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法評論(第22卷)(2008)

刑事法評論(第22卷)(2008)

《刑事法評論(第22卷)(2008)》是2008年7月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興良。

基本介紹

  • 書名:刑事法評論(第22卷)(2008)
  • 作者:陳興良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年7月
  • 頁數:620 頁
  • 定價:68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301140482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刑事法評論(第22卷)》是入選csscI核心集刊後的第一卷,值得紀念。對我們來說,這既是一份榮譽,也是一份責任。《刑事法評論》仍堅持既往的編輯宗旨,這一點不會有任何改變。《刑事法評論(第22卷)》再次推出“刑法知識論研究”欄目,持續對此進行關注。鄧子濱和蔡桂生的論文就是對《法學研究》和《刑事法評論〉》這兩個學術平台所作的一種描述性研究。“理論前沿”中韓瑞麗的《法中尋美:刑法學研究的一種感性進路》一文,提出了“刑法學研究的美學進路”的命題,讓人佩服其想像力。任九光的《關於當前刑事司法改革困境的社會成因分析——暨對刑事法學研究的批判》一文,則對我國刑事法學研究具有某種警示意義。 “刑事程式研究”欄目中的兩篇文章分別對推定和刑事和解作了深度、有新意的研究,而“犯罪學研究”欄目中發表了兩篇關於犯罪學的基礎理論的論文。 “域外傳譯”欄目德國學者托馬斯·魏根特的《刑事訊問程式中被嫌疑人自主權的保護》一文,提出了被嫌疑人自主權的概念。在“域外視野”中,劉淑琚的《日本刑法學中的謙抑主義之考察》一文,對日本刑法學中的謙抑主義的來龍去脈及其對我國的借鑑意抹朵義作了系統考察。在“專題研究”中,王志遠的《定罪思維的常人化理解與犯罪構成理論模式之選擇》一文,提出在犯罪構成模式的構造中要考慮常人化的定朽蒸夜罪思維。任海濤的《承繼共同正犯研究——以複合行為犯為視角》一文,對承繼共同正犯這一較為複雜的共同正犯形態作了較深入的研究。劉偉的《吸收犯視野下的事炒付付後不可罰行為》一文,從吸收犯切入探討事後不可罰行為,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

作者簡介

陳興良,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法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刑法與刑法哲學,提倡一種超越刑法法條之上的終極性思辨即刑法哲學的探討,以及刑事一體化的法學研究模式。學術兼職:北京大學刑事法理論研究所所長、中國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犯罪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監獄學會副會長、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學科評審組專家等職。學術成果:個人專著《刑法哲學》、《刑法疏議》、《刑法適用總論》、《本體刑法學》、《規範刑法學》、《死刑備忘錄》等十餘部,以及《當代中國刑法新理念》、《當代中國刑法新視界》、《當代中國刑法新境域》、《當代中國刑法新徑路》等八部論文集。合著《刑法學原理》等六部;合譯《英國刑法導論》等五部;主編《刑法全書》等三十餘部;擔任《刑事法評論》、《刑事法判解》等多種刑事法叢書主編;另參撰《新中國刑法學研究綜述》等三十餘部;發表論文三百多篇。學術榮譽:1997年入選國家教委首批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畫,並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9年當選全國傑出中青年法學家;2001年獲教育部第二屆高校青年教師獎;2004年被評為北京市優秀教師;2004年入選應微符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004年入選教育部文科首批“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有六項科研成果獲國家、省部級科研成果獎;2007年榮獲美國法律社會學協會“國際學術獎”。

