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的格物》是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圖書,作者是陳興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刑法的格物
- 作者:陳興良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頁數:315 頁
- 定價:39 元
- ISBN:9787301300947
《刑法的格物》是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圖書,作者是陳興良。
《刑法的格物》是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圖書,作者是陳興良。內容簡介本書是著名刑法學家陳興良教授的講演集之一, 側重於對現實的犯罪與刑罰問題的思考, 內容上涵蓋刑法的理念、制度和規則三個層次的討論。通過十一個專題的闡述, 本書...
74《口授刑法學》(第二版)出版說明 75《口授刑法學》代跋 在法條的桎梏中獲得精神的自由 76《刑事法治論》出版說明 77《刑事法治論》(第二版)出版說明 78《刑法學的現代展開》後記 79《刑法的格致》序 80自選集(《刑法的格物》《刑法的致知》)前言 81《走向規範的刑法學》出版說明 ...
武德二年,頒新格(特指法律條文)五十三條。——《舊唐書·刑法志》(8) 又如:格範(典範;標準);格尺(標準);格令(法令);格法(成法,法度);格條(法令條文);格樣(標準式樣;模樣)(9) 條例;制度 [regulations;systems]。如:格目(表冊);格制(格局體制);格例(規則條例)(10) 品格;格調 [...
——引者),不犯五刑(中國古代的五種刑法,隋至清代指笞刑、杖刑、徒刑、流刑、死刑),不纏根塵,心無妄想,無所住著,即見本性,不離宗旨,又能持誦此經,勤行修習,當即證大乘。”第三,把政治意圖和“綱常”倫理溶於佛教之中,再把這些鑄於千百年來對人們特別是對佛教信徒具有特殊感召力的佛鐘上,意...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倡導“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實現人生理想的步驟和模式。這種為人處世的基本道德觀念,是人類進行物質生產活動和自身生存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人們共同生活的起碼的行為準則。傳統道德一般都是在社會穩定時發揮作用,而社會劇烈變動時則缺少用武之地,正所謂“治平尚德行...
皋陶在習慣法的基礎上整合為"五刑",無疑是一大進步,創我國刑法之始。立"九德"。九德即寬而栗(秉性寬弘而有原則)、柔而立(性情溫良而能立事)、愿而恭(質樸而能尊賢)、亂而敬(有才而能敬事)、擾而毅(謙和而有主見)、直而溫(正直而不傲慢)、簡而廉(具大略而能務實)、剛而塞(果敢而不魯莽)...
四、急救人有君臣也,而烈焰刑法,緩民欲惡。五、急救人有朋友也,而黨同伐異,滅息信義。六、急救世有遊民也,而詭行荒業,銷礫形質。這“六急”、“六救”是當時各種社會問題的反映,除最後一種即“遊民”問題之外,其他五種顏鈞認為都是“人心”發生偏差而造成的,可見其主要主張就是如何拯救“人心”。...
中國政法大學法碩學院秉承“厚德、明法、格物、致公”的校訓,在專業培養上,法碩學院著力培養立法、司法、行政執法、法律服務、法律監督、經濟管理以及社會管理等方面需要的寬口徑、複合型的高層次法律專業人才和管理人才。中國政法大學法律碩士學院成立於2005年,中國政法大學法律碩士學院的理念是:發現每一個法律碩士學生...
“格物致知”——源自《大學》第一章“致知在格物”。意在:探索並獲取知識的關鍵在於探究事物的本源。本刊“論文選粹”“法案爭鳴”“經典書評”等欄目的設定目的就在於此。具體而言即:通過這些欄目,探討法學領域中諸多問題,直至其本源以達到獲取知識之目的。欄目設定 【論文選粹】以現實新穎、觀點鮮明、論證嚴謹、...
治安學、偵查學、犯罪學、刑法學。學術成果 出版有《刑事犯罪與偵察控制》、《人證調查原理與套用技術》、《司法訪問技術》等專著,以及《偵查學》、《刑事偵查學》、《澳門有組織犯罪研究》、《中國入世與公安對策》等合著和《痕跡學》、《治安基層基礎教程》等全國統編教材和其他著作、教材共16部;在《中國法學》...
