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班·掃馬(1220-1294)全稱列班·巴·掃馬(Rabban Bar Sauma),元朝基督教聶思脫里派教士、外交家,最早訪問歐洲各國的中國旅行家,出生於今天的北京(當時的元大都)。列班(Rabban),敘利亞語“教師”之意,聶思脫里派教士的稱號;掃馬(Sauma),他的本名。
約在至元十二年(1275),兩人決意赴耶路撒冷朝聖,得到朝廷頒發的鋪馬聖旨(見站赤),從大都出發,隨商隊西行。沿途經過東勝、寧夏(今寧夏銀川)、斡端(今新疆和田)、可失哈耳(今新疆喀什),答剌速河、徒思(今伊朗馬什哈德附近)等地,抵伊利汗國蔑剌哈城(今伊朗亞塞拜然馬臘格),謁見了聶思脫里派教長馬兒·腆合 (Mar Denha)。隨後歷訪波斯西部、亞美尼亞、谷兒只(今蘇聯 喬治亞)等地,參觀基督教遺蹟,但因當時敘利亞北部常有戰亂,去耶路撒冷朝聖的計畫未能實現,便寓居毛夕里(今伊拉克摩蘇爾)附近教堂。馬兒·腆合召兩人至報達(今伊拉克巴格達),任命馬忽思為大都和汪古部主教,改其名為雅八·阿羅訶;掃馬為教會巡視總監,遣返東方,因伊利汗國與察合台汗國在阿母河一帶發生戰爭,道路不通,還居寓所。
1281年,馬兒·腆合去世,馬忽思被選為新教長,稱雅八·阿羅訶三世(Yahbh-Allaha Ⅲ)。
1287年,伊利汗阿魯渾欲聯合基督教國家攻取耶路撒冷和敘利亞,遣掃馬出使羅馬教廷及英、法等國。掃馬使團經君士坦丁堡至羅馬,恰遇教皇虛位,於是繼續西行抵巴黎,向法國國王腓力四世呈交了阿魯渾汗的信件和禮品,受到隆重接待。在巴黎逗留月余,又到法國西南部的波爾多城,會見英國國王愛德華一世。法、英兩王都同意與伊利汗國建立聯盟。
1288年,掃馬在回國途中,獲悉新教皇尼古拉斯四世已即位,再至羅馬呈交國書。教皇對阿魯渾汗優待基督教表示感謝,厚贈使臣禮品遣歸。掃馬圓滿完成出使任務,受到阿魯渾汗的嘉獎,特許在都城桃里寺(今伊朗亞塞拜然大不里士)宮門旁興建教堂一所,命他管領。後移居蔑剌哈,又建一宏偉教堂。
1293年去報達,輔佐雅八·阿羅訶三世管理教務,直到去世。
掃馬用波斯文著有旅行記,原稿已佚,1887年發現的敘利亞文 《教長馬兒·雅八·阿羅訶和巡視總監列班·掃馬傳》(作者不明),摘譯了其中的主要內容,掃馬旅行經歷因而為世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