圖書目錄

主編絮語/陳興良
[刑法知識論研究]
刑法學的《法學研究》之路/鄧子濱
一、引言:動機、場景、目的
二、《法學研究》1978年至1987年的刑法學
三、《法學研究》1988年至1997年的刑法學
四、《法學研究》1998年至2007年的刑法學
五、結語:體例、篇幅、敬意
刑事一體化的知識生產
——《刑事法評論》前20卷之研究/蔡桂生
一、緣起:集刊宗旨和話語進路
二、底蘊:現實社會關心和終極人文關懷
三、提升:若干學科建設主線
四、群體:“刑事一體化學派”
五、結語
[理論前沿]
法中尋美:刑法舉詢熱奔學研究的一種感性進路/韓瑞麗
一、什習酷戒么是美
二、美從何處尋
三、刑法學研究的美學進路
四、美學進路對於刑法學研究的意義
五、餘論:“刑”與“美”緣何聯繫
六、結語:美學散步
關於當前刑事司法改革困境的社會成因分析
——暨對刑事法學研究的批判/任九光
一、問題及研究進路
二、刑事司法改革的相關理論研究
三、三個典型案例:衝突的集中體現
四、決定困境的社會背景
五、困境成因的主觀原因
六、宙匙達頸中國刑事司法向何處去
[刑事程式研究]
刑事訴訟中的推定論要
——以英國、加拿大、中國香港地區為例的分析/褚福民
一、推定與犯罪構成
二、事實推定與可反駁的法律推定
三、推定與嚴格責任
四、推定之限制
五、針對特定犯罪的推定
六、對中國的啟示
被害人視野中的刑事和解
——一種基於實證的分析/蘭耀軍
一、被害人在刑事和解中的訴訟地位
二、被害人在刑事和解中的得與失
三、“中國模式”刑事和解制度的構建
[犯罪學研究]
犯罪學研究對象研究的批判性梳理/王燕飛
一、學界對犯罪學研究對象界定的視角及其特點
二、對三種視角界定犯罪學研究對象的評析
三、科學界定犯罪學研究對象之途
思考與展望:犯罪學發展路徑的選擇/靳高風
一、犯罪學學科面臨的危機
二、犯罪學學科面臨的挑戰
三、犯罪學學科面臨的機遇一
四、犯罪學發展的路徑選擇
五、中國犯罪學發展的路徑
六、結論
[域外傳譯]
刑事訊問程式中被嫌疑人自主權的保護/托馬斯·魏根特文樊文譯
一、導論:刑事程式中被嫌疑人的地位
二、被嫌疑人的自主決定和供述行為
三、法律上保護偵訊時被嫌疑人自主權利的防護性措施
四、結束語:供述對於程式結果的意義
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限度/約翰·卡普蘭文陳虎譯
一、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理論基礎
二、實用主義的討論
三、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政治代價
四、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修改建議
五、結論
[域外視野]
日本刑法學中的謙抑主義之考察/劉淑珺
一、引言
二、謙抑的概念性界定
三、謙抑主義的歷史考察
四、謙抑主義在二戰後的發展
五、謙抑主義的憲法基礎
六、對謙抑主義在中國的一點思考
七、結語
英國刑法共謀罪歷史沿革之梳理/林俊輝
一、導言
二、英國刑法共謀罪之起源
三、20世紀前英國刑法共謀罪規則之發展
四、20世紀以來英國刑法共謀罪規則之發展
五、簡短結論
英美刑法中的“同意”抗辯/趙西巨
一、前言:“同意”抗辯產生的情境和理論回應
二、“同意”在英美刑法體系中的位置:
一種犯罪構成後抗辯還是一種犯罪構成要素?
三、“同意”抗辯在英美法中的適用:從假定非法說到假定合法說
四、醫療例外以及對“同意”抗辯的限制
五、“同意”抗辯在愛滋病傳播犯罪中的具體套用
六、結語:啟示與思考
《國際刑事法院羅馬規約》中的保留問題/楊力軍
一、《羅馬規約》中有關禁止保留的討論與規定
二、保留、聲明及對保留與聲明的反對
三、《羅馬規約》中的保留和解釋性聲明
四、就國內法與規約的關係所做出的聲明
五、關於大赦、赦免和其他免於懲罰措施的聲明
六、有關司法協助方面的聲明
七、有關罪行定義的聲明
八、結論
[專題研究]
定罪思維的常人化理解與犯罪構成理論模式之選擇/王志遠
一、我國傳統定罪思維模式評判
二、辯證推理對司法三段論的超越及其啟示
三、前見:常人化的定罪判斷起點
四、前見的證成與修正:定罪思維模式理解的再次超越
五、片面深刻的選擇
承繼共同正犯研究
——以複合行為犯為視角/任海濤
一、學說之爭論
二、事實前提之重新設定
三、學說之檢討
四、理論之歸結:從全然型複合行為犯概念談起
五、純粹否定說之難題
論陷害教唆的類型化與可罰-f生/陳珊珊
法條競合犯抑或想像競合犯
吸收犯視野下的事後不可罰行為
道德與法律關係視野中的見危不助犯罪化探析
毒品刑事治理探討
國際刑事法院檢察官:為“表面正義”而戰
