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刑事法評論(第23卷)》第三次設立“刑法知識論研究”欄目,表明對這一論題的高度關切。在“理論前沿”欄目中,江溯的《社會學視野下的刑罰:刑罰社會學研究》一文,從社會學視野中對刑罰展開深入研究,提供了刑罰研究的一個新面向,具有開拓性。王政勛的《論刑法適用的言外語境——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為例》一文,從言內向言外的視角轉換,必將極大地拓展我國的理論視域。“刑事程式研究”欄目中,李昌盛的《對抗式刑事審判考》和謝進傑的《論禁止重複追訴的機理》分別對刑事審判的對抗性問題和禁止重複追訴的法理進行了深入研究。“域外傳譯”欄目中,沃斯·金德霍伊澤爾教授的《故意犯的客觀和主觀歸責》一文,對故意犯的歸責作了論述,而肯特·羅奇的《刑事訴訟的四種模式》一文,則在習酷戒帕克的刑事訴訟兩種模式的基礎上提出了刑事訴訟的四種模式。“域外視野”欄目中,蔡桂生的《死刑在印度》是我國第一篇系統考察印度死刑的文章。肖晉和林喜芬的文章分別對德國刑事庭審詢問方式和美國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爭論進行研究,具有啟示意義。“專題研究”欄目中,吳大偉的《論結果防止行為的程度要求》一文,推進了我國刑法連立烏學對於中止犯的研究。陳洪兵的《共犯處罰根據論》一文,對共犯處罰根據作了較有深度的研究。劉芹的《舉詢紙希我國死刑制度發展走向分析——以人權為視角的觀察》一文,對死刑制度的發展走向作了較有新意的研究。汪明亮的《論刑事政策過程中的公民參與》一文,從公民參與的角度進行探討,是刑事糊屑槳政策研究中的佳作。
作者簡介
陳興良,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法學博±。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刑法與刑法哲學,提倡一種超越刑法法條之上的終極性思辨即刑法哲學的探討,以及刑事一體化的法學研究模式。
學術兼職:
北京大學刑事法理論研究所所長、中國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犯罪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監獄學會副會長、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學科評審組專家等職。
學術成果:
個人專著《刑法哲學》、《刑法疏議》、《刑法適用總論》、《本體刑法學》、《規範刑法學》、《死刑備忘錄》等十餘部,以及《當代中國刑法新理念》、《當代中國刑法新視界》、《當代中國刑法新境域》、《當代中國刑法新徑路》等八部論文集。合著《刑法學原理厚迎慨》等六部;合譯《英國刑法導論》等五部;主編《刑法全書》等三十餘部;擔任《刑事法評論》、《刑事法判解》等多種刑事法叢書主編;另參撰《新中國刑法學研究綜述》等三十餘部;發表論文三百多篇。
學術榮譽:
1997年入選國家教委首批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畫,並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l999年當選全國傑出中青年法學家;2001年獲教育部第二屆高校青年教9幣獎;2004年被評為北京市優秀教師;2004年入選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004年入選教育部文科首批“長江學者” 特聘教授;有六項科研成果獲國家、省部級科研成果獎;2007年榮獲美國法律社會學協會“國際學術獎”。
圖書目錄
主編絮語/陳興良
[刑法知識論研究]
刑法學知識的引入與運用
——以違法性認識的研究為例/劉孝敏
一、導言
二、刑法學知識的引入
三、刑法學知識的運用之
四、刑法學知識的運用之二
五、結語
社區矯正研究的實證分析/崔會如
一、社區矯正研究的現狀分析
二、社區矯正研究狀況的原因分析
三、社區矯正研究的前景構想
[理論前沿]
社會學視野下的刑罰:刑罰社會學研究/江溯
一、引論
二、刑罰研究的三種路徑
三、社會團結、集體意識與刑罰:涂爾幹的刑罰社會學_
四、政治經濟學、階級鬥爭與刑罰:馬克思主義刑罰社會學
五、權抹朵力的技術與刑罰:福柯的刑罰社會學
六、刑罰的理性化:馬克斯·韋伯的刑罰社會學
七、作為一種文化形式的刑罰:大衛·加蘭德的刑罰社會學
八、結論:邁向多元化的刑罰社會學
論刑法適用的言外語境