刑法學總論專題 民事證據法 參考來源: [28]截至2023年12月 教學成果 2022—2023學年,學校獲批3個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立項,其中,實踐條件和實踐基地建設項目1個,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項目1個,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項目1個;有4部教材課件獲評北京高校“優質本科教材課件”。 [28]2021年,學...
提出了現代法治是“人性之治”,“良心之治”,“常識、常理、常情之治”的法治觀和法學教育觀;以重構的刑法調整對象和行為概念為價值、技術基礎,對傳統刑法理論進行了系統、全面的改造,對刑法的基本性質、調整對象、基本原則、刑法解釋的基本原理、犯罪的本質及本質特徵、犯罪構成理論、犯罪形態及刑罰的目的等刑法...
上篇系統地闡述了法學的基礎理論和憲法、行政法、刑法、民法、經濟法、訴訟法等法律制度;下篇以人生觀和道德觀為主線,闡述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青年思想道德修養的主要內容,特別是誠實守信、社會公德、職業道德、戀愛婚姻道德等問題。目錄 上篇 法律基礎 第一章 法學一般理論 第一節 法律的含義 第二節 法律的...
三綱——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七證——知,止,定,靜,安,慮,得;八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但《大學》又不僅僅只有這些條條框框,它涵蓋了從古至今盛衰興亡的大智慧,滲透治國,修身各個方面。知古可以窺今,知史可以鑒今,《大學》的三綱,七證,八目無處不滲透著...
以德化民而少用政令和刑法 關鍵是君臣父子各守其道 君臣第十七 為君要實行仁政 以德服人,而不以力服人 時刻將土地、人民、政事這三件寶物放在心上 近賢遠佞 與民同憂同樂 處理好與鄰國的關係,對外用兵要順從民意 為臣要盡職盡責,做上等臣子而不要做下等臣子 勿欺君 君臣要各盡其理,各負其責 天人第...
(3)《王制》記載古代王者治理天下之制,包括封國、爵祿、職官、祭祀、喪葬、巡狩、刑法、養老、選拔官吏、學校教育等方面的制度。(4)《月令》按一年十二月,逐月記載每月的天象特徵和天子所宜居處、車馬、衣服、飲食及所當實行的政令等;《曾子問》記曾子與孔子之間有關喪禮及行吉禮時遭喪變故應如何處理的問答...
哲學篇 易經 五行 八卦 中國古代十大思想家 “形而上”、“形而下” 諸子百家 愛人·兼愛 黃老學派 天人之辯 義利之辯 人定勝天 性善論 性惡論 中庸 奇正相生 莊周夢蝶 玄學 清談 理學 天不變,道亦不變 格物致知 哲學 蘇格拉底 柏拉圖 亞里士多德 原子論 我思故我在 培根 孟德斯鳩 盧梭 康德 黑格爾 ...
《大學》中提出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屬內聖範疇,內聖即通過修養成為聖賢的一門學問。“齊家”、“治國”、“平天下”屬外王範疇,外王即是在內心修養的基礎上通過社會活動推行王道,創造和諧社會大同社會的一門學問。“內聖外王”皆以“仁義禮智”為根本指針,其中“仁”、“禮”...
1歷史的機緣與王學的問世2王守仁的格物說之一:心即理3王守仁的格物說之二:致良知4王守仁的格物說之三:誠意與知行合一5王守仁對上帝及鬼神祭祀 四、嘉靖禮制改革 1“大禮議”始末2嘉靖帝對郊社等禮儀的改革3孔廟祭祀改革 五、明代中期其他儒學思潮 1丘濬的《大學衍義補》2羅欽順的儒學思想3王廷相論理氣心性與...
