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決定理論

利率決定理論

利率決定理論是利率理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如果僅從利率是利息與本金的比率來討論利息之高低的話,那么利率決定問題似乎並不複雜。在資本主義發展的早期,經濟學家就是圍繞這一問題進行闡述的,他們所探討的重點主要集中於利息來源、性質等關於利息本質的內容。然而,在現代經濟中,利率的決定不僅制約於經濟社會中眾多因素,而且其變動對整個經濟也將產生重大影響。因此,現代及當代的經濟學家在研究利率的決定問題時也就特別重視各種變數的關係及整個經濟的平衡。實際上,由於利率的複雜性及其在經濟活動中的重要性,利率決定理論對經濟學金融學基礎研究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利率決定理論 
  • 定義利率理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 類型:經濟術語
發展脈絡
關於利率的決定問題,實際上由來已久,從政治經濟學產生之日起,經濟學家們就開始了此類問題的討論,但真正能自成體系的早期利率決定理論形成於18世紀末期。此後經過兩個多世紀的發展,利率決定理論已逐步完成了南局部均衡分析一般均衡分析的飛躍。
在西方利率決定理論發展過程中,先後出現了早期的利率決定理論、實際利率理論、凱恩斯流動性偏好理論可貸資金理論新古典綜合派的IS—LM理論等利率決定理論。新古典綜合派的IS—LM模型理論既考慮了商品市場的均衡,又考慮了貨幣市場的均衡,一度被認為最完善的利率決定理論,而且由於IS—LM模型出現的相當一段時間,很好地反映了西方經濟發展現狀,西方各國政府都積極利用財政政策貨幣政策來促進經濟持續發展,因而受到西方大部分經濟學家的讚揚。
1.馬克思利率決定理論
最早的利率決定理論是馬克思利率決定理論。馬克思的利率決定理論是以剩餘價值在不同資本家之間分割為起點的。馬克思認為,產業資本家商業資本家在生產和流通過程中產生和實現剩餘價值,利潤又是剩餘價值的轉化形式,貨幣資本家把資本借給產業資本家和商業資本家,從中獲得的補償利息就是產業資本家和商業資本家利潤的一部分。利息是放棄使用產業資本而獲利的出借人應得到的一種報酬,是產業利潤的一部分。而市場真實利率水平則主要取決於市場中借貸資本的供求狀況。應該說,馬克思以產業資本作為研究的對象,摒棄了重商主義者和重農主義者對資本認識的片面性,這對利率理論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古典學派利率決定理論
古典學派認為,一個自由競爭的市場本身存在一種強大的力量可以使市場達到和維持充分就業的狀態。在充分就業的狀態下,儲蓄和投資都可以表示成利率的函式,而此時的投資函式和利率函式共同決定了一個均衡利率。在古典的利率決定理論中,以英國馬歇爾的“儲蓄投資利率論”和美國的費雪的“借貸資本利率論”為代表。
馬歇爾是以西尼爾的資本節慾說為基礎,創造了“等待說”理論。他認為利息使人們延期消費等待的報酬,人們因等待而形成的延期消費構成了儲蓄,利率越高,則人們的“節慾”就越強,人們約願意延期消費,資本供給就越多。他又根據薩伊的資本生產力說,支出投資決定了資本的需求,由於邊際生產力遞減,因而資本的需求隨著利率的升高而下降。因此,當資本供給等於資本需求時,市場達到均衡。所以,馬歇爾稱:“利率既為任何市場上使用資本的代價,故利息常趨近於一個均衡點,使得該市場在該利率下對資本的需求重量,恰好等於該利率下即將來到的資本的總供給量”。
費雪認為利率只是現在財貨與將來財貨進行交換時的一種貼水,有一部分是主觀因素決定的,即現在財貨由於將來的邊際偏好。這種偏好被費雪稱作“時間偏好”,決定利率的另一部分是客觀因素,即投資機會。時間偏好程度和投資機會決定了利率水平。費雪認為,在決定市場利率因素的兩大因素中,人們的時間偏好起核心作用。
3.凱恩斯流動性偏好利率決定理論
凱恩斯和他的追隨者們在利率決定問題上的觀點與古典學派正好相反,認為利率不是由儲蓄和投資的相互作用決定的,而是認為利率決定理論是一種貨幣理論,是由貨幣供給量貨幣需求量的關係決定。凱恩斯認為,儲蓄量是消費者消費行為的總和結果,它等於社會的總收入減去總消費支出,而投資量則是企業投資行為的總和結果,它等於由本期生產活動而引起的資本品的增值,也等於總收入減去總消費。流動性偏好利率理論認為,利率決定於貨幣需求數量和貨幣供給數量兩個因素。貨幣需求是一個內生變數,決定於人們的流動性偏好,利息是對人們放棄流動性的補償,因此利率就是對人們的流動性偏好的衡量指標。所謂流動性偏好是指人們在選擇其財富的持有形式時,大多數傾向於選擇貨幣,因為貨幣具有完全的流動性和最小的風險性。貨幣的需求量起因於三種動機,即交易動機預防動機投機動機
4.可供資金理論
可供資金理論的主要代表是劍橋學派的羅伯遜和瑞典學派的俄林,該理論同時考慮了儲蓄投資理論和凱恩斯流動性偏好理論的優點,摒棄了它們的不足,認為利率決定應該同時考慮貨幣因素和實質因素。在羅柏森等人看來,“古典”的儲蓄與投資決定利率的實物利率理論基本上是正確的,不過該理論所強調的只是長期中決定利率的實物因素,而沒有考慮到信用創造活動等因素的影響。換言之,古典利率理論只考慮了非貨幣因素而忽視了貨幣因素。實際上,在短時期內,貨幣因素如信用創造活動、人們窖藏貨幣的習慣等因素對利率也是有影響的;而在長期中,利率仍然由實物因素所決定。因此,為了使理論完整,就必須綜合考慮貨幣的和非貨幣的因素,按可貸資金的需求與供給的相互關係來對利率的決定進行全面的分析。
5.IS—LM模型
希克斯跟漢森提出的IS—LM模型針對以前出現模型的缺陷,即都沒有考慮收入因素做出了改進。在實際中,如果不考慮收人,就無法確定利率水平。因為儲蓄和投資都是收入的函式,收入增加將會導致儲蓄的增加,如果事先不知道收入水平就無法知道利率水平;利率的變動影響著投資,投資變化又引起收入的變化,因此如果不事先知道利率水平,也就無法得到收入水平。此外,收入的變動又會引起貨幣需求的變動,此時主要是交易需求和謹慎需求的變動,若貨幣供給不變,投機需求必將隨之變化,進一步影響利率水平。因而,在研究利率決定理論時需要考慮收入的影響。IS—LM模型其核心內容是認為利率受制於投資函式儲蓄函式貨幣需求函式和貨幣供給函式四個因素,同時利率與收入之間存在著相互決定的關係。
IS—LM模型從一般均衡的角度進行分析,同時考慮了商品市場貨幣市場的均衡,雖然IS—LM模型本身在解釋利率形成過程中還是存在不少弱點,其說服力也有待加強,但是它卻是目前對利率決定機制相對最為完善的解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