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筋面

削筋面

削筋面(讀法:xuejinmian)是一道流傳已久的麵食。它的主要流行區域是陝西寶雞鳳翔及毗鄰地區,其他地方比較少了,地方特色十足。削筋面在和面的時候面要揉硬,然後擀厚,切成長短均勻的細條就好了,做好後吃起來非常筋道。削筋面具有筋而不硬,滑而不嫩,油而不膩,辣香爽口,鹹酸適口的特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削筋面
  • 外文名:xuejinmian
  • 分類:麵點
  • 口味:勁道
  • 主要食材:面、油潑辣子、香醋、鹽、青菜、底雜菜、臊子
來歷,說法一,說法二,製作方法,

來歷

說法一

相傳春秋時,秦穆公之愛女弄玉,擅長吹笛。而英俊小伙蕭史,則擅長吹簫,蕭史吹曲《鳳求凰》於華山之巔,達於鳳樓。少焉,白鶴舞宮院。穆公以為天作佳緣,以女妻。後二人笛簫唱和時,龍飛鳳舞於庭,夫婦遂跨龍成鳳而去。  蕭史在秦都雍城(今陝西鳳翔)鼓簫時,弄玉為之舞。衣巾隨簫聲而動,甚為壯觀。公主化舞技於飲食之中,做出筋道、滑爽、香辣之麵食獻於穆公。公嘗之大喜,賜名“蕭巾面”。後該技藝傳於民間,錯訛為“削筋面”。因更貼近此麵食特點,遂流傳開來,迄今已兩千餘年。今西府人們仍多好此食。

說法二

秦穆公大壽,愛女弄玉欲獻父王長壽麵,遂親自下廚。但公主何曾入廚過,一番手忙腳亂,一團面翻來翻去,擀杖上下,卻也香汗淋漓,終不得要領,仍一案厚面,再也無力繼續,拿起菜刀一番切削,條條筷箸狀麵條倒也入鍋,終成一碗麵獻父。秦穆公見面狀甚多驚奇,但女兒拳拳孝心,強忍入口嘗之,只覺麵條特筋道而不與眾同,遂大喜,命御廚照樣做來眾大臣分享,卻贏得贊聲一片。後此做法傳出宮闈至雍城各地,民間爭相效之。因其切削而成,又特別筋道,被稱作削筋面而流傳千年不衰 。

製作方法

做法就是將麵團擀成長條狀的厚片,用刀切削成長約 10厘米、寬、厚約3毫米的條,後面的工序就同一般的手工面了。由於煮熟後吃筋道可口,名曰“削筋面”。傳聞此面為唐時宮廷名吃。製作中有幾點特殊要求,就是麵粉加水揉好醒到,要求面硬。醒好的面擀成一寸多寬一尺多長半公分厚的面片。要切得寬窄均勻,水滾時下面,削筋面再煮不爛,撈在碗裡條條清晰、不粘,晶瑩剔透如玉石一般。下來調味最有講究。我們老家一般要加入兩種臊子。紅蘿蔔切細、鍘碎炒熟一樣,另外就是西府有名的臊子肉,各家有各家的炒肉秘方。加入這兩樣,再伴以鳳翔有名的“凝香醋”和油潑辣子,一碗正宗的鳳翔削筋面就做成了,味道香醇,吃在嘴裡爽滑立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