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慶仁(刑事法教研室主任,碩士生導師)

何慶仁(刑事法教研室主任,碩士生導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何慶仁(1976-),男,湖北潛江人,法學學士(吉林大學)、法學碩士(中國人民大學)、法學博士(北京大學)、曾於清華大學法學院博士後流動站從事研究工作。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何慶仁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日期:1976年
  • 畢業院校北京大學
  • 職務:碩士生導師
教育背景,工作經歷,訪學經歷,出版著作,參編著作,代表性論文,獲得榮譽,

教育背景

博士:2005年9月至2009年7月,北京大學法學院,刑法學專業
碩士:2000年9月至2003年7月,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刑法學專業
學士:1995年9月至1999年7月,吉林大學德恆律師學院,法學專業

工作經歷

1)2017年9月——,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政法學院,教授
2)2012年4月至2017年9月,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法學院,副教授、教授
3)2010年4月至2012年3月,清華大學法學院博士後研究人員
4)2003年9月至2010年3月,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法政學院,講師、副教授
5)1999年7至2003年8月,渤海大學政法系,助教

訪學經歷

1)2008年9-11月,台灣地區中正大學訪學
2)2013年9-12月,德國馬普刑法所訪學

出版著作

專著:《義務犯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譯著:《德國最高法院判例·刑法總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第一譯者

參編著作

1)趙秉志主編:《中國刑事法學(2000年卷)》,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2)趙秉志主編:《外國刑法各論(大陸法系)》,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3)陳興良主編:《案例刑法分則》,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
4)陳興良主編:《刑法知識論研究》,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5)劉仁文主編:《刑法學的新發展》,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年版

代表性論文

1)“我國刑法中教唆犯的兩種涵義”,載《法學研究》2004年第5期;本文被《中國刑法學精粹》(2005年卷)全拳棗文轉載
2)“歸責視野下共同犯罪的區分制與單一制”,載《法學研究》2016年第3期
3)“特別認知艱仔探者的刑法歸責”,載《中外法學》2015年第4期
4)“論必要共犯的可罰性”,載《法學家》2017年第4期
5)“共同犯罪的立法極限”,載《法學》2018年第8期,本文被《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刑事法學》2018年第12期全文轉載
6)“共犯論領域階層思考的現實意義”,載《華東政法學院學報》2018年第6期,本文被《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刑事法學》2019年第4期全文轉載
7)“共犯論中的直接——間接模式之批判”,載《法律科學》2014年第5期,本文被《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刑事法學》2015年第1期全文轉載
8)“溯責禁止理論的源流與發展”,載《環球法律評論》2012年第2期
9)“犯罪人、被害人與守法者”,載《當代法學》2010年第6期,本文被《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刑事法學》2011年第2期全文轉載
10)“共犯判斷的階層屬性”頸棗您愚,載《中國刑事法雜誌》2012年第7期,本文被《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刑事諒遙蘭法學》2012年第12期全文轉載
11)“原因自由行為理論的困境與詮釋”,載《中國刑事法雜誌》2002年第2期;本文被《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刑事法學》2002年第6期和《中國刑法學精粹》(2003年卷)全文轉載
12)“尋釁滋事罪研究”,載《中國刑事法雜誌犁估提端》2003年第4期
13)“行走在中國刑法學的前沿——關於《刑法學的現代展開》的對話性評論”,載《金陵法律陵拳駝評論》2006年第2期
14)“被害人承諾探析”,載《渤海大學學報》2008年第3期
15)“對話敵人刑法”,載《河北法學》2008年第7期;
16)“安樂死出罪的中國路徑”,載《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8年第9期
17)“一種傷亡類型:理論的與實證的”,載《北京師範大學學報》2004年珠海專刊
18)“量刑公正的實體研究”,載《刑事法評論》第14卷
19)“刑法的溝通意義”,芝頌阿載《刑事法評論》第18卷
20)“罪刑法定十年”,載《刑事法評論》第21卷
21)“犯罪化的整體思考”載《刑事法評論》第23卷
22)“德國刑法學中的義務犯理論”,載《刑事法評論》第24卷,本文被《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刑事法學》2010年第1期全文轉載
23)“論原因中自由的行為的成立”,載《刑法論叢》第15卷
24)“刑法保護誰?”,載《刑法論叢》第22卷
25)“我國共犯理論的合法性危機及其克服”,載《刑事法前沿》第6卷
26)“生涯與追求——羅克辛教授的學術自傳”,譯文,載《刑事法前沿》第7卷
27)“試析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通過偽造證據騙取法院民事裁判占有他人財物的行為如何適用法律問題的答覆》”,載《刑事法判解研究》第4卷
28)“贓物罪比較研究”,載馮軍主編:《比較刑法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29)“德國法院關於因果關係與客觀歸責的判例之評析”,譯文,載《刑事法判解》第11卷
30)“歐洲刑法的未來”,譯文,載齊白著:《全球風險社會與信息社會中的刑法》,中國法制出版社2012年版
31)“法律與法律科學中的價值”,譯文,載希爾根多夫著:《德國刑法學:從傳統到現代》,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
主持省部級科研項目
1)教育部2019年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共同犯罪本質的規範理解研究》,項目編號:19YJA820014
2)中國法學會2015年度部級法學研究自選課題:《我國刑法規定的是區分制——以歸責理論為視角的重申》,項目編號:CLS(2015)D061;已結項。
3)法務部2014年國家法治與法學理論研究項目:《刑法中的規範目的理論及其實務影響研究》,項目編號:14SFB30015;已結項。
4)教育部2012年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共同犯罪的歸責基礎研究》,項目編號:12YJC820034;已結項。
5)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面上資助:《共同犯罪的歸責基礎》,項目編號:2011M500274;已結項。

