教師46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7人,碩士生導師13人。多位教師曾榮獲“寶鋼優秀教師獎”、“上海市優秀教育工作者”、“上海高校教學名師獎”、“上海市育才獎”等獎項。學院先後有34人次榮獲華東政法大學“我心目中的最佳教師”稱號。在華東政法大學本科優秀主講教師評選活動中,我院先後有4位教師獲此殊榮。

學院特色

課內與課外相結合。學院教師注重在課堂理論教學中注入實踐教學環節,通過運用啟發、討論交流等教學手段,激發學生思維創新能力。學院積極開設專業實務類課程,聘請業界一線從業人員授課,讓學生了解實務界現狀,充實其對實務界的認知,開拓視野。在日常教學中,學院多次組織課外教學觀摩活動,帶領學生親臨傳媒企業、文物單位,切身體驗、考察書本理論知識。針對實踐性強的課程,學院購置單眼相機、攝像機等設備,為實踐教學順利開展提供有力保障。學院現有400平方米的文化產業創意實訓中心,內有可供專業平面設計的設備,具備演示、演播、展覽展示、電腦設計製作、會議研討、繪畫研習、文博研習、禮儀培訓、文物鑑定、字畫考察、運營策劃、商務談判、影像放映、影像設計等10多項實訓功能,能為文博教學、藝術設計、美術教學、影視藝術、旅遊文化提供教學支持。學院另有新聞電子采編室、廣播電視數字實驗室和新聞演播室等實驗室,擁有方正飛騰最新報紙編輯排版軟體和專業非編系統,能夠進行數字高清視頻的採集、編輯、渲染、後期製作、輸出工作,同時配有AVID LIQUID視頻編輯專業處理軟體系統,達到廣播電視教學實踐水平。
校內與校外相結合。學院為豐富學生實踐機會,積極搭建校內模擬實踐平台。2008年10月,學院成立上海高校第一家由在校學生“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模擬文化傳媒集團——新視傳媒集團,整合北風雜誌社、《新聞人》報業、人文視點電視台、韜奮文學社、新視新聞網五家資源,模擬校外傳媒業的集團化運營方式,涵蓋了紙質媒體、電視媒體、文學創作、網路媒體四個傳媒渠道,充分發揮三個專業的優勢,進一步拓展了學生的發展空間。學院注重利用社會資源,積極拓展校外實習基地,現已與檢察日報社、上海法治報社、青年報社、民主與法制社、法制日報社、上海市文化執法總隊、上海鐵路運輸檢察院、上海文廣互動電視有限公司等二十餘家知名單位建立了實習合作關係,為學生提供更寬領域的實習機會。
豐富多彩的學生活動。學院團委學生會模擬文化產業運作模式,連年舉辦“藝術交流季”、“學術文化節”等活動,現已成為校園內極具影響力的學生品牌項目,每屆均能邀請海外知名音樂家來校演出,現場爆滿,反響極好。為繁榮校園文化,提升學生科研學術造詣,學院經常邀請專家來校舉辦學術講座,讓學生了解學術前沿動態,激發學術興趣、增強學術功底,培養創新意識。學院積極組織學生參與國家級、上海市級大學生創新活動計畫,在專業老師指導下以團隊的形式完成創新課題項目,學生科研能力、團隊協作能力、溝通交流能力均得到鍛鍊提升。每年暑期,學院都會組織學生開展社會實踐,讓學生在服務社會中提高動手能力和實幹精神。
專業的職業規劃教育。學院在新生入學時就加強職業指導和生涯規劃教育,引導學生客觀認識就業形勢和專業優勢,引導學生自信面對就業,理性處理就業過程中碰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2012年3月,學院成立了職業發展工作室,旨在培養學生獨立對自身職業發展做出科學規劃的能力,發揮主觀能動性,提高職業決策力,促進學生學業、事業的發展和生活質量的提高。工作室不定期接受學生預約諮詢,為學生的個人成長提供一對一個性化服務。
碩果纍纍。人文學院學生在《社會科學研究》等刊物上發表文章數十篇,公開發表新聞報導3000餘篇。學生自編、自導、自拍、自演的DV電影《暗戀》、《再見,提奧》得到了積極的社會反響,《文匯報》、《東方早報》等媒體先後予以專題報導。學院的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已連續四年榮獲“上海市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優秀項目獎”,並連續兩年獲全校社會實踐“優秀組織獎”。多名學生榮獲“上海市優秀學生獎學金‘索尼獎’”、“上海市優秀學生幹部”、“上海市暑期社會實踐優秀個人”、“上海市世博優秀志願者”、“上海市特奧優秀志願者”等稱號。
紮實的專業功底、較強的創新意識、動手能力以及良好的綜合素質使得人文學院畢業生在日益激烈的就業競爭中脫穎而出,深受用人單位青睞。人文學院學生就業工作成績突出,就業率連續四年在全校各學院中名列前茅,連年獲得校“就業先進集體”。在已畢業的5屆學生中,多名優秀學子進入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復旦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等知名高校攻讀研究生;多數畢業生進入新華社、上海電視台、解放日報社、江蘇衛視、南京廣播電視台集團、重慶法制報、上海司法局、上海邊檢、工商銀行、新加坡航空公司以及許多地方法制媒體等單位工作。

