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器尚象說

易學關於取象自然形構制器以行人道的理論。是關於創造和發明程式的理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制器尚象說
  • 定義:易學關於取象自然形構制器以行人道的理論
  • 出處:《易傳·繫辭上》
《易傳·繫辭上》第十章提出:“易有聖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這裡將“制器尚象”列為易之“四道”之一。《易傳·繫辭下》第二章下述的一段話可視為《易傳·繫辭》作者對“制器尚象”的一個注釋:“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作結繩而為網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包犧氏沒,神農氏作,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蓋取諸噬嗑。神農氏沒,黃帝堯舜氏作,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是以自天祐之,吉無不利。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刳木為舟,剡木為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渙。服牛乘馬,引重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隨。重門擊柝以待暴客,蓋取諸豫。斷木為杵,掘地為臼,杵臼之利,萬民以濟,蓋取諸小過。弦木為弧,剡木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蓋取諸睽。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蓋取諸大壯。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喪期無數,後世聖人易以棺槨,蓋取諸大過。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蓋取諸夬。”
這裡將上古的13項重大發明,網罟、耜耒、集市、衣裳、舟楫、服牛乘馬、重門擊柝、杵臼、弧矢、宮室、棺槨、書契,歸之為包犧、神農、黃帝、堯、舜五帝以及後世聖人們受卦象啟迪而發明。
“器”並非僅指器械、物件之類的物質實體,按照“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的二分法,它應包括一切顯道之事物。它既代表一定規格的典章制度,又代表科技上包括理論和器械的一切創製。所以《易傳》作者把集市、喪葬、文書也列入“制器”之列。《易傳·繫辭下》將“象”理解為卦象,其實它絕非僅指卦象。《易傳·繫辭上》第八章對“象”有一段說明文字:“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卦象不過是自然物象的一種符號。面對紛雲雜陳的萬物,聖人要理出個條理,找出秩序,需先有所“擬”,也就是取象。在這樣寬泛的“器”和“象”概念下,取象制器作為創造理論、制定典章、發明器物的一種指導原理和運作程式是可能的。
  漢代易學象數派以卦氣說解易,將六十四卦系統配四季、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和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日。這種以六十四卦建立曆法表示的形式系統,實為先秦“制器尚象”說在天文曆法領域的一種實踐。這種借易卦符號系統將曆法表示形式化的嘗試受到張衡和張遂等天文曆法大家的重視,影響千餘年之久。京房開創的音律易卦表示系統,推動了音律學旋宮轉調的研究。中國傳統醫學不僅引進入了陰陽五行學說,而且依易學六爻系統建立了臟腑經絡學說,六髒、六腑和六陽經、六陰經構成一個循環系統。在數學領域,趙爽“依經為圖”,發展“制器尚象”思想,著《勾股圓方圖注》,首創數學圖解法,為後學留下了“勾股圓方圖”、“日高圖”、“七衡圖”等。劉徽繼承趙爽,著《九章算術注》,依“物類形象,不圓則方”的思想,把數學研究的“形象”思維發展為“析理以辭,解體用圖”的數學方法論綱領。“制器尚象”思想最有成效的發展是天文圖、地理圖,特別是工程圖。在天文圖方面,三國時的陳卓把甘德、石申和巫鹹的星表繪製成記有1464顆恆星的星圖,當代出土的馬王堆漢墓帛書又有29幅慧星圖。在地圖方面,《尚書》和《周禮》已有記載,馬王堆漢墓也出土了地形圖和駐軍圖實物。晉人常璩著《華陽圖志》,裴秀提出的“製圖六體”方法一直沿用到明末。至宋代,圖學已經發展到成熟階段。呂大臨編《考古圖》“探其製作之原,以補經傳之闕亡,正諸儒之謬誤”;李誡撰《營造法式》“別立圖樣,以明制度”;曾公亮著《武經總要》繪製圖樣“以紀新制”;蘇頌的《新儀象法要》有機械圖和星圖約60幅;代表性的圖學專著為鄭樵的《通志》(1161年)。鄭樵在《通志·總序》中說:“河出圖,天地有自然之象,圖譜之學由此而興。洛出書,天地有自然之文,書籍由此而出。”在《通志·圖譜略》中,他強調“非圖無以見天象”,“非圖無以見地之形”,“非圖無以作室”,“非圖無以制器”,“非圖無以明章程”,“非圖無以明制度”,“非圖無以別經界”,“非圖無以正其班”……。這是自《易傳》以來,科技領域“制器尚象”思想發展的脈絡。
1934年歷史學家齊思和在《燕京史學年報》(2卷1期)上發表《黃帝之制器故事》,其師顧頡剛在《燕大月刊國學專號》上發表《周易卦爻辭中的故事》認為《易傳·繫辭下》之聖人觀象制器篇為後儒竄入之文,胡適致函表示不贊成顧說,齊思和又撰文重申。1938年張承緒在其著作《周易象理證》中給出制器十三卦圖。將上古的諸多重大發明歸功於聖人依六十四卦象而為故不可信,但“制器尚象”思想不可疑。馮友蘭在其《中國哲學史新編》中指出:“《易傳》中這種觀象制器的思想,實際上是說,通過對自然現象規律的觀察,人類發明生產工具,這有以人力改造自然的意義。”胡適把《易傳·繫辭下》第二章看做一種文化起源學說,《古史辨》所載他的文章說,觀象之象並非專指卦象,卦象只是物象的符號,見物而起意象,觸類而長之。近年台灣學者劉君燦把“制器尚象”看做中國傳統科學技術特色的標誌。他的著作《談科技思想史》也以“制器尚象的類學”為副標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