——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為例/王政勛
一、導論
二、樣本及研究方法
三、樣本分析之一:國家政治經濟形勢、政治任務與法院任務
四、樣本分析之二:報告中提及的政治領袖、政治術語
五、樣本分析之三:對審判經驗特別是刑事審判經驗的總結
六、樣本分析之四:隊伍建設的措施及內容
七、進一步的分析和討論
論刑法的真善美/馬榮春
一、問題的提出
二、刑法之真
三、刑法之善
四、刑法之美
五、結語
[刑事程悼才仔拘序研究]
對抗式刑事審判考/李昌盛
一、決鬥式審判——原始的對抗式審判
二、陪審團審判的誕生——抵制糾問制入侵的堡壘
三、英國近代早期的爭吵式審判:無律師的被告人“說話式審判
四、1696年《叛國罪審判法》:辯護律師在叛國罪審判中的出現
五、18世紀初期控訴制度的變化:辯護律師在重罪審判中的出現
六、對抗式刑事審判的全面確立
七、對抗式刑事審判確立的歷史條件
論禁止重複追訴的機理/謝進傑
一、禁止重複追訴的理路
二、禁止重複追訴的限度
三、禁止重複追訴的再審視
[域外傳譯]
故意犯的客觀和主觀歸責/[德]沃斯·金德霍伊澤爾 文 樊文譯
一、導論
二、客觀歸責的目標和追求
三、關於所謂的不容許的風險
四、回溯禁止(Regressverbot)
五、風險聯繫(Risikozusammenhang)
六、風險聯繫和主觀歸責
七、總結
刑事訴訟的四種模式/[加]肯特·羅奇 文 陳虎譯
一、導論
二、帕克的刑事司法二模式說
三、帕克模式學說的時代背景
四、對帕克模式學說之批評
五、被害人權利的新模式理論
六、結論
[域外視野]
死刑在印度/蔡桂生
一、破題:研究印度死刑的必要性
二、取經:印度死刑制度的法律架構
三、探索:印度死刑觀的理論基礎
四、認識:關於印度死刑的兩個調查及分析
五、視野:日薄西山的死刑
附錄一 廢除和保留死刑國家/地區的人口比重
附錄二 死刑存留國——美國各州死刑存廢情況
附錄三 “印度死刑的中國公眾認識”的調查問卷
德國刑事庭審詢問方式改革:司法對立法的背反及啟示/肖晉
一、交叉詢問和一般發問:《德國刑事訴訟法》確立的複合式詢問方式
二、輪流詢問的興起:德國訴訟實踐對立法的背反
三、德國輪流詢問興起的原因
四、德國刑事庭審方式的流變對我國的啟示
美國場域的非法證據排除規則論爭:理論立場與改革取向
——他域話語資源的反思性解讀/林喜芬
一、關於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理論立場:質疑與贊成
二、關於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改革取向:廢棄與修訂
三、構築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知識儲備:一個反思性解讀
[專題研究]
論規範構成要件要素司法詮釋的標準與方法/王昭振
一、規範構成要件要素司法詮釋的標準
二、規範構成要件要素司法詮釋的規則
三、規範構成要件要素司法詮釋的原則限制
論結果防止行為的程度要求/吳大偉
一、因果關係與可歸責性
二、機會開啟說
三、最佳行為說
四、介於機會開啟說和最佳行為說之間的觀點
五、我國的理論與實踐狀況
六、本文的觀點
監督過失理論研究/李蕤宏
一、監督過失的界定
二、監督過失與一般過失理論
三、監督過失的構成要件
四、監督過失在我國刑法中的適用
共犯處罰根據論/陳洪兵
一、理論清理
二、必要的共犯的可罰性探討
三、共犯的處罰根據與共犯與身份的處理
四、總結
刑法法條競合理論的比較研究/呂英傑
一、法條競合的基本理論
二、法條競合類型的比較分析
三、結論:我國刑法“法條一罪”理論的應然狀態
我國死刑制度發展走向分析
——以人權為視角的觀察/劉芹
一、我國當前死刑制度概況
二、人權在我國的發展及其對死刑制度變遷的參與
三、我國死刑制度存廢的人權分析
四、我國死刑制度限制的人權分析
五、結論:人權與死刑的中國命運
犯罪化的整體思考/何慶仁
一、犯罪化的理論思考
二、犯罪化的立法思考
三、犯罪化的司法思考
四、結語
論刑事政策過程中的公民參與/汪明亮
一、引言
二、刑事政策過程中公民參與的必要性
三、治理、善治理論和社會資本理論的啟示
四、犯罪預防中的公民參與
五、刑法適用中的公民參與
六、拓展刑事政策過程中公民參與的措施
論偵查認識活動的本質/楊立雲
一、偵查認識的對象
二、偵查認識活動實際上是什麼活動
三、偵查認識活動和其他認識活動的區別
四、結語
《刑事法評論》徵稿啟事
——以違法性認識的研究為例/劉孝敏
一、導言
二、刑法學知識的引入
三、刑法學知識的運用之
四、刑法學知識的運用之二
五、結語
社區矯正研究的實證分析/崔會如
一、社區矯正研究的現狀分析
二、社區矯正研究狀況的原因分析
