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成昆鐵路列車墜橋事故(利子依達事故)

1981年成昆鐵路列車墜橋事故

利子依達事故一般指本詞條

1981年成昆鐵路列車墜橋事故,是1981年7月9日發生在中國成昆鐵路的一起嚴重的旅客列車意外事故,造成超過240人死亡或失蹤,也是中國鐵路歷史上旅客傷亡最為慘重的事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1981年成昆鐵路列車墜橋事故
  • 外文名:1981 Chengdu-Kunming rail crash
  • 時間:1981年7月9日凌晨1時47分
  • 地點: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甘洛縣
  • 線路成昆鐵路
  • 車次:442次(格里坪—成都
  • 乘客:超過1000人
  • 原因土石流
  • 死亡:約240人或275人
  • 受傷:146人 
  • 其他:成昆鐵路運營中斷半個月
經過,結果,遇難者,搶險者,臨時搶通,事後,

經過

1981年7月9日凌晨1時30分許,大渡河支流利子依達溝爆發土石流(流速高達13.2m/s,容重達2.32t/m3,且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巨礫,直徑8m以上者達數十塊之多),把溝口的17米高、百多米長的利子依達大橋沖毀。
事故及鐵路改建示意圖事故及鐵路改建示意圖
7月8日由格里坪開往成都的442次旅客列車,在7月9日凌晨1時27分,正點到達距成都236公里的甘洛站,1時35分車站發出發車信號,但列車尚未出站車站突然停電,此事曾引起司機注意,但最終決定仍按常規運行。
1時41分,442次列車在尼日站與成都開往金江站(今攀枝花站)的211次快車交會之後,由尼日站開出。一分鐘後,尼日站向前方烏斯河站(今漢源站)為442次列車報點期間發現電話中斷,線路不通,無法聯絡。1時45分,列車開上大渡河右岸,以時速40公里(25英里)速度駛進奶奶包隧道,在轉過隧道曲線之後,列車司機王明儒忽然發現隧道出口的山溝旁的護路房倒塌,以及看不到前方利子依達大橋鐵軌的反光,立即施行緊急制動。由於從隧道通往大橋的路段是下坡段,坡度達14‰,列車未能在橋面中斷位置前停下。1時46分,兩台東風型內燃機車、13號行李車、12號郵政車及3輛客車車廂(9至11號)從橋墜下,其中機車及11至13號車墜入大渡河中,9號和10號車則掉在岸邊,8號硬座車廂在橋頭的隧道內被強大的衝擊力撞出鋼軌,翻覆在隧道口外。
事故現場事故現場

結果

事件共造成275人死亡或失蹤,成昆鐵路運營中斷15天。

遇難者

正班列車長嚴懷珍
利子依達大橋遺址利子依達大橋遺址
本務機車正副司機王明儒、唐昌華
補機機車正副司機韓天才、鄭勇
第13號行李車廂兩位行李員
第12號郵政車廂兩位郵政押車員
第11號硬座車廂兩位列車乘務員以及九十多位乘客