專業介紹

新聞學專業(法制新聞方向)
四年制本科,授文學學士學位。
人才培養類型:具備一定的法學素養,能在政法部門、新聞傳媒與出版單位、大型企事業單位、文化產業經營管理公司從事編輯、記者、宣傳與管理等工作的新聞學專門人才。
專業特色:依託我校法學資源優勢,力求打破學科界限,促進學科融合,將學生培養成為以新聞學專業知識為核心,具備系統的新聞理論知識與技能、寬廣的文化與科學知識,熟悉我國新聞、宣傳法規,具有相關法學理論知識的複合型套用人才。
漢語言文學專業(法商文秘方向)
四年制本科,授文學學士學位。
人才培養類型:具有較強的語言文字能力和較紮實的法律、經貿知識基礎,勝任文秘、報刊、廣播電台、電視台、出版系統等工作,也可直接從事涉法文學研究和法律文獻的整理研究等工作的複合型人才。
專業特色:面向現代法治社會對中文人才和法商文秘套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充分利用本校法商類教學資源優勢,強調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和複合型知識的建構,致力於培養既具較強的語言文字能力,又有較紮實的法律、經貿知識的複合型套用人才。
文化產業管理專業
四年制本科,授管理學學士學位。
人才培養類型:具備較高綜合文化素質、熟悉文化政策和法律知識,系統掌握文化行政管理和文化企業經營專業知識,能夠在文化行政職能管理部門、文化企業、企業和事業單位文化部門與高校、科研機構從事文化產業管理、文化產業經營、文化活動運作、文化產業研究的文化產業管理複合型專門人才。
專業特色:在開設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基礎理論課程的同時,注重加強法學類、經濟學類課程的設定,力求促進學科融合,著力培養既有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知識,又具法學、經濟學理論知識的複合型套用人才。

就業流向

一、新聞學(法制新聞方向)
1、報刊、廣播電台、電視台以及出版系統,大量需要既懂法律又懂新聞的複合型的新聞人才。
2、國家行政事業單位實行新聞發言人制度後,需要大量從事相關工作的新聞專業畢業生,同時各行政事業單位的對外宣傳也需要大量的優秀畢業生。
3、大量文化產業的經營與管理運作也需要一批法制新聞方面的人才。
4、畢業生可以通過進一步深造,進入新聞專業的教學研究機構從事教學科研工作。
二、漢語言文學(法商文秘方向)
1.從事文秘工作。
2.從事宣傳編輯出版工作。
報刊、廣播電台、電視台以及出版系統,需要大量既懂法律又有紮實的文字功底的複合型人才。各單位對外宣傳、文化產業化的發展也需要大量法商文秘類的人才。
3.從事學術研究。
本專業畢業生具備較為全面的專業知識和較為紮實的學術能力,兼具一定的法學知識,在涉法文學、法律語言以及法律文獻整理上有一定的專長,可通過進一步深造從事此類研究。
  
三、文化產業管理
1、文化行政職能管理部門:文化局、文化稽查總隊、文廣局、新聞出版局、工商局等;
2、企業和事業單位從事文化管理方面的工作;
3、文化事業和企業單位:廣播電台、電視台、報社、雜誌社、出版社、網路企業,廣告及公關單位;
4、教學和科研機構:學校、相關文化產業研究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