三、社區矯正研究的前景構想
[理論前沿]
社會學視野下的刑罰:刑罰社會學研究/江溯
一、引論
二、刑罰研究的三種路徑
三、社會團結、集體意識與刑罰:涂爾幹的刑罰社會學_
四、政治經濟學、階級鬥爭與刑罰:馬克思主義刑罰社會學
五、權力的技術與刑罰:福柯的刑罰社會學
六、刑罰的理性化:馬克斯·韋伯的刑罰社會學
七、作為一種文化形式的刑罰:大衛·加蘭德的刑罰社會學
八、結論:邁向多元化的刑罰社會學
論刑法適用的言外語境
——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為例/王政勛
一、導論
二、樣本及研究方法
三、樣本分析之一:國家政治經濟形勢、政治任務與法院任務
四、樣本分析之二:報告中提及的政治領袖、政治術語
五、樣本分析之三:對審判經驗特別是刑事審判經驗的總結
六、樣本分析之四:隊伍建設的措施及內容
七、進一步的分析和討論
論刑法的真善美/馬榮春
一、問題的提出
二、刑法之真
三、刑法之善
四、刑法之美
五、結語
[刑事程式研究]
對抗式刑事審判考/李昌盛
一、決鬥式審判——原始的對抗式審判
二、陪審團審判的誕生——抵制糾問制入侵的堡壘
三、英國近代早期的爭吵式審判:無律師的被告人“說話式審判
四、1696年《叛國罪審判法》:辯護律師在叛國罪審判中的出現
五、18世紀初期控訴制度的變化:辯護律師在重罪審判中的出現
六、對抗式刑事審判的全面確立
七、對抗式刑事審判確立的歷史條件
論禁止重複追訴的機理/謝進傑
一、禁止重複追訴的理路
二、禁止重複追訴的限度
三、禁止重複追訴的再審視
[域外傳譯]
故意犯的客觀和主觀歸責/[德]沃斯·金德霍伊澤爾 文 樊文譯
一、導論
二、客觀歸責的目標和追求
三、關於所謂的不容許的風險
四、回溯禁止(Regressverbot)
五、風險聯繫(Risikozusammenhang)
六、風險聯繫和主觀歸責
七、總結
刑事訴訟的四種模式/[加]肯特·羅奇 文 陳虎譯
一、導論
二、帕克的刑事司法二模式說
三、帕克模式學說的時代背景
四、對帕克模式學說之批評
五、被害人權利的新模式理論
六、結論
[域外視野]
死刑在印度/蔡桂生
一、破題:研究印度死刑的必要性
二、取經:印度死刑制度的法律架構
三、探索:印度死刑觀的理論基礎
四、認識:關於印度死刑的兩個調查及分析
五、視野:日薄西山的死刑
附錄一 廢除和保留死刑國家/地區的人口比重
附錄二 死刑存留國——美國各州死刑存廢情況
附錄三 “印度死刑的中國公眾認識”的調查問卷
德國刑事庭審詢問方式改革:司法對立法的背反及啟示/肖晉
一、交叉詢問和一般發問:《德國刑事訴訟法》確立的複合式詢問方式
二、輪流詢問的興起:德國訴訟實踐對立法的背反
三、德國輪流詢問興起的原因
四、德國刑事庭審方式的流變對我國的啟示
美國場域的非法證據排除規則論爭:理論立場與改革取向
——他域話語資源的反思性解讀/林喜芬
一、關於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理論立場:質疑與贊成
二、關於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改革取向:廢棄與修訂
三、構築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知識儲備:一個反思性解讀
[專題研究]
論規範構成要件要素司法詮釋的標準與方法/王昭振
一、規範構成要件要素司法詮釋的標準
二、規範構成要件要素司法詮釋的規則
三、規範構成要件要素司法詮釋的原則限制
論結果防止行為的程度要求/吳大偉
一、因果關係與可歸責性
二、機會開啟說
三、最佳行為說
四、介於機會開啟說和最佳行為說之間的觀點
五、我國的理論與實踐狀況
六、本文的觀點
監督過失理論研究/李蕤宏
一、監督過失的界定
二、監督過失與一般過失理論
三、監督過失的構成要件
四、監督過失在我國刑法中的適用
共犯處罰根據論/陳洪兵
一、理論清理
二、必要的共犯的可罰性探討
三、共犯的處罰根據與共犯與身份的處理
四、總結
刑法法條競合理論的比較研究/呂英傑
一、法條競合的基本理論
二、法條競合類型的比較分析
三、結論:我國刑法“法條一罪”理論的應然狀態
我國死刑制度發展走向分析
——以人權為視角的觀察/劉芹
一、我國當前死刑制度概況
二、人權在我國的發展及其對死刑制度變遷的參與
三、我國死刑制度存廢的人權分析
四、我國死刑制度限制的人權分析
五、結論:人權與死刑的中國命運
犯罪化的整體思考/何慶仁
一、犯罪化的理論思考
二、犯罪化的立法思考
三、犯罪化的司法思考
四、結語
論刑事政策過程中的公民參與/汪明亮
一、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