獲得榮譽

1)“我國刑法中教唆犯的兩種涵義”獲2004-2005年度珠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論文類二等獎
2)“我國刑法中教唆犯的兩種涵義”獲2004-2005年度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論文類三等獎
3)博士學位論文《義務犯研究》獲第二屆王作富刑法學優秀博士論文獎
4)2017年獲北京市優秀教師稱號
10)“共犯判斷的階層屬性”,載《中國刑事法雜誌》2012年第7期,本文被《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刑事法學》2012年第12期全文轉載
11)“原因自由行為理論的困境與詮釋”,載《中國刑事法雜誌》2002年第2期;本文被《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刑事法學》2002年第6期和《中國刑法學精粹》(2003年卷)全文轉載
12)“尋釁滋事罪研究”,載《中國刑事法雜誌》2003年第4期
13)“行走在中國刑法學的前沿——關於《刑法學的現代展開》的對話性評論”,載《金陵法律評論》2006年第2期
14)“被害人承諾探析”,載《渤海大學學報》2008年第3期
15)“對話敵人刑法”,載《河北法學》2008年第7期;
16)“安樂死出罪的中國路徑”,載《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8年第9期
17)“一種傷亡類型:理論的與實證的”,載《北京師範大學學報》2004年珠海專刊
18)“量刑公正的實體研究”,載《刑事法評論》第14卷
19)“刑法的溝通意義”,載《刑事法評論》第18卷
20)“罪刑法定十年”,載《刑事法評論》第21卷
21)“犯罪化的整體思考”載《刑事法評論》第23卷
22)“德國刑法學中的義務犯理論”,載《刑事法評論》第24卷,本文被《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刑事法學》2010年第1期全文轉載
23)“論原因中自由的行為的成立”,載《刑法論叢》第15卷
24)“刑法保護誰?”,載《刑法論叢》第22卷
25)“我國共犯理論的合法性危機及其克服”,載《刑事法前沿》第6卷
26)“生涯與追求——羅克辛教授的學術自傳”,譯文,載《刑事法前沿》第7卷
27)“試析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通過偽造證據騙取法院民事裁判占有他人財物的行為如何適用法律問題的答覆》”,載《刑事法判解研究》第4卷
28)“贓物罪比較研究”,載馮軍主編:《比較刑法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29)“德國法院關於因果關係與客觀歸責的判例之評析”,譯文,載《刑事法判解》第11卷
30)“歐洲刑法的未來”,譯文,載齊白著:《全球風險社會與信息社會中的刑法》,中國法制出版社2012年版
31)“法律與法律科學中的價值”,譯文,載希爾根多夫著:《德國刑法學:從傳統到現代》,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
主持省部級科研項目
1)教育部2019年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共同犯罪本質的規範理解研究》,項目編號:19YJA820014
2)中國法學會2015年度部級法學研究自選課題:《我國刑法規定的是區分制——以歸責理論為視角的重申》,項目編號:CLS(2015)D061;已結項。
3)法務部2014年國家法治與法學理論研究項目:《刑法中的規範目的理論及其實務影響研究》,項目編號:14SFB30015;已結項。
4)教育部2012年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共同犯罪的歸責基礎研究》,項目編號:12YJC820034;已結項。
5)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面上資助:《共同犯罪的歸責基礎》,項目編號:2011M500274;已結項。

獲得榮譽

1)“我國刑法中教唆犯的兩種涵義”獲2004-2005年度珠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論文類二等獎
2)“我國刑法中教唆犯的兩種涵義”獲2004-2005年度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論文類三等獎
3)博士學位論文《義務犯研究》獲第二屆王作富刑法學優秀博士論文獎
4)2017年獲北京市優秀教師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