《刑事法評論》徵稿啟事
二、《法學研究》1978年至1987年的刑法學
三、《法學研究》1988年至1997年的刑法學
四、《法學研究》1998年至2007年的刑法學
五、結語:體例、篇幅、敬意
刑事一體化的知識生產
——《刑事法評論》前20卷之研究/蔡桂生
一、緣起:集刊宗旨和話語進路
二、底蘊:現實社會關心和終極人文關懷
三、提升:若干學科建設主線
四、群體:“刑事一體化學派”
五、結語
[理論前沿]
法中尋美:刑法學研究的一種感性進路/韓瑞麗
一、什麼是美
二、美從何處尋
三、刑法學研究的美學進路
四、美學進路對於刑法學研究的意義
五、餘論:“刑”與“美”緣何聯繫
六、結語:美學散步
關於當前刑事司法改革困境的社會成因分析
——暨對刑事法學研究的批判/任九光
一、問題及研究進路
二、刑事司法改革的相關理論研究
三、三個典型案例:衝突的集中體現
四、決定困境的社會背景
五、困境成因的主觀原因
六、中國刑事司法向何處去
[刑事程式研究]
刑事訴訟中的推定論要
——以英國、加拿大、中國香港地區為例的分析/褚福民
一、推定與犯罪構成
二、事實推定與可反駁的法律推定
三、推定與嚴格責任
四、推定之限制
五、針對特定犯罪的推定
六、對中國的啟示
被害人視野中的刑事和解
——一種基於實證的分析/蘭耀軍
一、被害人在刑事和解中的訴訟地位
二、被害人在刑事和解中的得與失
三、“中國模式”刑事和解制度的構建
[犯罪學研究]
犯罪學研究對象研究的批判性梳理/王燕飛
一、學界對犯罪學研究對象界定的視角及其特點
二、對三種視角界定犯罪學研究對象的評析
三、科學界定犯罪學研究對象之途
思考與展望:犯罪學發展路徑的選擇/靳高風
一、犯罪學學科面臨的危機
二、犯罪學學科面臨的挑戰
三、犯罪學學科面臨的機遇一
四、犯罪學發展的路徑選擇
五、中國犯罪學發展的路徑
六、結論
[域外傳譯]
刑事訊問程式中被嫌疑人自主權的保護/托馬斯·魏根特文樊文譯
一、導論:刑事程式中被嫌疑人的地位
二、被嫌疑人的自主決定和供述行為
三、法律上保護偵訊時被嫌疑人自主權利的防護性措施
四、結束語:供述對於程式結果的意義
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限度/約翰·卡普蘭文陳虎譯
一、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理論基礎
二、實用主義的討論
三、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政治代價
四、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修改建議
五、結論
[域外視野]
日本刑法學中的謙抑主義之考察/劉淑珺
一、引言
二、謙抑的概念性界定
三、謙抑主義的歷史考察
四、謙抑主義在二戰後的發展
五、謙抑主義的憲法基礎
六、對謙抑主義在中國的一點思考
七、結語
英國刑法共謀罪歷史沿革之梳理/林俊輝
一、導言
二、英國刑法共謀罪之起源
三、20世紀前英國刑法共謀罪規則之發展
四、20世紀以來英國刑法共謀罪規則之發展
五、簡短結論
英美刑法中的“同意”抗辯/趙西巨
一、前言:“同意”抗辯產生的情境和理論回應
二、“同意”在英美刑法體系中的位置:
一種犯罪構成後抗辯還是一種犯罪構成要素?
三、“同意”抗辯在英美法中的適用:從假定非法說到假定合法說
四、醫療例外以及對“同意”抗辯的限制
五、“同意”抗辯在愛滋病傳播犯罪中的具體套用
六、結語:啟示與思考
《國際刑事法院羅馬規約》中的保留問題/楊力軍
一、《羅馬規約》中有關禁止保留的討論與規定
二、保留、聲明及對保留與聲明的反對
三、《羅馬規約》中的保留和解釋性聲明
四、就國內法與規約的關係所做出的聲明
五、關於大赦、赦免和其他免於懲罰措施的聲明
六、有關司法協助方面的聲明
七、有關罪行定義的聲明
八、結論
[專題研究]
定罪思維的常人化理解與犯罪構成理論模式之選擇/王志遠
一、我國傳統定罪思維模式評判
二、辯證推理對司法三段論的超越及其啟示
三、前見:常人化的定罪判斷起點
四、前見的證成與修正:定罪思維模式理解的再次超越
五、片面深刻的選擇
承繼共同正犯研究
——以複合行為犯為視角/任海濤
一、學說之爭論
二、事實前提之重新設定
三、學說之檢討
四、理論之歸結:從全然型複合行為犯概念談起
五、純粹否定說之難題
論陷害教唆的類型化與可罰-f生/陳珊珊
法條競合犯抑或想像競合犯
吸收犯視野下的事後不可罰行為
道德與法律關係視野中的見危不助犯罪化探析
毒品刑事治理探討
國際刑事法院檢察官:為“表面正義”而戰
《刑事法評論》徵稿啟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