四、理學家對德刑合理性的論證及其對刑法的側重 知行觀與道德教化的加強 一、二程——“行難知亦難”二、朱熹——“知在先”與“行為重”三、王守仁——“知行合一”四、以知為先、為本與知行觀的道德內涵和倫理維度 五、知行與格物、致知 六、知行觀與“去人慾,存天理”三綱五常的進一步神聖化、規範化...
不以求備取人,不以己長格物,隨能收敘,無隔疏賤。論者稱為良相焉。十三年,加太子少師。玄齡自以一居端揆十有五年,頻抗表辭位,優詔不許。十六年,進拜司空,仍總朝政,依舊監修國史。玄齡復以年老請致仕,太宗遣使謂曰:“國家久相任使,一朝忽無良相,如失兩手。公若筋力不衰,無煩此讓。自知衰...
有些研究指出,荀子認為學術必須為政治、道德服務,而對於名家熱烈研究“堅白”、“同異”、“有厚無厚”等自然科學問題,荀子認為這是以人的認知能力,是不可能求盡的。所以他批評名家是“愚者、妄人”,認為君子不應該去追求這類知識,而要由“格物致知”轉向“治國平天下”的內聖外王之道。也有學者指出,由於...
仆幼親善道,涉躐三教經書,以至刑法書算、醫卜戰陣、天文地理、吉凶死生之術,靡不留心詳究。惟金丹一法,閱盡群經及諸家歌詩論契,皆雲日魂月魄,庚虎甲龍,水銀丹砂,白金黑錫,離坎男女,能成金液還丹。終不言真鉛、真汞是何物也。又不說火候法度,溫養指歸。加以後世迷徒恣其臆說,將先聖典教妄行...
《中庸》篇,將“誠”確認為人之本心與天之本原;《大學》篇,講明儒家的修身治國指針為:“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及“明明德、親民、至於至善”,而尤應注目的是其中的《禮運》篇。鄭玄《禮記註疏·禮運》說:“《禮運》者,以其記五帝三王相變易及陰陽旋轉之道”,易之今言...
法學院秉承“奉法、為公、格物、行善”的院訓,開拓學科、發展專業,培育課程,服務社會,法學專業學生研究生考取率、司法考試考取率和公務員考取率較高,湧現出了省級三好學生和優秀學生幹部20餘人,法學專業學生於2015年榮獲黑龍江省法學專業學生辯論賽三等獎。畢業生分布在各地市法院、檢察院、公安局、派出所和律師...
《公民(第一冊至第六冊)》是1934年中圖文庫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原出版社:大東書局發行 圖書目錄 公民第一冊 第一章緒論(一)第一節學習公民的目的和方法 第二章緒論(二)第一節道德的概念 第二節道德的進化 第三節道德的分類 第三章私人道德 第一節概說 第二節健身 第三節格物 第四節修能 第五...
法律的精神,中國政法大學的校訓集中地反映了法律精神的內容,厚德反映的是一種人文精神,明法反映的是一種法治的精神,格物反映的是一種科學的精神,致公反映的是一種公共精神。結構 學院根據本科專業方向和碩士點的學科結構,設有經濟學研究所、企業管理研究所、國際經濟研究所、產業經濟研究所和現代經營研究所等5個...
第一節 飲食 第二節 衣服 第三節 宮 室 第四節 交通 第十四章 政治制度 第一節 封建 第二節 官制 第三節 選舉 第四節 租稅 第五節 兵制 第六節 刑法 第十五章 宗教學術 第一節 文 字 第二節 古代宗教學術上 第三節 古代宗教學術下 第四節 宦 學 第五節 先秦諸子 第十六章 結論 編後記 ...
厚德、 明法、 格物、 致公。課程特色 1、 正規系統的碩士教育,體系完整的課程安排,政法大學名師親臨授課。2、 本地教學,無需舟車勞頓;證書權威,可作為職稱評定、崗位晉升、出國留學的依據。3、 成功經驗嫁接,先進理念完整共享;真實案例現場教學,專項問題實地整治。4、 搭建人生新的平台,創造成功新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