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書之道

四書之道

四書之道是三晉出版社的書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中華文化的主流在儒學,儒學的源頭在《四書》。《四書》是《論語》《孟子》兩部書和《大學》《中庸》兩篇文章的合輯,她是承載中華文化的重要典籍,也是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生生不息的最好的精神食糧。李祥熙先生國學基礎紮實,用時三年,將《論語》《孟子》《大學》《中庸》的基本內容,提煉概括為對現實有借鑑意義的20個主題,然後將《四書》元典中的全部章句進行重新排列組合,從而使原本不夠系統、邏輯性不強的經典《四書》,變成了一個由相關主題、相關章節和相關章句構成的系統條理的邏輯體系,成為一部好讀好用的經典四書現代文本。

基本介紹

  • 書名:四書之道
  • 作者: 李祥熙
  • 頁數:500
  • 定價:58元
  • 出版社:三晉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年8 月
  • 裝幀:平裝
基本信息,作者簡介,目次,

基本信息

字 數: 400000
頁 數: 500
開 本: 787mm x 1092mm 1/16
書 號: I S B N 978-7-5457-0120-3
包 裝: 平裝
所屬分類: 圖書 >> 哲學 >> 中國古代哲學
定 價: ¥58.00

作者簡介

李祥熙(1957~ ),吉林長春人,1980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5年4月參加工作,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在職研究生班公共管理專業畢業。歷任冶金部第三地質勘查局黨辦秘書、信息科長、辦公室副主任、主任,中共太原市委辦公廳綜合處副處長、市委組織部研究室主任,中共山西省委統戰部辦公室副主任、主任。現任山西社會主義學院(山西中華文化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山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主編。社會兼職:國際儒學聯合會理事、中國曲阜孔子書院特聘教授、山西省當代儒學研究會副會長兼學術傳播委員會主任。

目次

凡例
聖人之尊
孔子第一
生在禮壞樂崩的時代
一生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
勤奮好學,信而好古
謙恭好問,敬謹守禮
維護禮制,不徇私情
一貫奉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恕道
待人寬厚,愛憎分明
做事有自己的原則和立場,既不僵化,又不盲從
秉持“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的思想方法
非常注重自己為人師表的形象
為社會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人才
貴有自知之明
讚美並憧憬夏、商、周三代的禮樂制度
世人對孔子的一生褒貶不一
孟子第二
孔子的私淑弟子
反對單純從利的立場去思考問題
崇尚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氣概
譴責發動不義戰爭
認為自己是繼孔子之後輔佐聖王平治天下的最佳人選
挺身而出與各種非儒家學派進行理直氣壯的辯論
孔孟之學
修身第三
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把道德修養不能迅速提高視為人生第一可憂之事
養身比養物重要,養心比養身更重要
吾日三省吾身,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省
從年少時及早做起,經常堅持而不可稍有間斷
道德修養是沒有止境的
有道德的人是不會孤立的
孝悌第四
孝順父母和敬愛兄長是仁愛的根本
天下沒有比侍奉父母更重要的事情
盡力為父母辦好後事是比養生更大的事情
從孝悌做起,人皆可以為堯舜
不孝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
仁義第五
懂得仁義是人跟禽獸最本質的區別
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仁義的實質就是孝悌
仁的標準很高
仁性求則得之,舍則失之;操則存,舍則亡
仁是天賜予每個人最尊貴的爵位
仁道不遠,為仁由己,求之即得
禮樂第六
禮樂的根本是仁德
禮之用,和為貴
能夠用禮義約束自己的人很少犯錯誤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研究一個朝代的禮儀制度,可以更好地預知未來
義利第七
金錢和地位是人人所嚮往的,但應該取之有道
合理之財雖少不辭,不義之財雖多不受
先義而後利,輕利而重義
為了追求富貴利祿而不擇手段的人是可恥的
學問第八
讀書學習是關係道德修養的大事
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學而時習之
要有自己的認識和見解,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
每個人的天資不同,但只要刻苦努力都一樣可以獲得成功
教育第九
教育要面向大眾,有教無類
教育方法應該多種多樣,因材施教
教育內容要有針對性
教育者要首先受教育,絕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士人第十
士是古代知識分子的通稱
士人的品行非常高尚
士人立身處世講求原則和方法
士人能夠影響所在國家形成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
君子第十一
君子是古代對有德者的稱謂
君子立身處世有本有根
君子集各種美德於一身
君子具有鮮明的個性特點
君子與小人的思維方式和處世之道有著天壤之別
君子非常看重自己身後的名聲
識人第十二
對人應該誠摯和明察,識人有具體可行的方法
正面人物各有各的性情和特點
負面人物同樣各有各的性情和特點
不能將眾人的毀譽作為觀察和評價人的標準
不要以言貌或血統取人
交友第十三
交朋友應該遵守一條重要原則
交友必須慎重,要分清益友還是損友
朋友之間應該誠摯
要廣交朋友、深交朋友
處世第十四
要小心謹慎地保全自己
無論身處貧賤還是富貴都要做到安分守己
為人必須正直、講信用
愛惜自己的名聲和形象,做到外表和心靈一樣美
言而有信,說到做到,有羞恥之心
遇事要從大處著想,小不忍則亂大謀
善於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
避免發生不該出現的問題和失誤,尤其不能在大節上犯錯誤
把握正確的處世之道
秉持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的中庸之道
準備經受逆境的考驗和磨練
為官第十五
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出仕應該採取謹慎的態度
不能為追求高官厚祿而喪失自己的人格和節操
居之無倦,行之以忠
修己正身,率先垂範
用聰明取得了官職,還需用仁德去保持它
治國第十六
以民為本,在富民的基礎上更要重視教民
取信於民是立國之本
以正名為先,對不合時宜的弊政應該儘快進行改革
對各類人才要知人善任,用當其時,用在其位
對不同地位和功績的人應該給予不同的待遇
以德化民而少用政令和刑法
關鍵是君臣父子各守其道
君臣第十七
為君要實行仁政
以德服人,而不以力服人
時刻將土地、人民、政事這三件寶物放在心上
近賢遠佞
與民同憂同樂
處理好與鄰國的關係,對外用兵要順從民意
為臣要盡職盡責,做上等臣子而不要做下等臣子
勿欺君
君臣要各盡其理,各負其責
天人第十八
上天能夠決定人類的命運
天命是不能夠違背的,也不是人力所能決定的
天命是可以認知的,通曉人事和天命的人不怨天,不尤人
天不言,以行與事示之
孔子在天人關係上謹慎地存疑
學庸之道
大學第十九
大學是治理天下國家的學問,其根本宗旨在於明明德、新民、止於至善
明明德就是要弘揚人所固有的美德,新民就是要使自己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止於至善就是要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與國人交止於信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都必須從根本處入手
中庸第二十
中庸之道是治國做人的根本原則
中庸之道是道德修養的最高標準
奉行中庸之道的大德之人一定會得到上天的扶助
為政在人,其人存則政舉,其人亡則政息,得到賢人的辦法在於修養好自身,修身的辦法在於奉行中庸之道
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
附錄 經典《四書》與《四書之道》章句順次對照表
後記
書摘
二 格物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