搶險者

列車上輪休的副班列車長米發榮(33歲):組織指揮全體倖存的乘務人員搶險救人
事故救援事故救援
運轉車長吳光壽:轉身沿著鐵路下行方向向尼日車站方向跑,通過電話向上級報告險情,請求緊急救援;
列車播音員王書銘:傳達命令與通告,安定旅客情緒
大批列車值乘人員與旅客趕到奶奶包隧道北出口外的漆黑的利子依達橋南端橋頭,搶救墜落在大橋護坡上9號、10號硬座車廂中的旅客。 用橋頭的備料枕木與列車的窗簾,及餐車上的籮筐、笤帚、抹布、工作服和食用油,點起了用來照明的五堆大火。 餐車主任、團支部書記劉加其,列車員黃金生、江義夫,餐車炊事員張維獻,餐車服務員侯廣樹等,率先向斜立著的車廂滑下去;
墜翻在橋下的9號車廂的列車員張根元,在被一位旅客救出後,不顧自己受傷流血,也立即投入搶救他人的行列中。
在宿營車休班的16個列車員中,其中11位是女性,冒著黑夜大雨,從在滑坡體的9號、10號車廂搬出遇難者遺體,背出傷員。救援行動在雨夜中持續了三個小時,一共救出輕重傷旅客140人。
塌方堵塞了隧道塌方堵塞了隧道
在北面相距不遠處的護衛成昆鐵路大渡河橋的守橋武警部隊班長李德祥,烏斯河車站(現在的漢源站)鐵路衛生所的17歲女護理員金瑞蓉等八位青年人,趕赴現場,搶救被衝到大渡河灘上的第11號硬座車廂中的旅客。這節車廂的近百名旅客中里只有七人尚存生息。在救出五個成年人和一個十歲小女孩,利子依達溝的又一陣土石流滾滾衝來,11號車廂被衝擊得劇烈擺動。李德樣與金瑞蓉不懼危險再一次爬上車廂救出最後一名負傷的旅客後,整個11號車廂被土石流卷進大渡河的急流。
凌晨2點30分,即橋斷車墜後的40分鐘,以成都鐵路局黨委書記黃書存和局長楊國輝為首的搶險指揮部成立,隨成都分局救援列車緊急趕赴利子依達橋事故現場
成昆鐵路新基古橋被沖毀成昆鐵路新基古橋被沖毀
凌晨三時,事故訊息傳到了37公里外的涼山彝族自治州甘洛縣城。甘洛縣委在一小時內組織了公安民警、民政幹部、民兵、醫生、護士、商店售貨員、旅店招待所服務員總計一千多人,帶著大批藥品、食品、營養品、衣服鞋襪,乘23輛麵包車,運往利子依達橋頭。
凌晨4點05分,甘洛當地駐軍接到了縣委的電話後,於4點15分緊急集合部隊。4點40分,560多名軍人分乘12輛大卡車趕到了甘洛火車站。在甘洛火車站,團長梁洪凱帶一路部隊就地轉運傷員,副團長鄭家才率領另一路部隊乘西昌鐵路分局救援列車,開赴利子依達橋。

臨時搶通

成都鐵路分局,西昌鐵路分局,貴陽鐵路分局的兩千多名鐵路工人、技術員調赴現場搶通利子依達橋。7月13日下午.滂沱大雨觸發了土石流,吞沒了用四個晝夜清理出來的2號橋墩基坑。大橋被沖毀的2號橋墩的臨時橋墩鋼塔架組裝,五十多噸重,高15米,焊縫3000多米,用時7天完成。用紅旗130型架橋機完成了架設44米長、70噸重的鋼桁梁。至1981年7月24日清晨6時許,經過15個日日夜夜搶通鏖戰,在利子依達橋完成了鋼結構鐵路便橋的建設、便線臨時通車。 參加搶通工作的有:成都鐵路局電化段、烏斯河工務段、成都鐵路局房建三隊、貴陽鐵路分局息烽工務段橋樑大修隊、成都鐵路局鐵路設計研究院。
廢棄的奶奶包隧道成都端廢棄的奶奶包隧道成都端

事後

有關方面在事故原址修建臨時鐵路橋,並於奶奶包隧道入口旁修建新的利子依達隧道。臨時鐵路橋於同年7月24日恢復通車。
廢棄的奶奶包隧道昆明端(遠處)廢棄的奶奶包隧道昆明端(遠處)
1984年5月,長1465米的利子依達隧道用時3年建成竣工通車。這座新的隧道下穿利子依達溝的底部山體,避開了土石流對途經列車的威脅。
原有的奶奶包隧道在事故後廢棄並留存至今,其鐵軌和路枕被拆除;而剩下的利子依達大橋橋墩則仍屹立至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